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读后感6篇900、1000字

浏览

本文含读《英雄》有感、隋唐英雄传观后感(938字)、观小英雄雨来有感(944字)、英雄凯撒读后感(949字)、品行论“英雄”——读《三国演义》有感(958字)、自古英雄出少年之岳飞观后感(960字)、《抗战英雄》读后感(970字)等900字、1000字左右的读后感6篇,供您参阅。

隋唐英雄传观后感_938字

寒假里,我观看了>这部电视剧。它以北周杨坚灭北齐,建立大隋,血溅玄武门为背景,以秦琼、咬金、成等人为中心,演绎了隋唐人物的英雄气概。这部电视剧被吵得沸沸扬扬,几个台同时热播,但我看了,不禁发出了疑问:这部电视剧真的像媒体宣传的那么好吗?

第一,很多故事情节与>不符。王婉儿是被宇文述杀死,不是宇文智及;和秦琼一起进京的不光有王伯当、齐国远、李如圭,还有柴嗣昌,宇文成都这时还没有出现,所以齐国远和李如圭并没有在此时丧命;秦琼进京时给他警告的是李靖,不是刘文静;秦琼并没有受过重伤,而且当时也没有输血的技术,更别说验血型了,这个情节设计的实在有些荒唐;杀死文帝的不是炀帝,而是张衡,而且当朝掌握兵权的并不是杨林和宇文化及,是杨素和宇文述;李密也不是被程咬金硬拉上皇帝宝座的,他是杀了瓦岗旧主翟让才坐上宝座,而李密也不是因为众叛亲离而失败的,是因为在最后一战中,他把能征善战的秦琼派去征萧铣了;王世充的征讨方式也和电视剧大不相同;在“秦王宫门挂带”一集中,秦王没有陷牢,他并没承认自己勾引张、尹二妃;玄武门事变,发兵的是秦王李世民,不是太子和齐王。这些情节都违背了历史,不知这部耗资巨大的电视剧要表现什么!

第二,人物塑造的太假。秦琼乃世之豪杰,并不像电视剧里塑造的那样儿女情长,而且史书记载秦琼“生得身长一丈,腰大十围,河目海口,燕颌虎头”,不像演员黄海冰表现的那样玉树临风。

李世民可称为一代明主,是有口皆碑的好皇帝,他不会天天把“以民为天”挂在嘴边。李世民不像电视剧里表现的那样愿屈膝于李建成之下的人,导演把李世民塑造的太过于仁厚了。他不是不重视皇帝宝座,要不然,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为何娶了李元吉的爱妃,为何不断埋怨李渊没有及早立他为太子呢?

在这部电视剧中,罗成的形象塑造得也不好,他竟和表哥秦琼差点成了情敌。剧中,罗成成了痴情者的化身,为了一个女人而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意志,这不符合罗成的性格特征,而且罗成的妻子不姓单,姓寇,他们是在马蹄上缔结姻缘,吴越反成秦晋的。

我觉得《隋唐英雄传》的拍摄违背了历史,它无法和《三国演义》相媲美,导演把这部电视剧现代化了,感性化了,但这正是我不愿看到的。因为,它扭曲了英雄的形象。我认为这不是一部成功的电视剧。

成语玉树临风: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亦作“临风玉树”。如:唐·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又如:玉树临风宾欲散,黄昏约马嘶庭。——宋·谢逸《临江仙》词

成语众叛亲离: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如:《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又如:他坚持与人民为敌,以至众叛亲离,死无葬身之地。

观小英雄雨来有感_944字

我合上课本,抬头望向窗外,和煦的阳光明暖暖的照在我身上,脑海里不禁又浮现起了小英雄雨来沐浴在家乡的还乡河里的情景。于是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就在眼前拉开了帷幕……

故事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一个英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与日本敌寇斗智斗勇的故事。热情地歌颂了小雨来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塑造出了一位可歌可泣的小英雄形象!

故事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优美的句子,却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同学的心!“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在故事中反复出现了,正是因为这句话,小英雄雨来坚定的树立了爱国思想;正是因为这句话,雨来才具有了不畏强敌,与敌军展开英勇斗争的勇气;正是因为这句话,雨来面对鬼子的毒打、威胁、威逼、利诱,顽强的保护了交通员李大叔,保护了我们的祖国的安全。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我们祖国才会逐渐摆脱懦弱走向坚强,才会从“东亚病夫”变成“屹立世界”,让我们把这句话深深地刻印在我们的心上吧,“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是的,作为一名中国的小学生,一名中国人,我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当我读到“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的时候,我的眼睛模糊了,迷蒙中眼前又浮现出许许多多为扞卫国家尊严英勇献身的革命先辈们:有不畏烈火、坚强无比的邱少云,有热爱祖国、英勇就义的江姐……我们美好的生活正是这无数的革命先辈用流血和牺牲才换来的啊!

面对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珍惜、去爱护,珍惜了、爱护了、努力了、坚强了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才能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国家!有家才有国,有国方有家。家很大,需要娇嫩的花儿来装扮,而我们就是那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花儿。但是不要以为我们只有美丽,我们还有不怕摧折的精神。我们要汲取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热爱祖国的可贵精神,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对敌人的各种诱惑、暴力坚决地说“不”!不让革命先辈付出的所有心血付诸东流。让我们昂起头,做中国人,做一个坚强、勇敢、爱国的中国人!

此时此刻,窗外的骄阳下,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是那样美丽、安详,它饱含着先辈们的鲜血和英雄无畏的精神,正向世人展示着让人肃然起敬的两个字——“中国”!

成语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如: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又如:只听跑上几个人去,把椤子往地下一摔,霍绰的一声,惊心动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六回

成语许许多多:很多数量的人或物。如: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要完成这个基本任务,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又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当然,许许多多的所见所识他都还不能全部理解。”

英雄凯撒读后感_949字

刚读完莎士比亚的剧作《裘力斯·凯撒》,读出来两个困惑:这是谁的悲剧?到底谁才是真的英雄?

主角凯撒在第一幕第二场就出场了,但在第三幕第一场就被刺死了。

倒是“对立面”(我没有用“反面”这个词是有原因的)的勃鲁托斯和凯撒的副将安东尼的戏更多一些,而且外表刻画和内心读白更多些。

刺杀凯撒的人最后都死了,“继承”凯撒的安东尼最后也死了(当然他的死是题外话),只有另一位“继承人”奥克泰维斯(屋大维)最后落了个“善终”,且历史评价也不错。

那这出悲剧到底是谁的?是凯撒的?勃鲁托斯的?还是安东尼的?我更倾向于这是勃鲁托斯的悲剧,因为凯撒虽然死和很惨,但之后安东尼在替他活着继续未完的那场戏,就是安东尼死后,也有屋大维接着在演绎凯撒的戏,他们都是活着的凯撒,恺撒的戏没完没了,永不落幕,这怎么能算做悲剧呢?

倒是勃鲁托斯,他代表着一群人——理想主义者,虽然他死后仍会有后来人接着演绎理想,但即使戏到今天仍在演我也知道,理想主义者在历史上演绎的永远是悲剧。

谁是真的英雄?凯撒,就象拿破仑,长久以来一直是西方人崇拜的大英雄。那戏中勃鲁托斯之流是什么?罗马的群众在被安东尼的演讲煽动起来时喊他们作“恶人、凶手、叛徒、恶贼”。他们是“凶手”,因为他们未经法律而谋杀了别人的生命;他们不是“恶人”,因为他们只对凯撒一人“作恶”,却是为了人民,为了共和国;他们不是“叛徒”,因为他们虽然背叛了凯撒,却没有背叛人民和共和国;他们不是“恶贼”,因为他们既没有欺世,也没有盗名,他们的行动正是为了清除窃国的国贼。

勃鲁托斯带着一群理想主义者完成了他们的“壮举”,却实现不了他们的理想,反而身死于凯撒第二、第三之手,但我还是要为他们喝彩,正象莎翁在落幕时借安东尼之口对勃鲁托斯的赞颂:

“……他是一个最高贵的罗马人;除他一个人以外,所有的叛徒们都是因为妒嫉凯撒而下毒手的;只有他才是激于正义的思想,为了大众的利益,才去参加他们的阵线。他一生善良,交织在他身上的各种美德,可以使造物肃然起立,向全世界宣告,“这是一个汉子!”

凯撒是英雄,名利英雄。我们久久地崇拜着他们,因为我们都爱名利。

勃鲁托斯也是英雄,理想主义英雄。我们经常忘记他们,因为我们常常在追名逐利中忘了自己也曾有过理想。

成语追名逐利:追:追求。追求名和利。如:《战国策·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又如:目前江南士大夫仍是往年习气,到处结社,互相标榜,追名逐利。——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

成语互相标榜:标榜:吹嘘,夸耀。互相称颂,互相吹嘘。多用贬义。如:《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之流,遂贡相标榜,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又如:君臣宣淫,互相标榜,朝堂之上,秽语难闻,廉耻丧尽,体统俱失。——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三回

品行论“英雄”——读《三国演义》有感_958字

近日,我看了《三国演义》之后,心有所触,文中的曹操,乃天下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生的儿子也都个个可以在乱世之中独挡一面。“汉贼,曹贼”的也不知被骂了多少回了。可是我所认识的曹操与演义中可大不同:有谋略、文武双全,见识广胆子大,雄心壮志,就是有些好色,不过这与他的雄心壮志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一样的人物,为何有如此不同的印象呢?

我仔细琢磨,才得出一个结论:应百姓需求,写作时间是朱元璋洪武三年,当时百姓正脱离元朝的统治,但明朝仍在对元朝进行最后的打击,民众极需要一个精神寄托。于是,一部极具政治目的的小说《三国演义》诞生了。其中,把“仁厚、忠义”的刘备吹捧至极,把“奸诈、暴谲”的曹操鞭挞至极。鲁迅也曾说过:“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刘备则作为一个“天生”的领导者,百姓无不拥戴。所以说,《三国演义》中的话并不能作为历史参考资料。(但也不可否认它的文学价值。)

“无风不起浪”,如果曹操完全没有做过“奸诈”“不厚道”的事,作者也无法将其夸张放大,于是,我便开始了二次调查。

我花了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去琢磨陈寿所写的《三国志》与现代作家袁腾飞所写的《汉末三国》。其中也有不少曹操的“坏事”,如:冤杀吕伯奢一家;为引诱吕布,拿掳来的群众当炮灰;为报父仇,攻打徐州时,军队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等等’“缺德”的事也干了不少。现在我们看来可以说是残忍至极,但在当时则属于政治需要,“一将功成万骨枯”,在乱世之中,这样的现象不足为奇,但作者却抓着不放,一点点地夸大。

这件事过后,我想了足有一个钟头,曹操本应在后人之书里为堂堂的“魏武帝”,乱世豪杰。只因为他在攀登上极力的高峰时,脚下的白骨比其它二人(刘备、孙权)多了一些,便遭后人不齿。可见比别人多并不见得一定就是好事。“吃亏是福”有大气度的人方能成就大事,抛开曹操的种种“不良记录”。曹操在对阵袁绍之时,因实力悬殊,部下们几乎都给袁绍发过归纳信。当曹操打赢了战役以后,他大度地将信投入了火中。他这种大度不但加强了将士谋臣追随他的信念,还引得更多才子投奔而来。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大度一些,吃的亏终究都会化为你登上成功之顶的垫脚石。

还有一点,那就是读书切忌囫囵吞枣,我们应该带着批判的目光去阅读并思考。并结合多种资料去理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啊!

成语不足为奇: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如:宋·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又如:这些都是小事情,不足为奇,不过偶然想到,举例而已。——《鲁迅书信集·致李霁野》

成语文武双全: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如:《旧唐书·李光弼传》:“蕴孙、吴之略、有文武之才。”又如:此人姓姜,名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事母至孝,文武双全,智勇足备,真当世之英杰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

自古英雄出少年之岳飞观后感_960字

提起岳飞,许多人对他的印象就是著名的抗金将领,民族英雄。但是你真正地了解他吗?你知道他少年时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就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就叫《自古英雄出少年之岳飞》,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美妙的视觉享受,片名《自古英雄出少年之岳飞》七个大字总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小时候岳飞家中十分贫穷,没有笔,没有纸。他就拿着树枝在地上的沙子上写字。一天,村中开了学堂,岳飞就带着他的小伙伴一起去报名,老师周同见岳飞聪明、好学,还很刻苦,便偷偷教岳飞武功。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岳飞练武时的场景:岳飞站在倒置的椅子腿上,手持长枪,长枪的一端挂着一个水壶,周同一直在向壶里加水,汗珠一滴滴地从岳飞脸上滑落,滴在地上,最后竟在地上汇成了一个水洼。这得需要多大的功夫和毅力啊!但是岳飞从不叫一声苦、一声累,他在沙场上所立的赫赫战功与他昔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岳飞在周同的指导下一天天的进步,一天比一天厉害。

有时,他还会自己琢磨出一些枪法,最终创造出了著名的岳家枪法。最让我难以忘记的是岳飞和小伙伴们一起摆阵智斗坏蛋史文恭的画面。他们巧设的“迷恭阵”让几个坏蛋叫苦不迭,一个个被折磨得很惨,其中一个坏蛋被孩子们倒了一脸的白面,到处找水洗脸,正好中计,用周同的朝天辣椒酱洗脸,那状况,一个“惨”字哪里形容得了!最让人忍俊不禁的还要数那句制伏坏蛋时小伙伴们的名言:就这素质还当坏蛋?笨蛋还差不多!逗得大家捧腹大笑。我在同学们的笑声中懂得了:有时胜利不一定要硬夺,还可以智取,尤其是应对比自己力量强大的敌人时,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影看完了,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觉得岳飞和他的伙伴们太棒了,岳飞用聪明办法和高超的武功打败了敌人,救出伙伴,他们正直善良,不向邪恶势力屈服,过得既开心又快乐。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正直善良,乐于助人的人。今天看了这部电影,岳飞的不怕苦不怕累让我明白了成功永远与汗水紧密相连!努力,才能成功!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朋友们!未来属于我们,好好努力吧,不要等到双鬓斑白时才悔恨青春虚度!

让我们永远铭记:自古英雄出少年,励志正需少年时!“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成语乐于助人:很乐意帮助别人。如: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康同璧的乐于助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家庭的影响。”又如: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康同璧的乐于助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家庭的影响。”

成语捧腹大笑: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如: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司马季主捧腹大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又如:王捧腹大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

《抗战英雄》读后感_970字

最近,我读了一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抗战英雄》。看了中间的一个个小故事,不禁让我十分钦佩这些英雄们。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

《狼牙山五壮士》抗日事迹发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1941年,抗战进入最困难时期。8月,为报“百团大战”一箭之仇,日本华北派遣总司令冈村宁次调动10万兵力向晋察冀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9月初其先头部队3000人占领狼牙山,包围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及2000名当地群众。晋察冀军区一分区1团7连经过顽强抵抗,转移了日军注意,使日军以为遭遇了八路军主力。9月25日,为了争取主力和群众撤退时间,7连6班五名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将日军先头部队引向狼牙山主峰棋盘陀,与四面围兵激战至弹尽,为了不被俘虏,5人集体跳崖自尽。

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写出了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时,中国各党派、各名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抗击侵略,救亡图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部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正是全国人民这种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我们的祖国才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

每当我想起狼牙山五壮士震感人心的壮举,我就深感羞愧。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退缩,就像曾经我们班转来了一位新生,那同学成绩有点跟不上,老师让我去辅导他一下,可我辅导了几天就打退堂鼓了。而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我遇到的这点困难与他们相比算得了什么?再说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儿困难就打退堂鼓,那么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我又怎么对得起先烈们的英灵呢?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21世纪称职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们的英雄气概将浩气长存,他们的英雄事迹永垂不朽。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铭记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先烈,他们无畏的革命精神将光照千秋!

成语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如:《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又如:段祺瑞既得国务员同情,便以为众志成城,正可一战。——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八回

成语永垂不朽:垂:留传后世;朽:腐烂,磨灭。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如:《魏书·高祖纪下》:“虽不足纲范万度,永垂不朽,且可释滞目前,厘整时务。”又如:小将军丹心忠义,为国捐躯,青史简篇,永垂不朽,亦不辜负将军教养之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四回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