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口蘑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浏览

做强口蘑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康保县农业局

近年来,康保县丹清河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菌业”的总体思路,狠抓了口蘑产业的发展,经过八年的努力奋斗,使得该产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三提升”及创先争优活动的推动下,全乡依靠科技支撑,加速推进专业村、专业大户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目前口蘑栽培已覆盖全乡21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形成了“一个龙头公司,两个科技示范园区,十个示范基地专业村”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乡已发展1千平米以上专业大户62户,新建高标准栽培大棚65座,口蘑栽培面积已达到10万平方米,今年预计可产鲜菇75万公斤,实现产值675万元,栽培户户均纯收入1.6万元。呈现出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效益日益凸显的良好态势,口蘑栽培正在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十八顷村是全县最大的口蘑栽培专业村,栽培总面积已突破 5万平方米 ,全村70%的农户都投身于口蘑生产,科技示范户董凤山从2003年开始栽培口蘑,栽培面积3850平米,纯收入达15万元。成为全县优秀的科技示范户之一。

效益引领产业发展,奋斗促进产业升级。通过几年的努力运作,康保县丹清河乡先后引进二次发酵、高架立体栽培等新技术5项,出台了《扶持发展食用菌5项优惠政策决定》,建成了专家—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四位一体”的技术研发推广体系。成功注册了“康巴诺尔”口蘑商标,先后开发出保鲜、烘干、盐渍、罐制等5大系列产品,产品畅销于京、津、冀、蒙各地,其中口蘑醋、口蘑酱油、口蘑辣酱、口蘑香油四个口蘑调味品,连续三届获得“省消费者协会信得过产品”称号。通过对当地野生口蘑选种驯化,相继开发出我国首例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和原产地保护的食用菌新品种—甜味口蘑(康保1号)、肉口蘑(康保2号),既保持了草原野生口蘑的天然风味,又克服了野生口蘑泥沙难去的缺点,形成了香口蘑、肉口蘑、甜味口蘑多品种栽培格局,满足了多层次消费需求。另外,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增强龙头引领带动效应。该乡党委、乡政府于2001年成立了塞北口蘑开发有限公司并不断壮大其实力。几年来,累计投资1500万元,成立了口蘑专业合作社,建成年生产菌种30万袋,拥有10个品种野生菌种资源库,建起了年加工鲜菇100万公斤的清洗、烘干、分级、包装一条龙生产线;建成了栽培面积 1万平方米 的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了野生食用菌新品种驯化栽培试验和进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动了产业快速扩模升级。同时,2004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中国·康保口蘑新品种推广及营销洽谈会”,口蘑产品和产业对外产生了极大影响力,康保县丹清河乡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口蘑之乡”荣誉称号,同年,该乡口蘑经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测定,确定为最佳营养食品之一;2005年,塞北口蘑开发有限公司被省政府列为重点龙头扶持企业,被市政府确定为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2007年,康保口蘑产品被河北省消费者协会授予“信得过产品”称号,被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创业无穷期,发展无止境。,该乡党委、政府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口蘑产业,力争在5年内,全乡口蘑栽培面积发展到30万平米,产量240万公斤,实现产值1920万元。同时,在十八顷科技示范园区,要继续提高科技含量,进一步应用二次发酵、高架立体栽培和代料栽培等科技创新,并通过产品品牌化,品种多样化,发展持续化,服务社会化等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尽快推广全乡把小口蘑做成大产业,并通过2至3年的努力,在该村实现“121”奋斗目标。即:栽培面积突破10万平方米,栽培户户均增收2万元,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中国口蘑第一村”。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