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邪崇正

黜邪崇正,斥退奸邪,崇尚正直。

黜邪崇正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ù xié chóng zhèng
成语注音
ㄔㄨˋ ㄒㄧㄝ ˊ ㄔㄨㄙˊ ㄓㄥˋ
成语简拼
CXCZ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
黜邪崇正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斥退奸邪,崇尚正直。

成语用法

一、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二、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百里大爷给杰杰和小侠讲解了“黜邪崇正”的历史故事。

(2)臭臭不会写成语“黜邪崇正”的最后一个字。

(3)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黜邪崇正”几个大字。

(4)湟中二中的百里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黜邪崇正”。

(5)健健写不出成语“黜邪崇正”,导致期末考试只有97分。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太平天国·林一环《贬妖穴为罪恶隶论》:『庶几黜邪崇正,以为遐迩亲疏之永鉴云尔。』

分字解释

黜:chù 1、<动>贬退,废免。《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2、<动>消除,去掉,排斥。《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又] <动>不认作儿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老父位居方面,拘于礼法,况素性方严,必加黜逐。』3、<动>减少。《左传·襄公十年》:『初,子驷与尉止有争,将御诸侯之师而黜其车。』[黜辱] 贬黜受辱。《后汉书·班昭传》:『战战兢兢,常惧黜,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黜陟] 指官吏降免或升迁。《汉书·诸侯王表》:『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邑以封子弟,不行黜,而藩国自斩。』

邪:xié <形>邪恶;不正。《屈原列传》:『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yé<助>表示疑问的语气词。《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邪辟] 乖戾不正。[邪赢] 用不当手段来获利。

崇:chóng 1、<形>高。《滕王阁序》:『俨骖[音cān]骖[音cān]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2、<形>崇高。《屈原列传》:『明道德之广崇,治知己之条贯。』3、<动>推崇,推重。韩愈《进学解》:『拔去凶邪,登崇良。』4、<动>充满。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崇酒于觞。』5、<动>增长。《左传·成公十八年》:『今将崇诸侯之奸。』[崇绝] 高远;至高。鲍照《舞鹤赋》:『仰天居之崇,更惆怅以惊思。』[崇乱] 犹言重乱,大乱。司空图《故盐州防御史王纵追述碑》:『上党兴袄,复提王旅;太原崇,兼领郡符。』[崇日] 终日。[崇替] 兴废。陈寿《三国志·吴书·步骘传》:『故贤人所在,折冲万里,信国家之利器,崇之所由也。』[崇信] 1.尊崇信任。2.崇尚信义。[崇崒] 高耸的样子。《梁书·沈约传》:『其为状也,则巍峨崇,乔枝拂日。』

正:zhèng 1、<形>不偏;不斜。《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形>正常;正当。《狱中杂记》:『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3、<名>规律;道理。《张衡传》:『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4、<形>公正;正直。《屈原列传》:『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5、<形>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狱中杂记》:『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6、<副>恰好;正好。《孔雀东南飞》:『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7、<副>表示状态的持续、动作的进行。《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zhēng<名>正月,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诗经·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黜:《亥集下·黑字部》《唐韵》丑律切《集韵》《韵会》敕律切,□音怵。《说文》贬下也。《玉篇》退也,贬也,下也,去也,放绝也,减也。《六书故》□斥污闇也。《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又通作绌。《礼·王制》不孝者,君绌以爵。或作诎。别作□。

邪:《酉集下·邑字部》《广韵》似嗟切《集韵》《韵会》《正韵》徐嗟切,□音斜。《广韵》不正也。《正韵》奸思也,佞也。《易·乾卦》闲邪存其诚。《书·大禹谟》去邪勿疑。又《韵会》辟邪,兽名。又《唐韵》以遮切《集韵》《韵会》《正韵》余遮切,□音耶。《说文》琅邪,郡名。又莫邪,刃名。吴大夫莫邪作宝刃,因名。又呼韩邪,匈奴王名。《前汉·宣帝纪》呼韩邪单于来朝。又若邪,水名。在越州会稽县。又胥邪,木名。《司马相如·上林赋》留落胥邪。〈注〉胥邪,似椶榈,皮可为索。又污邪,下地田也。《史记·滑稽传》污邪满车。又助语,又疑辞,经传俱作邪,俗作耶。又《集韵》羊诸切,音余。与余同。《史记·正书》归邪於终。〈注〉邪,余分也。终,闰月也。又《集韵》时遮切,音闍。瑞星名。《史记·天官书》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命曰归邪。〈注〉邪,音蛇。又《字汇补》子可切,音左。《前汉·司马相如传》邪与肃慎为邻。〈注〉邪读为左,谓东北接也。又叶详於切,音徐。《诗·邶风》其虚其邪,既亟只且。〈注〉邪,亦作徐。缓也。又叶伊宜切,音移。《尚书·考灵曜》虚为秋□,昴为冬期。阴气相左,德乃不邪。考证:(《史记·天官书》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名曰归邪。)谨照原文名改命。(《诗·□风》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谨照原文□改邶。

崇:《寅集中·山字部》《广韵》《集韵》《韵会》鉏弓切《正韵》鉏中切,□音漴。《说文》嵬高也。从山宗声。《尔雅·释诂》崇,重也。《郉昺曰》又高贵也。《易·系辞》崇高莫大乎富贵。《左傅宣十二年》师叔楚之崇也。又充也。《礼·乐记》复缀以崇。又《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再拜崇酒。〈注〉崇,充也。谓相充实也。又聚也。《诗·大雅》福禄来崇。〈注〉谓积而高也。《左传·隐六年》见恶如农夫之去草,芟夷蕴崇之。〈注〉蕴,积。崇,聚也。又《广韵》敬也,就也。《书·仲虺之诰》钦崇天道。又终也。《诗·卫风》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注〉言行不终朝而至也。又崇牙,乐器饰。《诗·周颂》崇牙树羽。〈注〉悬钟磬之处,以采色为大牙,其状隆隆然。又国名。尧时崇伯鲧,商崇侯虎,今西安府鄠县。又地名。《书·舜典》放驩兜于崇山。〈注〉在今澧州澧阳县。又姓。《正字通》宋青田令崇大年。又叶仕庄切,音牀。《□琳·大荒赋》仰阆风之城楼兮,县圃邈以隆崇。□若华之景曜兮,天门闶以高骧。又《正伪》嵩古作崇。别作崧,非。《正字通》韦昭国语注通用崈。崇崈音义同,合崇嵩为一,非。互见后崧字注。《集韵》或作崈。考证:(《易·系辞》崇高莫大於富贵。)谨照原文於改乎。

正:《辰集下·止字部》《唐韵》《韵会》《正韵》□之盛切,音政。《说文》是也。从止一以止。〈注〉守一以止也。《新书·道术篇》方直不曲谓之正。《易·乾卦》刚健中正。《公羊传·隐三年》君子大居正。又备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书·君牙》咸以正罔缺。又《尔雅·释诂》正,长也。《郭注》谓官长。《左传·隐六年》翼九宗五正。《杜注》五正,五官之长。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又官名。《礼·王制》史以狱成告於正。《郑注》正,於周乡师之属,今汉有正平丞,秦所置。又朼载也。《周礼·夏官》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体。〈注〉正谓朼载之。朼,亦作匕。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为常。又正人,寻常之人也。《书·洪范》凡厥正人。《朱子·语录》是平平底人。又定也。《周礼·天官》宰夫令羣吏,正岁会,正月要。〈注〉正,犹定。又决也。《诗·大雅》维龟正之。又治其罪亦曰正。《周礼·夏官》大司马九伐之法,贼杀其亲则正之。〈注〉正之者,执而治其罪。《王霸记》曰:正,杀之也。又直也。《易·坤·文言》直其正也。《尔雅·释泉》滥泉正出。正出,直出也。又平质也。《论语》就有道而正焉。《屈原·离骚》指九天以为正。〈注〉谓质正其是非也。又以物为凭曰正。《仪礼·士昏礼》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注〉有正者,以托戒使不忘。又厘辨也。《论语》必也正名乎。又四月亦曰正月。《诗·小雅》正月繁霜。〈笺〉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疏〉谓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纯阳之月。又《杜预·左传·昭十七年注》谓建巳正阳之月也。正,音政。又预期也。《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公羊传·僖二十六年》师不正反,战不正胜。又三正。《史记·正书》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然。《后汉·章帝纪》王者重三正,慎三微。〈注〉三正,天地人之正。又人臣之义有六正,谓圣臣、良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也。见《说苑》。又七正,日月五星也。《书·舜典》作七政。《史记·律书》作七正。又八正,谓八节之气,以应八方之风。《史记·律书》律正,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又《大品经说》八正,曰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王屮·头陀寺□文》凭五衍之轼,拯溺逝川。开八正之门,大庇交丧。又先正,先贤也。《书·说命》昔先正保衡。又諡法。《汲冢周书》内外賔服曰正。又与政通。《诗·小雅》今兹之正。《礼·月令》仲春班马正。皆与政同。又朝觐曰朝正。《左传·文三年》昔诸侯朝正於王。《杜注》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读平声。《杜甫诗》不见朝正使。又姓。《广韵》宋上卿正考父之后。汉有正锦,《后魏志》有正帛。又复姓,汉有正令官。又宗正,星名。《甘氏星经》在帝座东南,主宗正卿大夫。又《广韵》之盈切。《集韵》《韵会》诸盈切《正韵》诸成切,□音征。岁之首月也。《春秋》春王正月。《公羊·谷梁传注》音征。或如字。今多读征。又室之向明处曰正。《诗·小雅》哙哙其正。又射侯中曰正。《周礼·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仪,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诗·齐风》终日射侯,不出正兮。《毛传》二尺曰正。〈疏〉正大於鹄,三分侯广,而正居一焉,其内皆方二尺。又《仪礼·大射仪郑注》正者,正也。亦鸟名。齐鲁之间名题肩为正。正,鸟之捷黠者,射之难中,以中为隽,故射取名焉。又与征通。《周礼·夏官》诸子有兵甲之事,则授之车马,以军法治之,弗正。〈疏〉正,音征。谓赋税也。唐武后作□。考证:(《公羊传·僖二十六年》师出不出反,战不正胜。)谨照原文不出反改不正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