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读后感6篇1000、1100字

浏览

文章包含读《鲁滨逊漂流》有感、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999字)、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1154字)等1000字、1100字左右的精选读后感作文6篇,供您参阅。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_999字

他,是一个被人们广为传颂的传奇人物;他,是一个屹立于世界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他就是鲁滨逊,一个由英国作家笛福写出来的大名鼎鼎的人物!自从我在课本上学习这篇著作后,就对鲁滨逊机智坚强,不畏艰险的精神所敬佩。故事主要讲述了鲁滨逊为了追求梦想,决定要扬帆远航。他在一次海难中,幸存被巨浪冲到了一个荒岛上。尽管那是一个没有任何生存工具的地方,但他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了这一切,依靠他的智慧与坚强,做帐篷、围篱笆、制器具、种庄稼、养牲畜,一个人在荒岛上创造了奇迹。后来,鲁滨逊在危难中挽救了一个善良的野人,从此,他就有了一个伴。最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算了一下,竟然在孤岛上生存了二十八年。鲁滨逊为什么有这样的力量?我想了很久,在文中鲁滨逊写出的列表里发现,他在困难面前,持有乐观态度,能战胜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当漂流到荒岛后,他对自己的不幸遭遇,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并没有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并不向死神认输,这一点与汤姆在山洞迷路一样。他列出的表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以此来安慰自己的孤独,来激发自己战胜困难的“动力”。《鲁滨逊漂流记》使我读到的见解是,人生不可能顺顺利利,一帆风顺,它总是会难为你,一波三折。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时候,就得学会面对现实,在绝望中找到希望,知足安命,增强与困难做斗争的决心与信心。正如鲁滨逊所说的那样:“我已学会多看看自己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看生活中的黑暗面;多想想自己所得到的享受,少想想所缺乏的东西。这种态度使我内心感到由衷安慰!”这也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例子。记得有一天,爸爸妈妈都因加班,要暂时晚回来一会儿,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在写作业。到了中午,我熟悉的开门声始终没有传入我的耳朵中,我有些心急如焚,心想:“怎么办呀,我一点也不会做饭,难道就这样饿着肚子?”唉,之前爸爸妈妈视我为掌上明珠,不要说做饭了,连小小的扫地也不让我做,天天总是说:“孩子啊,你读好书就行了,其他的就等爸爸妈妈做就是了。”没办法,我不会做饭,只好饿着肚子了。晚上,妈妈下班回来了,看我一脸苍白的样子,急忙问我怎么回事,我如实回答了。现在看来,如果我在当时的逆境中,像鲁滨逊一样,在绝望中找到希望自己学着做饭,总比饿着肚子强吧!这本小说不仅有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情节,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终生难忘。使我永远也忘不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积极乐观的精神与态度……

成语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如: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又如:栉霜沐露多劳顿,喜借得一帆风顺。——清·李渔《怜香伴·蹴居》

成语一波三折: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意指原指书法中的一捺,笔锋需作三次转折,使之曲折多姿。语本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後〉。後用“一波三折”形容声音、文章的跌宕起伏多变,或比喻事情进行的曲折不顺。[源]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後〉(据《法书要录·卷一》引)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尔!昔宋翼常作此书,翼是锺繇弟子,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屈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趣骤。另可参考: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後〉(据《太平御览·卷七四八·工艺部五·书中》引)[典故]“一波三折”本是书法术语。用笔时平捺称“波”。凡写捺笔要三次转拆笔锋:起笔束紧,颈部提起,捺处铺开,呈波折状,犹如水流自高处而下,穿涧而行,故以“一波三折”作比喻。王羲之(西元321~379),字逸少,晋临沂人。其人品高洁,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善书法,所写草隶,冠绝古今,以〈兰亭集序〉、〈乐毅论〉等为最,後人称为“书圣”。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後〉中,王羲之提到,如果把一幅字写得平直呆板,像算盘珠子整整齐齐排在算盘上一样,就是只描出字的点画,而不是写字。从前锺繇的学生宋翼就常常这样写字,锺繇经常责斥他,吓得宋翼跑回家去,三年不敢来见。宋翼在家潜心研究锺繇所写的《笔势论》,颇有心得,经过数十年的苦学,终于成为晋代有名的书法家。“一波三折”这句成语,就从王羲文中“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笔势的曲折多姿,後则多借以譬喻声音、文章的跌宕起伏多变,或比方事情进行的曲折不顺。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_1028字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虽然早已读完了,但至今我仍回味无穷。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1660——1731)于1719年写成的,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英国水手鲁滨逊·克鲁索流落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他开始想办法自救:造房子、种庄稼、养牲畜、造木筏……他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花了27年时间,终于把荒岛变成了“世外桃源”。

其中我最敬佩的就是鲁滨逊能在这样渺无人烟的荒岛上生存。因为要想长期生存,没有熟食是肯定不行的。虽然岛上物产丰富,既有可口的水果,也有好吃的野物,但是让我们试想一下,这岛上有快餐店吗?有面包房吗?肯定没有。而鲁滨逊仅靠自己的双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竟做成了美味的食物。这让我不禁想到了现在的有些孩子,他们整天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什么也不会做。

这样下去,等到他们长大以后,即使拥有丰富的物质条件,仍无法养活自己。值得一提的是,鲁滨逊不仅具有丰富的生活常识,而且还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他在岛上搭建房屋,打磨工具,制作面包……这又让我联想到现今的一些大学生,他们虽然有一肚子的文化知识,却不具备一点点生活技能,有人甚至连鸡蛋要剥了壳吃都不知道。

试想一下,这些人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将来怎么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一个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即使有再多的知识,也是一个废人。所以我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别忘了学习一些生活技能,学会生活自理。只有这样,我们在走上社会后,才能自食其力。

鲁滨逊之所以能在荒岛上独自生活27年,不仅是因为他具有一定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他有着敢于同大自然抗争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生活态度。鲁滨逊为了在他的洞室里做一个长架子,花费了整整42天的功夫才做成了一块木板。没有适宜的工具,没有助手,鲁滨逊仅靠自己的双手就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靠着超乎常人的耐心和勇气,他又完成了许多其他工作。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鲁滨逊没有顽强的精神和超人的毅力,怎么能在荒岛上生活那么多年?对比现在的有些人,他们遇到了困难,不是努力的克服,而是被困难吓倒,萎靡不振,有的甚至起了轻生的念头。现在看来,这些困难相对于鲁滨逊遇到的,简直是大巫见小巫了。

因此,我们要学习鲁滨逊那种超乎常人的耐心,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永不言弃。用乐观向上的态度,去迎接每一次挑战;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去战胜每一个困难,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精彩!我们的未来才会更加辉煌!

成语自食其力:自食其力[zì shí qí lì],意指凭藉自己的劳力养活自己。语本《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源]《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着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典故]根据《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记载,汉文帝时,贾谊见到人民纷纷弃农从商,担心将来造成粮食不足的问题,於是向文帝力陈农业是立国的根本,朝廷应当鼓励人民从事农耕,使每个人都能凭藉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让那些从事工、商等末技及游荡不务正业的人从事耕种,这麽一来就会有充足的存粮,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国家富强安宁,而不至於像现在这样生活在危惧之中。汉文帝听取贾谊的建议,就开辟籍田亲自耕种,劝导人民务农。“自食其力”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凭藉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

成语渺无人烟:一片渺茫,没有人家。如:《花月痕》第四七回:“不上一月,将淮北千里,扫荡个渺无人烟。”又如: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刘伯承《回顾长征》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_1055字

《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我早就盼着学了,因为我特别佩服鲁滨逊,也对他的荒岛生活十分好奇。学过以后我不但更加佩服他而且还在他身上懂得了道理。这部小说是迪福的代表作,讲述了鲁滨逊不顾父亲的劝阻,决心出海去经商,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鲁兵孙是一个很有胆量而且喜欢冒险的人。但不幸的是第一次出海他在大海上遇险,流落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船上其余的人全部葬身大海了。读到这一部分,我不禁为鲁滨逊感到幸运。却又为他怎样生活而担忧,我接着往下读,令我欣慰的是他战胜了重重困难,乐观面对,在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后,获救返回了故乡。鲁滨逊是那样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面对,他顽强乐观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漫长的二十八年里包含了多少的恐惧、孤单、艰辛,可是他全挺过来了,只因心中有一个信念“好好活下去。”我们刚学过苏联的肖洛霍夫写的一句话: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没错,如果当时的鲁滨逊不这样乐观,心中希望自己活下去,他可能不会熬得过这漫长的二十八年,也永远不会再回到故乡了。说起鲁滨逊孤身一人来到小岛上独立生活,我想起了六岁时在南洋学校(寄宿学校)完全陌生的环境里独立生活的时光,记得当时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没有任何让我感到熟悉和亲切的东西。周围的小朋友都在哭着喊着要见妈妈,可我知道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哭,没有一点作用,我开始学着笑着面对。老师、同学他们总是看到我开心的一面,我把所有对妈妈的思念和各种我从未自己解决过的困难中的无奈,全都留在晚上悄悄哭泣,哭够了自己安慰自己要乐观面对。不会自己洗衣服就去问大姐姐,不会自己梳头发就去找生活老师学,那期间我曾与到多少困难呀!我都走过来了,是笑着走过来了。老师夸我是个坚强的孩子,从不哭泣,爸爸妈妈说我是个坚强的孩子,总能自己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可我总觉着自己其实并不坚强,只是什么事情总往好处想,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悲伤罢了。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乐观。正是这乐观面对现实的精神才使我克服了重重困难,让那片原本陌生的校园飘舞着快乐的音符,至今我仍记得那天早晨,同学们都红着眼圈扒在门口等待着父母来接时,我独自在温暖的阳光下,在操场边采下一朵盛开的紫丁香夹在语文书里的场景,是那样快乐、幸福。小说中的主人公鲁滨逊也正是凭着这乐观的精神让荒无人烟的小岛充满生机,自己快乐生活的。今后的生活里,我们还将面临着各种困难、挫折。只要我们向鲁滨逊那样坚强、勇敢、乐观的面对,就一定会闯过暴风雨,迎来春天般温暖的阳光!就像阿斯图利亚斯说的“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成语荒无人烟:人烟:指住户、居民,因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如:穆欣《南线巡回·解放西昌之战》:“部队指战员忍饥受寒,翻越高达四千二百米荒无人烟的大山。”又如:他们来到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只好自力更生了。

成语自力更生: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如: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又如: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叫做自力更生。——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_1111字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想起鲁滨逊能干、沉着、冷静的品质,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鲁滨逊想走遍天涯海角,他反感家中的束缚,当上了一名水手。在一次的航海中,只有鲁滨逊漂流到了一座荒岛。有段时间,他十分郁闷,但在潮水退后时出现的船,再度给了他希望。

他不仅在荒岛上冷静下来生活,还沉着、能干……他振作起来,砍伐树木,寻找可以引火的棉芯,打磨石头、种植庄稼……在看见野人的脚印时,鲁滨逊虽十分恐惧,最后,他还是冷静下来,第一时间采取行动,找一块稍微尖锐的石头,将其磨尖,用绳子将它与木棍绑在一起,方便砍伐杨柳,他是多么能干啊!在自己的住处插上杨柳桩子,将羊群分开几个地方圈养。他一个人在不毛之地的荒岛中,并没有抑郁而终,他能干、沉着、冷静的品质打动了我。

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呀!难道这不是一个神话吗?不是一个奇迹吗?

我对鲁滨逊十分崇拜,想和他一样沉着,冷静。可在自己的生活中,我看出了自己的不足:夜晚时,父母加班去了,天空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家中停电,我十分惊恐,跑回自己的房间,用厚厚的被子裹着自己,即便自己满头大汗也不去理会。将头伸出被子外,外面黑漆漆的,自己的床咯咯吱吱响,我眼前浮现出鬼片中的恐怖角色,我又缩回了被子里,提心吊胆地等待父母回家,忽然,脑海里想起了鲁滨逊历险记:鲁滨逊遇险上岸后,他并没惊慌。如果,遇险上岛的人是我,我肯定惊慌失措,无法冷静下来,况且以我的生存技巧,我也不能生存一个星期。

想到这些,我决定理清头脑:勇敢克服自己对黑夜的恐惧。我咬紧牙关,掀开被子,拉开蚊帐,在黑暗中,我摸索着来到客厅,突然摸到一块圆柱体的东西,握了握,唉?开关?我按下开关,一束光射向天花板——是手电筒,我冷静下来,勇敢地走到神台,取出打火机与蜡烛,我点燃了蜡烛,放在房子的一些角落,烛火照亮了房子,虽然不如电灯光光亮,但心中有了一丝安慰。回想着刚刚发生的事,我从鲁滨逊身上学会了冷静沉着的品质并可以实践于生活中,我相信我成功了,我已经可以战胜恐惧了。

人生中,还有许许多多“火山”“刀海”,我们将迈着步伐将“火山”“刀海”踏在脚下,我要像鲁滨逊那样沉着、冷静、能干。

大沥中心小学六年级:曹玮霖

王老师:本文写了作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感想,并用一件具体发生的事表现作者对鲁滨逊的崇拜之情与学习他精神的决心。文章结构完整,中心突出,前后呼应,语言生动。可见作者平时一定阅读了大量的书籍。“难道这不是一个神话吗?不是一个奇迹吗?”反问手法的使用增强了表达效果,“伸”、“黑漆漆”、“浮现”、“缩”、“提心吊胆”等细节描写与心理描写,生动传实地写出了作者遇到危险时的反应。

成语许许多多:很多数量的人或物。如: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要完成这个基本任务,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又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当然,许许多多的所见所识他都还不能全部理解。”

成语天涯海角:天涯海角[tiān yá hǎi jiǎo],意指“天涯海角”之“海”,典源作“地”。形容偏僻或相距遥远的地方。语或本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源] 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据《文苑英华·卷六八二·边防上》引)年号武平,国即清晏,君之闻此,宁不欣跃。但昔缘王事,游践贵乡,日想山川,依然旧识。吾既忝荷朝私,位逾台衮,身持帝王之柄,手握天下之图。故乡如此,诚为衣绣,故人不见,还同宵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言面无由,但以情企。今者王猷帝载,化被无垠,浮海穷山,罔不咸格,投竿负鼎,驰步苍龙,崖穴丘园,争趋金马,君之才具,信美登朝,如恋本乡,不能游宦,门中子弟,望遣来仪,当为申闻。[典故]“天涯海角”原作“天涯地角”。徐陵是南北朝有名的文人,自幼聪颖好学,八岁能诗文,十二岁熟诵《老子》、《庄子》。他本是梁朝官员,出使东魏时被扣留,後又被齐扣留,前後达六年之久。直到西魏攻陷江陵,齐和梁恢复邦交,徐陵才得以返梁。不久,陈霸先代梁自立,号陈武帝,徐陵遂仕於陈,位至太子少傅、左光禄大夫。徐陵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为宫体诗和骈文。当时国家的重要诏告文书,也多由徐陵起草,〈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便是其中之一。当时南方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民族,这些地区自秦、汉、三国以来,虽陆续设立郡县,但与北方仍少融合。直到东晋,因为政治重心南移,南方民族才扩大和北方汉族的接触及融合。梁朝末年,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被称为“酋豪”或“洞主”,陈武帝在梁末时历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等职,久居岭南,与这些少数民族的领袖多有联系。所以陈武帝还在梁朝为相时,为巩固在南方的统治权利,便命徐陵代为致书,邀请这些酋豪洞主及其子弟,到建康当官或做客,同时做为人质。徐陵在文中先写如今天下无事,自己(陈霸先)位居相位,备极尊荣,追想故人,只可惜一在天涯,一在地角,相隔遥远,思念却不得见,因此盼故人或其子弟能来朝中游宦做客。後来“天涯海角”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偏僻或相距遥远的地方。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_1117字

风靡全球的英国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深受广大小读者的喜爱。书中讲述了一位冒险家鲁滨逊不安于现状,历经千难万险,周游世界的故事。

主人公鲁滨逊出身于英国一位商人家庭,他从幼年起就一心渴望航海,去海外见识一番。成年时,他瞒着父亲出海去伦敦,并多次远航。然而,鲁滨逊屡遭不幸,最后一次,他被野人俘获,当了奴隶。后来他借机逃跑,到巴西买下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发财致富后,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他再次出海,到非洲贩卖奴隶。然而,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幸存,他只身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经过多年努力奋斗,终于重又回到了英国。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鲁滨逊身上所表现的勤劳、智慧、勇敢、顽强和坚韧的可贵品质以及超凡的个人才智、勇于冒险、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

每当读完《鲁滨逊漂流记》中那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我都思考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鲁滨逊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独自生存二十余载?又是什么样的力量使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与挫折面前迎难而上,知险而进?我想,这主要是依靠鲁滨逊执着追求、不断进取的精神,更因为他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毅力。是啊,有梦想才会有追求,有追求才会有奋斗。鲁滨逊之所以能在荒岛上坚持活下去,正因为他有梦想,敢想敢干:他从小喜欢幻想,幻想自己当一名水手,能带领船员出海远游……不仅如此,他坚持做了,努力做了。一次航海失败,再来一次,失败了也不气馁,再来,再来……终于,他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不过,即使取得了再大的成就,鲁滨逊也并不满足于现状:虽然开办庄园已经让他从贫穷走向了富有,但在他心中,始终燃烧着不灭的意志和对冒险的热爱。因此,他才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再看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不也正是如此吗?有的同学,遇到一些小难题就不愿思考,总想着能逃避,或干脆不写;有的同学,作文还没学会写几篇,就开始“吃老本”,比如写一篇记叙文,上次用过的,这次又拿来“循环利用”,而不图创新;还有的同学,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不思进取,结果导致成绩不稳定,时而高时而低,有时甚至一落千丈……这些问题,无不反映了大家不良习惯的严重性:怕困难,不创新,满足于现状……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产生浮躁心理。如果像这样下去,未来等待着我们的不是成功之门,而是万丈深渊!

作为一个新一代的阳光自信的好学生,我们应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力求创新,不断挑战自我,勇于超越自我,学习鲁滨逊那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学习他那敢于创新的刻苦精神,才能让我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们在成长的天空中尽情翱翔,才能让我们满怀梦想,努力将自己塑造为栋梁之才!

成语立于不败之地:立于:处在。使自己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如:《孙子·军形》:“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又如:毛主席的正确的路线,和高度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艺术,是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保证。——刘伯承《回忆长征》

成语得意忘形:得意忘形[dé yì wàng xíng][源]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於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於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谓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锺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余,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_1154字

当我翻开书,看完了这跌宕起伏的故事后,我深深地被震撼了,《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在59岁时写的,这本书塑造了一个充满斗志,乐观向上的人物形象,更是描写了鲁滨逊是如何独立自主,顽强不屈在孤岛上生活28年的。

这本书主要讲了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不信遭到了大风大浪,当鲁滨逊再次醒来时,自己正在一个荒岛上,船上只剩下他一个人,其余的都淹死了。他发现了那艘遇难的船,将船上有用的东西都搬上了岛,在船上他发现了许多钱,但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鲁滨逊在一个适合生活的地方做了帐篷,到森林里去打猎,还养起了山羊,喝羊奶,吃羊肉,种起了麦子,吃起了粮食。十八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逊看见岛上有其他人的脚印,猜想恐怕是野人留下来的,生怕那些野人吃了自己。在他在岛上生活第26年时,他终于看见了30多个野人在岛上,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杀了其中一个人,另一个挣扎着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鲁滨逊住所的方向。鲁滨逊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追赶的两个野人。鲁滨逊给他救下的野人取名为"星期五".后来,鲁滨逊教了"星期五"很多东西,"星期五"甚至学会了说话。"星期五"就像是鲁滨逊的跟班一样,两人之间充满了信任。在这种环境下,鲁滨逊似乎忘了自己要回到英国去。有一天清晨,"星期五"将鲁滨逊叫起,原来岛边正停着一艘英国船,船长被水手绑架了,鲁滨逊和"星期五"设法救出了船长,船长很感激他们,便将他们送回了英国。

读完了这本书,我想我真的被震撼了,那是一种心灵上的震动,一个个问号不由地萦绕在我的心头,如果我是鲁宾逊,在一个人遇难到一个孤岛上,我想我肯定会自暴自弃,因为我没有那个本领,没有那个勇气,书的第一页说:"你想过在一个荒岛上独自生存28年吗……只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掌握的知识,不向恶劣的自然环境低头,不轻言放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而我们呢,依靠的只有爸爸妈妈,依靠这身边的人而不去独立自主。我们学了知识却不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遇到一点困难就试图放弃,在不能放弃的情况下只会请求父母。如果我是鲁滨逊,我会有勇气带着一个朋友到一艘船上去就船长吗?我会从野人嘴下救出人吗?我只会认为这是多管闲事。然而鲁滨逊用行动告诉我,只要有勇气,有智慧,就能做到任何事情,更是让我知道了伙伴的重要。我们总是一有什么事情就"妈妈,爸爸"地喊,却没有意识到正是这种习惯扼杀了我们的自主能力。鲁滨逊曾经这样说道:"我的脾气是要决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我要尽全力而为,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鲁滨逊的这种毅力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的主人公鲁滨逊的精神正是现在青少年所缺少的,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它值得每一个青少年去阅读,去学习。

成语大风大浪: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如: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九回:“叫他看看我每日大风大浪,却还要好过。”又如:然而她到底是经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深知躲避不了的烦恼,只有昂起头来硬顶。——高阳《母子君臣》

成语独立自主: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如:茅盾《子夜》十六:“最初是买办,然后是独立自主的老板,然后又是买办。”又如:我们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