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县的历史沿革

浏览

盐边县

盐边县

沿革

盐边县县历史悠久,境内三源河及雅砻江流域早在三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了人类的垦、捕、渔、猎等生产活动。盐边县古称"大笮"。夏禹时,"茫茫禹贡,画为九州"。"华阳黑水惟梁州"(《左传》襄公四年)。西昌至攀枝花、云南大姚一带(含盐边),属当时九州之一的梁州边缘地区。到周成王时,"合梁于雍"(《重印李修云南通志》民国排印,明·嘉靖纂)。盐边地区亦属雍州。

战国时,七国争雄,秦势日盛,周慎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蜀二国,改置巴、蜀二郡。"而蜀国这民,因国破,子孙居姚等处"(《史记正义》唐人张守节撰)。姚西之地,正是指今西昌、攀枝花至云南永仁、大姚一带。周郝王三十年(前285年)秦昭王派蜀太守张若"取笮及江南地焉"(《华阳国志,蜀志》)。笮即指今盐边、盐源、米易及云南华坪、宁蒗、大姚一带。

汉承秦制。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南越后,返师平西南夷,并以邛、笮等地设置越郡,东汉末年曾改名为集,郡治邛都(今西昌东南)。同年置大笮县,县治盐边县敢

盐边县

鱼乡,辖地今盐边中南部及市仁和区的一部份,东汉末省入定笮县。同年又轩定笮县;县治盐源盐井,辖地今盐边北部及盐源,南齐时省。大笮,定笮两县均隶属越郡管辖。元和志·昆明县云:"汉定笮也,属越郡,凡言笮者,夷人于大江水之上轩藤桥谓之笮,定笮、大笮皆是。"同年又置三绛县,东汉时改名三缝县,县治会理县南,辖地包括今盐边南部的红格、新九、新民、安宁、和爱五乡。汉武帝建元时期(前140-129年)置遂久县。"遂久有县,有绳水也"(华阳国志)。今盐边西北部为遂久县管辖。

北周天和二年(567年),置定笮镇,镇治盐源盐井南,隶属州,辖地今盐边、盐源。唐·武德二年(619年),以定笮镇改昆明县,县治盐边健康,隶属越郡,辖地今盐边、盐源,后没于南诏。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置牢州及寻声、林开、松外三县。唐高宗永微三年(653年),州废,省三县入昌明县,县治盐边健康,天宝后没于吐番,后又为蒙氏南诏所据。贞观八年(634年),曾置和集县,其辖地含今盐边南部五乡镇,后没于南诏。

五代十国至宋辽金夏,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大分裂时期,同时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在这段时期内,盐边曾先后为云南在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大理国、大中国和后理国等6个地方割据政权所统治。大理国前的三个短暂政权,多沿袭南诏旧制。在大理国和后理国统治的300多年时间设三府一郡地,盐边属善巨郡之贺头甸。元宪宗二年(1252年)忽必烈率蒙古大军从甘肃经四川北部,过大渡河,南渡金沙江灭后理国,确立行省制。盐边等地隶属云南中书省,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盐井管民户,辖地盐源、盐边。至元十七年改为盐州,10年后改为闰盐县,隶属罗罗蒙庆宣慰司。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辖地盐源、盐边,隶属四川行都指挥使司。明成祖永乐无年(1403年),置马喇长官司(今惠民、永兴地区),治所盐边惠民,隶属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

清初设宁远府,治所西昌。盐源、盐边隶属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雍正六年(1728年),罢卫改置盐源县,隶属宁远府。时盐边为盐源县所辖,统名山后。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在盐边阿所拉地(原健康镇)设巡检司,隶属盐源县。盐边作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划单位是从设巡检司开始的。

因阿所拉巡检司远距盐源县治,加之又有柏林山阻隔不便管理。"盐源县令谦甫君之请升为厅"。宣统元年(1909年),罢司升为盐边厅,治所盐边健康,设通判,直属宁

盐边县

远府。

民国二年(1913年),袁世凯总统发布《统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将省下属府、州、厅名称一律改为县。遂改盐边厅为盐边县,隶属四川建昌道。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盐边县与会理、西昌三县改属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建立西康省,三县又改属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1950年3月31日盐边解放。建国初隶属西康省西藏自治区昌专区。

1955年10月西康省撤消并入四川省,盐边县隶属四川省西藏自治区昌专区。

1965年8月1日,盐边县所属同德、务本、民政、银江四乡划归渡口市。

1978年10月四川省报请国务院批准,11月5日,原西昌专区所属的盐边、米易两县正式划归渡口为市辖县。

1990年7月1日,原仁和区所属的红格、新九、新民、安宁、和爱五乡划归盐边县管辖。

1997年,盐边县面积3324.4平方千米,人口17.2万,辖1镇31乡:健康镇、永兴乡、新民乡、红格乡、强胜乡、惠民乡、箐河乡、红坭乡、金河乡、安宁乡、新九乡、国胜乡、共和乡、健康乡、渔门乡、新坪乡、力马乡、太田乡、林海彝族乡、江西乡、和爱彝族乡、择木龙彝族乡、温泉彝族乡、洼落彝族乡、高坪彝族乡、花椒箐彝族乡、龙胜彝族乡、红宝苗族乡、岩门傈僳族乡、岩口彝族乡,等。县政府驻健康镇。

人口统计

2000年,盐边县辖4个镇、2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93618人,其中:桐子林镇20704、红格镇13175、渔门镇15913、永兴镇10209、益民乡4383、新民乡6076、新九乡10867、和爱彝族乡5090、金河乡4694、红泥乡9083、红民彝族乡1973、花椒箐彝族乡1558、力马乡1674、敢鱼乡1475、龙胜彝族乡3088、林海彝族乡2124、共和乡3123、太田乡3342、新坪乡12088、国胜乡6682、红宝苗族乡2147、择木龙彝族乡1484、高坪彝族乡3605、惠民乡16071、强胜乡3257、江西乡6242、箐河乡4424、岩门傈僳乡1975、温泉彝族乡6493、哇落彝族乡4193、岩口彝族乡6406。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行政变更

2004年,盐边县辖4个镇(桐子林、渔门、永兴、红格)、15个乡(江西、箐河、红坭、新坪、国胜、力马、金河、新民、新九、共和、太田、惠民、强胜、益民、鳡鱼)、12个民族乡(林海彝族、温泉彝族、和爱彝族、高坪彝族、岩口彝族、哇落彝族、龙胜彝族、红宝苗族、花椒箐彝族、择木龙彝族、岩门傈僳族、红民彝族)。

2005年7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5号)批复同意盐边县乡镇行政区划建制由原来的4个镇、27个乡(其中12个民族乡)调整为4个镇、12个乡(其中7个民族乡)。具体为:

一、撤销金河、新民、红民彝族、花椒箐彝族、红坭、太田、林海彝族、龙胜彝族、力马、新坪、箐河、择木龙彝族、江西、强胜、高坪彝族、洼落彝族等16个乡。

二、2个民族乡更名。岩门傈僳族乡更名为箐河傈僳族乡。岩口彝族乡更名为格萨拉彝族乡。

三、2个乡改建民族乡。红宝苗族乡改建为红宝苗族彝族乡。鳡鱼乡改建为鳡鱼彝族乡。

四、新建1个乡。将原红民彝族、花椒箐彝族、红坭3个乡及原金河乡的三滩村所属行政区域,合并设置红果彝族乡。红果彝族乡政府驻红果。

五、扩大11个乡镇的行政区域。将原金河乡除三滩村外的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桐子林镇。桐子林镇政府驻大坪地。将原新民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益民乡。益民乡政府驻长坪村。将原太田乡除红旗村的核桃坪组,及原林海彝族乡除大村子村外的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共和乡。共和乡政府驻缺马田。将原龙胜彝族、力马2个乡及原林海彝族乡的大村子村、渔门镇的岔河村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鳡鱼彝族乡。鳡鱼彝族乡政府驻安家坪。将原新坪乡除核桃箐村外的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国胜乡。国胜乡政府驻毕苴芦。将原箐河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箐河傈僳族乡。箐河傈僳族乡政府驻垭口。将原择木龙彝族乡及原新坪乡的核桃箐村、原太田乡红旗村的核桃坪组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红宝苗族彝族乡。红宝苗族彝族乡政府驻张家坪子。将原江西、强胜2个乡及原岩门傈僳族乡的虎鼻村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永兴镇。永兴镇政府驻喇撒田。将原高坪彝族乡高坪村的红星、红旗2个组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惠民乡。惠民乡政府驻长官司。将原高坪彝族乡除高坪村红星、红旗2个组外的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渔门镇。渔门镇政府驻桑园。将原洼落彝族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格萨拉彝族乡。格萨拉彝族乡政府驻大坪子。

2005年末,盐边县辖4个镇(桐子林、渔门、永兴、红格)、5个乡(国胜、新九、共和、惠民、益民)、7个民族乡(温泉彝族、和爱彝族、格萨拉彝族、箐河傈僳族、红宝苗族彝族、鳡鱼彝族、红果彝族乡)。

2009年4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7号)同意将盐边县永兴镇坪田村湾灰垭口村民小组划归渔门镇狮子堡村管辖。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