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烽静柝

沉烽静柝,烽火熄灭,柝声寂静。比喻边疆无战事。

沉烽静柝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én fēng jìng tuò
成语简拼
CFJT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沉烽靜柝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烽火熄灭,柝声寂静。比喻边疆无战事。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无战事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淙淙写不出成语“沉烽静柝”,导致语文测试只有97分。

(2)立立德国中的乌雅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沉烽静柝”。

(3)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沉烽静柝”几个大字。

(4)苗苗不会写成语“沉烽静柝”的最后一个字。

(5)子欣姐姐给家郡和尹璨讲述了“沉烽静柝”的历史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玄宗《明堂乐章·舒和》:『偃武修文九围泰,沉烽静柝八荒宁。』

分字解释

沉:chén 1、<动>沉入水中;沉没。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动>泛指下落;沉陷。《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动>沉溺;陷入。《冯谖客孟尝君》:『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4、<形>重;沉重。《采草药》:『无苗时采,则实而沉。』5、<形>深;深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幕,沉醉不知归路。』[注] 『沉』原来写作『沈』,音shěn;『沉没』、『深沉』各义写作『沉』,音chén。[沉沉] 1.深沉、凝重的样子。2.昏愦不清的样子。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楚天阔。』[沉浮] 1.在水面上出没。2.亦作『浮沉』。比喻人事的升降、盛衰、消长。[沉沦] 1.沉没;沉溺。范晔《后汉书·寇荣传》:『蹈陆土而有沉之忧,远岩墙而有镇压之患。』2.埋没;沦落。杜甫《赠鲜于京兆二十韵》:『奋飞超等级,容易失沉。』3.死的委婉说法。陈寿《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若遂沉,魂而有知,结草以报。』[沉迷] 陷溺;迷惑。丘迟《与陈伯之书》:『沉猖獗,以至于此。』[沉湎] 沉溺于酒。[沉抑] 1.郁结而不顺畅。屈原《九章·异诵》:『情沉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曰。』2.隐退。《管子·宙合》:『知道之不可行,则沉以辟罚,静默以侔免。』3.压制。[沉毅] 沉着而刚毅。[沉吟] 1.沉思。曹操《短歌行》:『但为君故,沉至今。』2.犹豫不决。《后汉书·隗嚣传》:『邯得书,沉十馀日,乃谢士众,归命洛阳。』3.低声吟咏。谢庄《月赋》:『沉齐章,殷勤陈篇。』[沉郁] 1.积滞而不通畅。韦应物《善福阁对雨寄李儋幼遐》:『感此穷秋气,沉命友生。』2.含蕴深刻。任昉《王文宪集序》:『若乃金版玉匮之书,海上名山之旨,沉淡雅之思,离坚合异之谈,莫不揔制清衷,递为心极。』[沉鸷] 深沉勇猛。杜牧《罪言》:『故其人沉多材力,重许可,能辛苦。』[沉滞] 1.积滞而不通畅。吕不韦吕氏春秋·情欲》:『筋骨沉,血脉壅塞。』2.仕宦久不得升迁。《北史·王慧龙传》:『去州归京,多年沉。』3.停滞;拖延。《后汉书·尹敏传》:『帝深非之,虽竟不罪,而亦以此沉。』4.隐退。宋玉九辩》:『愿沉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

烽:fēng 1、<名>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烧柴以报警的火。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动>举火。《汉书·五行志》:『后章坐走马上林下烽逐,免官。』

静:jìng 1、<形>静止不动。《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静影成璧。』2、<形>寂静;安静。《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3、<形>平静;安定。《墨子·非攻》:『神民不违,天下乃静。』4、<形>安闲;娴雅。《张衡传》:『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柝:tuò 1、<名>巡夜打更用的梆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候卒击柝卫太尉。』2、<动>通『拓』。开拓;扩大。《淮南子·原道训》:『廓四方,柝八极。』

沉:《巳集上·水字部》《字汇》同沈。

烽:《巳集中·火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敷容切,音丰。《广韵》本作□。《史记·司马相如传》烽举燧燔[音fán]。〈注〉索隐曰:纂要云:烽见敌则举,燧有难则焚。烽主书,燧主夜。《汉书》作□。《孟康曰》□如覆米□,县着桔槹,如有□则举之,燧积薪,有□则燔[音fán]然之也。又《前汉·五行志》后章坐走马上林,下烽驰逐,免官。〈注〉晋灼曰:冠首曰烽,竞走曰逐。又《玉篇》户东切,音洪。义同。

静:《戌集中·青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郢切,音穽。《说文》审也。从青,争声。〈注〉徐锴曰:丹青明审也。又《增韵》动之对也。《易·坤卦》至静而德方。又《书·尧典》静言庸违。〈传〉静,谋也。又《诗·邶风》静言思之。〈传〉静,安也。又《郑风》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又《诗·邶风》静女其姝。〈传〉静,贞静也。又《广韵》息也。《礼·月令》百官静事毋□。又《韵会》澄也。又《广韵》和也。又《韵会》通作靖。亦通作靓。亦通作竫。又《韵会》《正韵》□疾正切,音净。义同。《前汉·扬雄传》京师为之语曰:维寂寞自投阁,爰清静作符命。又《诗·大雅》笾豆静嘉。〈笺〉洁清而美。《释文》清,如字,又才性反。清静皆可读去声。◎按玉篇、广韵、集韵、类篇,静字皆无去声。韵会始收入敬韵,正韵因之。考大雅、释文,及扬雄传京师语,静字本可读去声,但韵会引解嘲爰清爰静句,云,颜注合韵,音才性切,则谬甚。解嘲云,爰清爰静,游神之庭。即音才性切,如何与庭叶,是必因爰清静句而误记也。正韵仍其失,今特辨之。又叶千廷切,音清。《六韬》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静。

柝:《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正韵》他各切《集韵》《韵会》闼各切,□音托。《说文》作□、□,判也。夜行所击者。《易·下系》重门击柝,以待暴客。《左传·哀七年》鲁击柝,闻于邾。《徐铉曰》谓判两木夹于门为机,相击以警夜也。今荒城多叩鼓以持更,盖其遗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