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基础讲座(二)

浏览

我们这儿所说的汉字书法主要讲毛笔(软笔)书法。

要写毛笔字,首先必备书写工具,即我们常说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工具,如笔架、镇纸、笔洗、笔包等,但这些都可以因陋就简找到替代物。个人创作的时候,还必须准备印章、印泥等,这里都略而不谈。

毛笔在“四宝”中起到最主要的作用。其笔锋可以有不同的变形、转折,配以刚柔、枯润等等控制手段,可以产生不同美感的线条。毛笔一般分“软毫”、“兼毫”和“硬毫”三大类。“软毫”柔软圆润,“硬毫”刚韧劲健,“兼毫”则介于“软毫”、“硬毫”之间,易于“软硬兼施”。按锋颖长短,又可分为长锋、短锋。虽然毛笔的选择因人而异,但初学者以选择长锋软毫为宜。制作精良的毛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也是选笔所应考虑的标准。

墨可以分松烟、油烟、油松烟三大类,不再详述。因当今人们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往往不能“磨墨如病夫”那样地耗费时间来磨墨,而市场上也有各种品牌的成品墨(汁),可以直接购用。倘若要创作精品,自应选择上等好墨现磨现用为是。

在学习阶段,纸张可用元书纸或其他有一定吸水性的普通纸张(有时甚至可以用一些硬性或半透明纸);创作阶段则应用宣纸。宣纸的质量好坏,对用笔、发墨以及湿润后的收缩都有直接影响。可以根据不同的书体和创作目的选择不同性能的宣纸。

砚的品种很多,其不但具有实用价值,名砚亦甚具观赏和收藏价值。上面已述及墨可用成品墨(汁),故砚则可略而不述了。

准备好了工具,便应选择学习的范本。就前书体而言,分楷、行、草、隶诸体。

楷书也叫真书、正书。“楷”便是楷模、法式的意思,即是标准字体。它在汉末经魏晋南北朝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到唐代完成了楷书的定型。对楷、行、草三种书体而言,行书、草书实际是一种楷书的快写体,如果把楷书比较走路,行书则是快步走,而草书便是跑步了。不敢设想,一个尚不会走路的人,却能快步走,甚至能跑步。只有把楷书的用笔、结构学到家,才有进一步写好行、草的根基。

楷书公称四大家,即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的赵孟。

欧体规正谨严,劲健清峻,平和中寓变化,端庄中见筋骨。颜体端庄雄伟,沉着稳健,厚重圆浑,顿挫分明。柳体法度谨严,方圆兼施,瘦劲遒健,而不失丰腴妍润。赵体典雅沉和,清丽圆秀,翰逸神飞,柔中带刚。

各家书体或这四家之外的,究竟选学哪一家应因人而异,主要根据个人爱好,并选性情相近者为宜。由于学习赵体易于向行书和硬笔书法过渡,我们在这儿主要以赵体楷书作为范本进行论述。

学习书法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从“摹写”,到“临写”,到“背临”。学习到一定的成熟阶段,则可以“自书”以至于创作。从学习到创作的过程是从“形似”到“神似”,到“得意忘形”,逐渐提高的过程。这里的“意”指笔意,也就是笔法之精髓。所以,这实际上也是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摹写阶段,可以用“描红法”,亦即在已印有红色范字的本子上用墨一笔填没字的笔画(注意:不要多笔填没,不要超出范字红笔的范围);亦可用“映格法”,即在范字上覆以透明或半透明纸进行摹写。除此之外,也可用“双钩廓填法”或“单线架骨法”。所谓“双钩廓填”即把范字的线条轮廓先勾出,然后按轮廓一笔填墨;而“单线架骨”,是先把范字每一笔画的中行线先按字的结构部位画好,然后用毛笔按基本笔画的写法写出笔画,就好像在架好的“骨骼”上生出了“肉”,但这有相当难度,只适宜于基本笔画已能熟练掌握,而希望在字体结构上有所提高的学习者。

临写时,不但应尽量在外形上要临得象形,还要注意内在精神的吸取,要用敏锐、细微的观察力,使所临的字力求形神兼备。至于“背临”(抛开字帖,默写字帖上的字)更是应把“神似”放在“形似”之前。

自书和创作,是学习阶段之后的创作阶段。自书对“形似”的“束缚”更有解脱,而常有创新意义的创作则尤其需要感悟、变化,甚至杂采旁收,掺融诸家精华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