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精选读后感作文大全1000字

浏览

文章有青铜葵花读后感(990字)、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1056字)、丝之屋读后感(981字)、鲁迅萧红读后感(1014字)、《我来自孤独星球》读后感(987字)、沁血人生—读《许三观卖血记》(963字)、《小飞象》观后感(999字)、铁路少年读后感(984字)等1000字左右的初中三年级精选读后感作文8篇,供您参阅。

青铜葵花读后感_1000字

《青铜葵花》这一本书,大家一定都很熟悉,我也不例外。而且,我已经读了好几遍了,每次从书柜里拿出这本书,我都怀着一种感恩的心去读。每读一遍,我的发现和收获就有所不同,第一遍读的弄不懂地方,意思理解不透彻的地方,第二遍、第三遍就看得明明白白。今天我又从书柜里拿起了这本书。

这本书讲,城市里来的女孩葵花跟着爸爸来到大麦田(乡村)里生活,在那里,他的爸爸雕一件得意作品:青铜葵花。葵花结识了一个哑巴男孩,那个男孩的名字叫青铜。可有一天,葵花的爸爸掉进河水身亡。从此葵花变成了孤儿,好心的青铜一家收留了葵花。葵花便和青铜成为了兄妹。

青铜很爱他的妹妹,什么事都让着她;妹妹犯了错误,他替妹妹葵花受罚;他爱自己的妹妹,在上学时,因为家中贫困只能供一个人上,这可是青铜梦寐以求的呀,但是他为了妹妹有好前途,受到好的教育,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他爱自己的妹妹,当妹妹葵花忍气吞声在别人家里借助灯光写作业,而时而遭到欺负时,他立刻起身捉萤火虫为妹妹做了一盏南瓜灯;他爱他的妹妹,看那次马戏时,因为葵花个头小,看不见,于是他一直驮着妹妹,从开始到结束;他爱他的妹妹,一直爱的不能再爱!

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灾难,两个人的感情也更深。可有一天,市长看到了‘青铜葵花’,便打算把葵花,作者的女儿带到城市,于是有几个阿姨把葵花接走了……就是在这天,哑巴哥哥青铜发出心底最大的声音,缓缓地撕心裂肺地叫了一声:“葵——花!”

看到最后这一点儿,我的眼泪又情不自禁地滴落下来,因为在这个时刻,谁都会为青铜喊出的“葵花”两字而感动,而我们都会意识到,他曾经是个哑巴呀,他曾经是个哑巴,他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呢。对,正是他那一颗火热的心,一颗对妹妹葵花一心一意的心。才喊得出来,这是世界上最纯洁的声音!最动听的声音!

看完了这个温馨又伤感的故事,我为青铜和葵花而感到自豪,因为他们经历了种种挫折,而又一个个克服了,每一次都是那么坚决,那么顽强,那么有生存的意志。正如电影——《唐山大地震》里的情形,生活在幸福时代的人们不懂得珍惜,而大地震后,故事中的元妮儿感叹“没了,才知道啥事没了!”所以,我们又应该为自己生活在这个和睦的时代而感到幸福,而且要去珍惜它,让它久留。

同时我们也要奋发——做一个坚强的人。因为做一个坚强的人,不怕困难的人。这种人就是生活中最后的赢者。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一一克服!

成语一心一意: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如:《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又如:所以彭官保便一心一意的料理防守事宜,庄制军便一心一意料理军需器械。——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

成语情不自禁:情不自禁[qíng bù zì jīn],意指感情激动得无法自我控制。语出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源]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据《艺文类聚·卷四·岁时中·七月七日》引)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典故]“禁”念作jīn时,有承担、承受的意思,“不自禁”则是承受不住、不由自主的意思,如“喜不自禁”就是高兴得无法控制,而“情不自禁”就是感情激动得无法自我控制的意思。在所引典源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中,叙述了妇女於七夕在月下乞巧,思念情人的情景。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称为“七夕”。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於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於刺绣织布,称为“乞巧”。诗中描述的女性看到七夕如影随形的月亮时,想起乞巧的传说,因此“情来不自禁”,一时感情激动,便也学着传说在月下引线穿针,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美、手艺更灵巧,以得到美好姻缘。後来典源文献里的“情来不自禁”,演变成“情不自禁”这句成语,表示感情激动得无法自我控制。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_1000字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五彩缤纷的,犹如天上的星星,灿烂辉煌。

从《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一个男孩不一样的童年。

马克·吐温描述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调皮男孩,当他与好朋友哈克贝利·费恩一起去墓地探险时,意外目睹了一起谋杀案,后来法官对谋杀案作出判决。汤姆不忍心让一个无辜的人被判刑,指证了凶手,可凶手已经逃之夭夭。汤姆和喜欢的女孩贝奇在野餐时困进了一个山洞里,再一次遇见了凶手。他们最后被村民救出,凶手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汤姆也从山洞中收获了一大堆宝藏。

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波莉姨妈是个严厉唠叨的太太,戴着老花眼镜,整天都“汤姆,汤姆!”,其实,这是她关心汤姆呀。哈克是一个游离在社会边缘的男孩,身为醉鬼的儿子,他实际上等同于孤儿,居无定所,餐食无依,语言粗鲁,爱吹牛,还抽烟甚至偷东西,可汤姆却和他成了好朋友。最有趣的就是汤姆啦,他调皮捣蛋,但是善良勇敢,而且机智。尤其是书上写汤姆礼拜六被玻莉姨妈罚去刷墙时,汤姆在他的小伙伴们面前故意把刷墙这活儿做得有模有样。刷好一块儿墙后,还后退几步,像一个艺术家似的审视了一下那块墙,然后又用刷子轻轻地点了一下,再跟前面一样看了看效果。这样引得他的小伙伴们觉得刷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于是他们就央求着汤姆让他们刷一刷,汤姆故意不同意。于是他们用苹果、破口琴、独眼小猫、酒瓶塞、风筝、一小片可以透视的蓝色玻璃瓶、一对蝌蚪等等小玩意儿与汤姆做交易刷墙。汤姆看的垂涎三尺,于是他把刷子给了小伙伴们让他们一个人一个人的轮流刷,并且还装出一脸的不情愿,其实心中正一阵狂喜,求之不得呢。等到下午过了一半时,汤姆已经从上午那个一贫如洗的男孩变成了个地道的富翁。他自己过了一段美妙、开心、悠闲的时光,而这期间——很多的玩伴——已经替他把围墙刷了三遍!要不是刷墙水没了,他恐怕要弄得全村的男孩破产。哈哈,多么聪明的男孩啊!把一个刷墙这样一个困难劳累的活儿巧妙地变成了其他孩子们心中的娱乐。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我读到汤姆和贝奇被困在山洞里时,心也跟着悬了起来,因为书上写道山洞里漆黑一片,还有到处乱飞的蝙蝠,虽然汤姆手中拿着一整支点燃的蜡烛,口袋里还有三四支——可他还是不得不节省。贝奇到底还是个女孩,被吓哭了很多次,多亏汤姆在她身旁设法安慰她,在她面前表现出自信的样子,不断鼓励她。真是个勇敢还会安慰人的好男孩!

最后读到结尾时,汤姆得到了宝藏,我知道那是他应得的,他的勇敢、善良、幽默使我对他刮目相看,他的未来一定也是光明美好的一片。

成语垂涎三尺:垂涎三尺[chuí xián sān chǐ],意指口水流下三尺长。形容非常贪馋。语或本汉·贾谊《新书·卷四·匈奴》。後用“垂涎三尺”比喻看见别人的东西极想据为己有。[源] 汉·贾谊《新书·卷四·匈奴》匈奴之使至者,若大人降者也,大众之所聚也,上必有所召,赐食焉。饭物故四五盛,羹胾膹炙,肉具醯醢,方数尺於前,令一人坐此,胡人欲观者,固百数在旁。得赐者之喜也,且笑且饭,味皆所嗜而所未尝得也。令来者时时得此而飨之耳。一国闻之者、见之者,垂涎而相告,人悇憛其所自,以吾至亦将得此,将以此坏其口,一饵。[典故]“垂涎”就是流口水,“三尺”形容口水之长。考其典源,“垂涎”一语见於汉代贾谊的《新书》。贾谊是文学家兼政论家,受到汉文帝的赏识。他在《新书·卷四·匈奴》这篇文章中陈述,不动用武力就能让匈奴臣服的方法。那就是让前来拜访的匈奴使者,如果愿意归降汉朝的,就在众人聚集的宴会中赐给各式各样、没吃过的美食,让其他一起来的人看到了,回国後就会流着口水贪馋地告诉其他国人,只要归降就可以得到相同的待遇。後来“垂涎三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非常贪馋。亦用来比喻看见别人的东西极想据为己有。另外在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一九·吊赞箴戒·三戒·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也可见到“垂涎”这个词语,同样也有流着口水,非常贪馋的意思。

成语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如:《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又如:世界也刮目相看,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朱自清《这一天》

丝之屋读后感_1000字

《丝之屋》的作者是安东尼·赫洛尼兹,《丝之屋》是柯南道尔协会唯一认证的福尔摩斯故事的续写,书中讲述了福尔摩斯侦探生涯中最骇人的一案。

我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感触很深。

首先,福尔摩斯敏锐的洞察力,严密的思维逻辑,以及他冷静的头脑,依旧让人折服。

可更令我佩服的是福尔摩斯被陷害时的从容。从开始审判到被关进监狱,他没有为自己辩护一句,在质疑声铺天盖地的时候,他没有沮丧,并始终相信,自己的形象不会受损。最后他用巧妙的化妆技巧骗过给他下毒的警察,成功脱离虎口,并侦破案件,将犯人绳之以法。

伟人的伟大之处在于身处逆境,仍可泰然处之。换成平庸之辈,即使不会因此惊慌失措,也会因为被质疑而痛苦。有时候,平庸与杰出只差一步,说服了自己,也许就站在了顶峰。

除去对探案过程的细致描写,整本书更多的是对19世纪末英国上流社会腐败堕落现象的揭露。国人都记得,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向中国输入鸦片。1840年,中英爆发鸦片战争,生灵涂炭。国人都恨英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发动鸦片战争,用鸦片残害中国人。却不知,在英国,某些被浓雾掩盖的黑暗角落,合法存在着提供鸦片的鸦片馆。在那里也有成千上万,甚至更多的英国受着鸦片的毒害。

有时候,我们都是被狭隘的民族主义蒙蔽了双眼,致使心里蒙尘。

不管肤色如何,种族是什么,我们都是有着共同名字的同胞。人类真正应该为敌的不是某个国家,某些善良无辜的百姓,而是损害整个人类利益的人,比如制成鸦片的人,再比如使用生化武器的人。

若是人类共同对付邪恶,又怎需担心人家无大爱?

如今的清平社会,太平盛世。实在应该以充满感激的心态面对。却仍有不少人在抱怨,抱怨物价的飞涨,抱怨官员的贪污,抱怨社会的腐败。盲目追崇别国的生活,说英国的社会制度好,说美国的社会福利高,说德国人讲原则,办事一丝不苟。诚然,别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可也并非绝无黑暗的圣地。有些东西,仅仅是表面而已。

没有一个地方完全光明,因为阳光是公平的,在洒下光辉的时候必定奉上一抹阴暗。中国也好,英国也罢,各有各的美好,也各有各的弊病。怀着同样的心态,走到哪里,风景都相似。所以,若是真的向往光明,何不自己创造光明?

合上《丝之屋》人生才刚启程,感谢安东尼·赫洛尼兹,创作出如此伟大的作品。我会记得。某年某月某天,有一本书让我如此震撼!

成语铺天盖地:一下子到处都是。形容来势很猛。如: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又如:它把大沙丘一下子卷上天空,然后又铺天盖地地撒下来。——杜鹏程《年青的朋友·瀚海新歌》

成语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如:《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又如: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鲁迅萧红读后感_1000字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鲁迅,他不完全,只是真正的鲁迅的一部分,萧红写的这篇文章,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神一般的人物,中国文坛的传奇:鲁迅。朋友们时常谈到寂寞,在像这样的冬夜里我也是深感寂寞的一人。

我们常觉得缺少什么似的,常感到一种未曾填满的空虚。我们也许是在心胸里描写着华丽的舞台,美妙的音乐或新鲜的戏剧罢,眼前向我们躺着的呢,只是一条冰冻的道路;虽然路旁未必没有几株裸树,几个叫花子,几堆垃圾或混着黄灰的残雪,然而够荒凉的了。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的心灵泛起涟漪。鲁迅先生的文章,就有这样神奇的效果。

从中国小说发展的角度看,鲁迅的小说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称得上是一次深刻的革命。他用“借一斑而略知全豹”的手法,从普通的日常生活事件中提炼情节,揭示现代中国人的灵魂,在有限的篇幅中塑造了具有无限生命力的艺术典型。鲁迅的小说提供了外为中用,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外国,发展我国新文学的经验,还提供了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兼有浪漫主义的手法,吸收其他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营养,使艺术方法多样化的经验。他以自己独特的小说创作实践,实现了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转变。

对于作者的这篇文章,我想多少会有一点个人的情感在里面,萧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没有鲁迅先生,也就没有萧红。她很可能默默无闻地寂寞下去,甚至颓唐地毁灭自己。是的,没有鲁迅先生在荆棘满地的前面为青年们开路,萧红同时代的一批青年作家也就不可能冲出牢笼走进文坛。三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生龙活虎的青年作家,有谁没有受过鲁迅的哺育呢?在建立我国现代文学队伍方面,鲁迅先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鲁迅是中国青年作家之父,他一生对青年的帮助,是人们万世所感念的。

不管真实的鲁迅到底是什么样子,不管他是不是真的勇士,但他一定是看透了中国这个社会。鲁迅所具有的批判精神是我么这个社会最最欠缺的。

成语一见如故:一见如故[yī jiàn rú gù],意指初次见面就相处融洽,如同老朋友一般。语或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聘於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紵衣焉。《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初,陆机兄弟志气高爽,自以吴之名家。初入洛,不推中国人士,见华一面如旧,钦华德范,如师资之礼焉。[典故]“一见如故”的典故可能出自於《左传》。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到郑国访问。见到大夫子产,相谈甚欢,好像相识许久的老朋友一样。彼此互赠珍贵礼物,表示深厚的情谊。而在《晋书》中,也有“一面如旧”的说法。晋朝时,吴郡的陆机、陆云两兄弟自认为江南名家子弟,相当自负,从不把中原人士放在眼里。等到入京後,遇到名士张华,与他相处就如旧识般亲切,陆家兄弟也非常仰慕他的道德风范,并以老师之礼相待。後来“一见如故”这句成语多用来形容初次见面就相处融洽,如同老朋友一般。

成语生龙活虎:生龙活虎[shēng lóng huó hǔ],意指像有活力的龙虎一般,比喻活泼勇猛,生气勃勃。语或出《朱子语类·卷九五·程子之书》。[源]《朱子语类·卷九五·程子之书》此心纷扰,看着甚方法,也不能得他住。这须是见得,须是知得天下之理,都着一毫私意不得,方是,所谓“知止而後有定”也。不然,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典故]朱熹是南宋的理学家,《朱子语类》这本书记载他与门人弟子间的对话。其卷九五收录了学生与他讨论北宋理学家程颢的一篇文章〈定性书〉,这是程颢在鄠县作官时,回覆给当代鸿儒张载的一封信,讨论“定性”的问题。朱熹告诉学生,所谓定性就是定心,学习任何事都要先将心定下来,心若有纷扰,任何方法都无法学得好,这就是《大学》里所说的“知止而後有定”。不然有如果像龙虎般的活力,更是难以掌握。後来“生龙活虎”就被用来比喻活泼勇猛,生气勃勃。

《我来自孤独星球》读后感_1000字

现在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大多数都遭受着“孤独”、“被孤立”的侵蚀,书中的江冰蟾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江冰蟾,一个清高、骄傲的女孩。被称为“班花”的她因为成绩好,又有点清高,遭遇了班上以班长凌扬波为首的几个女生的故意与排斥,因为这些,让她内心深感困扰。江冰蟾的堂哥方乐天,性格与江冰蟾截然不同。他活泼开朗,喜欢交朋友,给江冰蟾带来了快乐和对友谊的领悟。合上这本书,意犹未尽。我突然发现,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了友谊,只有最好的成绩,没有人会和你做朋友。友谊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让你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跌倒后有关爱,在迷失中找到前进的动力!我们每个人都来自孤独星球,小王子就是失去了玫瑰花,我们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玫瑰花,不管这朵玫瑰花是不是很美丽。有一些东西逝去了,也许就再也回不来了。我们每个人的玫瑰花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友谊,亲情……我们每个人是否把握住了自己的玫瑰呢?我们都是小王子,但我们都不要像小王子那样再错过那朵玫瑰。即使有缘相识,就值得珍惜。当你为了自己的成绩,抛弃朋友,抛弃友谊时,就算原先有不少的朋友,当你抛弃他们的时候,友谊的空缺,就不会有人能为你补上了。当你真正失去的时候,再回首当初,难道真正拥有一段十全十美的友谊吗?不!你从来没有拥有过完美的友谊。那些代表友谊的玫瑰花早就已经凋谢,还能去挽回吗?或许,像小王子一样,只有丢失了才知道去珍惜,与其失之交臂之后,才能感到沮丧吧?有一次,想买一个蛋糕,可差了2.5元,这宝贵的2.5元!就向同行的朋友求助:“借我2.5元,行吗?回家就还!”朋友却得意洋洋:“哈哈,我有11元,一分也不借你!”我马上怔住了,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我们的友谊呢?我们同窗五年的感情呢?怎么一下灰飞烟灭了?无独有偶,隔壁班有一个成绩很棒的女生,却没有朋友。同学们是这样评价她的:“比你好的你嫉妒,比你差的你瞧不起,你还会有朋友吗?”假若你站在一颗荒无人烟的星球上,当孤独与寂寞让你备受煎熬的时候,往别的星球上看到许多人手拉着手,谈笑风声?此时,你的心里一定会闪过一个质问自己的想法:为什么我没有朋友?没有友谊?但,谁又会为了那个孤独的你,而不顾自己的友谊,登上你只有寂寞和骄傲的星球,与你交朋友呢?他们知道,这不值得!当然,假若你愿意,就从你自己的孤独星球上跳下来,所有的人都会友好地对待你。是呀!何乐,而不为?

成语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如:宋·陆九渊《与王顺伯》:“从其教之所由起者观之,则儒释之辨,公私义利之别,判断截然,有不可民者矣。”又如: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成语灰飞烟灭:比喻事物消失净尽。如: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又如:岂知转眼之间灰飞烟灭,金山化作冰山,极是不难的事。——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沁血人生—读《许三观卖血记》_1000字

初识余华是因为那部“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的现实主义力作《活着》,作者借“福贵”这一充满美好祝愿的名字,以悖论的方式描述了他充满坎坷的一生。读它的时候,你在笑,笑过之后,泪水又不禁滑落下来。读罢《许三观卖血记》,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美好的故事。故事里的人,活得简单而直接,事情有时会因为荒唐的思路进行下去。全书以许三观卖血的经历为主线,年轻时,许三观出于好奇、同时证明自己有把好筋骨而第一次卖血,第一次拿到了三十五元钱(后用来娶媳妇),在胜利饭店吃了第一盘爆炒猪肝,喝了第一次温过的黄酒。接下来,许三观因为一乐打伤了方铁匠的儿子,没钱支付医疗费而卖血;又因为与林芬芳发生了关系,出于内疚而卖血,以便买些东西补偿林芬芳;自然灾害到来,许三观为了全家人能去胜利饭店吃碗面条而卖血;一乐、二乐下乡插队,许三观卖血给一乐补身体、增开销,不多时,又再次卖血为给二乐的生产队队长置办酒菜;最后一次,也是最漫长最艰辛的一次,一乐病重,为了凑钱治病,许三观一路卖血卖到上海……在许三观的意识里,卖血就可以解决灾难,当他六十岁的时候,得知自己已经老到不能卖血的时候,他失望地哭了“我老了,我以后不能再卖血了,我的血没人要了,以后家里遇上灾难怎么办……”书中有的情节,令人在捧腹之余又延伸出了些许思考。许三观能娶到有名的“油条西施”许玉兰,就是因为他对许父说,他和玉兰都姓许,嫁给他,许家就有后了,跟倒插门一样,许父听后欣然答应婚事;方铁匠带着人来抄许家的时候,临出门,许玉兰要求他们喝了茶水再走,一行人先是回绝,后因许玉兰的一句:“你们喝了再走,专门为你们烧的水。”一行人又特地回来到厨房去喝水;许三观与林芬芳发生关系之后,送去了黄豆、肉、绿豆和菊花,被林芬芳的丈夫发现,他背着东西来到许家,然后张口大骂许三观强奸了自己的妻子,嚷嚷过后,又把东西背了回去;自然灾害时,全家没有吃的,许三观就以画饼充饥的方法,用语言为家里每个人炒了一盘菜,还强调专门为谁炒的菜,别人不能咽口水……

许三观生活在城市里,他有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许多事他表面上骂骂咧咧,实际上内心善良,最后还是会去做。朴实的人生里,他并没有抱怨,卖血对他而言,并不是痛苦和磨难,相反,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生的每一步,都沁进了鲜血,那样的日子,该是多么充实而可贵啊。

成语画饼充饥:画饼充饥[huà bǐng chōng jī],意指画饼解饥。比喻徒具虚名而无益於实际。语本《三国志·卷二二·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卢毓》。後亦用“画饼充饥”比喻徒事空想无益於事。[源]《三国志·卷二二·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卢毓》卢毓字子家,涿郡涿人也。……在职三年,多所驳争。诏曰:“官人秩才,圣帝所难,必须良佐,进可替否。侍中毓禀性贞固,心平体正,可谓明试有功,不懈于位者也。其以毓为吏部尚书。”使毓自选代,曰:“得如卿者乃可。”毓举常侍郑冲,帝曰:“文和,吾自知之,更举吾所未闻者。”乃举阮武、孙邕,帝於是用邕。前此诸葛诞、邓扬等驰名誉,有四(窗)〔聪〕八达之诮,帝疾之。时举中书郎,诏曰:“得其人与否,在卢生耳。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毓对曰:“名不足以致异人,而可以得常士。常士畏教慕善,然後有名,非所当疾也。愚臣既不足以识异人,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为职,但当有以验其後。故古者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今考绩之法废,而以毁誉相进退,故真伪浑杂,虚实相蒙。”帝纳其言,即诏作考课法。[典故]画饼,画成的饼。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价值。根据《三国志》记载,三国魏卢毓为人正直不阿,敢於上谏直言,颇得魏明帝赏识,任命为吏部尚书,担任推举人才的工作。魏明帝向来厌恶那些声名显扬,却无才学的人,这时刚好中书郎一职出缺,於是下诏要求卢毓推举人才时要注重真才实学,不要选那些徒具名声的人,否则便像在地上画饼一般,只能看而不能吃。後来“画饼充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徒具虚名而无益於实际。亦用来比喻徒事空想无益於事。

成语现实主义: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如:毛泽东《论持久战》:“虽可能有张伯伦一类的迁就所谓‘既成事实’的‘现实主义’的调头出现,但主要的国际势力将变到进一步地援助中国。”又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1章:“金俊山抱着现实主义态度说。”

《小飞象》观后感_1000字

秋假期间,我们一家共同看了《小飞象》这部电影。它主要讲了长耳朵的小象小强堡在好朋友小仓鼠的鼓励和指点下,把自身的缺陷变成了特长;从马戏团让人们退避三舍的灾星转型为一鸣惊人的巨星。我们看后认为:这一切的改变来源于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心态。心态发生改变后,结果也就完全不一样;正所谓“积极的心态创造人生、消极的心态消耗人生。”当初,信使将一位从天堂来的比普通大象的耳朵都长的特别孩子送给强堡太太。她作为一位平凡慈爱的母亲,尽了她最大的能力去保护她的孩子小强堡。但大象们都嘲笑她的孩子长一对长耳朵并给它取绰号“呆堡”时,她很无奈、也很愤怒。最后,其它大象都因此一起孤立她时,她本能地选择了还击。当调皮的小观众竟过分地揪小强堡的长耳朵并取笑它时,强堡太太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和伤害。因此,她教训了无礼的人们并奋力保护小强堡;不过它却因此被当作精神病人且被关到监牢,失去了自由并终日以泪洗面。从此,强堡太太消极地接受这一结果,看似即使也付出了种种努力但却无法改变小强堡在马戏团受人偏见和欺负的现状。不过,当富有积极思想的小仓鼠出现后,它影响并改变了小强堡的心态。它帮助小强堡明确了“当大明星”的目标并积极创造一切条件朝这个目标去努力。当第一次小仓鼠想出托梦给老板让小强堡去当跳台摇旗秀的主角,结果因为小强堡的失误将整个节目和马戏团搞砸。小强堡也被封以“惹事专家”的称号,大家都抱怨它;马戏团甚至把它推到演小丑中的跳高楼危险角色中并几乎送命。不过,小强堡没有放弃努力、小仓鼠也没有停止鼓励。他们将大家认为是危险和低下的小丑角色也演得非常成功。后来,它们在一次意外喝了酒后不可思议地被发现趴在树上睡着了,乌鸦开玩笑地说了句“大象是飞到树上的”。如果是其它人听到也许就会当成一句玩笑话,可正好是被有积极心态和正义感的小仓鼠听到了,它天才地提出了大胆的想法“小强堡可以把长耳朵当作翅膀来飞”。尽管,他们并不是一帆风顺,但小仓鼠积极自信地表示“我们一定会成功、我们一定会成功”。结果,他们通过认真学习乌鸦的飞翔技能,并运用了技巧克服了心理障碍,将长耳朵小强堡训练成了一位可以飞的大象。自从,他们在大都市的马戏团成功飞翔演出后,获得了巨大的轰动,成立了名副其实的“大明星”。让它成了令母亲骄傲和所有人都崇拜的偶像。通过这个电影中两个角色对小强堡的不同影响而造成的不同结果,让我们觉得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道路是非常重要的。

成语以泪洗面:拿眼泪来洗脸。形容极度忧伤悲痛,终日流泪。如:宋·王铚《默记》卷下:“又韩玉汝家有李国主归朝后与金陵旧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又如:本来是个女流,没甚能力,此时更如坐针毡,自料母子难保,惟以泪洗面罢了。——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三回

成语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如:汉·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又如:而况教育能不能名副其实,还是个不能便下断语的问题。——叶圣陶《桥上》

铁路少年读后感_1000字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伦敦,三个孩子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在市郊,住着现代化的房子——一栋红砖前脸儿的别墅。

这家的三个孩子:罗倍塔最大她是妈妈最爱的孩子;弟弟叫皮特,他想做一名工程师,最小的妹妹叫菲雷丝。

妈妈天天和孩子们玩,帮他们做作业,为他们写故事,饭后茶余读给他们,她还在不平常的日子时编一些有趣的诗句。

爸爸是个政府议员,从不发火,是个讲公道的“完美爸爸”。一家人幸福快乐的生活着。

可有一天夜里,家里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爸爸被人带走了。他们的妈妈消失了几天后,把伦敦的房子卖掉了,搬到乡下一个叫“三只烟囱”的地方生活。在乡下,妈妈只能在阁楼上写小说来补贴家用,连过去看都不想看的面包都成了奢侈品。

在那里,孩子们没有地方可去,妈妈也没功夫陪他们读书了只能天天去山坡下的一条铁路和一个小小的车站玩。皮特还发现了煤矿,便推了辆挖煤车去偷挖煤,因为家里买不起煤,有一次被抓到车站长那里,说出原由时,车站长原谅了他们,因此,他们认识了车站长。

他们每天都到铁路边,向到伦敦(他们爸爸所在的地方)的那一列火车招手,车里便常有一个老绅士也向他们招手,他们便成了没说过话的朋友。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认识了车站的职工波克斯,村里的医生,和火车的锅炉工等人,经历了许多有趣而又惊险的事,有一次,他们上山去摘野樱桃,忽然发现了山体出现了塌方,堵住了铁路,而那列火车就快到来了,他们立刻决定奔跑到火车要到来的前方挡住火车,让它停下来,鲍比为了阻止火车,甚至在火车停下来之后,吓得晕倒了,最后终于拯救了全车的人,因此,铁路公司还为他们这种果敢而无畏的行动举行了表彰仪式。

经过很多事情之后,他们发现老绅士是一个级别很高的政府官员,他们请老绅士帮助他们重新调查他们爸爸的事,终于把爸爸就出来了,一家人又过上了幸福而甜蜜的生活。

读完这篇小说,我学到了皮特的勇敢,鲍比的智慧,菲雷斯的心思缜密,但我学到更多的是那时人们彼此毫无戒备,两个陌生的人碰到一起还可以互相问个好,孩子们是让火车给爸爸捎去问候,就有一个老绅士也给他们招手,这不是一幅美丽和—谐的场面吗?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人们的态度几乎都很冷淡,人和人之间处处提防,很少有一个在人们心中信任的人。在那个时代,就连三个小孩向一个陌生的老绅士要东西,老绅士给了他们东西,这不是一种信任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