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长生(1744~1802)

秦腔演员,工花旦。字婉卿,行三,人称魏三。四川金堂人。自幼家贫,入秦腔班学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入都,在双庆部以《滚楼》一剧轰动京城。据吴太初《燕兰小谱》记:“一时歌楼观者如堵,而六大班几无人过问,或至散去。”双庆部由此压倒京腔各班。当时荟萃于北京的秦、楚、滇、黔、晋、粤、燕、赵各地演员,纷纷向魏和他的学生陈银官(渼碧)观摩学习。一时以魏长生为代表的蜀伶所演的秦腔,风靡京华。1785年,清政府以正风俗,禁诲淫之戏为名,明令禁止秦腔戏班在京城演唱,魏一度被迫入昆弋班演出,后离京到扬州卖艺,加人江鹤亭掌管的春台班。由于他演戏不专用旧本,别开生面,在扬州又红极一时,当地花部和昆班演员群起仿效。1801年重返北京,神韵虽稍减当年,但登场一出,仍声价十倍。翌年夏,演毕《背娃入府》后即殁于后台。

魏长生所演花旦戏,内容生动,做功细腻,唱词通俗易懂,腔调清新动听,并以胡琴月琴伴奏,繁音促节,声情并茂;又勇于创新,为美化旦脚化妆、改包头为梳水头、贴片子,并发展了踩技艺。由于魏长生的精湛表演,使秦腔称雄于京都剧坛,他自己也成为四大徽班进京以前北京舞台上的佼佼者。魏长生能戏甚多,善演喜剧,也能演悲剧,《铁莲花》、《背娃入府》、《香联串》、《缝褡禣》、《销金帐》、《卖胭脂》、《铁弓缘》、《烤火》、《闯山》、《别妻》等皆其所长。个别剧目在表演上杂有不健康成分。晚年,演技有所深化。他一生苦心从艺,自律甚严,常济乡人之难。在表演艺术上,对后代梆子花旦产生过一定影响。学生有刘朗玉、陈银官、蒋四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