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

研究水生生物的种类、组成、演替、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水生生物学早期以研究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和自然生态为主;其后由于个体生态和种群生态研究的开展,生理学生物化学概念和方法的引入,特别是1935年,英国科学家A.G.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概念以后,水生生物学也有了较完整的“水生态系统”概念。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水体生产力发展和改造的要求,加上现代科学新成就、新技术的采用,水生生物学已发展为综合性学科。它主要研究水生生物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水生生物对于水层生活和水体底部生活的适应,水生生物与溶解于水中的盐类、有机质、气体(主要是O2和CO2)以及水的酸碱度的相互关系,温度在水生生物生活中的作用,水生生物和光的关系,水生生物和食物的关系,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以及水体生产力的基本概念等。70年代以来又加强了水生生物代谢能力和生长规律、水质的生物监测以及污水处理装置和供水装置中生物活性的研究等。

水生生物学属于生态学范畴,与湖沼学、海洋科学渔业经济以及水环境保护等学科均有密切关系(见图)。

图

水生生物学的研究结果和积累的资料,为上述学科提供了科学依据,而这些学科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和研究方法,也促进了水生生物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