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读后感作文5篇1800字

浏览

本文整理了北洋军阀史读后感(1757字)、桃花扇底见今朝(1835字)、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1785字)、《济南的冬天》读后感(1793字)、教育学书籍读后感(1768字)等1800字左右的高中二年级读后感作文5篇,供您参阅。

北洋军阀史读后感_1800字

最近翻阅台湾丁中江先生写的《北洋军阀史话》,两百多万字的巨著,断续花了两个月时间才看完。北洋时代是对中国有深远影响的时代,写这段全史的大陆书籍很少,丁先生这本书正好填补了此项空白,具有相当影响力,据说世界上凡中文图书馆,必藏有此书。书的风格,明达永佳感觉与通常的大陆书藉有所不同,大陆的史书,大多中规中矩,爱憎分明,略缺人文气息,丁先生的书,则象是一个学问高深的长者在讲故事,洞悉人情,提纲挈领,有血有肉,娓娓道来,引用的史料也非常丰富而严谨,公文、通信、日记类的原文很多,例如袁世凯给清廷的奏折、军阀之间电报原文等,令往事栩栩如生,让读者品尝到原汁原味的陈鲜。粗粗看过,斗胆发几点感慨,错漏请达家明鉴:

一、家风淳朴亦军阀?

丁先生的书,既写军阀过失的一面,也写难能可贵的一面。例如丁先生写吴佩孚的笔墨很多,文字间略微看得出丁先生对这位秀才出身大帅的赞许,吴以诚信待人,有风骨,不玩权诈,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政治舞台上确实算品格较高的,吴佩孚在最辉煌的巅峰过后,因冯玉祥倒戈致兵败逃往天津,坚持不入使馆避难,坐船浮海逃生,从湖南东山再起,后又惜败于与奉系和北伐军两线作战,笔墨间也略看得出丁先生对吴佩孚的同情与赞许。阎锡山,小学课本《刘胡兰》一文称之为阎匪,张作霖,大陆影视作品给大众留下的印象是一句东北风味的“张骂”,其实除了象张敬尧一类少数军阀纵兵扰民、为害地方外,象阎锡山、张作霖一类的军阀对于乱世中保一方平安是相当有功的,有的军阀甚至为了避免内战靡烂地方,自动下野,例如湖南的赵恒锡,当然这都是表面现象,民国之初的连年内战,确实祸国殃民,原因很多,不能归罪于某一个人头上。

军阀大多穷苦出身而身怀雄心壮志,一些人能在大富大贵之后仍旧保持淳朴的家风,丁先生书中的一件趣闻轶事令我印象深刻:因受段祺瑞知遇而获提拔发迹的靳云鹏,曾做到山东将军和民国总理,靳事母至孝,靳太夫人虽目不识丁,却能安贫乐道,其两子虽已大贵,但靳家家风仍极朴厚,袁世凯曾对靳母赞不绝口,每逢袁家请靳母吃饭,这位老太太必带四包礼物:“鸡蛋十个,豆腐四块,煎饼六斤,咸菜一罐”,而礼单上则写的是:“吉子十个,都福赐快,坚兵禄金,贤才一贯”,袁世凯必亲自点收,即席大嚼,宾主称快。

二、世事难料,命运浮沉

人生如梦,世事难料,命运多变,黄光裕从小贩到巨富,如今又身陷囹圄,牟其中、唐万新从知名企业家再到阶下囚,观北洋历史,毫无二致。袁世凯从出使朝鲜到小站练兵发迹,当民国总统辉煌再到搞洪宪帝制失败郁郁而死;段祺瑞从受袁世凯知遇而平步青云,到组阁操纵黎元洪傀儡总统,再到兵败于吴佩孚;曹锟从贿选而贵为总统,到成为冯玉祥兵变的阶下囚;吴佩孚从衡阳撤兵斩露头角到拥黎元洪复出操纵总统,再到因冯玉祥倒戈而兵败,东山再起后又受奉系和北伐夹击兵败;张作霖从绿林好汉受招安到成为东北王,再到打败吴佩孚而操纵总统,最后竟死于日本人的谋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正应了那句“否极泰来,盛极而衰”的规律,人生一世,短暂而多变,权位、功名、富贵实在是身外之物。

三、旧不如新

世界上的东西,有的时候是新不如旧,例如医生、古董是越老越好,有时候是旧不如新。看北洋时代兵争,基本上是旧不如新:清朝的旧旗兵打不过新练的汉人管理的绿营兵,绿营兵又打不过袁世凯练的新军,北洋“新军”又打不过北阀军,北阀军(即后来的国军)又打不过共军(这是后话),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两军相逢勇者胜,在武器差不多的情况下,胜在士气,胜在将士肯用命,旧军队多搜刮自肥,越是旧的军队,搜刮多时,越有身家老小,谁肯用命?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四、英雄辈出

乱世出英雄,北洋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袁世凯、孙中山、段祺瑞、徐树铮、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张作霖、蔡锷、冯玉祥、张宗昌、孙传芳、蒋中正……不一而数,然而,一将功成万骨枯,内战连绵,兵患匪患层出不穷,民不聊生,正是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当今是法制和秩序的社会,是经济竞争的时代,与过去拉人拉枪抢地盘的“山头英雄”不同,现在的英雄是创业英雄、知识英雄,打天下靠的是产品和服务,占领的“地盘”是“市场份额”。社会从野蛮演化到文明是人类的进步,社会规范和生活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但历史的规律,则依然如故。

成语否极泰来: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如:《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又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成语平步青云:平步青云[píng bù qīng yún],意指“平步”,像平常一样地举步,比喻平坦顺利。语出唐·白居易〈浔阳岁晚寄元八郎中庾三十二员外〉诗。“青云”,天上的云,比喻很高的地位。语出《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列传·范雎》。“平步青云”言像平常一样地举步,就可以轻易走上青云,比喻顺利晋升到显要的地位。[源]唐·白居易〈浔阳岁晚寄元八郎中庾三十二员外〉诗(据《全唐诗·卷四四〇·白居易》引)阅水年将暮,烧金道未成。丹砂不肯死,白发自须生。病肺惭杯满,衰颜忌镜明。春深旧乡梦,岁晚故交情。一别浮云散,双瞻列宿荣。螭头阶下立,龙尾道前行。封事频闻奏,除书数见名。虚怀事僚友,平步取公卿。漏尽鸡人报,朝回幼女迎。可怜白司马,老大在湓城。《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列传·范雎》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於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闲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雎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於秦邪?”曰:“不也。雎前日得过於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於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 行,因门下人谢罪。於是范雎盛帷帐,侍者甚众,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於青云之上,贾不敢复读天下之书,不敢复与天下之事。贾有汤镬之罪,请自屏於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典故]“平步青云”系由“平步”及“青云”二语组合而成。“平步”出自唐·白居易〈浔阳岁晚寄元八郎中庾三十二员外〉诗。白居易,字乐天,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元和十年他因事被解除在京城的官职,贬为江州司马,到江州郡治浔阳当一个辅佐太守的闲官。虽然江州太守待他极优,但他还是不免想到自己少年时的颠沛流离,仕途也一直不顺利。好友们“平步取公卿”,可怜的自己却被贬职到这个陌生的南方城市,不禁感慨万千。“青云”,天上的云,比喻很高的地位。出自《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列传·范雎》。范雎本来是魏国大夫须贾的门客,曾随须贾使於齐,须贾怀疑他与齐国私通,归告魏相,魏相派人差点把他打死。後来范雎逃到秦国,改名换姓,自称张禄,被秦王重用,当上丞相。魏闻秦将东伐韩、魏,乃使须贾於秦。须贾到了秦国,得知丞相原来是范雎,谢罪,且说:“贾不意君能自致於青云之上。”後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平步青云”,用来比喻顺利晋升到显要的地位。

桃花扇底见今朝_1800字

林勋玲

许久不曾读史书,读了许石林先生的《桃花扇底看前朝》,感慨良多。初看书名时,好奇这是一把怎样的桃花扇,读了之后,对先生所言感同身受——透过这把用前人斑斑血迹染红的桃花扇,我仿佛也闻到了飘散在历史隧道中的远古芳香。

全书分为“朝臣待漏五更时”、“功名富贵皆春梦”和“白云苍狗一笑中”三部分,这些文字,有些采撷于古籍,或正史野史,或口口相传的故事。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先生用了诙谐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描述了引人深思的前朝事。这些故事,有君臣的相处之道,有古代的礼仪风俗,也有仁人志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腔热血。我最欣赏的,是许先生善于从历史的长河中泅泳到今,再从现实回溯历史,在前朝事里看透今朝事,启人幽思。从远古的芳香中,我仔细嗅闻,那若有若无的香味,蔓延至今。

透过许先生的笔墨,我明白,在历史长河里,那些保守的美德,通过不断地挖掘,也会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我一直以为,帝王的生活相对来说是比较奢华的。书中记载的宋仁宗游园口渴难耐而忍住只为了不让相关伺从受罚,半夜想吃羊肉而不忍开口只因不想扰人清梦而开杀戮先例;雍正皇帝要求后宫吃剩的饭菜、不要浪费,要打包给保安员、车队司机、保洁员们;他们吃不下的,可以给宠物宝宝吃;宠物宝宝吃不了的,可以晒干保存,给动物园的小鸟去吃。堂堂一国之君,可以做到悲天悯人,凡事站在百姓的角度去想,这个国家难道不是有希望的国家吗?许先生所言:所谓的尊贵,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有条件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有条件干什么也不干什么。“行己有耻”、“有耻且格”大抵如此吧。再回到现在,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排队买包子,示民以俭,功莫大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历史这面镜子面前,我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许先生还善于放大前人的美德,能鞭辟入里地解读这些故事背后蕴含的真善美。轻轻摇动这把桃花扇,我看到了赴京赶考的彭教为了返还金钏给女子,宁肯耽误功名前程,这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美德;我看到了正要举杯畅饮的范仲淹为贫病而死的读书人黯然失色,捐钱安葬,这是悲天悯人的美德;我看到了杨翥为不影响邻居孩子睡觉,卖掉心爱的毛驴,这是邻里相处的忍让之德;我看到了衣不解带的黔娄为病重的父亲毫不犹豫吃大便,这是孝义之德……或许有人会说,这些年代久远的事情放到今天已经没有什么时代意义了,像黔娄吃大便,在今天看来简直就是愚孝啊。其实不然,许先生在书中说道:天下之德,有美德、盛德、至德、绝德。或许有些德行我们无法复制,难以逾越,但我们可以去认同,去信仰。读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收获什么呢?我想,大概就是前人身上的种种气节可以启发我们去行善吧。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除了先生诙谐的语言,打动人心的故事之外,就是先生讲的每一个故事也都会加入他的想法和当今时事来对比,与其说是“看前朝”,不如说是“见今朝”,字里行间,许先生都能巧妙地借助古代的某些事件与现代的一些案例或者生活中的常事联系起来,启发我们思考社会现状。

比如在谈到“古代打老虎”,“科考案和假文凭”、“古代饮酒之厄”“古代秘书”“古代城管”“古代骗子”“古代官员迷信风水”等,谈古论今之间,为许多世事的丘壑和陡坡指明了道路。

再比照旅游业空前发达的今天,世界那么大,我们都想出去看看,外出旅游成为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可我们是怎么出游的呢?熊孩子在上海博物馆打碎艺术品,被抓时他们的父母只是在拍照;中国游客在日本攀爬樱花树,事后被日本新闻媒体嘲笑;中国游客在济州岛免税店购物后,扔了满地狼藉的包装袋……这样的报道不胜枚举。我们是否该反思,到底怎样的出游才是有价值的?许石林先生认为,旅行使人见世面,了解到世界的丰富多样,眼界开阔,气质自然有所变化。正如王安石所言:“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德,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孔子行游,是在寻求实现自己的理想平台;司马迁巡游,饱览四方风物,成就史圣伟业;苏辙泛游,增广了见闻,开阔了胸襟。古人出游,皆在不同程度上舒展了志向、丰富了人生、甚至深入到骨子里形成了生活的信念,即“游必有方”。而当下心浮气躁的氛围里,旅游很多时候往往变成了朋友圈里的哗众取宠。这样的比照,不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读史使人明智,读许石林先生的书,仿佛与智者交谈甚欢,不忍释卷。历史从来不只在教科书里,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历史还常读常新。正值阳春三月,院子里的桃花开的正旺,殷红的桃花瓣上,散发着特异的芬芳。

成语心浮气躁: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实。如:林语堂《京华烟云》第一章:“木兰很敬仰她父亲,他一直拒绝逃离北京,一直拖延到七月十八。后来既然决定了到故乡杭州去避难,便冷静异常,从容准备,处变不惊,方寸泰然。因为她父亲沉潜于黄老之修养有年,可谓真正的道家高士,从不心浮气躁。”又如:做事就不能心浮气躁。

成语有耻且格:指人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如:先秦·孔子《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又如:天下有重典而不为酷者,惩一儆百,辟以止辟是也;有最轻之典而人莫敢犯者,有耻且格是也。——清·魏源《军储篇一》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_1800字

于丹论语心得有自信者,生命无限可能

首先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谓鹪鹩巢于深林,一枝而已。小鸟在大树林子里面也只需要一根树枝。鼹鼠饮河,果腹而已。也就喝饱它那个小肚子,一只小老鼠,也就完了。人在这个世界上,一生能用多大的资源?其实你不管住一个多大面积的豪宅,你那张床也就那么大,人一生占的面积也就那样大而已。

所以,你的资源不可以给别人吗?你为什么会怕别人分享呢?有时候我就跟我的学生讲,我说那是因为你内心不够自信。你可以想一想,在吴越春秋的时候,越王勾践打败了,他在卧薪尝胆的时候,身边有一个重要的大臣一直在佐助他,就是范蠡。范蠡帮助勾践,能够含辛茹苦,最后一举再反败为胜,建立越国。

我们大家都会觉得说,这样一个人,他以后一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封功受赏、荣华富贵。他的同事文种当时也这么认为,说我们两个等着分封。范蠡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现在这个国家不需要我们了,你要留留下,我泛舟五湖去了。所以这个人就从此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在传说中带着美女西施去小舟,从此是江海寄余生了。

但是两三年之后,整个这个社会又出现了另外一个辉煌的名字,就是富甲天下逃诸宫,也就是说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了,但是他开始成为一个天下最成功的商人。这个人还有人生其它的可能,这在于他自信,他知道他还有一种可能性。但是他并不是一个为富不仁的人。等到他看到越国重新有难的时候,他派自己的儿子散尽千金,拿着自己的钱财重新去复国。国家再佐助起来以后,他散尽了千金,一挣钱又回来了呀。

我们可以想一想,范蠡他可以说是个成功人士,他的成功在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几个愿望他都能一个人一生做到。其实我现在如果问问大多数成功的男士,你们的愿望都关乎于哪几点?无非是政治的权力、美色还有金钱。你看看范蠡一生他都做到了。这是为什么,其实是在于他永远敢于否定自己。他永远可以去做得更远。

所以其实有很多人,他之所以不愿意伸手去帮助他人,是因为他自己的生命不够自信。他不知道自己还有更多的可能。君子不器

大家知道论语里面还有一句话,说得很简单但是很好。四个字,叫做君子不器。器是器皿的器。也就是说一个真君子,不要过早地把自己做成一个容器。我就是一个瓶子,或者我就是一个杯子,我就是一个话筒,或者我就是一辆火车。你一旦说我自己就是什么,就意味着你不再可能成为其它。

所谓君子不器,是指一个君子的生命,他是流动的、变化的、提升的,他可以应时运。温暖世道 农村妇女亦是圣贤

当一个人可以这样的时候,生命境界始大,胸怀始宽,他还有什么仁爱是不能做的?所以其实,我们的态度会决定了当下的行为。你可不可以就在一个最为朴素的,没有什么身份的情况下也对人抱着这样一种内心的友善呢?这是取决于你内心的一种道德、一种伦理的支点。

中国大陆现在每一年由中央电视台,最大的媒体要做一个评选叫做“感动中国”,就是它会把全年度中国一些普通人物的作为提升出来,最后全国有一个28人的推委会,大家来遴选,选完了以后由这些评定委员选出来10个年度感动了中国的人物。然后他们最后的颁奖盛典,每一个人会有一座封杯,上面盖着一个幕布,掀开上面都会有四个字,是这个推委会给他们的一个评定词。

那么今年,有一个人我印象非常深,是一个六十多岁,中国农村普普通通的一位阿姨。她从嫁到这个村子开始,就主动地去赡养这个村子所有的孤寡老人。她家也很贫困,她跟人家讲说反正我们家吃窝头你也吃窝头,我们家喝粥你也喝粥,我吃什么你吃什么,但是我一定会给你们养到老。所以有些人她养8年,有些人她养13年,也有些人养了更久,一定是送了终。她自己的四个孩子从小就认为这些爷爷奶奶就是他们家人。所以在妈妈忙的时候,他们从5、6岁就去给老人洗脚、剪指甲,就一直这样做。

那就是这样一个妇女,她做了一生,她一直做到老。其实这个人的最后的推荐词是我来写的,我写推荐词的时候,我说,如果是富人做这样的事就叫做慈善,但是一个穷人可以做这样的事,她就是圣贤。她不可以用很多的物质去完成拯救,但是她可以用自己的心,让这些老人得养千年。其实这是什么?这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这还不够吗?所以最后她的那座杯掀起来四个字,叫做温暖市道。她用自己的人心,温暖了很多苍凉的市道。其实,什么是仁人?就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在我看来,她是圣贤。

成语普普通通:指平常的,一般的。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十章:“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人,能有多少本事呢!”又如:不老实,也不浮滑,普普通通,是不是呢?——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

成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敬爱。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如: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济南的冬天》读后感_1800字

我也去过济南,不过不是冬天,是夏天。08年的时候,那时候我和他还在一起,他在济南上学,我就是去找他的。好像全国的夏天都是一样的热,我到济南的时候,觉得没比海南凉快多少,而且由于我和他个头差距太悬殊,没法打伞。导致那三天就那么赤裸裸地呆在太阳光下与济南的阳光来了次亲密接触。是的,我只在济南呆了三天,所以并没有彻底地感受济南的山水人情。三天的行程感觉时间特别紧,印象中自己一直在走、走、走,当然,那时候有他在身边,就那么一直走也觉得幸福。记得他先带我去的泉城广场。听说那是济南标志性代表性的地方。泉城广场,顾名思义,它就是个广场,有一座很漂亮的金荷花,其实是一个喷泉。我去那天正好在喷,当然,它每天都会喷。荷花雕像在水花和阳光中熠熠生辉,很漂亮。花的旁边是一半圈儿类似长廊的建筑。那里很凉快,有很多伟人的铜像,孔子啊、孙武啊、李清照啊、蒲松龄啊等等。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都是铜的。呵呵,这是废话。他们都是山东人。长廊特别长,伟人也特别多,从古到今。山东果然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我跟好几个名人都合了影,可惜要不到他们的亲笔签名了……荷花的对面比较远的地方,是济南象征性的雕塑。天蓝色的,中间有一颗明珠,很艺术。不过我是俗人一个,不懂该怎么欣赏,也看不出它的意义。晚上的泉城广场特别热闹,跳舞的、练武的、耍双节棍的、滑旱冰的、遛弯儿的、卖东西的,反正我觉得比白天热闹多了。身处在这样的环境我也异常的兴奋,吵着嚷着让他给我买好吃的。最后他给我买的棉花糖,这是他第二次给我买棉花糖。也怪天太热,还没吃几口就都化了,弄得一脸一身一手都是,然后他再很无奈的给我擦。嘿嘿,总共我就吃两次棉花糖,两次都让我印象深刻,心里感动,觉得幸福。跑题了,我再说回来。济南三大名景: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这三个地方要是没去上一去,那真是白来济南了。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去了趵突泉。照了很多照片,都好好珍藏起来了。传说中的72泉眼(是吧?)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反正大部分已经不冒水了,变成一滩死水了。最著名的泉眼当然还在冒,不过也不像小学课本里的照片上那样那么壮观了。一汪池水清澈见底。那天是个大晴天,阳光照在池中明晃晃的。池底有很多亮闪闪的东西,我问他是什么,他拿出一枚硬币跟我说,许个愿吧。原来,这还是许愿池呀。后来他带我来到一个示意图那,一边让我看一边给我讲趵突泉冒水的原理,原谅我嘴笨,心里明白但是说不出来。反正由于地下水线下陷(?),导致了趵突泉很多泉眼不冒水,如果还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世界上不再有趵突泉。听的我好伤心。老舍先生眼中秀气的小山,我是在第二天体会到的。我从小住在平原地区家里还是个沿海城市,所以我从小就没见过真正的山。十多岁的时候,家里终于有山了,可惜是假山。不过当时也着实让我们兴奋了很久,隔三差五的就往山上跑。来到济南的第二天,我们步行到了一个游乐园,而在路上我突然发现,放眼望去,都是山。很高的山!如果这种高度的山还只是“秀气”,那真正巍峨的山到底有多高?山是绿的,很苍翠的绿,看得我心潮澎湃的。我问他,那些山有人爬吗?他说有,他说有时间带我去。可是第三天我俩实在太累了,就没去成。话说我们走到了那个游乐园,里面有一个湖,湖里有荷花,白色的,很干净,很,纯洁。我原来一直不喜欢花,觉得俗。可是真正看见了感觉就不一样了。家里的公园也有荷花,可都是残荷,凋零的可怜。济南的荷花真的不一样,充满生命力,一朵朵争相绽放。我照了很多照片,却不敢跟花儿一起照,觉得花是那么干净,我站在旁边会亵渎它们的,对了,他还带我去了一个小吃街,叫“芙蓉街”,里面都是卖吃的的。我以为他会带我从街头吃到街尾,可是没有。他说这些东西看看就好,吃的话太不卫生……虽然心里有点不甘心,可还是听了他的话。唉,有点小遗憾。由于种种原因,济南之行就这么草草结束了。回家的路上,他跟我说,等明年暑假(也就是今年)去找他,再带我去大明湖和千佛山。我满心期待着,以为一年时间很快就会过去的。确实很快,不过比时间更快的,他已经离开我了。我没再去过济南,也没再见过他。没关系,以后我自己去,两个人的约定,我一个人也可以完成。好吧,这已经不是一篇读后感了,算是一篇回忆吧。借着回忆济南之行来回忆他。分开大半年了,我有时还会想起他。忘记?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又何必强迫自己忘记呢?平静的想念,也未必是坏事。嗯,就到这里吧,我的济南之行。

成语人杰地灵: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如: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又如:实在襄阳的人杰地灵,恐怕比它的山水形胜更值得人赞美。——闻一多《孟浩然》

成语心潮澎湃: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如: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又如:这特大喜讯怎能不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教育学书籍读后感_1800字

谈到《教育学》,我似乎一点都不陌生,上师专时作为一门课程来学,参加工作后又培训过一次,升本科时还培训了一次。次数固然不少,但自己自认为并没有能真正把教育学的理论运用在实践当中,参加工作十年了,面对一个个教育难题,自己还是无所适从。为了让自己对教育这门科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也为了使自己的工作能力能有所提高,暑假期间,我又一次捧起这本《教育学》,细细地品读,希望它能给自己以新的启示。

翻开这本显得有点陈旧的书,又看到那个问题,"教育学是什么?"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种社会活动?原来人类要生存和发展,社会要延续和进步,就必须将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之逐渐完善起来,并把更成熟的经验传给下一代。教育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与社会共同存在、共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看到这里,我心头涌起一种强烈地自豪感。因为教育是如此之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自己感觉是无尚的光荣。面对这样一个神圣的职业,自己真的应该投入整个身心去认真地工作,不仅仅是投入精力和时间,更重要的是付出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们,使他们健康成长。想想平时的自己,也曾为不知如何拉回迷途的孩子而失落,也曾为在新课改的大潮前不知如何讲课而彷徨,甚至有时会产生一种逃避的心理,现在觉得真不应该,自己今后要打起精神,带着神圣的责任感去努力工作。

接着往下读,这本书又从中国教育的现状、学生素质及培养、课程、教学以及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使自己对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又得到了一次回顾,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也产生了一些对教育这门科学的新认识:

一、教师要解放学生,解放自己。

书中有一段话写得特别好:"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一丝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开启过一处美不胜收的精神世界之门,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其激动不已的读物,从来没有执着地思考过某一个问题,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令自己乐此不疲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肯定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一段浪漫的话语告诉我们,原来良好的教育讲究身心的解放。教育不是束缚,不是钳制,它需要释怀,需要解放。这就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可是现在教学的现状是,学校似乎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引学生去感知这个美好的世界,而是依然把重点放在对成绩的要求上,不仅要排名次,而且对优A率及达优率也要排出来。老师们为了让学生出成绩,不停地加班加点,布置的作业也很多。学业生每天疲于应付,缺少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所学的知识,学生的思想和身心难得自由,天长日久,学生整天到晚都处在心事重重、焦虑不安的煎熬之中,也许,他们小小年纪,但已经开始有了严重的厌学情绪。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要再把精力放在把学生淹没在题海战术里,不要再让学生写作业写到很晚。我们不妨给学生一个美好而轻松的童年,和孩子们同读一本书并交流彼此的感想,一起去大自然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鼓励孩子们拥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引导他们学会体验爱,这样,学生会很快乐,而我们自己也会工作得很快乐。

二、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以往的"教师中心论",容易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关系的紧张,而"学生中心论"又削弱了教师的职责,对学生成长同样不利。其实,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主体间性"。这种关系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彼此评判。这就特别需要教师具有宽容、温厚之心。努力减少一些苛责、失望和冷漠,增加几分理解、信心和亲切。努力从学生哪怕是极细微的闪光点上,分享满足、愉悦和欢乐的情绪,能选择最恰当的教育时间、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的教师才会获得学生的尊重,教学工作才会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这一点就需要我们自己在工作中慢慢努力了。

在假期中重读《教育学》,给我以新的启示,其实人就是在不断的读书中进步,让我们继续读书吧!

成语美不胜收: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如: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治庖》:“惟鱼之一物,美不胜收。”又如: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成语无所适从: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如:《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宋·姚宽《西溪从语》卷上:“源殊派异,无所适从。”又如:某书应读某音,敝处未得高明指教,往往读错,以致后学无所适从。——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