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正不阿

持正不阿,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谀。

持正不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í zhèng bù ē
成语注音
ㄔㄧˊ ㄓㄥˋ ㄅㄨˋ ㄜ
成语简拼
CZBE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持正不阿
成语英文
just and uncompromising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谀。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刚强正直,不逢迎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刚正不阿

反义词

阿谀奉承

成语接龙

持正不阿→阿毗地狱→狱货非宝→宝刀不老→老而不死→死而无怨→怨声载道→道尽涂殚→殚诚毕虑→虑周藻密→密约偷期→期期艾艾→艾发衰容→容光焕发→发家致富→富丽堂皇→皇天后土→土偶蒙金→金镳玉络→络绎不绝→绝裾而去→去粗取精→精金美玉→玉石俱碎→碎骨粉尸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即事君亦当持正不阿,勿蹈唯诺之习。●清·冯桂芬《诰封·行述》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持正不阿”几个大字。

(2)画画写不出成语“持正不阿”的拼音。

(3)君君不会写成语“持正不阿”的最后一个字。

(4)特泥河学校的党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持正不阿”。

(5)甄阿姨给丹丹和他的同学讲了“持正不阿”的成语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一:『平居议论臧贬,务持正不阿;与人交,不以盛衰为轩轾。』

分字解释

持:chí 1、<动>拿着;握着;抓着。《狼》:『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2、<动>拉,牵。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选老躄者一人持马。』3、<动>把持,掌握。《狱中杂记》:『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4、<动>操持,治理。《察今》:『悖乱不可以持国。』5、<动>扶持。《柳毅传》:『毅恐蹶仆地,君亲起持之曰:「无惧。」』6、<动>保持,维持。《苏武》:『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7、<动>抱着,坚持。《赤壁之战》:『诸人持议,甚失孤望。』8、<动>携带,带着。《西门豹治邺》:『以故多持女远逃亡。』9、<动>控制,挟持。《童区寄传》:『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10、<动>对立,对峙。《赤壁之战》:『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持操] 保持气节操守。[持衡] 1.用秤称物。《新唐书·李石传》:『天下之势犹持然,此首重则彼尾轻矣。』2.比喻评量人才。岑参《奉和相公发益昌》:『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持持。』[持衡拥璇] 比喻掌握国家权柄。衡、璇,北斗七星中二星名。《北齐书·文宣帝纪》:『昔放勋驭世,沉璧属子;重华握历,持。』(放勋:尧的号。重华:舜的号。)[持寄] 以物寄赠友人。[持两端] 动摇不定,怀有二心。《汉书·萧望之传》:『乌孙持,亡坚约,其效可见。』(亡:无。)[持禄养交] 结交权贵以保持禄位。《管子·明法》:『小臣持,不以官为事,故官失其能。』[持平] 主持公道,不偏袒任何一方。[持衰] 不梳洗,不吃肉,不近女色。[持重] 1.掌握重权。《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2.稳重;慎重。《汉书·韦贤传》:『玄成为相七年,守正持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3.封建宗法制规定,承继主持宗庙祭祀为持重。《仪礼·丧服》:『持于大宗者,降其小宗也。』

正:zhèng 1、<形>不偏;不斜。《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形>正常;正当。《狱中杂记》:『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3、<名>规律;道理。《张衡传》:『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4、<形>公正;正直。《屈原列传》:『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5、<形>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狱中杂记》:『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6、<副>恰好;正好。《孔雀东南飞》:『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7、<副>表示状态的持续、动作的进行。《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zhēng<名>正月,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诗经·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阿:[ā] 词头,多用在亲属名称或人名的前面,盛行于魏晋以后。《孔雀东南飞》:『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颜氏家训·风操》:『梁武小名阿练,子孙呼练为绢。』[ē] (1)〈名〉山陵;大丘。王勃《滕王阁序》:『访风景于崇阿。』(2)〈名〉山湾。屈原《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3)〈名〉屋角翘起来檐。《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阿阁三重阶。』(4)〈动〉曲从;迎合。《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贵,地位高的人。)(5)〈动〉偏私;袒护。屈原《离骚》:『皇天无阿私兮。』〖引〗亲近。《后汉书·文苑传下》:『苟失其道,则兄弟不阿。』(6)通『婀』。柔软而美丽的样子。《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难,茂盛的样子。)[hē] 通『呵』。斥责。《老子·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持:《卯集中·手字部》《唐韵》直之切《集韵》《韵会》澄之切,□音治。《说文》握也。《广韵》执也。《诗·大雅·凫鷖序》持盈守成。〈疏〉执而不释谓之持,是手执之也。《礼·射义》持弓矢审固。《史记·秦始皇纪》大吏持禄取容。又把持也。《史记·酷吏传》宁成为任侠,持吏长短。又军持,汲水具,梵语也,犹华言缾。《陆游诗》游山双不借,取水一军持。〈注〉不借,草履名。又《正韵》□知切,音驰。义同。又叶□如切,音除。《古陇西行》清白各异尊,酒上玉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

正:《辰集下·止字部》《唐韵》《韵会》《正韵》□之盛切,音政。《说文》是也。从止一以止。〈注〉守一以止也。《新书·道术篇》方直不曲谓之正。《易·乾卦》刚健中正。《公羊传·隐三年》君子大居正。又备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书·君牙》咸以正罔缺。又《尔雅·释诂》正,长也。《郭注》谓官长。《左传·隐六年》翼九宗五正。《杜注》五正,五官之长。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又官名。《礼·王制》史以狱成告於正。《郑注》正,於周乡师之属,今汉有正平丞,秦所置。又朼载也。《周礼·夏官》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体。〈注〉正谓朼载之。朼,亦作匕。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为常。又正人,寻常之人也。《书·洪范》凡厥正人。《朱子·语录》是平平底人。又定也。《周礼·天官》宰夫令羣吏,正岁会,正月要。〈注〉正,犹定。又决也。《诗·大雅》维龟正之。又治其罪亦曰正。《周礼·夏官》大司马九伐之法,贼杀其亲则正之。〈注〉正之者,执而治其罪。《王霸记》曰:正,杀之也。又直也。《易·坤·文言》直其正也。《尔雅·释泉》滥泉正出。正出,直出也。又平质也。《论语》就有道而正焉。《屈原·离骚》指九天以为正。〈注〉谓质正其是非也。又以物为凭曰正。《仪礼·士昏礼》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注〉有正者,以托戒使不忘。又厘辨也。《论语》必也正名乎。又四月亦曰正月。《诗·小雅》正月繁霜。〈笺〉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疏〉谓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纯阳之月。又《杜预·左传·昭十七年注》谓建巳正阳之月也。正,音政。又预期也。《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公羊传·僖二十六年》师不正反,战不正胜。又三正。《史记·正书》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然。《后汉·章帝纪》王者重三正,慎三微。〈注〉三正,天地人之正。又人臣之义有六正,谓圣臣、良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也。见《说苑》。又七正,日月五星也。《书·舜典》作七政。《史记·律书》作七正。又八正,谓八节之气,以应八方之风。《史记·律书》律正,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又《大品经说》八正,曰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王屮·头陀寺□文》凭五衍之轼,拯溺逝川。开八正之门,大庇交丧。又先正,先贤也。《书·说命》昔先正保衡。又諡法。《汲冢周书》内外賔服曰正。又与政通。《诗·小雅》今兹之正。《礼·月令》仲春班马正。皆与政同。又朝觐曰朝正。《左传·文三年》昔诸侯朝正於王。《杜注》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读平声。《杜甫诗》不见朝正使。又姓。《广韵》宋上卿正考父之后。汉有正锦,《后魏志》有正帛。又复姓,汉有正令官。又宗正,星名。《甘氏星经》在帝座东南,主宗正卿大夫。又《广韵》之盈切。《集韵》《韵会》诸盈切《正韵》诸成切,□音征。岁之首月也。《春秋》春王正月。《公羊·谷梁传注》音征。或如字。今多读征。又室之向明处曰正。《诗·小雅》哙哙其正。又射侯中曰正。《周礼·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仪,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诗·齐风》终日射侯,不出正兮。《毛传》二尺曰正。〈疏〉正大於鹄,三分侯广,而正居一焉,其内皆方二尺。又《仪礼·大射仪郑注》正者,正也。亦鸟名。齐鲁之间名题肩为正。正,鸟之捷黠者,射之难中,以中为隽,故射取名焉。又与征通。《周礼·夏官》诸子有兵甲之事,则授之车马,以军法治之,弗正。〈疏〉正,音征。谓赋税也。唐武后作□。考证:(《公羊传·僖二十六年》师出不出反,战不正胜。)谨照原文不出反改不正反。

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阿:《戌集中·阜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於何切,音娿。《尔雅·释地》大陵曰阿。《玉篇》水岸也,邸也。《诗·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传〉中阿,阿中也。又《大雅》有卷者阿。又《尔雅·释地》偏高曰阿丘。《释名》阿,荷也。如人担荷物,一边偏高也。《诗·鄘风》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又《玉篇》倚也。阿衡,商官名。《书·太甲》不惠于阿衡。〈传〉阿,倚。衡,平。又《史记·范睢传》不离阿保之手。又《仓公传》故济北王阿母。〈注〉服虔云:乳母也。又《前汉·王莽传》太阿右拂,大司空甄丰,少阿羲和,京兆尹刘歆。〈注〉皆官名。又《仪礼·士昏礼》賔升西阶,当阿东面致命。〈注〉阿,栋也。今文阿为庪。《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四阿重屋。〈注〉四阿,若今四柱。又《诗·小雅》隰桑有阿。〈笺〉枝条阿阿然长美。又《玉篇》比也,曲也。《左传·昭二十年》阿下执事。《孟子》污不至阿其所好。又《集韵》一曰慢应。又地名。《左传·襄十四年》败公徒于阿泽。〈注〉济北东阿县西南有大泽。《史记·李斯传》阿缟之衣。〈注〉东阿县,缯帛所出。《前汉·地理志》涿郡阿陵县。又宫名。《史记·秦始皇纪》先作前殿阿房。〈注〉括地志云:秦阿房宫,亦曰阿城,在雍州长安县。一云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故号阿房。又太阿,刃名。《战国策》龙渊太阿。又鬼名。《庄子·达生篇》东北方之下者,陪阿鲑蠪跃之。〈注〉陪阿,状如小儿,长尺四,黑衣,赤帻,大冠,带刃持戟。又《淮南子·天文训》天阿者,羣神之阙也。又月御曰纤阿。《司马相如·子虚赋》纤阿为御。又阳阿,古名俳,善歌者。《古诗》渡江采菱发阳阿。又姓。《官氏志》唐阿光进,明阿贤,本出阿伏氏。又《韵会小补》与呵通。《老子·道德经》唯之与阿,相去几何。〈注〉唯与阿,迟速小异。又《集韵》倚可切,娿上声。与猗同。柔貌。《诗·桧风》猗傩其枝。《释文》猗,於可反。《集韵》猗,或作阿。又《韵会小补》音屋。《古诗》家中有阿谁。《木兰诗》阿耶无大儿。〈又〉阿妹闻□来。《世说新语》一门则有阿大中郞。又《字汇补》阿葛切,音遏。《释典》有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