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读后感精选作文大全1900字

浏览

搜集整理了你所不知道的西游记—沙悟净才是真正的高手(1914字)、中国不高兴读后感(1914字)、《郎咸平说》系列读后感(1925字)、读矛盾论有感(1946字)、只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919字)等1900字左右的高中三年级读后感精选作文5篇,供您参阅。

你所不知道的西游记—沙悟净才是真正的高手_1900字

提到沙和尚大家会想到什么?

武功平平?在原著中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说道,“他两个在那半山之中,黑夜好杀。二更时分直战到东风发白,那怪不能迎敌,化作狂风回洞。”可见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武功是不相上下的。再看原著中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说道,“第一次,他两个在流沙河岸,各逞英雄,战经二十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次,这一场,斗经三十回合,不见强弱。第三次,这一场赌斗有两个时辰,不分胜负,两下一般同。”猪八戒和沙和尚打个平手,又和孙悟空打了个平手,可见三兄弟的功力实不相上下的。可他出手的次数少之又少,让大家都认为他没什么本事,而在我看来这才是他真正的高明之处。

不善言辞?呆滞木讷?在原著第五十五回中,女儿国国王对唐三藏芳心暗许,想要将唐三藏留在女儿国,孙悟空和猪八戒西天取经之心也动摇了。就在这个时候,沙和尚挺身而出说道;太师,你快去上复国王,我师父乃久修得道的罗汉,不爱你那托国之富,更不爱你那倾国之容。快些倒换关文,打发他西去。振振有词,一份大道理下来竟让人无法反驳,可见沙和尚不是不善言辞而是不愿意锋芒毕露罢了。第三十六回,唐僧因为孙悟空与他在红孩儿方面有争执,孙玉空一怒之下要回花果山,扎实沙僧发言了:“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话。我等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皈依佛果,情愿保护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经,将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说出这等各寻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一番话,既情理之中,又义正词严,说得孙悟空无话可说,决定留下来降妖

头脑简单?且看原著第二十八回,孙悟空离唐僧不久,唐僧就不小心被住在宝象国碗子山波月洞的奎木狼抓走了。猪八戒、沙僧及时赶到,奎木狼说请唐僧吃人肉包子,猪八戒居然相信,差点中计,还是沙僧机警,一把扯住道:“哥啊,他哄你哩,师傅几时有吃人肉哩?”在唐僧被百花羞公主放走之后,受宝象国王的委托,猪八戒、沙僧又去降奎木狼。不过,他们俩都不是奎木狼的对手。结果,沙僧被擒。奎木狼怀疑猪八戒沙僧前往对付他是白花羞公主报的信,就抓住沙僧审问。沙僧虽然心机很深,但是却有人情味,所以尽管危在旦夕,他并没有供出百花羞公主,而是说:“那皇帝将公主画影图形,前后访问,因将公主的形影,问我师父沿途可曾看见,我师父遂将公主说起。他故知是他儿女,赐了我等御酒,教我们来拿你,要他公主还宫。此情是实,何尝有甚书信?你要杀就杀了我老沙,不可枉害平人,大亏天理!”这是沙僧的可爱之处,也是他的精明之处。在三十八回中,孙悟空得知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认为可以利用这关系让红孩儿放了唐僧,沙和尚又教育了孙悟空一番: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那里与你认什么亲耶?其实,沙和尚和牛魔王是认识的,如果论亲,可能他和红孩儿还要亲一些。因为猴哥上天做官后,就和牛家没来往了,而猴哥在五行山监狱服刑那段日子,沙僧还和牛魔王走动的。可是,酒肉朋友,米面夫妻。现在几百年没有一起喝过酒了,还算什么朋友?对人情世故,沙僧是看得相当通透的,不像孙悟空那么幼稚。由此观之,沙和尚是通晓人情,理会事故的。

老实憨厚?众所周知沙悟净在天庭是做卷帘天将的,可是卷帘天将又是做什么的呢?就是在玉帝出行前将他的帘子掀开的贴身侍卫,也就是相当于大内总管小李子这个职位。人说,官场如战场,沙悟净能做到这个位置可谓是有几分城府的,绝不是他表面上显露出来的胆小,懦弱,憨厚,老实。相反地,他这个人还颇有城府。如,第二十四回孙悟空头人参果,在树上打果子的是孙悟空,在树下接果子的是猪八戒,而沙悟净却在房间里。可是,等孙悟空回来时,沙和尚出现了。说,这仙果,小弟虽不曾吃过,但旧时做卷帘大将,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玉皇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过。哥哥,可与我些尝尝?这句话貌似憨厚,实则精明。反正偷东西的不是我,师父要责罚也轮不到我。如此看来,这沙和尚才是真正的高手,不是指功力,而是在为人处世方面拥有大智慧,平时沉默如金,从不显山也不露水。

歌曲中唱到,你挑着担,我牵着马,我们都以为挑担的是沙和尚。其实不然。在五圣成真章节中,如来佛祖说道:“汝因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一路下来他的职位竟然连白龙马都不如,可见他若是真如表面上看来憨厚老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如来也不会如此只封为罗汉,这也恰恰说明了沙和尚是不肯挑担之人。实际上沙和尚也不是什么坏人,只是这个社会逼得他们不得不明哲保身,只愿能够平平安安生活,最终能达到目的,不愿当那出头之鸟。西游记这个故事把这个社会的现状真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成语不相上下: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如:唐·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又如:以愚观之,晋楚互为雌雄,不相上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

成语明哲保身:明哲保身[míng zhé bǎo shēn],意指明达事理、洞见时势的人,不参与会带给自己危险的事。语本《诗经·大雅·烝民》。後亦用“明哲保身”指为了个人得失而丧失原则的庸俗处世态度。[源]《诗经·大雅·烝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典故]“明哲保身”本来是称颂他人的一句话。明哲,是说一个人明达事理,洞见时势;保身,是说这个人能择安去危,保全其身,远离祸害。出自於《诗经·大雅·烝民》这篇诗。这篇诗是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为称颂宣王能任用贤臣仲山甫中兴王室而作。全诗共分八章,在诗的第四章,称赞仲山甫能奉行王命,能了解邦国的好坏;是一个明智,能保其身的人;只知道日夜奋力办事,以事奉宣王。这是“明哲保身”的原义。後来这句成语的语义开始偏向“保身”,明哲的目的是为了保全自身免受外界侵扰,把自身利益得失置於最优先,为了达此目的,可以放弃原本该坚持的原则。例如明代梁辰鱼《浣纱记·第一二出》,提到伍子胥报了楚国杀父之仇说:“但大仇既报,吾愿已毕。今欲飘然去国,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这里的“明哲保身”显非原来用法,於是“明哲保身”这句成语就从原来积极赞颂的意义,一转变成消极退守的意义了。

中国不高兴读后感_1900字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最初的被动阅读到现在的主动阅读,从专业类书籍到情感美文到情感杂谈,涉猎的范围也越来越多,收获自然也随之积淀。去年上半年,有一本书名为《中国不高兴》的书在中国大陆热卖,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这本书副标题是:“大时代、大目标及我们的内忧外患”,封面上还印着“为国直言,替天行道”,以及“抽丝剥茧驱妖蛾,敢为今世开太平”等引人注目的字句。利用假期时间我看了一遍这本书。《中国不高兴》这本书的内容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叫中国为什么不高兴,第二部分叫中国的主张,第三部分叫放下小菩萨,塑伟大之目标。总体来看,作者通过抨击现实中的不良风气,赞扬爱国精神,并以此来唤起人们的思考。其实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去内忧,斩外患,在大时代实现我们的大目标。

当我看第一部分的时候,越看越感觉心里很抑郁,抑或是很压抑,总有一种想拍桌发泄冲动。从内政愤懑到火炬事件,从抵制家乐福到藏独分子,从知识精英到文艺腔……不知不觉中的愤怒情绪被点燃,可是又是那样的无奈与无力,也许每个人读了它都会有想法,但我不得不承认,几个作者敢于“不高兴”,敢于畅快淋漓的说出来,写出来,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爱国,这就值得我去景仰去佩服。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主要是讲站在一个大国的立场上,如何再重振雄风,摒弃恶俗,创建一种新的国际秩序。

书中提的“不高兴”是心情描述,引申到“中国”范围。到底是谁不高兴?不错,当中国去年遭受特大冰灾、发生拉萨事件、汶川地震、奥运火炬传递受阻之时,一些知识精英集体失语,网民的呐喊才让中国冲出了重围。应该肯定,《中国不高兴》力图表现的是网民精神,不甘心让国家沦为西方的文化橱窗和经济附属。

中国经历了十几年的飞速发展,整体国力军力财力都大幅上升,国民自信心爆膨。而中国与西方的实力比较,也出现西方不亮东方亮的新态势。在这个期间,中国和其他强国的碰撞和摩擦难免。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为了保障稳定和谐,也积聚了许多的内部问题和矛盾,所有这些内外挑战都迫使一部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更多思考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喊出中国人的“不高兴”来。但要思考的是,为了萨科奇会见达赖搞在一起而“不高兴”的中国人有多少?对于贪腐和社会不公现象“不高兴”的中国人又有多少?对于无力跟上高房价、高医疗费用、高教育费而不高兴的中国人又有多少?这几种“不高兴”的程度相差又有多少?还有多少“沉默的大多数”没有发出他们“不高兴”的声音?

《中国不高兴》这本书被誉为揭示“大时代、大目标及我们的内忧外患”的开山之作。读完之后,我认为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作者对国内外的真实情况没有准确认识,所以对本国的国力估计过高,对美国和俄罗斯等世界强国估计过低。由此而提出的“亮剑”等等主张,难免被大家讥笑为“不自量力”。例如他们说:“从军事上看,俄罗斯就是老黄瓜没刷绿漆,美国人是老黄瓜刷了绿漆,其实在本质上都是老黄瓜,半斤八两。”“现在我们倒显得软得过了头,缺少了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这些话显然言过其实。就以南沙问题为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就有准备解放南沙的举措。但由于当时西沙的永兴岛还没有机场,又没有航母,如果解放军的飞机要从海南岛起飞的话,在南沙上空打上几个回合后,就没有油可以飞回来了。试问这个仗怎么打?另外,作者始终把剑锋直指美国,好像一切不利于中国的事都是美国一个国家干的。其实也并非完全如此。还是以南沙为例,自从我们把永兴岛的机场建起来之后,我国的空中优势可以发挥了。但我们的对手除了菲律宾、越南等国外,还有许多石油财团和它们的国家(其中少不了有美国)与我们也有利害冲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在八十年代初,正当我国允许外国石油集团带资来勘探开采我国北部湾海上油田的时候,越南等国也同样采用这种办法,招募了诸多西方的石油集团到被他们占据的南沙诸岛和水域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开出来的油气也是五五平分……由此可见,如果要“亮剑”的话,我们的对手绝对不会仅仅是菲律宾和越南这样的小国家,而是有大约十个以上的大国家。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爱国”一个词眼一直强烈的冲击我的情感,也在不断的思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又该怎样在孩子的脑海中埋下这样的伏笔?如果只是空喊口号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吗?到底怎样才算是爱国?我想,面对我们的这些小学生,应该从从爱自己到爱父母,从爱自家到爱学校、爱国家……在主题活动、课堂教学以及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中,无事无刻都给学生渗透这样的爱心教育,一个充满爱心的人,热爱周围一切的人,能不爱国吗?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帮助孩子们实现“强国梦”呀!

成语内忧外患: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如:《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又如:摆着那些七零八落的人才,要支撑这个内忧外患的天下,越想越觉危险。——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一回

成语言过其实: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如:《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又如: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言过其实。——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郎咸平说》系列读后感_1900字

文/阎帅

“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是句老话,如果我们依然死守着这种僵化教条不放,很难真正地融入到国际主流社会。如今的“帝国主义”早已不是一百多年前凭着坚船利炮到处横行的国家了,其主要目标也不再简单的是原材料和劳动力。现在,帝国主义的武器从武器炮弹,变成了战略物资,金融工具,如粮食,石油,汇率,变成了“洋文化”,软实力。更可怕的是,一颗颗用蜜糖包裹的毒药,用礼品伪装的炸弹,正在“洋大人”微笑的诱惑下,送到我们手里。我们的确不应该再时刻抱着敌意对待他国,但是它们对中国的态度真的全都是善意的吗?

中国无论从土地还是人口上来说都是大国,1981年我国人口接近10亿时,专家学者计算出我国的合理人口数量应该不超过7亿,即全中国的各项资源养活6亿多人比较合适。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表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我们现在人口14亿,已经非常接近16亿这一阀值。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关系到国内民生和政治稳定,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而近年,食品价格却在逐渐提高,不仅仅是国内通货膨胀的原因,粮食已经成为某些国家用来控制他国经济和民生的重要手段。事实上,以人类现有生产力计算,每年的粮食产量养活100亿人都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在非洲依然有人饱受饥饿,在不发达国家人们依然为食物而苦恼,不仅是因为某些地区食物浪费严重,更主要的是归结种种原因只有一个,即政治。发达国家更多地把粮食看做战略物资,用来支撑本国经济体系和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黄澄澄的金子被黄澄澄的粮食取代,成为了支撑美元的新一代主力。

美国是粮食出口大国,不仅得益于其高度机械化的耕作,与政府的补贴与支持更是分不开的。美国低廉的农产品价格为何很难惠及国外消费者?究其深层原因,我们发现世界食品大宗买卖大部分都是由四大国际粮商操纵的,它们再联手华尔街农产品期货市场,“枪”已经擦亮,无论瞄准哪个国家都将是很可怕的情况。

先通过低廉的农产品和种子倾销,使一国国内农产品企业亏损,再炒高农产品价格,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大量囤货,华尔街再做空农产品,加工企业还没来得及生产就先亏损,甚至倒闭,国际粮商再迅速出击,控制了国内的大量农产品加工企业。

这种做法通过一涨一跌,使大量国内企业受制于外资。如果只是控制一个领域或产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往往连同整条产业链都被外资控制,这样利润不仅可以最大化,还可以紧

紧保护住自己占领的产业链,不给其他资本进入和侵吞自己“领地”的机会。因此,整个国内市场的定价权也被外资所操纵。在通胀压力较大时,发改委曾经约谈各农产品企业,暂缓涨价。其实这些企业面临的成本上升压力也非常大,更重要的是真正的话语权并不在自己手里。

另一个与农产品密切相关的即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刚出现时就备受争议,因为农作物的基因是被人类修饰改造过的,人类吃下去后也许不会立刻出现影响变化,但是后代出现畸变或者基因受到影响的几率并不确定。我们国家批准了转基因的商业化,其主要原因是看重了其增产的特点,却并没深究其“质”的特点。国际知名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的产品之一“先玉335”被调查发现,其父本作物就是转基因农作物。吃过这种作物的动物都出现了很严重的疾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议持续不断,我们应该想到,如果未来发现转基因危害了人类健康,谁应该为其负责?

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2010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4%,一半的石油都从国外进口,使我国的经济命脉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的石油储量其实并不丰富,在开采过程中浪费现象还非常严重。在某些地区,一吨原油只能有效开采100多公斤,剩下800多公斤都被浪费了,再加上我国油质整体并不优秀,原油提取出的汽油更少。相比美国,西部地区原油大部分为轻质油,开采出的油质极好。所以我国石油产出量很难满足国内石油消费量。

在石油缺口如此巨大的情况下,我国的汽车消费却在飞速增长。2009年我国大力扶持汽车产业,汽车消费猛增。随之而来的情况是,燃油需求大量增加,使我国石油负担加重。汽车量增加的同时,道路状况和停车场面基并未改善,大城市拥堵状况更糟。尾气排放严重,环境更加恶化。

如今的帝国主义已经不再是100年前的帝国主义,其侵略扩张的方式和工具也都发生了改变。他们深谙敌人的法宝,懂得对手的战略,向对方学习,使自己的牙齿利爪更加锋利。我们的确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接受外资,但同时也应该时刻以提防的心态保护好自己的核心利益和关键领域,由此才能更充分合理地“洋为中用”,“洋人”时刻向对手学习的态度更是值得我们效仿。

成语洋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如:毛泽东《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意见的批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又如: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要有机地结合。

成语绰绰有余:绰绰有余[chuò chuò yǒu yú],意指“绰绰有余”之“有余”,典源作“有裕”。绰绰,宽裕貌。指恩义情厚。语本《诗经·小雅·角弓》。後用“绰绰有余”形容各方面非常宽裕,足以应付所需。[源]《诗经·小雅·角弓》騂騂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傚矣。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瘉。[典故]“绰绰有余”原作“绰绰有裕”,出自於《诗经·小雅·角弓》。这一首诗是在劝告王朝贵族不要疏远兄弟亲戚而亲近小人。兄弟之间应该和睦而不疏远,在上位者是人民的模范,如果本身疏远了兄弟亲戚间的关系,人民就会仿效;相反地,如果在上位者,与兄弟和睦,人民也会跟着做。兄弟间的感情融洽,相处就会宽厚;感情不融洽,就会互相残害。後来“绰绰有裕”转为“绰绰有余”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各方面非常宽裕,足以应付所需。

读矛盾论有感_1900字

《矛盾论》这篇哲学论文,时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同一的目的,即为了克服尊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它深刻的揭示了矛盾法则的本质,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和思维的根本法则。

它首先讨论了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形而上学亦称玄学,就是用孤立的、经这段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思想,无论在中国,在欧洲,在很长的历史时间内时属于为唯心论的宇宙观,并在人们的思想中站了统治的地位。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想法,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食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他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这和互相影响着。毛泽东对这两种宇宙观的分析十分透彻,使我们对这两种观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这个伟大的理论,和经过列宁和斯大林发展后的理论。辩证法的宇宙观,要求我们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这也是毛泽东同志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统一全党的思想的目的的体现。

在矛盾的普遍性方面,有两个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就像水与火、阴与阳之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一定的阶段不会改变,不会消失。我国历朝历代也都存在着相权与君权、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这些都可以体现出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首先指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的特殊性。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俄国的十月革命,在列宁的领导下走的是在大城市发动起义,夺取政权的方式,并最终取得胜利。而在旧中国,中国共产党虽然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运动,并进攻了一些城市,但却并未取得成功。这就是由于中国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同时城市敌人比较强大,中国的革命力量又比较弱小。相反,根据中国特殊的国情走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却取得了成功。所以毛泽东同志才说“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

毛泽东将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作为两种情形从矛盾的特殊性中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他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当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他一切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团体包括共产党和国民党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去举行民族战争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任何过程如果有多少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毛泽东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全力寻找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正如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间的矛盾,其他矛盾处于次要地位。解决我国社会矛盾的关键也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

矛盾诸方面存在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一切过程中的矛盾着的各方面,本来是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过程里和和人民的思想里,都包含着这样带矛盾性的方面。矛盾着的事物存在互相转化的关系。”国民党曾经在中国革命上扮演过积极的角色,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开展北伐战争。然而到了统治后期,它开始反革命,充当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理人。后来又因为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才开始赞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提出,“在矛盾的斗争性的问题中,包含着对抗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回答道: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体地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情况,不应当将上面所说的公式不适当地套在一切事物的身上。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面,这种对抗的矛盾就成为了非对抗的矛盾,而当到达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这种矛盾就会消灭。

总之,《矛盾论》告诉了我们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宇宙观。解决问题要重点处理主要矛盾,着重把握一矛盾的中的主要方面;当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不要死抠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将矛盾论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指导,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成语教条主义: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如:毛泽东《矛盾论》:“我们的教条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须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认识各别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又如: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两片落叶,偶尔吹在一起》:“那样的话,我们的盟就要变成教条主义者。”

成语调查研究:了解情况,考察分析。如: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调查研究,我们从前做得比较好。”又如:我们要充分调查研究之后才能下结论。

只加西亚的信读后感_1900字

《致加西亚的信》是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所写,其写作灵感来源于这样一个故事:美西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急需一名合适的特使去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一个掌握着决定性力量的人。军事情报局推荐了安徳鲁·罗文,他孤身一人,在没有任何护卫的情况下立刻出发了。期间以他绝对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最终把信交给了加西亚将军。

“美国总统把信交给罗文后,罗文并没有问:他在哪里。”从故事中这样一个细节描写,作者看到了从罗文身上所折射出的“忠诚”和“敬业”的光辉,并以此写成了《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忠诚”和“敬业”与现今的生活越离越远了。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很多人已不能择其所好而从之,工作变成了单纯的生存手段,对待事情变失去了热情和责任。矿难、毒奶粉、染色馒头、动车事故……大大小小的事故无不印证着忠诚与敬业的消失,被利益蒙蔽了良知的人像蝼蚁一样蛀食了别人的利益。既然选择了一份工作,我们就应该认真对待,这样的态度不仅关系到个人、集体,甚至是整个民族的兴衰荣辱。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想,尽力去做好每件事,学会承担责任!“当我们将敬业变成一种习惯,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不敬业成为一种习惯,其结果可想而知。工作上投机取巧、偷工减料也许能给你的老板带来一点点的经济损失,却可以毁掉你的一生,甚至别人的一生。一个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往往也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他将无法体会快乐的真谛。现在年轻人丧失了成就事业最宝贵的忠诚和敬业的精神,变得心浮气躁,凡事浅尝辄止,空有远大的理想,而无心执着追求,此可谓个人之悲,国家之悲、社会之悲!”

本书作者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要求人们面对工作时应摆脱物质上的追求转而去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样的想法有失偏颇。想起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中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心理的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需要的最高层次。人不可能一投入工作就只有一份单纯的追求自我价值的热情,总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物质等其它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有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如《孟子》所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后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我们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当成我们的一个目标,而不是停留于一个肤浅的层面,毕竟世间少有孔子这样的圣人。“人生的目标贯穿于整个生命,你在工作中所持的态度,使你与周围的人区别开来。日出日落、朝朝暮暮,他们或许使你的思想更开阔,或者使其更狭隘,或者使你的工作变得更加高尚,或者变得更加低俗。”想起高中时为了心中的一个梦想而奋斗,往往忘记很多的困难,那时的生活过的充实有意义。而过完大一的生活,总结起来却显得空虚平庸,因为没有目标,生活变得慵懒,抽离了前进的动力,只会忙碌于考试周!羡慕那些心中有远大理想的同学,日复一日地坚持着,认真对待每件事,生活是那么的缤纷。是时候整理心情,从懒散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制定目标,并为之而不懈奋斗才是。

忠诚和敬业的宗旨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样: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应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的生活之路论证着,无论何时,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毅力和决心,面对挫折不气馁,不怨天尤人,战胜困难!“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件事,即使是最普通的事,也应该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去完成。小任务的顺利完成,有利于大任务的成功把握。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爬,便不会轻易跌落。通过工作获得真正力量的秘诀蕴藏在其中。”

就在瞬间,世界已发生万般改变,人应积极向上,万不可固步自封。忠诚和敬业又折射出坚强,勇敢,无私等情怀。吾日三省吾身,问问自己今天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是否尽力了,去认真对待了。看完一本书并不能把书里所有的精粹都汲取到,即使全都记住了,也无法时时刻刻用它去鞭策自己。同时,《致加西亚的信》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提出来对职员的要求,研读此,对于今后我们更好的工作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中也升华出生活之道,也是一部人生读本。

最后,这是书中一段让人参悟的一段话:

如果你为一个人工作,以上帝的名义:为他干!

如果他付你薪水,解决你的温饱,那就努力地为他工作——称赞他,感激他,支持他的立场,站在他和他所代表的机构一边。

如果能捏起来,一盎司忠诚相当于一磅智慧。

成语不屈不挠: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如:《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又如:教皇捉了他回,他在堂上不屈不挠,定归开出信教自由的理数。——清·颐琐《黄绣球》第二十九回

成语立竿见影:立竿见影[lì gān jiàn yǐng],意指竖立竹竿於阳光下,可立刻见其影。比喻迅速收到成效。语出汉·魏伯阳《参同契·如审遭逢章》。[源]汉·魏伯阳《参同契·如审遭逢章》五行相克,更为父母。母含滋液,父主禀与,凝精流形,金石不朽。审专不泄,得为成道。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典故]“立竿见影”本为古代一种测量、订定节气的方法。指在阳光下竖立一根竹竿,根据投射日影的长度、方位等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因为在阳光下竖立竹竿,可立即见其影,故“立竿见影”又用来比喻迅速收到成效。此语可见於汉代魏伯阳所作的《参同契》。《参同契》为道教最早系统论述炼丹的典籍,也称得上是全世界最早的炼丹术理论性著作,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其中存在着许多先进的化学观念,对炼丹术有重大的影响。〈如审遭逢章〉谈到修炼的方法。“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古人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五种物质所组成,此五种物质以循环的规律相互滋生,但亦相互制约。修炼时若能顺应五行,并且专心一意,没有任何遗漏,则可收快速而立即的功效。後来原文中的“立竿见影”演变为成语,就用来比喻迅速收到成效。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