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江海,心驰魏阙

身在江海,心驰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身在江海,心驰魏阙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ēn zài jiāng hǎi,xīn chí wèi què
成语简拼
SZJHXCWQ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身在江海,心馳魏闕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相关成语

近义词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身在江湖,心悬魏阙、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余独坐一隅,孤愤五蠹,虽身在江海,而心驰魏阙。▲唐·陈子昂《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

成语造句

(1)成语「身在江海,心驰魏阙」是一个复句式成语。

(2)华锐中学的仝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身在江海,心驰魏阙”。

(3)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身在江海,心驰魏阙”几个大字。

(4)茜茜不会写成语“身在江海,心驰魏阙”的最后一个字。

(5)小笔写不出成语“身在江海,心驰魏阙”,因此语文考试才考了98分。

(6)智宥大哥哥给冬花和晓颍讲述了“身在江海,心驰魏阙”的历史典故

(7)在去龙城镇龙城一中的公交车上,岑硕叔叔给凯熙和名馨讲了『身在江海,心驰魏阙』的历史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分字解释

魏阙

魏阙:古代宫门外的建筑,发布政令的地方,后用为朝廷的代称。

身:shēn 1、<名>人或动物的躯干。《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2、<名>整个身躯。《狼》:『身已半入,止露尻尾。』3、<名>自身;本身;自己。《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副>亲自。《隆中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5、<名>一生;生命。《陟江》:『固将重昏而终身。』《五人墓碑记》:『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6、<名>同『娠』,身孕。《与妻书》:『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在:zài 1、<动>存在。《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2、<动>居于;处于。《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肠胃。』《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3、<动>在于;取决于。《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会舍。』4、<介>在。引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等。《与朱元思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石灰吟》:『要留青白在人间。』[在事] 居官任职。[在野] (1)平民处于山野无闻之地。(2)不居官;不当政。[在意] 放在心上。

江:jiāng 1、<名>长江的专称。《公输》:『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又] <名>江面。《群英会将干中计》:『早见东吴船只,蔽江而来。』2、<名>泛指江河;河流。《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江表] 长江以外,指江南地区。[江东] 长江下游地区。[江介] 江畔;沿江一带。[江左] 长江下游的南岸地区;江东。

海:hǎi 1、<名>百川汇聚处;大海。《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名>大湖。《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3、<名>比喻事物多而广。《游黄山记》:『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海客] 1、航海的人。2、浪迹四方的人。

心:xīn 1、<名>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2、<名>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名>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4、<名>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5、<名>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心志] 内心;意志。

驰:chí 1、<动>驱赶车马奔跑。《鸿门宴》:『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木兰诗》:『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2、<动>特指驱赶车马进击,追击。《曹刿论战》:『齐师败绩,公将驰之。』3、<动>车马疾行;奔跑。《<指南录>后序》:『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又] 特指驱马进击。《垓下之战》:『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4、<形>疾速;快。《满井游记》:『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5、<动>传扬。《华阳国志·后贤志》:『辞章灿丽,驰名当世。』(辞章:指文章。)[驰辩] 纵横辩论。班固《答宾戏》:『虽驰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于殿最也。』(殿最:古代考核军功或政绩,以上等为最,下等为殿。)[驰骋] 1.驰马,也指田猎。吕不韦吕氏春秋·情欲》:『荆庄王好周游田猎,驰弋射,欢乐无遣。』2.奔走;奔竞。《晋书·潘尼传》:『然弃本要末之徒,知进忘退之士,莫不饰才锐智,抽锋擢颖,倾侧乎势利之交,驰乎当涂之务。』3.涉猎。《晋书·江逌传》:『偃息毕于仁义,驰极于六艺。』[驰名] 名声远扬。[驰驱] 1.疾行;奔波。《墨子·尚同中》:『古者国君诸侯之闻见善与不善也,皆驰以告天子。』2.放恣。《诗经·大雅·板》:『敬天之渝,无敢驰。』[驰说] 游说。《战国策·秦策三》:『(吴起)北并陈、蔡,破横散从,使驰之士无所开其口。』[驰骛] 奔走;趋赴。陈寿《三国志·魏书·夏侯玄传》:『上过其分,则恐所由之不本,而干势驰之路开。』[驰义] 仰慕正义。引申为归顺,臣服。《汉书·陈汤传》:『乡风驰,稽首来宾。』(宾:归顺。)[驰骤] 疾驰。《后汉书·公孙瓒传》:『汝当碎首于张燕,驰以告急。』

魏:wèi(1)周朝国名,在今河南北部、陕西东部、山西西南部和河北南部等地。(2)三国之一,公元220—265,曹丕所建,领有今黄河流域各省和湖北、安徽、江苏北部,辽宁中部。(3)北魏。(4)姓。

阙:què 1、<名>古代宫殿门外两侧左右相对高耸的建筑物。《古诗十九首》:『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2、<名>借指宫殿或京城。《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quē 1、<名>通『缺』,缺口;豁口。《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名>通『缺』,缺点;过失。《出师表》:『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3、<动>通『缺』。削弱;亏损。《烛之武退秦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jué<动>通『掘』,挖掘。《郑伯克段于鄢》:『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阙下] 宫阙之下。[阙疑] 对疑难未解者不妄加评论。

身:《酉集中·身字部》《唐韵》失人切《集韵》《韵会》《正韵》升人切,□音申。《说文》躬也,象人之身。《尔雅·释诂》我也。〈疏〉身,自谓也。《释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广韵》亲也。《九经韵览》躯也。总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又《系辞》近取诸身。《书·伊训》检身若不及。《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又《诗·大雅》大任有身。〈传〉身,重也。〈笺〉重为怀孕也。〈疏〉以身中复有一身,故言重。又告身。《唐书·选举志》拟奏受皆给以符,谓之告身。又《史记·西南夷传》身毒国。〈注〉索隐曰:身音捐。又《韵补》叶尸连切。《杨方·合欢诗》我情与子合,亦如影追身。寝共织成被,絮用同功绵。

在:《丑集中·土字部》《唐韵》昨宰切《集韵》《韵会》《正韵》尽亥切,□裁上声。《尔雅·释训》居也。《易·乾传》在下位而不忧。又察也。《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煖之节。又存也。《论语》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汉·武帝纪》徵诣行在。《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谓所居为行在所。又姓。晋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见《黄庭经》。又昨代切,音载。义同。又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诗·小雅》不属于毛,不离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叶才里切。示上声。《屈原·离骚》吾令丰隆乗[音chéng]云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从土从才。本作□,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旧本泥韵书先才上声训居,次转去声训所,不知所即居,非上声者训居,去声者训所也。○按在有上去二声。字书韵书皆然。《礼韵》原许通押,《字汇》分训,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转去,亦非。

江:《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古双切,音杠。水名。《风俗通·山泽篇》江者,贡也。出珍物,可贡献也。《释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说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书·禹贡》岷山导江。《家语》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风雨,不可以涉。又《书·禹贡》三江既入。《韦昭国语注》吴松江,钱塘江,浦阳江。《郭璞·山海经注》岷山,大江水所出。崃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东流注於大江。《庾阐·扬都赋注》松江,东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幷[同并]松江为三。《前汉·地理志注》三江,谓北江、中江、南江。又九江,在荆州。《书·禹贡》九江孔殷。《正义》江以南,水无大小,俗人皆呼为江。又州名。春秋时为吴楚地,秦为九江郡,晋为浔阳郡,即古江州。《地理通释》汉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谓江州者,实武昌郡之柴桑县。后以江北之浔阳幷[同并]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浔阳之名。后又因浔阳而攺为江州,实非古江州地也。又姓。本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以国为氏。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天潢旁江星。江星动,人涉水。又帝江,神鸟。出天山,识歌舞。见《山海经》。又《韵补》叶古红切,音公。《楚辞·九章》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今滇语呼江为公。又名江鱼为公鱼。

海:《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呼攺切《集韵》《韵会》许亥切,□音醢。《说文》天池也。以纳百川者。《释名》海,晦也。主承秽浊水,黑如晦也。《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又环九州为四海。《书·禹贡》四海会同。《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又物产饶富为陆海。《前汉·东方朔传》所谓天下陆海之地。又天海,星名。《甘氏星经》天海十星,在壁西南。又州名。《广韵》禹贡徐州之域,七国时属楚,秦为薛郡,汉为东海郡。后魏为海州。又《韵补》叶虎洧切,音喜。《诗·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又叶火五切,音虎。《陆云·陆丞相诔》靖共夙夜,匪宁匪处。经始绵绵,滂沱淮海。《集韵》或作□。

心:《卯集上·心字部》《唐韵》息林切《集韵》《韵会》《正韵》思林切。《说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徐曰》心为大火,然则心属火也。《玉篇》《广韵》□训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又《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不贯也。又本也。《易·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正义曰》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注〉得气之本也。《孔疏》得气之本,故巡四时,柯叶无凋攺也,心谓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诗序》情动于中。《正义曰》中谓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礼·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注〉不提心,谓不绝中央也。《古歌》日出当心,谓日中也。《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言月当天中也。又东方五度,宿名。《史记·天官书》心为明堂。又《礼·明堂位》夏后氏祭心。〈注〉气主盛也。又《月令》季夏祭先心。〈注〉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则心为尊也。又去声。《吴棫·韵补》息吝切。《外纪》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下心字去声。又叶思真切,音新。《前汉·安世房中歌》我定正数,人告其心。敕身齐戒,施敎申申。又叶先容切,音松。《诗·大雅》吉甫作颂,□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前汉·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又叶思征切,音騂。《扬子·太□经》勤于心否贞。又叶桑鸠切,音修。《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箫叶疏鸠切。又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观海诗》善即谁为御,我来无别心。聊复寓兹兴,兹兴将何咏。《说文》长笺》借华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蕴同文诸书,各以意阐古文,与今文稍远,槪不泛引。《类篇》偏旁作忄。亦作□。◎按《字汇》《正字通》心俱音辛,误。辛在真韵,齐齿音也。心在侵韵,闭口音也。如心字去声,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盖信字为真韵内辛字之去声,乃齐齿音也。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乃闭口音,有音而无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类是也。盖齐齿之辛,商之商也,闭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无别。

驰:《亥集上·马字部》《广韵》直离切《集韵》《韵会》《正韵》陈知切,□音池。《玉篇》走奔也。《广韵》驰骛也,疾驱也。《左传·庄十年》公将驰之。又《玉篇》天子道也。《正字通》驰道,天子所行路,若今之中道。又姓。《姓苑》明驰九垓,仁寿县举人。又《集韵》唐何切,音驼。亦走也。又叶徒卧切,音隋。《诗·小雅》不失其驰,舍矢如破。又叶尺里切,音耻。《刘向·九叹》周流览於四海兮,志升降以高驰。徵九神於回极兮,建虹采以招指。又叶直詈切,音滞。《蔡邕·弹棊赋》於是列象,雕华逞丽。丰腹敛边,中隐四企。轻利调博,易使骋驰。

魏:《亥集上·鬼字部》《广韵》鱼贵切《集韵》《韵会》虞贵切,□音伪。《说文》本作巍。高也。从嵬委声。〈注〉徐铉曰:今人省山,以为魏国之魏。《诗·魏风谱》魏者,虞舜夏禹所都之地也。在禹贡,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周以封同姓焉。又《周礼·天官·大宰》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注〉象魏,阙也。又姓。《广韵》本自周武王母弟,受封于毕,至毕万仕晋封魏城,后因氏焉。又《集韵》语韦切,音巍。《庄子·知北游》魏魏乎其终则复始也。又《扬子·方言》魏,细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细而有容谓之魏。〈注〉魏魏,小成貌。又《集韵》《正韵》□吾回切,音嵬。义同。考证:(《说文》本作巍。高也。从嵬委声。〈注〉徐铉曰,今有省山,以为魏国之魏。)谨照原文今有改今人。

阙:《戌集上·门字部》《广韵》袪月切《集韵》《韵会》《正韵》丘月切,□音□。《说文》门观也。《徐曰》中央阙而为道,故谓之阙。《玉篇》象魏阙也。《广韵》阙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正韵》宫门双阙也。《韵会》为二台于门外,作楼观於上,上员下方,以其县法谓之象魏。象,治象也。魏者,言其状魏魏然高大也,使民观之,因为之观,两观双植,中不为门。又宫门、寝门、冢门皆曰阙。《古今注》阙,观也。古每门树两观於其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则可远观,故谓之观。人臣将至此,则思其所阙,故谓之阙。《尔雅·释宫》观谓之阙。《诗·郑风》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传〉乗[音chéng]城而见阙。《左传·庄二十一年》郑伯享王于阙西辟。〈注〉阙,象魏也。《史记·高祖纪》立东阙、北阙。又《秦本纪》筑冀阙。〈注〉刘伯庄云:冀犹记事,阙即象魏也。又《广韵》失也,过也。又《集韵》乏也,空也。又《增韵》不恭也。又《玉篇》少也。《左传·成十三年》又欲阙翦我公室。又《广韵》不供也。《左传·襄四年》敞邑褊小,阙而为罪。〈注〉阙,不供也。又《增韵》虚也。《礼·礼运》三五而阙。〈注〉一盈一阙,屈伸之义也。又《增韵》游车补阙者曰游阙。《周礼·春官·车仆》掌戎路之萃,广车之萃,阙车之萃。〈注〉阙车,所用补阙之车也。《左传·宣十二年》潘党率游阙四十乗[音chéng]。〈注〉游车,补阙者。又不合也。《前汉·王莽传》归师勿遏,围城谓之阙。〈注〉此兵法之言也。阙,不合也。又毁也。《礼·曾子问》入自阙。〈注〉阙,谓毁宗也。又《正韵》阙翟后服刻缯为衣,不画也。《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注〉阙狄,画羽饰。展衣,白衣也。《诗·卫风·玼兮玼兮其之翟也传》褕翟,阙翟,羽饰衣也。又刃名。《荀子·性恶篇》阖闾之干将、莫邪、钜阙、辟闾,此皆古之良刃也。又国名。《左传·昭十五年》阙巩之甲。〈注〉阙巩国所出铠。又兽名。《尔雅·释兽》阙泄多狃。〈疏〉阙泄,兽名。其脚多狃。狃,指也。又山名。《前汉·司马相如传》遗屯骑於□阙兮。〈注〉□阙,北极之山也。又塞名。《战国策》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於华屋之下。〈注〉阙,塞名也。又《史记·周本纪》西周恐,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注〉括地志云:在洛州南十九里。又《广韵》姓也。出下邳。汉有荆州刺史阙羽三。又《正韵》亦作屈。又《正韵》其月切,音橜。《左传·隐元年》颍考叔曰:若阙地及泉。又《襄二十一年》方暑阙地,下冰而牀焉。《吴语》阙为石郭,陂汉以象帝舜。〈注〉阙,穿也。《管子·山权数篇》北郭有掘阙而得龟者。〈注〉穿地至泉曰阙。又《韵补》叶音桧。《程晓·赠傅□诗》元服初加,万福咸会。赫赫应门,严严朱阙。又叶音乞。《班固·北征颂》雷震九原,电曜高阙。金光镜野,武旗冒日。又叶音却。《郑虔季·赠陆云诗》□□阊阖,南端启龠。庶明以庸,帝听式阙。考证:(《左传·成十三年》又欲阙剪我公室。)谨按剪字下从羽今改翦。(《正韵》阙翟后服刻绘为衣,不画也。)谨照原文刻绘改缯。(《管子·山权数篇》北郭有拙阙而得龟者。)谨照原文拙阙改掘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