旦旦信誓

旦旦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指誓言诚恳可信。同『信誓旦旦』。

旦旦信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àn dàn xìn shì
成语简拼
DDXS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旦旦信誓
成语英文
vow solemnly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旦旦:诚恳的样子。指誓言诚恳可信。同『信誓旦旦』。

成语用法

作状语、定语;用于表决心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同]信誓旦旦

成语接龙

1、旦旦信誓→誓不罢休→休戚相关→关山阻隔→隔岸观火→火上添油→油干火尽→尽其所长→长命富贵→贵耳贱目

2、旦旦信誓→誓不甘休→休养生息→息迹静处→处高临深→深藏若虚→虚文缛节→节哀顺变→变古易常→常年累月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南齐书·卷四七·王融列传》:『而魏主所献良马,乃驽骀之不若。求名检事,殊为未孚。将旦旦信誓,有时而爽,駉駉之牧,不能复嗣?』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旦旦信誓”几个大字。

(2)成章大哥哥给韵怡和邢韵讲解了“旦旦信誓”的典故。

(3)丹丹写不出成语“旦旦信誓”的拼音。

(4)黄水乡中心学校的欧阳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旦旦信誓”。

(5)兰兰不会写成语“旦旦信誓”的最后一个字。

(6)她旦旦信誓地向我保证一定要还我的钱。

(7)孟婆说,那是铭心刻骨的爱,铭心刻骨的恨,是人世间最没用的旦旦信誓。

(8)去往连南县民族高级中学的火车上,宏胜大哥哥给靖愉和倦雪讲述了『旦旦信誓』的历史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齐书·王融传》:『求名检事,殊为未孚。将旦旦信誓,有时而爽,駉駉之牧,不能复嗣。』

分字解释

旦旦

旦旦:[dàndàn] (1)天天。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2)诚恳。信誓旦旦。――《诗·卫风·氓》。

旦:dàn 1、 <名> 日出的时候;早晨。《涉江》:『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湖。』《木兰辞》:『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2、 <名> 日;一日。《捕蛇者说》:『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3、 <名> 旦角,传统戏曲中扮演妇女的角色。有青衣、花旦、花衫、老旦、武旦等之分。《窦娥冤》:『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

信:xìn 1、 <形> 言语真实;诚实。《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 <形> 实在的;真实的。《祭十二郎文》:『呜呼!其信然邪?』3、 <副> 确实;的确。《促织》:『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4、 <动> 相信;信任。《促织》:『成述其异,宰不信。』5、 <名> 信用。《 <指南录> 后序》:『则直前诟虏帅失信。』6、 <动> 讲信用。《谏太宗十思疏》:『信者效其忠。』7、 <名> 信物;凭证。《中山狼传》:『是皆不足以执信也。』8、 <名> 使者;送信的人。《 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9、 <名> 消息;音讯。《 柳毅传》:『长天茫茫,信耗莫通。』10、 <名> 快信;信件。《 红楼梦》:『弟于内家信中写明,不劳吾兄多虑。』11、 <动> 任随;随意。《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shēn <动> 通『伸』。伸展;伸张。《中山狼传》:『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信步] 随意行走。

誓:shì 1、 <名> 古代统治者征战前告诫将士的言辞。《周礼·秋官·士师》:『(五戒)一曰誓,用之军旅。』2、 <名> 盟约;誓言。《孔雀东南飞》:『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3、 <动> 立誓;发誓。《孔雀东南飞》:『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旦:《辰集上·日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得案切《正韵》得烂切,□丹去声。《说文》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玉篇》朝也,晓也。《尔雅·释诂》旦,早也。《书·大禹谟》正月朔旦。《诗·陈风》谷旦于差。又《大雅》昊天曰旦。《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曲阿,是谓旦明。又《诗·卫风》信誓旦旦。〈笺〉言其恳恻款诚。〈疏〉旦旦犹怛怛。《释文》旦旦,《说文》作□□。又《诗·卫风·朱传》旦旦,明也。又《前汉·惠帝纪》当为城旦舂者。〈注〉城旦者,旦起行治城。舂者,妇人不豫外徭但舂作米,皆四岁□也。又震旦,西域称中国之名。《楼炭经》葱河以东名震旦。又盍旦。《礼·坊记》相彼盍旦。〈注〉盍旦,夜鸣求旦之鸟。又与神同。《礼·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义也。〈注〉旦当为神,篆字之误也。又《韵补》叶都眷切。《庾敳·意赋》宗统竟初不别兮,大德亡其情愿。天地短於朝生兮,亿代促於始旦。

信:《子集中·人字部》《唐韵》息晋切《集韵》《正韵》思晋切,□音讯。悫也,不疑也,不差爽也。《易·系辞》人之所助者,信也。《左传·僖七年》守命共时之谓信。又《尔雅·释地》大蒙之人信。〈注〉地气使然也。又《左传·庄三年》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诗·豳风》于女信处。又《周颂》有客信信。〈注〉四宿也。又符契曰信。《前汉·平帝纪》汉律,诸乗[音chéng]传者持尺五木转信。〈注〉两行书缯帛,分持其一。出入关,合之乃得过。或用木为之。《后汉·窦武传》取棨信闭诸禁门。〈注〉棨,有衣戟也。又古人谓使者曰信。与讯通。《史记·韩世家》□轸说楚王,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司马相如·谕巴蜀檄》故遣信,使晓谕百姓。又州名。唐置信州,即今广信府。又姓。信陵君无忌之后。又复姓。《何氏姓苑》有信都,信平二氏。又《集韵》《正韵》□升人切。与申同。《易·系辞》往者,屈也。来者,信也。《诗·邶风》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礼·春官》侯执信圭,伯执躬圭。〈注〉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又叶斯邻切,音新。《诗·小雅》庶民弗信。叶上亲。◎按《正韵》云:韩王信本与淮阴侯同名,嫌误读作新。今《叙传》韩信音新,是信本有平、去两音,其读平者亦音,而非叶矣。

誓:《酉集上·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时制切,音逝。《说文》约束也。《六书统》从言从折。以言折其罪也。《尔雅·释言》谨也。〈注〉所以约勤谨戒衆[音zhòng]。〈疏〉谨,敕也。集将士而戒之曰誓。《释名》制也,以拘制之也。《正韵》约信也。《书·大禹谟》禹乃会羣后,誓于师。〈传〉誓,戒也。军旅曰誓。《左传·闵二年》誓军旅。〈注〉宣号令也。《礼·曲礼》约信曰誓。〈疏〉用言辞共相约束,以为信也。又《文王世子》曲艺皆誓之。〈注〉戒谨也。又《玉篇》命也。《周礼·春官·典命》凡诸侯之适子,誓于天子摄其君。〈注〉誓,犹命也。言誓者,明天子既命之为嗣,树子不易也。又礼,将祭而号令齐百官,亦谓之誓。《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注〉誓戒,要之以□,重失礼也。又男女私约亦曰誓。《诗·国风》信誓旦旦。又《尚书》有甘誓、汤誓、泰誓、牧誓、费誓、秦誓,皆篇名。〈传〉书有六体,誓其一也。又人名。《史记·秦始皇纪》高誓,古仙人名。又《集韵》以制切,音曳。相约以言也。又食列切,音舌。义同。考证:(《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郑笺》誓戒,要之□,重失礼也。)谨按周礼注不名为笺,郑笺谨改注。要之下照原文增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