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萁燃豆

豆萁燃豆,比喻兄弟相残。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豆萁燃豆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òu qí rán dòu
成语注音
ㄉㄡˋ ㄑㄧˊ ㄖㄢˊ ㄉㄡˋ
成语简拼
DQRD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豆萁燃豆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兄弟相残。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内部争斗

相关成语

近义词

豆萁相煎

成语接龙

1、豆萁燃豆→豆分瓜剖→剖心析胆→胆大心小→小大由之→之死靡二→二心两意→意气相投→投壶电笑→笑歌戏舞→舞衫歌扇→扇火止沸→沸沸汤汤→汤去三面→面若死灰→灰身粉骨→骨鲠在喉→喉长气短→短小精悍→悍然不顾→顾景惭形→形孤影寡→寡情薄意→意兴索然→然荻读书

2、豆萁燃豆→豆分瓜剖→剖心析肝→肝胆过人→人欢马叫→叫苦连天→天地诛戮→戮力一心→心服首肯→肯构肯堂→堂堂一表→表里相济→济河焚舟→舟中敌国→国破家亡→亡国灭种→种学织文→文圆质方→方员可施→施而不费→费财劳民→民安国泰→泰山压顶→顶名替身→身败名隳

3、豆萁燃豆→豆分瓜剖→剖幽析微→微言大义→义形于色→色色俱全→全军覆没→没金铩羽→羽毛未丰→丰屋生灾→灾难深重→重熙累叶→叶散冰离→离鸾别鹄→鹄峙鸾翔→翔鸾舞凤→凤毛鸡胆→胆大心雄→雄深雅健→健步如飞→飞蒭挽粟→粟陈贯朽→朽木难彫→彫章镂句→句栉字比

4、豆萁燃豆→豆蔻年华→华冠丽服→服低做小→小异大同→同日而论→论千论万→万死犹轻→轻裘缓带→带罪立功→功德无量→量材录用→用天因地→地老天昏→昏头转向→向隅而泣→泣血捶膺→膺箓受图→图穷匕见→见利思义→义正辞严→严刑峻法→法灸神针→针锋相对→对牛鼓簧

5、豆萁燃豆→豆蔻年华→华星秋月→月晕础润→润屋润身→身非木石→石赤不夺→夺胎换骨→骨肉未寒→寒灰更然→然荻读书→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气相得→得而复失→失惊倒怪→怪声怪气→气义相投→投梭之拒→拒狼进虎→虎斗龙争→争前恐后→后台老板→板上钉钉→钉嘴铁舌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生死由来一样情,豆萁燃豆并根生;存亡姊妹能相念,可笑阋墙亲弟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

成语造句

(1)成语「豆萁燃豆」是一个主谓式成语。

(2)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豆萁燃豆”几个大字。

(3)璐璐不会写成语“豆萁燃豆”的最后一个字。

(4)牧融叔叔给筱羸和晓芙讲述了“豆萁燃豆”的成语故事。

(5)黔阳一中的买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豆萁燃豆”。

(6)小虫写不出成语“豆萁燃豆”的拼音。

(7)前往成武县长城中学的路途中,销哉叔叔给祖萍和艳荔讲解了『豆萁燃豆』的历史故事。

(8)生死由来一样情,豆萁燃豆并根生;存亡姊妹能相念,可笑阋墙亲弟兄。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很妒忌兄弟曹植的才华,想找一个借口把他杀死,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处死。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只好贬他去镇守边疆

分字解释

豆萁

豆萁:[dòuqí] 豆秸的俗称。

豆:dòu 1、<名>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形如高脚盘子。《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名>豆类植物。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3、<量>古代的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左传·昭公三年》:『齐旧四量:豆、区、釜、钟。』[豆羹] (1)一豆之羹,只微少、微细。(2)豆粥。

燃:rán(1)燃烧:自燃;燃料。(2)引火点着:燃灯;燃香。

豆:《酉集中·豆字部》《唐韵》徒□切《集韵》《韵会》《正韵》大透切,□音窦。《说文》古食肉器也。《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书·武成》执豆笾。《诗·小雅》为豆孔庶。《公羊传·桓四年》诸侯曷为必田狩。一曰乾豆。〈注〉豆,祭器,状如镫。《礼·明堂位》夏后氏以楬豆,殷玉豆,周献豆。〈注〉楬,无异物之饰也。献音娑,疏刻之也。又《礼器》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又《乡饮酒义》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旊人为豆,实三而成觳,崇尺。〈注〉崇,高也。豆实四升。《史记·乐书》簠簋俎豆,礼之器也。又《扬子·方言》□、楚、宋、卫谓桮□为豆笼。〈注〉盛桮器笼也。《集韵》或作梪、□。又《韵略》谷也。《博雅》大豆,菽也。小豆,荅也。《周礼·天官·大宰·三农生九谷注》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麦为九谷。《礼·投壷》壷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干宝·晋书》驽马恋栈豆。又《博雅》天豆,云实也。又巴豆、海红豆,皆药名,出巴蜀。又相思子一名红豆。又土芋一名土豆。皆菽豆别一种也。俗作荳,非。又《说苑·辨物篇》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又官名。《南齐书·魏虏传》北魏置九豆和官。又地名。《北史·周文帝纪》文帝伐魏,至盘豆,拔之。又州名。《唐书·地理志》陇右道有白豆州。又姓。汉光武时,关内侯豆如意,后魏长广王豆代田。又复姓。北周豆卢宁,本姓慕容氏,归魏,赐姓豆卢氏。又三字姓。北魏次南有纥豆陵氏。又《正韵》当口切,音斗。《玉篇》量名。《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食一豆肉,饮一豆酒。〈注〉豆,当为斗。毛居正曰:豆,古斗字。如《左传·昭三年》豆、区、釜、钟之类,当音斗。后人误读为俎豆之豆。斗斛之斗又作□,盖伪倂耳。又《字汇补》思留切,读作羞。《周礼·天官·腊人》凡祭祀共豆脯。〈注〉脯非豆实,豆当为羞,声之误也。《释文》豆,音羞。又《韵补》叶动五切,音杜。《柳宗元·牛赋》皮角见用,肩尻莫保。或穿缄縢,或实俎豆。豆叶保,保音补。又叶田故切,读作渡。《诗·小雅》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音学五书》豆叶孺。又山名。《后汉·郡国志》唐县有都山。一名豆山。今关中人读豆为渡。《说文》竖、侸、裋皆以豆得声。树字从壴,亦以豆得声。考证:(《书·武成》执笾豆。)谨照原文改执豆笾。(《礼·明堂位》夏后氏以楬豆,商玉豆,周献豆。)谨照原文商改殷。(《诗·小雅》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翕,和乐且孺。)谨照原文既翕改既具。

萁:《申集上·草字部》《唐韵》《集韵》□渠之切,音棊。《说文》豆茎也。《前汉·杨恽传》种一顷豆,落而为萁。又《广韵》居疑切,音姬。《韵会》菜,似蕨。《马融·广成颂》茈萁芸蒩。又草也。《前汉·五行志》檿弧萁服。《师古注》服,盛箭者,萁草似荻而细,织之为服也。又《礼·曲礼》梁曰芗萁。〈注〉萁,语辞也。又居开切,音该。《淮南子·时则训》爨萁燧火。〈注〉取萁木燧之,火炊之。

燃:《巳集中·火字部》《广韵》俗然字。详然字注。《元经》光熙元年夏五月范阳地燃。又《拾遗记周武王六年,燃丘之国献比翼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