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公任直

秉公任直,持心公正,处事正直。

秉公任直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ǐng gōng rèn zhí
成语注音
ㄅㄧㄥˇ ㄍㄨㄙ ㄖㄣˋ ㄓㄧˊ
成语简拼
BGRZ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秉公任直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持心公正,处事正直。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很正直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秉公任直”几个大字。

(2)伏老师给女慧和皤妃讲述了“秉公任直”的历史典故

(3)憨憨写不出成语“秉公任直”的拼音。

(4)乐俭中学的伏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秉公任直”。

(5)小睿不会写成语“秉公任直”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张居正《答郑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

分字解释

秉公

秉公:[bǐnggōng] 做事秉持公正之心。秉公执法。

秉:bǐng 1、<量>禾束,成把的禾。《诗经·小雅·大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引] 把,束。《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或取一编菅焉,或取一秉秆焉。』2、<动>持;手拿着。《楚辞·天问》:『伯昌号哀,秉鞭作牧。』3、<动>执掌;操持。《诗经·小雅·节南山》:『忧心如醒,谁秉国成?』4、<动>遵循。《国语·晋语二》:『吾秉君以杀太子,吾不忍。』5、<量>古代容量单位,十六斛为一秉。6、<名>通『柄』,权柄.《管子·小匡》:『治国不失秉。』[秉彝] 依照常情,常理。《诗经·大雅·烝民》:『民之秉,好是懿德。』

公:gōng 1、<形>公家的;公共的。《礼记·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原君》:『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或除之』2、<形>公正;无私。《屈原列传》:『邪曲之害公也。』韩愈《进学解》:『无患有词之不公。』《诫兄子严敦书》:『谦约节敛,廉公有威。』3、<副>公然;公开。《论积贮疏》:『残贼公行,莫之或止。』《黄生借书说》:『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4、<名>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后成为诸侯的代称。[又] 泛指显贵爵位。《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鲁庄公)将战。』《邵公谏厉王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5、<名>对男子的尊称。《邹忌讽齐五纳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陈涉世家》:『公等遇雨,皆已失期。』《滕王格序》:『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6、<名>丈夫的父亲。《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车] (1)兵车。(2)官车。(3)汉代官署名。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工作。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公案] (1)官府的案牍。(2)旧时官吏审案时所用的桌子。(3)佛教禅宗认为用教理来解决疑难问题,如官府判案。因此也称公案。(4)话本故事分类之一,后又演变为『公案小说』、『公案戏』。

任:rèn 1、<动>抱;背;担荷。《诗经·生民》:『是任是负。』2、<动>担负;承担。《班超告老归国》:『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3、<名>负担;担子;责任。《生于居中,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4、<动>任用;使用。《谏太宗十思疏》:『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5、<动>信任。《屈原列传》:『王甚任之。』6、<名>能力;有能力的人。《占国策·魏策》:『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7、<动>堪;胜。常用于否定句,表示『承受(不)了』、『禁(不)住』《答司马谏议书》:『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8、<动>放任;不拘束。《书博鸡者事》:『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9、<动>任凭;听凭。《孔雀东南飞》:『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10、<名>人质。《晋书·石勒载记》:『河北诸堡壁大震,皆请降送任于勒。』11、<动>通『妊』,怀孕。《汉书·叙传》:『刘媪任高祖。』rén 1、<名>女子爵位名。王莽时改称公主为『任』。《汉书·王莽传》:『其女皆为任。』2、<名>周代国名,在今山东济宁。3、<名>姓。[任率] 消极影响;不做作。

直:zhí 1、<形>不弯曲。《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形>正直。《涉江》:『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3、<形>正确。《<指南录>后序》:『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4、<形>笔直地。《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千百成峰。』5、<形>纵的;竖的。《阿房宫赋》:『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6、<动>遇到。《汉书·刑法志》:『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锐士。』7、<名>通『值』,价值。《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直。』8、<动>通『值』,值班。《晋书·庾珉传》:『珉为侍中,直于省内。』9、<副>仅仅;只是。《寡人之于国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10、<副>径直;一直。《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11、<副>竟然;却。《论积贮疏》:『可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12、<副>简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13、<介>当。《垓下之战》:『直夜溃围南出,驰走。』[直裰] 和尚、道士穿的大领长袍。

秉:《午集下》《禾字部》《唐韵》兵永切《集韵》《韵会》《正韵》补永切,□音丙。禾盈把也。《诗·小雅》彼有遗秉。〈疏〉秉,把也。《礼·聘礼》四秉曰筥。〈注〉此秉谓刈禾盈手之秉,筥穧名,今莱易间刈稻聚把有名为筥者。又米数。《礼·聘礼》十斗曰斛,十六斗曰籔,十籔曰秉。又《小尔雅》钟二谓之秉,秉十六斛。○按《仪礼》禾米之秉,字同□异。惟徐氏《韵谱》二石为秉,又是一说。盖石即斛也。冉子与粟五秉。据《仪礼》为八十石,据徐氏止十石,多寡迥别,俟考正。又执持也。《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地秉阴窍於山川。《诗·大雅》民之秉彝。《书·君奭》秉德明恤。又去声,陂病切。与柄同。《史记·天官书》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斗秉兼之。《绦侯世家》许负相周亚夫曰: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又姓。○按《说文》秉,从又持禾,《正字通》兼载钟鼎文□字重出。□字原从□从殳。

公:《子集下》《八字部》《唐韵》《正韵》古红切《集韵》《韵会》沽红切,□音工。《说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厶音私。《韩非曰》自营为厶,背厶为公。《徐曰》会意。《尔雅·释言》无私也。《书·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又《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又《礼·礼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注〉公犹共也。又爵名,五等之首曰公。《书·微子之命》庸建尔于上公。又三公官名。《韵会》周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汉末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又官所曰公。《诗·召南》退食自公。又父曰公。《列子·黄帝篇》家公执席。《前汉·郊祀志》天子为天下父,故曰钜公。又妇谓舅曰公。《前汉·贾谊策》与公倂倨。又尊称曰公。《贾谊策》此六七公皆亡恙。又相呼曰公。《史记·毛遂传》公等碌碌。又事也。《诗·召南》夙夜在公。〈注〉夙夜在视濯垢饎爨之事。又星名。《隋书·天文志》七公七星,在招摇东,天之相也。又姓。《韵会》汉有公俭。又諡法,立志及衆[音zhòng]曰公。又与功通。《诗·小雅》以奏肤公。《大雅》王公伊濯。又《集韵》诸容切,音钟。同妐。夫之兄为兄妐。一曰关中呼夫之父曰妐。或省作公。通作钟。又《韵补》叶姑黄切,音光。《东方朔·七谏》邪说饰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直士隐而避匿兮,谗谀登乎明堂。

任:《子集中》《人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如林切《正韵》如深切,□音壬。诚笃也。《诗·邶风》仲氏任只。《郑笺》以恩相信曰任。又《周礼·地官》大司徒之职,以乡三物,敎万民而賔兴之。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注〉任,信於友道。又《广韵》堪也。《王粲·登楼赋》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注〉言谁堪此忧思也。又当也。《左传·僖十五年》衆[音zhòng]怒难任。又负也,担也。《诗·小雅》我任我辇。《礼·王制》轻任幷[同并],重任分。〈注〉幷[同并]已独任之,分析而二之。又姓。大任,文王之母。又薛国之姓。《左传·隐十一年》不敢与诸任齿。《正义》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此,十国皆任姓也。又《集韵》《韵会》《正韵》□如鸩切,壬去声。克也,用也。又所负也。《论语》仁以为已任。又事也。《周礼·夏官》施贡分职,以任邦国。〈注〉事以其力之所堪。又与妊姙同。《史记·邹阳传注》纣刳任者,观其胎产。又《方书》督脉属阳,循□而上,至鼻。任衇属阴,循膈而上,至咽。女子二十,任衇通,则有子。又《书·舜典》而难任人。〈注〉言拒绝佞人。本作壬,与巧言孔壬之壬同。伪作任。考证:(《王粲登楼赋》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而可任。)谨照原文而字改之字。

直:《午集中》《目字部》《唐韵》除力切《集韵》逐力切,□音値。《说文》正见也。《博雅》正也。《玉篇》不曲也。《易·坤卦》直其正也。《书·洪范》王道正直。又准当也。《礼·投壶》马各直其算。《史记·平准书》以白鹿皮为皮币,直四十万。又《增韵》当也。《仪礼·士冠礼》主人立于阼阶下,直东序西面。〈疏〉谓当堂上东序墙也。又伸也。《孟子》枉尺而直寻。又《玉篇》侍也。《晋书·羊祜传》悉统宿卫,入直殿中。又顺也。《诗·郑风》洵直且侯。又犹宜也。《诗·魏风》爰得我直。又犹但也。《孟子》直不百步耳。又犹故也。《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尝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又埋枉曰直。《韩愈·王仲舒墓志》公知制诰友人得罪公,独为直其冤。又直来,无事而来也。《公羊传·庄二十七年》直来曰来。又《礼·月令》田事既毕,先定准直,农乃不惑。〈疏〉准谓轻重平均,直谓绳墨得中也。又骨直,谓强毅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工人》骨直以立。又语发声。《史记·龟筴传》神龟知吉凶,而骨直空枯。《正义曰》直,语发声也。又柄也。《礼·明堂位》玉豆雕篹。〈注〉篹,笾属,雕刻饰其直者也。〈疏〉雕镂其柄。又殖也。《扬子·太□经》直,东方也,春也。质而未有文也。〈注〉直之言殖也。万物甲始出殖立,未有枝叶也。又《扬子·方言》袒饰谓之直袊。〈注〉妇人初嫁所着上衣,直袊也。又《韵会小补》器直,曲尺也。梓人用之。又官名。《邓析子转辞篇》汤有司直之人。又《通典》汉时绣衣直指,即秦时御史大夫。又直人,邑名。《左传·昭二十三年》刘子取直人。又泉名。《公羊传·昭五年》直泉者何,涌泉也。又门名。《三辅黄图》长安城西出第二门曰直城门。又姓。汉有直不疑。又《諡法》肇敏行成曰直。又《集韵》《韵会》直吏切《正韵》直意切,□音治。与値通。《史记·项羽纪》直夜溃围。〈注〉直,读曰値。当也。《索隐曰》古字例以直为値。《前汉·酷吏传》无直甯成之怒。《史记》作値。又物价曰直。《北史·齐景思王传》食鸡羹,何不还他价直也。又佣作得钱亦曰直。《柳宗元·送薛存义序》向使佣一夫於家,受若直,怠若事,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又叶直略切,音着。《乐府·焦仲卿妻诗》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又叶直六切,音逐。《楚辞·九章》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六书正伪》从□从十目。□,古隐字。十目所视,虽隐亦直。会意。俗作直,非。考证:(《扬子·方言》袒谓之直衿。〈注〉妇人初嫁所着上衣,直衿也。)谨照原文袒下增饰字。两衿字□改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