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郭先生》读后感6篇100、200、300、400、500字

浏览

文章包含读《东郭先生》有感、《东郭先生和狼》读后感(116字)、东郭先生和狼读后感(325字)、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寓意(382字)等100字、200字、300字、400字、500字左右的优秀读后感6篇,供您参阅。

《东郭先生和狼》读后感_116字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东郭先生和狼》。主要写的是:有一只狼被猎人追赶,东郭先生救了它,狼却恩将仇报要吃东郭先生。有一个聪明的农夫及时赶来,救了东郭先生一命。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那些凶恶的坏蛋是绝对不能讲仁慈的。

成语恩将仇报: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如: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我若一口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又如: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将仇报,天理何在!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

成语忘恩负义:恩:恩惠;负:违背;义:情谊,恩谊。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如:《魏书·萧宝夤传》:“背恩忘义,枭獍其心。”又如:此人好夸大,且忘恩负义,你要仔细识他才好。——清·黄小配《大马扁》第十六回

《东郭先生和狼》读后感_254字

俗话说:”好心有好报“,可是《东郭先生和狼》这个故事,却把这句俗语完全”推翻“了。

东郭先生在紧急关头救了狼,狼脱离危险后,不但不感激东郭先生,反而要吃掉它,还不知羞耻的说让他救狼救到底,做他的晚餐,可真是卑鄙。仁慈、爱心,是人类的优点,可对那些残暴、恶毒的坏蛋是不能讲仁爱的。狼这样的坏蛋,不值得我们去同情,可文中的东郭先生还是凭着同情之心救了狼,可是却换来了要被吃掉的结果。救这样的冷血动物,只能自讨苦吃。

怜悯之心人皆有之,恩将仇报是要不得的。我们要做一个知恩图报得人,不要做一只恩将仇报的狼。

成语冷血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如:钱钟书《围城》:“李先生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身,蠕蠕欲活。”又如:我不喜欢冷血动物。

成语自讨苦吃:讨:招惹。自己找苦吃。如:明·张岱《陶庵梦忆·朱云崃女戏》:“殷殷防护,日夜为劳,是无知老贱自讨苦吃者也。”又如:可是我有一种毛病,自己也疑心是自讨苦吃的要苗,就是偶尔要想想。——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后》

东郭先生和狼读后感_325字

今天,我读了《东郭先生与狼》,里面的东郭先生救了一只狼,没想到这只狼竟然恩将仇报,朝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是一个好人,有仁慈之心。同时,他又是一个愚蠢的人,分不清自己面对的对象是好人还是坏人,滥用自己的同情心。我也曾经当过一次“东郭先生”。一年暑假,我去乡下玩,见到一户人家门前用一根绳子绑着一条狗,那小狗眼巴巴地望着我,样子非常可怜。于是,我没事就和小狗玩,渐渐地跟它成了“好朋友”,我看着它被拴着挺可怜的,就解开绳子。可是这只狗一看我已经把绳子解开了,就不那么温顺了,我才摸了它几下,它就怒气冲冲地追着我“汪汪”大叫起来。我只好拼命地跑,幸亏我跑得快,要不然早就被咬伤了。所以我想,我们可以像东郭先生一样好心,但不要像东郭先生一样滥用自己的好心。

成语怒气冲冲:盛怒的样子。如: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钱同秀]一手将烟灯砸在地下,说道:‘好好,你们做了一路!’就怒气冲冲的出来上车。”又如:张学海不等汤阿英说完,就怒气冲冲地质问:‘陶阿毛有啥不同?他不也是工人吗?’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

东郭先生和狼读后感_326字

前段时间读了一篇文章叫《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读完了很生气。

东郭先生是个心地善良的读书人,在狼的哀求下,害怕猎人把狼打死,就撒谎把狼给救了,可是这狼真没有良心,又要把东郭先生给吃了,幸亏老农赶巧路过,设计把狼打死,东郭先生才得以获救。

从这个故事我感触很深,受到了启发。心地善良帮助别人本身是个美德,但是不要为此而做错事。例如有的人帮助坏人逃脱,这样就纵容了坏人,坏人还会不知悔改继续做坏事。我们要从东郭先生的事件中吸取教训。人要做好事,人要善良,但是不能为此没有原则的做所谓的“善事”,这样不仅做不了善事,反倒是帮坏人做了恶事。所以我们凡事要分清是非,讲究分寸。如果凡事黑白不分,一味的支持和帮助,这样就有可能帮了坏人的忙,而让好人糟了秧。

成语黑白不分:不能分辨黑色和白色。比喻不辨是非,不分好坏。如:《汉书·楚元王传》:“今贤不肖浑淆,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又如:可惜一个卖土委员的调查,一个小毛的申明,把事情弄得黑白不分了。——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十二

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寓意_382字

《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了。今天我也读了这篇寓言故事,感觉受益匪浅。

这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东郭先生在狼遇到危险的时候救了它,而狼却恩将仇报的要吃了东郭先生,正在这时,一个老农民从这里经过,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老农民让狼重新钻进口袋并打死了狼。

读完这个故事,我在愤恨狼的可恶的同时,更敬佩这位老农民。他的临危不乱,聪明果断,善恶分明的行为深深的感染了我。他看见狼之后,没有慌张,很快的想出了办法打死了狼。他让我明白,对凶狠的敌人不能盲目的仁慈,否则就会像东郭先生一样遭到被当作食物的命运,只能给自己带来灾难。善良和仁慈一定要有原则,看清楚对象,分清敌友,不要做东郭先生似的糊涂好人。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不能像愚昧的东郭先生那样死读书,要让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能盲目善良,要看清坏人的本质,要像老农民一样善恶分明,机智勇敢!

成语来龙去脉:来龙去脉[lái lóng qù mò],意指本是堪舆家用以形容山脉河流走向的术语,後用以比喻事情的首尾始末。语或出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一三出》。[源] 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一三出》老汉虽系村农,颇谙地理。此间前冈有块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种种合格,乃大富贵之地。[典故]堪舆家就是风水家,称山脉的起伏为“龙”,其主峰称为“来龙”;山谷中的溪流称为“脉”,而其主流则称为“去脉”。“来龙去脉”指从头到尾像脉管一样连贯着的地势。在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一三出》中,陶侃为了葬母,四处寻找墓地,恰巧遇见一个懂得堪舆术的老翁,指点他一块靠岭朝山的富贵之地时,就有此说法。後来“来龙去脉”被引申用来比喻事情的首尾始末。

成语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如:《汉书·刘辅传》:“天下不可户晓。”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喻)户晓。”又如:与其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不如作家喻户晓之《水浒》《西游》文字也。——胡适逼上梁山

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467字

最近我和瑞瑞一起读了一个故事,名叫《东郭先生和狼》,讲述了东郭先生先救了狼,而后狼反过来却要吃他,最后来的老人又如何解救东郭先生的故事。

晋国大夫赵简子带着家丁去山中打猎,有只狼挡住了去路,赵简子一箭把狼射伤了,这只狼拼命地逃跑,赵简子就拼命地带人去追。狼快要走投无路的时候,遇到了路过的东郭先生,狼就哀求东郭先生救他,东郭先生心肠软就答应了。赵简子追上来问东郭先生狼去哪儿了,东郭先生说不知道。赵简子走后,东郭先生把狼放了出来,但是这只狼却要把东郭先生吃掉。这时一个老人出现了,他来为东郭先生和狼评理,老人先把狼哄骗进到袋子里,而后趁机杀死了这只狼。

瑞瑞听完故事后忽闪着两只大眼睛,说:“妈妈,狼为什么要吃人,它太饿了吗,它被打死了”。突然觉得讲这个故事给宝宝听似乎有些残忍。于是就告诉他,这个故事是要告诉我们,对于狼这样凶恶的敌人,不能心慈手软,要不然就会害人害己,分清黑白,要看清事物的真伪善恶后再做决定,做一个好人,但是对于什么东西都一概善待那也是错误的,哎,看着他茫然的眼神,对他讲这些个大道理似乎有些为时过早了。

成语走投无路:走投无路[zǒu tóu wú lù],意指无路可走。形容处境窘困。语或出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源]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长吁,气结成云雾。行行里着车辙把腿陷住,可又早闪了胯骨,怎当这头直上急簌簌雨打,脚底下滑擦擦泥淤。[典故]“走投无路”的“走投”是“走而投向”的意思。宋代范成大有一首〈初发桂林有出岭之喜但病余便觉登顿至灵川疲甚自叹羸躯乃无一可偶陆融州有使来书此寄之〉诗,中间有两句:“走投破驿宿,强饭不下咽。”就是说一路奔波,投宿在破驿站,勉强想吃点东西,却咽不下去。所以“走投无路”的意思就是不知走向何处、投向何方,眼前无路可走了,用来比喻一个人陷入困境。元代时,杨显之所写的戏曲《潇湘雨·第三折》中,就用了“走投无路”来表示主角的困境。内容描述女主角张翠鸾被押解,经过沙门岛,碰到一场大雨,又冷又湿,不但双脚陷在泥泞中,举步维艰,又闪了腰,真是不知该如何是好,因此觉得这沙门岛简直是人间炼狱。“走投无路”这句成语就是用来形容人无路可走,处境窘困。

成语无一可:没有一点是可取的。如: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彰君恶,伤私义。二者无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轻于齐而累于楚矣。”又如: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报书云:“如此,仆亦无一可邪?” ——《后汉书·朱穆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