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鲸

将系有绳索的铦或叉、镖等,采用射击或投掷方式刺入鲸体进行猎捕。猎捕对象有须鲸和齿鲸两类,以蓝鲸、长须鲸、露脊鲸、抹香鲸、座头鲸、北极鲸、灰鲸、鳁鲸、小鳁鲸等为主。由于鲸油是贵重的工业原料,历史上欧洲和美洲一些国家的捕鲸活动长盛不衰。自20世纪中叶起,由于过度猎捕导致资源衰退以及国际上对捕鲸的限制,捕鲸业已趋衰落

沿革

早在公元9世纪前,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就开始了人类最早的捕鲸活动。欧洲各国以帆船和手投铦捕鲸开始较早。 9世纪时挪威和芬兰成为捕鲸国。10世纪后法国和西班牙系的巴斯克人也相继在比斯开湾猎捕露脊鲸,以后渐向大西洋发展,14世纪中期,已扩展至冰岛、格陵兰、纽芬兰一带作业。17世纪初,英国、荷兰、丹麦、法国、德国等国家以北大西洋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为中心猎捕北极鲸,年产曾达1500~2000头。从17世纪中后期起,美国开始采用母船式帆船捕鲸,即以数十吨的小帆船及手投铦猎捕,由能载数头鲸的母船进行鲸体解剖,取出脂肪层运回陆地采油。18世纪起由沿岸捕露脊鲸转向外洋捕抹香鲸、露脊鲸等,以后作业扩大到南太平洋印度洋、 日本近海、 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北冰洋等地。1820~1850年期间的世界年捕鲸达7000~10000头。1864年挪威 S.福恩试验成功捕鲸炮后,以往无力猎捕的大型鲸如蓝鲸、长须鲸等成为主要猎捕对象。20世纪20年代开始,世界捕鲸重点逐渐转至南极,30年代世界捕鲸船的70~80%在南极作业。1961~1962年度世界捕鲸产量达到66090头的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南极为38552头。此后,鲸类资源急剧衰退,捕鲸业也趋衰落。

中国捕鲸量历来很少。清代《广东新语》中曾记述“以长绳系枪飞刺之”的捕鲸方法,只是对近岸鲸类的猎捕。20世纪50年代在内湾和近海有少量作业。自1981年起已完全停止对鲸类的猎捕。

渔具和渔法

古代捕鲸使用手投铦以及标枪、鱼叉等(图1)作渔具。1731年开始使用手持发射的铦枪。日本曾盛行使用敷网和刺网缠络鲸,然后以大、小铦射杀。但近代捕鲸则主要使用设在捕鲸船船首加固甲板上的捕鲸炮(图2)。射杀鲸的捕鲸铦顶端多装有火药的爆裂铦头,击中鲸体后自行引爆炸药,以加强杀伤力,有的国家还试用了电气铦。近海捕鲸采用单船作业;远洋捕鲸一般组成船队作业,船队由捕鲸工船、探鲸船、捕鲸船、曳鲸船、运输船、冷藏船、油船等组成。探鲸船和捕鲸船主要根据鲸露出水面呼吸时喷起潮柱(见鲸)的高度和形状发现目标和识别鲸种,同时以回声探鱼仪器──探鲸仪作为辅助手段,必要时出动捕鲸工船上所载直升飞机探索。发现目标后,捕鲸船进入距目标 20~50米的有效射程发炮射击(图3)。死鲸经充气任其漂浮水面,并插以显著标志或安置无线电浮标,待曳鲸船寻找并拖至捕鲸工船。

图1 古代捕鲸 图2 捕鲸炮 图3 发炮命中鲸 鲸体处理

近海捕鲸一般由陆上基地解剖处理鲸体,远洋捕鲸由捕鲸工船解剖处理。鲸体经船尾曳鲸滑道拖至上甲板解剖,然后按不同部位分别送各车间进行制油、制罐、制骨粉、盐藏、贮存等。

渔场

世界各大洋都有鲸的分布。北大西洋为古老渔场;北太平洋以勘察加、千岛群岛阿留申群岛以南,西至日本外海、东至美国、墨西哥外海为长须鲸、座头鲸和抹香鲸主要渔场;小笠原水域是抹香鲸和座头鲸渔场。南极水域为世界范围最广、最重要的捕鲸渔场,盛产蓝鲸、长须鲸、座头鲸、鳁鲸和抹香鲸。南半球的渔期在夏季,自11月下半月至翌年3月末止。

资源保护

为保护濒临灭绝的鲸类资源,有关各国曾于1931年在日内瓦签署了捕鲸条约,但直至1937年才达成基本协定。在此期间,日本、英国、挪威等国家曾各自制订捕鲸法规。1946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捕鲸会议,由15国政府签署了国际捕鲸公约,美国为条约批准书的寄存国,1948年7月条约生效。1949年又在伦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捕鲸委员会(IWC)会议,此后每年召开一次,讨论修正捕鲸法规、受保护鲸的种类和捕鲸限额等。目前受保护鲸种除原规定的北极鲸、露脊鲸、灰鲸外,又陆续增加了蓝鲸、座头鲸、长须鲸和鳁鲸。1979年第31届国际捕鲸委员会会议决定无限期禁止捕鲸工船在南极作业(捕小鳁鲸除外),并将印度洋划为保护区。1982年第34届国际捕鲸委员会又通过决议,在1986年度捕鲸季节过后暂时终止商业性捕鲸。中国于1980年9月在国际捕鲸公约上签字。国际捕鲸委员会现有38个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