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读后感精选大全1600字

浏览

整理了真实的幸福读后感(1651字)、边城有感(1629字)、论语读后感(1621字)、三字经读后感(1650字)、红玫瑰的胜利(1629字)、绽放梦想的花朵优秀作文(1624字)等1600字左右的高中二年级读后感精选6篇,供您参阅。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_1600字

《真实的幸福》这本书用简单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怎样才能变得更幸福。基于作者同时教授哈佛大学的幸福学课程,全书通俗易懂的同时也不缺乏严谨的逻辑结构,全本书共12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7章讲述了什么是幸福;第二部分8—9章讲述了幸福在哪里;第三部分10—12章讲述了用幸福斟满人生。这本书涉及到的幸福范围很广,从事业、家庭、婚姻等多角度多层次教会人们如何更幸福。书中将幸福理论定义成这样:生活的品质等于幸福的时光减去不幸福的时光。如果想要提升生活的品质那么我们就需要增加幸福的时光。同时,书中还给出了幸福的持久度=幸福的范围+生活环境+自己可以操控的因素的计算公式。并总结了拉近幸福的六种美德和获得幸福的24个优势。

作者在书中指出:相对于乐观的人来说,他们更具有幸福的特质,乐观的人把目前的困难解释成暂时性的,自己具有主控权。相反,悲观的人则认为他们的困难是一辈子也逃不掉,倒霉的事情一桩接一桩并且是自己无法操控的。乐观的人更容易感觉到幸福,而悲观的人则常常感到不幸,这主要取决于他们对困难的态度。另外一个特质是优势和美德,常常感受到幸福的人,他们做到了每一天用自己的优势去创造真实的幸福和丰富的满足感。而大多数幸福的人都具备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这六种美德,并具备以下二十四项优势:实现智慧与知识美德的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创造性、社会智慧和洞察力;实现勇气美德的勇敢、毅力和正直;实现仁爱美德仁慈与爱;实现正义美德公民精神、公平和领导力;实现节制美德自我控制、谨慎和谦虚;实现精神卓越美德的美感、感恩、希望、灵性、宽恕、幽默和热忱。

纵览全书,关于幸福不免有了几点自己的基本认识:①幸福是主体的一种生存状态。②幸福是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感受。③幸福是主体的一种心性能力。④幸福是主体达至完善的一种能量。记得前不久,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一个问题。央视记者问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你幸福吗”时,莫言干脆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在他看来,“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什么压力。“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莫言说,“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这是莫言的问答,他也道出了我们许多百姓的心声。

现如今,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有压力、抑郁的时代。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已跻身于世界的前列,很多指标更是独领风骚。来自于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让我们变得浮躁、变得冷漠,变得疯狂。压力的负面效应不仅作用在我们身上,更可怕的我们日常的行为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是我们的下一代变得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作为教育人,我在困惑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的同时更在思考该如何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告诉他现实的黑暗还是教育他应该多点阿q的精神。诚然人是感性的动物,当然也是理性的物种,一种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对待这个复杂的世界所必须的,现实之所以不同于理想,是因为现实不是自我的。但个人认为一直以来被人摒弃的阿q精神并不意味着他一无是处,至少他可以让自己生活得很乐活。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曾经问一个和尚说:“和尚修行,还用功否?”和尚回答说:“用功。”那个人又问道:“如何用功?”和尚回答:“饥则食,困即眠。”那人非常奇怪地说:“为什么我和你一样就不算用功呢?”和尚笑着回答:“你和我当然不一样了,你该吃饭时不好好吃饭,该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整天千重计较,万般思量,心不宁静,怎么叫做用功?如何算得修行?”

常常傻傻的在想:幸福难吗?人到底还想变成什么呢?小草只做小草,树木只做树木,鸟儿只做鸟儿,所有的生物都在做自己,只有人类不做自己。想成为什么而不能如愿,便烦恼失望。原始人大概不会失眠,思想原始嘛!猪也不会忧心,更不会想及好坏,天天问自己:我是只好猪还是坏猪?人类怎么看猪,老虎怎么看猪,猪才不理呢!动物吃饱了肚子便悠然自得,想睡便睡去。

成语沸沸扬扬: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扬:喧闹、翻动的样子。象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闹。如:《山海经·西山经》:“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又如:后来听得沸沸扬扬地说:“黄泥冈上一伙贩枣的客人把蒙汗药麻翻了人,劫了生辰冈去。”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八回

成语一无是处: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如:明·张岱《与胡季望》:“是犹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错,烹饪燔炙,一无是处。明眼观之,只发一粲。”又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一分为二,不要因为人家有缺点,就认为人家一无是处。

边城有感_1600字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毁给人看。

沈从文用温柔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美好的形象,却也用同样温柔的手法把一切一点点撕毁,没有激烈矛盾冲突发出的呐喊,只能听见低声的哭泣,一点点渗入耳膜,流入心田,恍惚中,仿佛还能听见飞舞的爱的碎片在惨淡而细微地低吟,落地,沉淀,无不触及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与其说《边城》在写景,不如说是在写人性。柔美朴素的文笔,一点点勾勒出了一个乡村,一片理想的桃花源,没有战争,没有勾心斗角,没有铜臭,人们都以最本质的状态生活着。端午节前,翠翠的爷爷在市集中受到许多人的关照,在彼此洋溢着的笑靥中,没有欺骗,没有讨价还价的争执,人与人之间更像是互帮互助的一家人。在这片桃花源,生存不需靠金钱来维持,彼此信赖,关心使每个人都能舒适地生活。这里没有凭金钱建立的等级制,即便是比较富裕的顺顺,待人接物也毫不傲慢,还主动送给翠翠祖孙许多粽子。淡泊的金钱观,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自然的人性,使我们找不到丝毫“文明”社会的礼法与习俗,这看似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然而在作者的白描中,一切又是如此的真切,或者说,是人类内心中对真善美本质的渴望使这一切显得真实。

涓涓细流安静地流淌着,编织着村子小小的童话。熹微的晨光倾洒在河面上,倒映着一片墨绿,没有高耸接天的山峰,只有清秀的小山环抱;凉凉的月光流泻而下,为村民点上一盏银白的灯,衬托出抱膝而坐的翠翠最纯净的美。人源于自然,在现实中却与自然渐行渐远。《边城》为人们展示的天人合一,也许就是沈从文先生对人性与自然的看法:真善美的人性与纯美的自然是相通的。也只有最美好的灵魂,才能在作者笔下的自然中熠熠生辉。

爱情,人类永远向往的旋律。如今,不再含蓄的流行歌曲中“爱”字随处可见,歌手麻木,听众也麻木。这种“爱”只是披着爱的虚壳,失去意义。而《边城》中虽然没有频繁出现“爱”,却把爱体现得淋漓尽致。爱不需要挂在嘴边,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作定语,因为爱的意义与本质不在“爱”字之前,而在“爱”字背后。朴实的笔触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了爱背后纯粹的美,不需修饰,不需雕琢,以最自然的面貌出现,与善良天真的人性彼此相衬。这也许就是作者能震撼人心的原因——用自然的笔写自然的人性与爱,纵然温柔,却能引起人们内心深处最激烈的情感共鸣。文章中翠翠的爱情是纯粹的,没有家族势力的压迫,没有罪恶的金钱交易,没有世俗人眼光中的所谓门当户对。自然的人性追寻的人性是不掺任何杂质的。纵然看重金钱的王团总家打破了村子的和谐,想用金钱征得贤婿,但却被二老的爱渡船不爱碾坊回绝了。也许这种毫不犹豫地要爱情不要面包的人在世人眼中有些鲁莽,但谁敢说充满理性的韶华是无悔的青春?敢于争取,敢于追寻,不过分计较得失,纵然会犯错,但也得以成长,纵然会遭遇世俗的不解,但青春也在逆境中得以热烈的燃烧,焕发出最浓艳的色彩。虽然翠翠与傩送爱情是个悲剧,但这段有点朦胧的爱情始终是一段纯净的经历,是边城中一块无瑕的美玉,对着流淌着的河水,对着静默千年的翠山,对着亘古未变的苍穹无尽地诉说,低吟。为这片世外桃源作上最完美的注释。

《边城》是一部悲剧,但没有其他名著那样浓烈的悲,不像托尔斯泰那样直接反映社会的丑陋,不像狄更斯那样用充满讽刺的笔尖刻画人物,它的悲更像自然界的春去秋来,花开花谢,不太沉重,单纯到极致。但也正是这种淡淡的离伤,深深撼动了人们被肥皂剧的大悲麻木了的心灵。本质的美,不需修饰,不需雕琢;本质的爱,无需承诺,无需理由;本质的悲,不必厚重,不必浓烈。

古老的河水在奔流,不知尽头,正如少女的思念无止无休。

冷冷的夜风吹拂着,吹不散那缕沉寂的气氛;凉凉的月光倾洒着,照不透那层清冷的意象。夜半暮鼓,荡漾起不散的离愁。朦胧的暮霭中,远方似有渔火闪烁。船桨拨动粼粼的湖水,打断了思绪。

熟悉的轮廓,熟悉的身影。

隔着悠悠岁月的河流,逝去的时光,潮湿的记忆,在这一刻翻涌。

少女笑了,依然是带着曾经的羞涩。

成语讨价还价:讨:索取。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如: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三巧儿问了他讨价还价,便道:‘真个亏你些儿。’”又如:我们的方针是不拒绝谈判,要求对方完全承认八条,不许讨价还价。——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成语震撼人心:撼:摇动。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如:《后汉书·任隗传》:“窦宪秉权,专作威福,内外朝臣莫不震撼。”又如:我听到这震撼人心的消息时激动得快要流泪。

论语读后感_1600字

孔子一直在追求做一个道德上完备的人,以至于后来被尊称为圣人。然而世界上并没有圣人,孔子也是人,只不过比我们更加懂得道德之于我们的重要性,更加懂得坚持。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政治上,唯有以德治国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使百姓顺而趋于正道。当子禽问夫子闻其政的奥秘于子贡时,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由此可知,孔子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德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并逐渐内化为一个人的气质,从而影响着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孝悌

“孝”,这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天下之大,“孝”字当先。古今中外,“孝”都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第一标识。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是仁之本,本立而道生!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如果给你时间,去想一想我们父母的年纪,你会不会突然感到心头一振?“树欲停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还记得那首歌里写道: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每次的动容应该化作积极的行动才有意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需要的也只不过是儿女的陪伴罢了。樊迟问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然而,我们并不希望等到他们再也感受不到了,我们才想到要好好尽孝。尽孝要趁早!

二、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是中华传统美德。从小到大,无论是教科书,还是电视剧,我们都一直被鼓励着要学会助人为乐。那时候的我们还不懂,但是越长大就越能明白,帮助他人是真的能令我们实实在在感到快乐的一件事。

但是助人为乐有时也会演变成为另外一种极端。助人为乐本是一件值得宣扬的好事,它是施善者出于自己的好心,主动奉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达成某种目的或愿望的一种行为。然而如今却存在一种社会现象,有些人总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评判他人的行为,对他人造成“被道德绑架”的困境。读到这里,你难道还会相信“助人为乐”是一个人人都能懂得并能学会的道理吗?看似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却仍被我们中的一些人所亵渎。国民素质提高、教育发展的道路仍是任重而道远,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有所担当。

三、好学

《论语》中的“学”字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做人,二是学知识。好学、善学、乐学也是一门艺术。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吃东西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好学不仅是好学知识,更是好学如何做一个道德完善的人。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对于学习学问来说,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是最重要的要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思考就会有所迷惑,得不到任何收获,更不能转变成自己的实力。

四、诚信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民无信不立。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处世之宝,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护身符。没有诚信的人,犹如一片荒漠,即使是一片广阔的土地,也只是荒芜一片,没有生机。正如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一个人要经常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以诚信待人处世,才能少一点欺骗、少一点冷漠。承诺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愿望、要求答应后进行实现的过程。但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出承诺,因为只要已经作出承诺,我们便承担起了一份责任。承诺既出,就一定要亲力亲为地努力去做,即“言必信,行必果”。经验告诉我们,唯有人最本真的东西才最让我们的生活感到轻松幸福,唯有靠自己的努力与汗水换来的果实滋味才最甜美。人的一生,不忘初心,才方得始终。

成语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如:《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又如:三省吾身,谓予无愆。——宋·洪迈《容斋续笔·十五·逐贫赋》

成语大车无輗:輗:大车辕端与衡接的部分。大车无輗,则难以前进。比喻人若无信,则难以立足于社会。如:《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三字经读后感_1600字

《三字经》它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如历史故事、古今贤文、人生哲理等,劝我们珍惜时间,讲文明懂礼貌。它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学书籍,它是每三个字一句的诗歌。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每句简洁明了,含意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要想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除了靠学校教育以外,更需要家长从小培养和引导。女儿四岁了,我开始了和女儿亲子阅读,给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也会慢慢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三字经》里我最喜欢这一句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年轻人应该经常用这两句话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一读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不喜欢学习。一天,他逃学去玩时,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老奶奶,你磨铁杵做什么呀?”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铁杵一定会磨成针。”李白听了,后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后来成为了大诗人。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可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弱肉强食,胜者王,败者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我们现在身处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中国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无可抹灭的,这为中国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特别喜欢读“孟母择邻”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学了许多丧家哭泣的言语动作。孟母就把家迁到闹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了学堂旁,孟子终于学到了礼仪和文化知识。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有了良好的环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面前的每一个小学生,犹如一块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们应教育他们立鸿鹄之志,刻苦学习,长大要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三字经》它深深地吸引我和女儿,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让我们的孩子多阅读一些类似《三字经》的书籍,让更多的孩子能得到阅读这种幸福的滋养!小时候,爸爸妈妈为我买了一册《三字经》。那时,我喜欢看漫画,这样的书我一拿起就头疼。在大人面前,我迫不得已的打开书,哎…还挺有趣的: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爱看《三字经》,只不过觉得很有趣,但爸爸一次次抱着我念《三字经》,老板着个面孔,表情很冷酷。其实,爸爸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一味地让我读。果不出所料,当我念的三字经出口成章时,爸爸便开始诱导地给我讲解每一句的含义“人之初,性本善”;人的生命刚开始时,天性原本是善良的,性格脾气也很接近……在这些经中原来也有趣的人物和各种生动的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当我真对《三字经》产生浓厚兴趣时,爸爸又用实验和实践让我知道它的含义;一步一步地深入了解。

好书不厌百回读。我开始背《三字经》了,一边背一边想它的含义,这样既牢记了《三字经》的词句,又能知道《三字经》在生活中对我成长的意义。《三字经》已经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不忘!

成语家喻户晓: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意指“家喻户晓”典源作“户告人晓”,意为告诉家家户户知晓。语本汉·刘向《列女传·卷五·梁节姑姊》。後来引申为家家户户都知晓,形容事情、名声传播极广。[源]汉·刘向《列女传·卷五·梁节姑姊》梁节姑姊者,梁之妇人也。因失火,兄子与其己子在火中。欲取兄子,辄得其子,独不得兄子。火盛,不得复入,妇人将自趣火,其人止之曰:“子本欲取兄之子,惶恐卒误得尔子,中心谓何,何至自赴火?”妇人曰:“梁国岂可户告人晓也!被不义之名,何面目以见兄弟国人哉!吾欲复投吾子,为失母之恩,吾势不可以生。”遂赴火而死。《宣和书谱·卷二〇·叙论》昔者帝王坐法宫,垂衣裳,不出九重深密之地,使四方万里,朝令夕行,岂家至户晓也哉!以吾有庆赏刑威之柄,以驭之而已。[典故]“家喻户晓”原作“户告人晓”。汉朝时,刘向编了一本《列女传》,讲述古代贞烈女子的故事。其中有一篇是叙述古代梁国的一位妇人,有一天家里失火了,她的孩子和侄子都在里面。妇人跑进大火中,原想先救侄子,在慌乱中抱出一个小孩,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孩子。眼看火势愈来愈大,已经不可能再进去救人。妇人心里十分难过,想投火自尽,旁人赶紧把她拦下劝说:“你原本是想救侄子,只因一时慌乱才救成自己的孩子,又何必想不开呢?”妇人说:“话虽如此,但我又怎麽可能挨家挨户的去解释,让全国上下都知道呢?一定会有许多人不了解事情的经过,因而指责我偏心,只救自己的孩子,我以後都要背负这个不义的罪名,还有什麽脸见人?要我再把自己的孩子推回火场,和侄子一起死,我这个做母亲的也办不到,这样下来,还是只有一死吧!”说完就冲进屋子,葬身火海。在这篇故事中,原作“户告人晓”,指的是挨家挨户告诉大家知道。到了北宋的《宣和书谱》,有这麽几句话:“昔者帝王坐法宫,垂衣裳,不出九重深密之地,使四方万里朝令夕行,岂家至户晓也哉?以吾有庆赏刑威之柄以驭之而已。”说皇帝端坐深宫中,靠着行政机制的运作,不用挨家挨户告知就能实行政令,也是同样的用法。後来“家喻户晓”这句成语就由此演变而出,用来表示家家户户都知道,亦用来形容事情、名声传播极广。

成语家家户户:每家每户。指所有的人家。如: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光阴似箭,不觉残年将尽,家家户户,闹轰轰地暖火盆,放爆竹,吃合家欢耍子。”又如:我们希望……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红玫瑰的胜利_1600字

倘若斯蒂芬茨威格仍在世,那他必定是个施虐狂。他能如此认真而热切地为一个十三岁的少女注定其后几十年的悲情人生,细致并真切地记下她反复纠结徘徊悲痛快乐的情感,若叫这一幕在现实生活中上演,那茨威格无异于饶有兴趣的杀人犯,看猎物在绝望濒死前挣扎呼喊直至奄奄一息带来无限乐趣,将人最朴实真挚的情感视为儿戏。

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不存在心理的自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不过是将这种自虐带来的痛苦与快感夸张放大,但却依然切肤可感。女主人公爱上一位作家至极,自然而然希望有接触与回应。精神压迫与奉献快感反复交织,女主人公不断感受极度的幸福与深切的绞痛,在容颜终逝且痛失爱子之时,在绝笔信中第一次呻吟向作家呻吟着爱你,也在同时了断了生命与这份从无回馈的爱情。

但这份爱情就真的单单是以悲剧收场吗?我看并不尽然,谁也不能否认女主人公的一切行为基于自愿,她也确确实实在自虐的过程中得到过飘渺的幸福。这种渺视自己而献身他人,不求回报的封闭爱情,叫人垂泪,却极为敬畏。她敢于献身且不求回报,不因结果判断行为,不把婚姻看做爱情的目的,即便是在当下也是难以做到的;再者距离产生美,正是因为一定程度上的陌生才能让心上人美得似真似幻,我又怎能苛求她接近他而摔碎那份不可接近的梦?;更何况她自始至终一个人品尝爱情与生活的酸甜苦辣,独自承受着情感折磨的同时还要面对人生境遇的突变,又是怎样勇敢而决绝的女子!

“也许每一个男子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一个白玫瑰,一个红玫瑰。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在张爱玲的小说里,白玫瑰是圣洁的妻子,红玫瑰是热烈的情妇,而张爱玲非要让人娶了白色的一朵。红玫瑰就不比白玫瑰的妖冶美丽吗?一种真挚热烈的情感怎能以结果评定高下呢?但出于结果的残酷,我情感的天平自然偏向可怜的红玫瑰,渴望它也能开得叫人疼惜。倘若事与愿违,凋谢的红玫瑰在心理上却永远是胜利的。

我常想起杰弗里乔叟所说:

假如爱不存在,天哪,我所感受的是什么

假如爱真的存在,它究竟是什么

假如爱是好的,我的悲伤从何而来

恕我幼稚肤浅无法给爱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如上所言,她所感受到的激烈反复的情感我不得不称之为爱,她所受到一切不公正的对待也是因为爱的存在,她日夜孤独咀嚼的悲伤仍是爱。不过是十三岁在邻居搬家的次日她多看了他一眼而已,怎能料到这样叫人揪心的结局。有关爱的疑问千百年来被无数人抛出却没有标准答案,而茨威格却偏偏要给人这样一个不近人情的,嘲讽式的对爱的答案。老实说我却喜欢这个答案,喜欢那个纠结于爱的女子,她总是提醒我,爱情是一次重要的体验,却不是生命的唯一意义。

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中曾给出一种解释,人的自虐心理是在孩提时代捉迷藏时就存在的,你我都曾在黑暗中恐惧颤抖,同时等待大人发现而开心兴奋,这是自虐心理的萌芽状态。人性本身不可避免的缺陷与世界上最复杂微妙的情感相碰撞,女主人公不过是我们在小说中一个卑微的幻影。

若按字典的定义而言,爱情是男女相爱的感情,女主人公仅是单方面的爱慕,那么她所有奉献的目的连爱情都不是。我无法像茨威格一样狠心地看她凄凉收场,为她总算是找到了一种解脱——我爱你,与你无关而已。不管这是恋人们检验过的真理还是一句自我安慰的戏言,她若能在小说中安心死去,至少我会得到肤浅的宽慰,以祭我不安的良心。

茨威格本人则在1942年目睹法西斯势力下欧洲的沉沦而服毒,死时与与妻子拥躺在床上双双西去,遗言“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最崇高的财富”。我想他应当与他笔下的女主人公一样,是忠贞于爱情的。但他却懂得人生比小说来得更慎重更现实,不被爱情禁锢,以精神存在的形式温柔而缠绵地向我们叙说着他的人生观,在法西斯铁蹄踏向祖国时,他的逝去显得更为自由。就这一点而言,他比我们都幸福。

成语视为儿戏: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同“视同儿戏”。如:《平山冷燕》第五回:“这个使不得,既已写出,便关系朝廷耳目,须与山小姐一看,看是何如。岂可出乎反乎,视为儿戏。”《十二楼·夺锦楼》:“你夫妻两口全没有一毫正经,把儿女终身视为儿戏。”又如: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成语人生观:对人生价值和意义所持有的观点。如: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在他们面前装得很老练很大方,侃侃而谈,吹着他那套生意经和人生观。”又如:年轻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绽放梦想的花朵_1600字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哪怕那个梦想再小,那也是梦想;每一个梦想,就是一朵花,尽管它们是一朵花,但却不一定能够绽放;即使它们绽放了,那也不一定能成为最完美的花朵……抱紧花蕊,因为我想开的更完美!

《完美的花朵》这本书的作者是吴梦川。而内容主要讲了一个天资聪颖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花木棉。她还有一个表姐,名叫花木槿。但花木棉的性格却不像木棉花一样热情,奔放,却更像木槿花,花木槿的性格也不像木槿花一样,优雅,文静,却更像木棉花。木槿表姐是个技艺高超的画家,木棉也受到了木槿的影响,也想要成为一个画家。就这样,平常从来不说谎的木棉,编了一个特大的谎言“瞒天过海”,留在了表姐木槿的家里。但是当老师和家长识破这个谎言的时候,木棉也只好回到了学校,并且被家长剥夺了自己的自由。而悲剧却在这时发生了……木棉重返校园的第一天,木槿表姐就从高楼上纵身跃下,抛下了沉重的肉体,灵魂升天。当花木棉得知自己最亲爱的表姐自杀后,悲痛欲绝,因此也变得寡言少语,不理无聊的人,不听无聊的话。但是如果一直这样是学习不了的,所以,花木棉退学回家了,开始为自己成为一个画家而努力着。就这样,退学的生活持续了很久……突然有一天,木棉遇到了失散很久的儿时玩伴,青臀老大、六指老二、子耳老三。顿时,木棉的心里激动万分,咧开了长期没有笑的嘴巴,嘴巴像关不住的水阀,滔滔不绝地和自己的伙伴聊着天。而又休息了一个暑假后,木棉又重返了校园,抱紧了自己的花蕊,绽放出了最完美的花朵。再也不拒绝长大,不拒绝成熟。木棉花开放了!花木棉长大了!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花木棉在最后的时候,敞开了自己的心扉,不再拒绝任何人,不再拒绝任何的事物,不再拒绝长大,不再拒绝成熟,不再拒绝任何东西……勇敢地去触碰任何东西,脱离了以前那种稚气,脱离了旧的躯壳。

“时光倒流,半年前那一幕又重现了。大哥,我们还能再见吗?四妹,等我们长小的那一天,我们就会重逢。天生,知道吗?就在那个山中的黎明,清凉的河水冲洗着我的身体,月光照亮了我的心灵,我开始渴望长大,我不再拒绝成熟。”当读到这本小说末尾的这段话时,我的心里深有感触,曾今渴望变小,不想长大的木棉在哪里呢?木棉从曾近那个无知的小女孩,变成了现在这样是非分明的少女,经历了多少挫折与嘲讽?尽管这样,木棉还是抱紧了属于自己的花蕊,绽放出了属于自己最完美的花朵!这让我心中也荡起了波澜,我现在是属于那个懵懂的女孩,还是已经是非分明的少女呢?我现在是无知,还是明智呢?我现在是……心中有无数个问题响起。这也在我的脑海中敲起了警钟,现在已经六年级了,不能再这样无知下去了!必须抱紧花蕊,绽放出完美的花朵。

梦想,是一个多么让人向往的词汇啊!它是那么的令人渴望,似乎伸手就能碰到,又似乎永远也碰不到。就像书中写的一样,每一个梦想都是一朵花,是不同种类的花,有的花,虽然很小,但散发着诱人的芬芳。有的花,虽然大,但是却闻不到一点芳香。当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梦想时,我们就播下了名叫“梦想”的花的种子。这颗种子,会埋在我们心的最深处。每一朵花,都必须得用自己的汗水,来浇水,用自己的心血,来施肥。这朵花知道你心里面所有的秘密,所以如果你做了什么坏事,它都会枯萎,都会失去原色,散发出暗淡的残光。当你放弃这个梦想的时候,这朵花,也会随之死去。而在那个地方,也再也种不出其他的花朵。所以,我们每人拥有一个梦想,那是最基本的。但是,拥有了梦想,那是肯定不够的,必须去坚持的为它浇水、施肥。不能放弃,坚信它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花朵!就像这本书封面说的那样:“成长也许只要一朵花开的时间,但蜕变却需要开到茶蘼……”成长很简单,但是成功却很难。我们也有许多的梦想,也在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必须得努力去绽放最美的花朵,绽放最完美的花朵。当花朵绽放的时候,梦想也就实现了,我们的心,也就蜕变了……

想要绽放梦想的花朵,其实很简答。只要你有,一颗心,一颗不会放弃、停止浇水施肥的心。

成语滔滔不绝: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如: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又如:斡离不得汪豹献了李刘隘口,无人阻当,滔滔不绝,把十万大兵尽数渡了黄河。——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成语下阪走丸:阪:斜坡;丸:弹丸。在斜坡上往下滚弹丸。比喻说话敏捷流利。如: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