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读后感5篇2000字

浏览

搜集整理了中国历史人物读后感(2032字)、快乐人生读后感(1998字)、赢在执行员工版读后感(2007字)、感悟简单(2040字)、梅岭三章读后感(1961字)等2000字左右的高中三年级读后感5篇,供您参阅。

中国历史人物读后感_2000字

张学良,堪称传奇的一生,中国历史上闻名的人物,他传奇的一生经历与他所处的历史背景深深吸引了我,所以我阅读了《张学良传》。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对张学良将军一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那时中国的历史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张学良传》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对张学良将军公正评价,是一部很优秀的历史著作。这本书叙述了从张学良将军的青少年时期一直写到他住在台湾的晚年生活,包含涉及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众多,书中展现出了张将军的曲折坎坷、又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道路,并从多方面角度表现出了他那纷繁复杂的精神世界,揭示出了他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成长为一个杰出爱国将领的过程,他的一生,更是从民国初年至今的一部历史画卷的缩影。在我看来,张将军面对中华民族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者蹂躏,国破家亡的局势,主张爱国一家,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力谏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要改弦更张,联合共产党共同抗日。

1928年,在张将军父亲被日本人炸死后,也就是“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张学良将军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背负国耻家仇的他,为国家的统一和对外抗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张学良将军在个人利益的与国家利益选择中,选择中选择了国家利益;在个人安危与祖国安危的选择中,选择了祖国安危,正确处理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安危与祖国安危的关系,使日本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企图变为泡影,使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他这种顾全大局的行为以及他将民族、国家放在首位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都说是时势造英雄,但我认为张学良将军能成就一生,还在于其优秀的各种品质。从张学良早年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自幼处于“东北王太子”地位,年纪轻轻就带兵打仗的年轻将领来说,他能虚怀若谷,团结部属,并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随波逐流,确是难能可贵的。但他的不同凡响之处,还不止此,在瞬息万变的政治军事斗争中,他也是敢作敢为、雷厉风行的。据说,他有一把刀,那是大帅的珍贵遗物,他很喜爱,一直把它带在身边。这刀做工精致,锋利无比,刀柄上有一行字,写的是:事到临头须放胆。看得出来,这对他以后的行动也不能说没有影响。

张学良一直在探求着救国救民的出路,为了追求一统的中国,爱国情怀一贯始终。在他28岁的时候他以少帅身份成为东三省的领袖,按理他完全可以独树旗帜称霸一方,但他深明大义,以统一祖国为己任,怒斥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利诱,拒绝日本顾问要他做满洲的皇帝,毅然宣布东北易帜,归属南京政府,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他游历欧洲期间,受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影响,相信领袖至上,以为这样就可以救国,可以实现统一,但在后来的实践中他发现,单单的领袖至上,仅仅依靠蒋介石是不能救中国的,必须联合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敢于承认错误,知错必改,敢于承担责任,胸怀坦荡。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团结,他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顾全大局。晚年的张学良,他反对台湾脱离祖国,期盼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并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在答记者问时,借于右任的诗“葬我于高山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表达思乡之情。

看了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他是一个性情中人,有雄才有大略,可是一辈子因为一个西安事变再也无法为祖国的建设出力,这怕也是他的一生的遗憾,看完张少帅,突然联想起三国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觉得这两位在气质上到真有些相仿——“出身官宦,少年得志,意气风发,壮志未酬。”但是,张学良将军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也是十分重大的,其为国贡献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实践的。

张学良是现代爱国主义者的典范,尽管爱国主义征程中也有过挫折,但暇不掩瑜,他为祖国和平统一,为东北的建设,为抗日民族解放大业所立下的丰功伟绩,以及那种心地纯洁的爱国主义和举世罕见的牺牲自我精神将永垂青史。

张学良将军的历史,也是中们,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一名入党积极份子,要时刻以他为榜样,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为祖国的繁华民族近代史的一个缩影,读完整部书,让我看到了在那个年代,一个铮铮青年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的兴亡的顽强拼搏,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高风亮节。张将军已经离开了我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时刻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扞卫国家主权,随时响应国家号召。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新的年轻一代,我们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那个年代对我们来说也很遥远,但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为祖国更加强大,更加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随着祖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挑战,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读完这本书,深深感受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作为个人一个时时将民族、国家放在首位,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在世界真正的站起来。

成语置之度外: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如:《后汉书·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又如:七十老翁,死生早置之度外,由他去吧。——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成语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如: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四章:“他那双炯炯的摄人魂魄的眼睛,聪明的人一定会看出这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又如:好!士绅之家,不同凡响,不是保南世家,还有谁闹得起这么大的排场! ——梁斌《播火记》四九

快乐人生读后感_2000字

记得,最早读卡耐基的书是在我刚上大学(大一)的时候。那段时间我心情很灰暗,时常想家,没有其他人考上大学的那种喜悦,平时也不喜欢说话,整天郁郁寡欢的。唯一能打发时间的事情就是到图书馆看书,找一个角落,拿上一本书度过漫长的闲暇时光。那时没有什么特定的选择,也没有什么特别喜爱的作者,什么书都喜欢翻阅一下。从世界名著到各族风情习惯、从历史文学到唐宋诗歌、从琼瑶的言情小说再到金庸的武侠小说,可这些书全都没有给我留下特别的印象。有一天,(学长—图书管理员,推荐一本书)我看了卡耐基的《快乐的人生》,突然感觉自己遇见了一个引路人,找到一个洞悉自然、社会、人性的牧者,让我开心的面对生活的一切,这个人就是书的作者、人类美好生活最好的导师之一:戴尔卡耐基。

《快乐的人生》是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人性的优点》的续集。不同之外在于,《人性的优点》主要告诉人们克服忧虑的一些基本原则,《快乐的人生》则更多地是指导人们如何获得快乐。

同时,戴尔。卡耐基有一种魅力,他的文章结合社会论述了自己的观点,用简单明了的理论和生动活泼的事例,详细地分析了人具有的一般性格,如何寻找快乐的人生,并且对其进行大量的分类,总结观察人类特点的方法,同时提供相应的有效策略。内容涉及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以及家庭之间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在接触卡耐基以前,就我个人来讲,生命中的忧虑多于快乐,担心多于开心。特别是大一那段时间,《快乐的人生》指引着我去改变态度从而改变人生,使我受益匪浅。

在《快乐的人生》中,卡耐基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消除错误思想和行为,在心灵中注入快乐,比割除身上的肿瘤和脓疮还重要。当你读完这本书,你会发觉,这是一本引导人们踏上快乐人生的书。(同名电影快乐的人生韩国拍的07年9月)

本书中还有几个观点,我们可以一起分享:

1.生活是否快乐,完全取决于自己对人生,世界和万物的看法,生活是由思想决定的。人的精神状况对自身的肌体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作用力。当你的行动显出你的快乐时,就不可能再忧愁和颓废下去!有了快乐的思想和行为,就能感到快乐!

2.无论一个人如何美容,都比不上心中充满宽容,温柔和爱,不要因自己的敌人而燃起怒火,最终却烧伤了自己!永不试图报复自己的仇人,不然会深深的伤害了自己!不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去想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

3.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美丽的童话王国,可我们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人们很少想到拥有的,却时刻想起自己所没有的,养成观察事物好的一面。

4.人们所担心的事情有百分之九十九都不会发生,为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忧心忡忡则是愚蠢的!从永恒的观点来看,你会发现自己的烦恼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5.只要你超群出众,就一定要遭到种种的批评,还是顺应自然吧!每人至少五分钟是愚蠢的,所谓智这就是一个人如何不超过五分钟的限制!

6.不公正的批评通常是一种伪装的恭维,记住,没有人会踢一条死狗!俗人在伟人的错误与愚行中得到极大的快乐与满足与快感!

7.快乐具有传染性,但只有让他人快乐才能使自己快乐。对别人感兴趣而忘掉你自己,每天都做一件能为别人带来快乐微笑的好事!握过玫瑰的手,总能沾点香!

我也是一直学着改变我自己,学会以快乐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把这作为自我提升的第一项。书中说:“不要忘记,快乐并非取决于你是什么人,或你拥有什么,它完全来自于你的思想。”从此我逐渐学会了当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我可以改变自已去适应环境;当改变不了事实的时候,我可以改变态度去面对事实;我改变不了过去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不能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我不能选择容貌却可以展现笑容;我对生活微笑,生活也会对我微笑。以快乐的心情去面对困难,这是我读《快乐的人生》受益最突出的一点。卡耐基说:“能征服精神的人,强过能攻城占地”。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唯一真正需要我们改变的,只有我们脑部那架思想相机镜头的焦点。每当感到不安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只要把相机的焦距调好,一切就都好了。因为那使我发现思想对于身心两方面的控制力,我现在能够使我的思想为我所用,而不会有损于我;这样无论对于学习、工作、生活我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人总要面对生活中的一些不容易,面对失败,但不要把它当做退缩的理由;我想人之所以凌驾于其它生物之上,是因为他具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能去改变一些事物,而不是永远地默默地等待灭亡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用所拥有的一切来衡量,真正重要的课题是如何从你的损失中获利。我想这才是人需要智慧,也才显示出人的上智下愚。卡耐基先生说过:“真正的快乐不见得都是愉悦的,它多是一种胜利。”说的很对,有时候快乐发生在你身上是不幸所铸就的,它本身不值得愉悦,但却锻炼了你,使你的内心得到了充实,所以只能成一种胜利。结合生活再去回味书中的道理,更别有一番滋味。

成语郁郁寡欢:郁郁:发愁的样子;寡:少。形容心里苦闷。指闷闷不乐。如:战国楚·屈原《九章·抽思》:“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又如:在她给余永泽和王晓燕的信中充满了悲天悯人和郁郁寡欢的情绪。——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

成语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如:《谷梁传·隐公七年》:“其不言逆,何也?逆之道微,无足道焉尔。”又如:在草花中我们虽然是微不足道。但我们的花色却算是紫色代表。——郭沫若《百花齐放·单色蓳》诗

赢在执行员工版读后感_2000字

余世维先生的《赢在执行》一书,用浅显易懂却诙谐幽默的语言、富有逻辑的篇章、大量生动的企业案例向我们阐明了执行力的重要性以及践行执行力的途径,使我们接受了一场现代管理思想的洗礼,从而破解了许多压抑在心头的疑云,看到了自己身上以及周边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今后提高工作效率指引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书中有一些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收益颇丰,以下谈谈我对此书的一些思考和浅见。

一、不做“差不多”先生

执行力是企业贯彻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企业的管理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原则性和灵活性相互结合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就如同中国台湾著名学者汤明哲先生指出的,一家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40%靠执行力,30%靠运气,其中可见执行力的重要性。然而,国内的企业,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公司有很多制度和标准,甚至非常完善,但上至领导下至员工,全都不能也不会贯彻执行,使得这些制度、流程和标准都流于形式,不能够真正的贯彻落实。“差不多”、“还可以”、“过得去”、“无所谓”、“这又不要紧”、“不就是一件小事吗”常常出现在我们工作中,这其实都是不注重偏差的具体表现,这样的态度造成的结果,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想想自己,前不久作为新进行员工参加培训,短短的几天培训,老师们没有给我们培训业务技能,而重中之重的讲了员工守则、员工行为规范和违规处理办法。诚然,对于银行这种工作环境,员工的合法、合规更是比普通企业更加重视,然而,扪心自问,我们每天都把这些制度和标准放在哪里了呢?是墙上的废纸?还是把它“差不多”地执行了?亦或是把它记在了心里并且尽职尽责的执行到了每个细节呢?因而,与其等待别人来拯救,还不如自己从现在开始努力认真的执行,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严格执行企业的战略,每个环节和阶段都注重保质保量,注重细节,尽职尽责的做好分内工作,不做“差不多”先生。

二、Alwayssoulution,nerverexcuse(永远寻找解决方案,不要怨天尤人)

看到这句只有四个单词的口号时,我觉得它非常言简意赅、却富有深意的激励我们提升自己的执行力。企业要想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就需要有执行力强的员工,而什么样的员工才有较强的执行力,如何提升员工的执行力呢?书中告诉我们,想做有执行力的员工,就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绝不能抱着无所谓、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态度,面对每个任务都积极开动自己的大脑寻找解决方案,勇于承担责任,不为失败寻找任何理由,不让抱怨成习惯,每个环节都要力求完美,要做就做到最好。

上级交给我们一个任务,就是给我们一个目标,至于采取什么方式去实现目标,那就是我们员工应该思考的问题,因而毫无怨言地接受任务,多做事情、少问问题,量化目标、细节化目标,把目标从口号、形式或希望变成内在的思想和执行力,即使最终没有完成和实现既定的目标,也不能寻找借口,因为辩解只会越抹越黑,抱怨会让问题恶化,我们只能勇敢承担责任,坦诚面对批评,这才是具有较强执行力的员工所遵循的不二法则。

三、一个公司只有一个代名词――“我们”

企业发展除了需要资金、技术、人才外,更需要企业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就是具有高效组织执行力的团队。想要打造具有高效组织执行力的团队,就要努力营造一种团队写作的氛围,同时明确分工合作,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从而形成拥有强大执行力的团队。因为面对客户,无论哪个环节、哪个人出错了,都是整个团队的事情,一个公司、一个团队只有一个代名词,那就是“我们”。

想要打造拥有强大执行力的团队,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沟通。与上司、同事之间有效的汇报、沟通,才能了解自己的处境,才能确保正确的执行方向,确保和同事一起正确执行上级的意图和决策,使得执行顺利进行。经常进行跨部门的主动沟通,可以使得员工在工作执行中顺畅自如,避免“踢皮球”现象和“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格局,提高执行效率,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加快项目进度,与其他部门和员工实现双赢。与客户、合作伙伴的良好沟通,更是展现团队执行力的重要体现,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都是一个个“窗口”,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代表的都是公司的形象。除了有效的沟通以外,树立团队意识、学会与人合作,以团队的角度来思考,方是拥有持久执行力的强有力的保障。

通过对《赢在执行》这本书的学习,体会很多,它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提醒自己要经常思考自己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求改善对策,让我感觉到提升个人、团队的执行力,不再是空洞的教条、纸上谈兵,而是有许多可以着手去做的地方。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以在这本书中的所学、所知、所感,真正地投入到工作、实践中,争做一名有执行力的员工。最后用《赢在执行》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做梦的价值为零,行动起来才有可能成功”。

成语马马虎虎:指还过得去。亦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如: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又如: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成语浅显易懂:浅显:浅近明显。道理或寓意浅显,容易理解、明白。如:宽严相济其政乃安,这本是浅显易懂的道理,可王士俊之流就偏要曲解,想以不孝之名加罪于朕。——二月河《乾隆皇帝》二十七

感悟简单_2000字

读了一篇文章《简单地活着》,是这样写的“简单地活着,这是一种人生境界。能做到这一点,就叫高人了。长着眼睛,但是不看;长着耳朵,但是不听;长着嘴巴,但是不问不说;长着脑袋,但是不想。你看那一棵树站在那里,一块石头卧在那里,一匹马在草原上悠闲地甩着尾巴,它们是多么简单呀!”

看了这样的言论,你会怎么想,简单吧?太简单了!这叫什么?我行我素。

眼睛本来就是要看东西的,怎能做到不看,其实不是不看,而是不要看在心里,世事复杂,人情险恶,眼前的景象也许是太平盛世,也许是污浊横流,看只看现象,而不去深究本质;耳朵是用来听东西的,可听来听去总会对自己有些影响,无论是实话还是流言,势必会伤及无辜,会影响你的判断能力,不听是不要记在脑子里,而且传播出去,影响行为,让它真正从左耳进去,从右耳出来;接下来便是不问不说,嘴上的事情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别人的事情,问起来,说起来都没有实际意义,事若关己,更不能去问去说,是要标榜自己,还是要让别人奉承自己,对己对人都是一种负担,该来的早晚要来,别人该知道的一定也会知道,问人、说己只能为自己增加压力,让你需要考虑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费神劳心,纯属无益。

至于长着脑袋,但是不想,脑袋是指挥眼睛、耳朵和嘴巴,许多经过这几个器官而来的东西都会在这里有所汇聚、过滤。不去理会,便省去了眼、耳、口的许多烦恼,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这个简单只需脑袋简单就行了,一切都不必在意(当然要保障生命)。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随遇而安是生命的一种境界,把一切淡化,路,走得再多,再快,也永远走不到头;钱,固然很重要,但是是永远挣不完的,也是永远不够花的;官,就是熬得再久,当得再大,也不会有所满足,还有更大的官在你的上头,直到退休,还有很高的阶梯在等着你攀爬。

然而,生为人,生为纷繁复杂的多元社会中的一名凡人,你尽管可以不求闻达,但你必须要吃饭,要穿衣,要走路,要住宿,要工作,可能会面临不同层面的压力,会承受不同行为的摆布,我们不是手眼通天、无所不能、万事不求人的神仙,更不是自生自长、无欲无求、拒人千里之外的石头,我们是社会的人,而不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不可能远离这喧嚣的尘世,我们都有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我们需要最简单的生活保障:有住房保证,有稳定收入,孩子争气,身体健康,这是现代人的幸福标准,尽管每一项都有不同的层次,如果缺乏一项或者有一项达不到要求,幸福感就大大折扣。

当然,还会面临更多的问题:情场失意、职场失利、争斗、欺骗、恶语、白眼……诸多障碍所困,诸多坎坷所累,你能不看么?能不听么?能不想么?更不能不说,我们可以不浓墨重彩地宣扬自己,但要给别人适当地回复。因为,毕竟还有社会责任感的问题。

于是,便不可能简单地活着了,所谓的不看、不听、不问、不说,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了,可以说是虚伪,也可以说是冷漠。但关键的却还是要想,想哪些事情可以不看,哪些东西可以不听,哪些事情可以不说不问,或者说,哪些事情装做没看见,哪些事情装做没听见,哪些事情不直接去问去说,更高的招儿,却是早已判断出什么是不该看的,什么是不该问的,什么是不该听的,什么是不该说的,这一切都需要脑袋去想,你可以貌似简单,但在外人看来,你却是非常深刻的。所以,这就成了“高人”了,明明在看却不看,明明在听却不听,明明在问都不问,明明在说都不说,明明在想却不想,这是什么?这是一种伪善的做秀,这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正如汪国真先生说的:“有的人脸上有太多太多的微笑,其实心中有太多太多的泪水。”这样一来,就不是轻松、幸福了,反而生活得非常地沉重,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换成了不露声色,无味无形,每遇一件事情都必须告诫自己要静心,要淡泊,整天挂在脸上的漫不经心的微笑可能对人对己都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迎合和欺骗,这样你还会坦然么?

这样的简单生活的言论,智者称之为淡泊,而我们一般人则称之为无奈,或者叫“无志”,是一种沉沦。其实想通了,看远了,有什么意义呢?人们整天忙忙碌碌,东奔西跑,尔虞我诈,争名夺利,到头来到了风烛残年,不一样苟延残喘,淡泊的人也许会比狂热的人更宁静,心中没有那种愧疚和愧恨。

追求简单,可以使人活得潇洒,活得自在,一切的苛求,一切的强求,都会给你带来负面影响,会影响到你生活的质量,会使你变得郁闷、心烦,会让你变得不快乐。天天快乐也是苛求,就象路边的那棵树,山脚下的那块石头那样,泰然自若,默默无闻地享受着阳光雨露吧!任凭风吹雨打,当笑则笑,当哭则哭,只要别忘了活着。

简单地活着,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我们都渴望如此简单,但其前提必须是衣食无忧;我们也渴望能悠闲地甩着尾巴,处事不惊,但其前提必须是无牵无挂,否则,一切都不可能简单。

简单只能是一种心境,虚怀若谷,心胸开阔是追求简单最起码的保证。拥有了宽广的胸襟,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而明快。任何时候,任何事物,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态,眼中的世界便焕然一新了。简单生活!

成语苟延残喘: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如:宋·欧阳修《与韩忠献王》:“遽来居颖,苟存残喘,承赐恤问,敢此勉述。”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又如:穷得当卖全无,虽只区区四金,到也不无小补,又可以苟延残喘得好几日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

成语随遇而安:随遇而安[suí yù ér ān],意指指能安於所处的环境。语本《石门文字禅·卷二二·舫斋记》。後亦用“随遇而安”比喻安於现状,不思长进。[源]《石门文字禅·卷二二·舫斋记》宣城李德孚,有美才,善属文。宣和初,与余邂逅於长沙,年既相若,且同学又相好也。久之,德孚侍亲移漕江左,而官之金陵。即官舍之东,辟室以观书,其室连数楹而户相重,东西而视,如在船中,乃以“舫斋”名之。有客聿至,视其榜揭而疑之,曰:“以子为隐者耶?则忠义之色,功名之志,见施为语言。以子为非隐者耶?则山水之意,嗜好之异,与侪辈不侔。”……德孚仰而笑,俯而应曰:“吾非放愁也,但吾以忠信孝友为烟波,随所寓而安之为舟舫。昔冯夷得之以游大川,渔父语已缘苇而去,意窃慕之,如是而已矣。”客愕然无对。明年,复来长沙,理前事以语余,请书以为记,於是乎书之。[典故]“随遇而安”原作“随寓而安”。在六祖慧能的时代,禅宗传道重在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但因宋代记载诸祖法语的灯录大量刊行,参究公案的风气愈来愈盛,禅风由此转变,不立文字的参禅法变成不离文字,也就是所谓的“文字禅”。惠洪为北宋“文字禅”的主导者,他反对把禅与语言文字割裂开来,主张“借言以显无言”,即通过语言文字和研究禅宗经典而习禅、教禅。《石门文字禅》辑录的便是他的诗、偈、书、序等,其中〈舫斋记〉所记为李德孚之事。李德孚是位很有才华的人,於金陵(即今南京市及江宁县地)任官职时,在官舍东边建造了数间相连书房,由两侧看来彷佛是在船中,故名曰“舫斋”。有个客人参观後说:“说你是个隐居之士,但却又讲究忠义,有功名之图;说不是呢,却又放情於山水,优游於典籍,不像一般作官的人。”德孚听了笑着回答:“我是把忠信孝友这样的礼法看成浩渺烟波,把安身之处当成承载我的舟船。从前冯夷得道而能悠游大川,渔夫语毕便顺着芦苇离开,我想也是如此罢了!”德孚话中用了《庄子》中的两个典故,冯夷和渔夫都是得道高人,由於掌握了自然之道的本体,所以能安於所处的境遇,无入而不自得。德孚以此喻己,说明自己的行为并无矛盾,反而是反朴归真,以本真去应和环境的变化,再顺势表现在行为上,所以无法以一般“隐”与“不隐”的形式来作判断。也正因为他了解顺道而行的哲学,所以才能“随所寓而安之为舟舫”,即使在充满人为虚文的世界里,亦悠游无所累。後来“随遇而安”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能安於所处的环境,後亦用来比喻安於现状,不思长进。出现“随遇而安”的书证如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尽心下》:“言圣人之心,不以贫贱而有慕於外,不以富贵而有动於中,随遇而安,无预於己,所性分定故也。”

梅岭三章读后感_2000字

《梅岭三章》是陈毅同志的代表作,写于一九三六年冬,这组诗表现了陈毅同志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和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字字句句闪烁出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大无畏英雄主义和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革命家的“正气歌”。

第一首是由一问一答构成:“断头今日意如何?”——第一句是设问;“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三句是回答。一问一答,问得惊心动魄,答得豪情冲天。根据作者前面的小序,诗人当时的处境是处于生死关头,“断头今日意如何?”就是在“虑不得脱”的极为凶险的情况下产生的。一个人面临“断头”,所悬念的当然是认为人生最紧要的事情。作为身经百战的革命家陈毅此时“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诗人在这里毫无遗憾的做了回答。诗人回顾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创立革命事业的艰辛历程,面对死的处境,毫无惧色,没有丝毫的悲观和失望,在极为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视死如归,坚信革命必然胜利。当然诗人不是没有一点遗憾,他的遗憾是理想没有完成,事业未竞,死不能泯目,这一句为后面的诗表达的内容作了铺陈。“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是雷霆万均之声,喷发出的是革命的烈火,不是战斗结束而是继续革命到底!这种虽百战不懈,死后还要在“阴间”召集已经牺牲的旧部,再树旌旗十万豪豪荡荡斩杀阎罗,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啊,真是气吞山河。体现了革命家致死不渝,坚贞如一的伟大情操。这两句诗壮怀激烈,笔墨酣畅,惊天地,泣鬼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斗志,豪迈的英雄气概。真如著名诗人臧克家所说的,堪称意气冲天,拍案叫绝!胸中有万丈正气,笔下有万钧之力!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应向国门悬。死后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梅岭三章》的第二首。这里的第一句“南国烽烟正十年"呼应了第一首中的"创业艰难百战多”。诗人满怀豪情的回顾了从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六年革命战争的峥嵘岁月。从一九二七年南昌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到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从第五次反围剿的腥风血雨到刀光剑影的南方赣南游击战的艰苦斗争,这十年的南国烽烟,就在诗人的眼前浮现。十年的革命战争实践,使诗人钢如铁石,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可战胜的伟大新生革命力量,任何血雨腥风阻挡不住前行的革命航船。诗人想到这里,引用了“此头应向国门悬”的典故。陈毅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即使牺牲也要看国民党被消灭的下场,强烈的表达了对于国民党反动派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和极端鄙视的感情,凸显人民必胜,敌人必败的坚定信念。“此头须向国门悬”:陈毅表示自己即使牺牲,也要头悬国门,眼看国民党反动派的最后灭亡。“死后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是前面诗句的自然引申;诗人告戒同志们,不要哀痛于悼念之中,化悲痛为力量,努力的多杀敌人,把你们不断的胜利捷报化作我坟头的纸钱。诗人借用烧纸钱纪念和哀悼死者的民间习俗,生动形象地说出对于生者对于战友的最大期望,也说明和最大体现诗人革命乐观主义和视死如归无畏精神。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崖。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这是《梅岭三章》第三首。首句与前两首第一句的表达的内容一脉相承,都是表现诗人与革命的血肉关系。充分体现诗人以革命队伍为家,使自己融化在集体革命大家庭之内的精神境界,这样一句寓意深刻,因为这样揭示了前面诗里所表达的炙热革命英雄主义和无产阶级生死观的思想基础,回答了诗人为什么有这样高的革命情操根源所在。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虽然已经处于敌人包围围剿生死一线的危局中,但是坚信:“血雨腥风应有崖”,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已经会来到,表达了诗人的必胜信念。“取义成仁今日事”借用古人语言来抒发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情怀。陈毅诗中借以表现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和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诗人巧取:“取义成仁”更加闪烁着马列主义的光芒,这句诗充满着无产阶级革命家英勇无畏的崇高气节;第四句“人间遍种自由花。”诗人歌颂自由,取义成仁就是要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是表达作者对于共—产主义美好前景的热烈向往,对自己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理想的热情讴歌。正是有了这种理想,革命战士才含辛茹苦,历尽艰难磨砺,一直到为之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总之,《梅岭三章》是大气磅礴的无产阶级诗作,是气吞山河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战歌,可以说是共—产—党人革命者的生死观。目前我们中华民族在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济飞速发展举世瞩目,已经屹立于世界之林。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学习革命家陈毅《梅岭三章》,具有新的历史意义,更加激励我们用革命战争时代那股干劲,那股拼命精神,跟着党中央跟着胡—锦—涛书记在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中奋勇前进!

成语大气磅礴:磅礴:广大无边际的样子。形容气势浩大。如:战国·赵·荀况《荀子·性恶》:“杂能旁魄而无用。”又如:你的大作,大气磅礴。——毛泽东《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

成语化悲痛为力量:化:变。把内心的痛苦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如:赵朴初《永难忘(自度曲)》:“闻号召,意深长:‘化悲痛为力量!’”又如:请你化悲痛为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