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虎持鹬

刺虎持鹬,比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刺虎持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ì hǔ chí yù
成语注音
ㄘㄧˋ ㄏㄨˇ ㄔㄧˊ ㄧㄩˋ
成语简拼
CHCY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
刺虎持鷸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相关成语

近义词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成语接龙

1、刺虎持鹬→鹬蚌相持→持论公允→允执其中→中立不倚→倚门献笑→笑逐颜开→开疆拓土→土龙沐猴→猴头猴脑→脑满肠肥→肥鱼大肉→肉袒牵羊→羊质虎皮→皮里阳秋→秋扇见捐→捐金抵璧→璧合珠连→连鳌跨鲸→鲸波鼍浪→浪迹天下→下回分解→解衣推食→食玉炊桂→桂枝片玉

2、刺虎持鹬→鹬蚌相持→持正不阿→阿毗地狱→狱货非宝→宝刀不老→老而不死→死而无怨→怨声载道→道尽涂殚→殚诚毕虑→虑周藻密→密约偷期→期期艾艾→艾发衰容→容光焕发→发家致富→富丽堂皇→皇天后土→土偶蒙金→金镳玉络→络绎不绝→绝裾而去→去粗取精→精金美玉

3、刺虎持鹬→鹬蚌相斗→斗媚争妍→妍蚩好恶→恶迹昭著→著述等身→身不由主→主敬存诚→诚心诚意→意懒心灰→灰容土貌→貌如其心→心头撞鹿→鹿死谁手→手泽之遗→遗祸无穷→穷途末路→路柳墙花→花明柳暗→暗室求物→物阜民安→安富恤穷→穷日落月→月朗风清→清风峻节

4、刺虎持鹬→鹬蚌相危→危言核论→论黄数白→白日飞升→升堂入室→室徒四壁→壁间蛇影→影形不离→离乡背井→井井有条→条贯部分→分别门户→户限为穿→穿红着绿→绿林豪士→士农工商→商彝夏鼎→鼎成龙去→去末归本→本性难移→移有足无→无可置辩→辩才无碍→碍难从命

5、刺虎持鹬→鹬蚌相争→争多论少→少私寡欲→欲盖而彰→彰明昭着→着手生春→春诵夏弦→弦外遗音→音容宛在→在天之灵→灵丹妙药→药店飞龙→龙兴凤举→举鼎拔山→山童石烂→烂漫天真→真龙活现→现世现报→报效万一→一日三省→省烦从简→简明扼要→要价还价→价廉物美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臣是以反复于前代以蛮攻蛮之成效,而知刺虎持鹬,功在乘时。固不在勤天之力以求之也。●清·魏源《圣武记》卷六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刺虎持鹬”几个大字。

(2)锦城外国语学校的洋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刺虎持鹬”。

(3)小奔写不出成语“刺虎持鹬”的拼音。

(4)小蒙不会写成语“刺虎持鹬”的最后一个字。

(5)长晖哥哥给诗水和梓瑶介绍了“刺虎持鹬”的成语典故。

(6)前往君山之前,驹奶奶给外甥介绍了『刺虎持鹬』的历史典故

(7)臣是以反复于前代以蛮攻蛮之成效,而知刺虎持鹬,功在乘时。固不在勤天之力以求之也。见清·魏源《圣武记》卷六。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及《史记·张仪列传》载:刺虎,战国时,陈畛说秦惠王,引卞庄子刺虎为喻,先待齐楚交战,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持鹬,用『鹬蚌相持』之典。

分字解释

刺:cì 1、 <动> 扎,用尖利的东西刺。《寡人之于国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周处》:『处即刺杀虎,又入 水击蛟。』2、 <名> 尖利像针的东西,物体的尖端。 陆龟蒙《蔷薇》诗:『中含芒刺欲伤人。』《汉书·霍光传》:『若有芒刺在背。』3、 <动> 斥责,指责。《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屈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4、 <名> 名贴,相当于后来的名片。《报刘一丈书》:『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5、担任州刺史或郡守。韩愈《柳子厚墓志铭》:『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刺刺] 话很多的样子。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不能休。』[刺配] 古代对犯罪者的一种惩罚。在犯人脸上刺字,将其押送到边远的地区服役。[刺斜里] 路侧;横里;旁边。

虎:hǔ 1、 <名> 老虎。《周处》:『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2、 <形> 比喻凶狠残暴。《屈原列传》:『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赤壁之战》:『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

持:chí 1、 <动> 拿着;握着;抓着。《狼》:『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2、 <动> 拉,牵。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选老躄者一人持马。』3、 <动> 把持,掌握。《狱中杂记》:『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4、 <动> 操持,治理。《察今》:『悖乱不可以持国。』5、 <动> 扶持。《柳毅传》:『毅恐蹶仆地,君亲起持之曰:「无惧。」』6、 <动> 保持,维持。《苏武》:『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7、 <动> 抱着,坚持。《赤壁之战》:『诸人持议,甚失孤望。』8、 <动> 携带,带着。《西门豹治邺》:『以故多持女远逃亡。』9、 <动> 控制,挟持。《童区寄传》:『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10、 <动> 对立,对峙。《赤壁之战》:『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持操] 保持气 节操守。[持衡] 1.用秤称物。《新唐书· 李石传》:『天下之势犹持然,此首重则彼尾轻矣。』2.比喻评量人才。岑参《奉和相公发益昌》:『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持持。』[持衡拥璇] 比喻掌握国家权柄。衡、璇,北斗七星中二星名。《 北齐书·文宣帝纪》:『昔放勋驭世,沉璧属子;重华握历,持。』(放勋:尧的号。重华:舜的号。)[持寄] 以物寄赠友人。[持两端] 动摇不定,怀有二心。《汉书·萧望之传》:『 乌孙持,亡坚约,其效可见。』(亡:无。)[持禄养交] 结交权贵以保持禄位。《管子·明法》:『小臣持,不以官为事,故官失其能。』[持平] 主持公道,不偏袒任何一方。[持衰] 不梳洗,不吃肉,不近女色。[持重] 1.掌握重权。《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2.稳重;慎重。《汉书·韦贤传》:『玄成为相七年,守正持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3.封建宗法制规定,承继主持宗庙祭祀为持重。《 仪礼·丧服》:『持于大宗者,降其小宗也。』

鹬:yù 1、 <名> 一种水鸟。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食小鱼或 贝类。《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成语有『鹬蚌相争』。2、 <形> 飞得很快的样子。木华《海赋》:『鹬如惊凫之失侣。』

刺:《子集下·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七赐切《正韵》七四切,□此去声。《说文》刺,直伤也。从刀束。《尔雅·释诂》刺,杀也。《春秋·僖二十八年》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公羊传》刺之者何,杀之也。又《仪礼·士相见礼》庶人则曰刺草之臣。〈注〉刺犹剗除之也。又《前汉·郊祀志》刺六经中作王制。〈注〉刺,采取之也。又《广韵》针刺也。以针黹物曰刺。又《韵会》棘芒也。又《释名》书姓名於奏白曰刺。《后汉·祢衡传》建安初游洛下,始达颖川,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至刺字漫灭。又《诗·大雅》天何以刺。《毛传》刺,责之。又《周礼·秋官》司刺掌三刺,一讯羣吏,二讯羣臣,三讯万民。〈注〉刺,讯决也。又刺史,官名。《韵会》汉武帝初置刺史,掌奉诏察州。成帝更名牧,哀帝复为刺史。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又七计切,音砌。《诗·魏风》维是褊心,是以为刺。《集韵》俗作□。《韵会》从朿从刀。俗作刺,误。剌音辣。

虎:《申集中·虍字部》虝□《唐韵》火古切《集韵》《韵会》火五切,□音浒。《玉篇》恶兽也。《说文》山兽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铉注》象形。《易·乾卦》风从虎。《诗·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大戴礼》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异记》虎千年,则牙蜕而角生。又姓。《广韵》汉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后。又州名,唐有虎州,后避太祖讳攺武州。又滩名。《水经注》夷水又东迳虎滩。又山名。《吴越春秋》吴王葬阊门外,金玉精上浮为白虎,名虎丘。又便器名。《西京亲记》汉朝以玉为虎子,以为便器。又与琥通。《吴志·裴松之注》虞翻曰:仆闻虎魄不取腐芥。《六书正伪》象虎踞而回顾之形。《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误。《干禄字书》通作□。

持:《卯集中·手字部》《唐韵》直之切《集韵》《韵会》澄之切,□音治。《说文》握也。《广韵》执也。《诗·大雅·凫鷖序》持盈守成。〈疏〉执而不释谓之持,是手执之也。《礼·射义》持弓矢审固。《史记·秦始皇纪》大吏持禄取容。又把持也。《史记·酷吏传》宁成为任侠,持吏长短。又军持,汲水具,梵语也,犹华言缾。《陆游诗》游山双不借,取水一军持。〈注〉不借,草履名。又《正韵》□知切,音驰。义同。又叶□如切,音除。《古陇西行》清白各异尊,酒上玉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

鹬:《亥集中·鸟字部》《广韵》余律切《集韵》允律切《韵会》《正韵》以律切,□音聿。《说文》鹬,知天将雨鸟也。知天文者冠鹬。陈藏器云:鹬如鹑,色苍喙长,在泥涂。邨民云:田鷄所化。《战国策》苏秦曰:鹬蚌相持。又一种翠鸟曰鹬。《尔雅·释鸟》翠鹬。《郭注》似燕,绀色,生鬰林。〈疏〉李巡曰:鹬,一名翠,其羽可以为饰。又一种,赤足,黄文,曰鹬。《左传·僖二十四年》郑子臧好聚鹬冠,是也。又《正韵》疾飞貌。《木华·海赋》鹬如惊凫之失侣。又《集韵》食律切,音术。《广雅》鶙鵳鹬子笼脱鹞也。《曹宪注》鹬音述。惊字原刻从敬从鸟。《考证》已改正。考证:(《木华·海赋》鹬如〈敬下鸟〉凫之失侣。)谨照原文〈敬下鸟〉凫改惊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