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米

概况

异名:槐实(《别录》)。

基源:为豆科槐属植物槐的花蕾。

原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

历史:本品始载于《纲目》,谓:“其花未开时,状如米粒。炒过煎水染黄甚鲜。”据分析即为本品。

余项参见“槐花”条。

生药

采集:夏季花未开时采收花蕾,除去杂质,当日晒干。药材主产于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广东、广西、辽宁,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鉴别

性状:花蕾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5~5mm,宽1.5~2mm;外表黄褐色或黄绿色,稍皱缩,下部为钟状花萼,先端具不甚明显的5齿裂,有时有短柄,上部为未开放的花冠,大小不一,花萼及花冠的外面疏生白色短柔毛。质松脆。气弱,味微苦。以花蕾足壮、花萼色绿而厚、无枝梗者为佳。

显微 粉末淡黄棕色。 ①非腺毛1~6细胞,长64~709μm,直径7~23μm,多细胞者顶端细胞甚长,壁厚至9μm,具不规则角质螺纹,与细胞壁分离,有的可见微小疣状突起,基部细胞甚短,稍拐曲,无疣点。壁较薄的非腺毛,胞腔内含有黄色物。 ②花粉粒圆球形,直径14~22μm,具3孔沟,孔圆形而大,外壁稍厚,表面近光滑。 ③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萼片薄壁细胞中,长双锥形,边缘不平整,直径2~12μm,长至29μm。 ④芸香甙结晶(用水合氯醛液不加热装置),可见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细胞中的黄色芸香甙结晶,由微细针状结晶聚合成扁形。 ⑤萼片表皮表面观细胞多角形,壁平直或稍弯曲,可见非腺毛或毛脱落痕。气孔长圆形,直径18~33μm,长22~38μm,副卫细胞4~8个,不定式。 ⑥花冠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壁稍弯曲,表面有细密弯曲的角质纹理;侧面观外壁向外隆起,或略呈乳突状,边缘微波状。 ⑦花粉囊内壁细胞形状不规则,具螺状、网状增厚壁。(图见徐国钧《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397页.图192)

理化:①取样品639582·粉末0.2g,加甲醇5ml,振摇10分钟,放置10分钟,滤过,滤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芦丁为对照品,以乙酸乙酯-甲酸-水(8∶1∶1)为展开剂,展距15cm,喷1%三氯化铝乙醇液,晾干,置紫外灯下检视,样品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图见刘训红《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320页.图232-1) ②取样品粉末0,1g,加甲醇10ml浸泡1小时,滤过,滤液点于硅胶H板上,以芦丁、槲皮素为对照品,以乙酸乙酯-甲醇-甲酸-水(25∶1∶3∶23)为展开剂,展开后,置紫外灯下检视,样品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图见同上.图232-2)

加工炮制:①炒槐米 取净槐米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②槐米炭 取净槐花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褐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

槐米(花蕾)含芸香甙(芦丁,Rutin,Rutinoside)10%~28%,并含桦皮醇(Betulin)、槐二醇(Sophoradiol);早年曾得到槐花米甲素(Sophorin A),认为与芦丁不同,约14%,另有槐花米乙素、丙素,少量为甾体化合物[1];槐花皂甙Ⅰ、Ⅱ、Ⅲ(Kaikasaponin Ⅰ、Ⅱ、Ⅲ),槐花皂甙Ⅰ系半乳糖葡萄糖醛酸槐二醇甙{3-O-[β-D-galact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nanosyl]sophoradiol},槐花皂甙Ⅱ系鼠李糖、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槐二醇甙{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sophoradiol},槐花皂甙Ⅲ系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槐二醇甙{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sophoradiol };大豆皂甙Ⅰ、Ⅲ(Soyasaponin Ⅰ、Ⅲ);赤小豆皂甙Ⅰ、Ⅱ、V(Azukisaponin Ⅰ、Ⅱ、V)[2];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具抗凝血活性[3];花及叶中尚含血细胞凝集活性强的植物凝集素(Lectin)[4];槲皮素(Quercetin),则具止血活性[5]

槐花采集后室温24小时,其所含芸香甙明显增高[1]

从槐花米中提取芸香甙,以乙醇为溶剂,其中加少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吐温等,可使收得率提高20%。又谓用70%~80%甲醇或乙醇提取,可得好收得率[1];石灰水热浸法芦丁收率14.2%,纯度可达95.1%[6]

参考文献

[1]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496。
[2] 药学杂志(日) 1988;108(6):538。
[3] Chem Pharm Bull 1989;37(6):1616(CA 1990;113:34708a)。
[4] CA 1987;106:116531k。
[5] Chem Pharm Bull 1987;35(2):857(CA 1987;106:162474s)。
[6] CA 1990;113:65227a。

药理

①止血 槐米炭与生槐米煎剂9g/kg ip,均可使大鼠剪尾的出血时间缩短,而以槐花炭效果为优[1]。槐米炭煎剂25g/kg ig,对小鼠剪尾法出血有凝血止血作用,以190~195℃制得的槐米炭作用最佳[2]。生槐米及100℃ 10min炮制的槐米炭煎剂20g/kg ig,对小鼠剪尾出血可缩短出血时间,对小鼠毛细管法测凝血时,有促进凝血作用,而210℃20min炮制的槐米炭作用不显著[3]。 ②对心血管作用 芦丁1mg/kg iv,可使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下降[4]。槲皮素0.5mmol/L浓度10ml/kg静滴,可显著缩短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降低室颤发生率,减少缺血灌注区心肌组织中MDA含量及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而对SOD具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中氧自由基的形成和保护心肌组织中SOD或直接清除氧自由基有关[5]。 ③抗血小板聚集芦丁0.2g/kgip,可使兔血小板数减少,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6]。槲皮素与芦丁体外试验,可使粘附在兔主动脉内皮上的血小板血栓分散开,其EC50分别为80及500nmol/L[7]。槲皮素50~500μmol/L体外试验,可提高人血小板cAMP水平,对PGI2提高人血小板cAMP水平及抑制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槲皮素2~50μmol/L有浓度依赖的增强作用[8]。槲皮素在试管内300μmol/L浓度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几乎可完全抑制,也抑制凝血酶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3H-5HT的释放有抑制作用;30μmol/L浓度可明显降低大鼠血小板膜质流动性[9]。 ④抗炎免疫 芦丁100mg/kg ip,对透明质酸酶引起的大鼠足蹠肿胀有抑制作用[10]。芦丁、槲皮素20mg/kg ip,连续7d,可抑制大鼠羊毛球植入引起的炎性增生[11]。芦丁50~400mg/kg ig可抑制福尔马林ip引起的大鼠腹腔渗出液的增多,200mg/kg ip,可降低氯化铵引起的大鼠或豚鼠肺水肿死亡率[12]。芦丁50mg/kg sc,对硝酸银引起的大鼠化脓性腹膜炎有抗炎作用,对大鼠足蹠注射组胺或5-羟色胺引起的肿胀也有显著抑制作用[13]。槲皮素4×10-5~1×10-4g/ml浓度,对卵白蛋白致敏的豚鼠肺释放组胺及SRS-A有抑制作用;1×10-5g/ml对SRS-A引起的豚鼠回肠收缩也有抑制作用[14]。槲皮素5~50μmol/L浓度,对豚草抗原引起的人嗜碱性白细胞释放组胺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15]。槲皮素对卵白蛋白致敏豚鼠回肠收缩呈浓度依赖的抑制收缩,其IC50为10μmol/L[16]。槲皮素5×10-6~5×10-5mol/L,可抑制小鼠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增殖,也抑制ConA诱导的DNA合成[17]。 ⑤抗病毒 芦丁200mg/ml与小鼠成纤维细胞预先培养6~8h,对加入的疱疹性口炎病毒有抑制作用[18]。 ⑥抗癌防癌-芦丁40~400mg/kg,槲皮素20~80mg/kg,可延长NK/Ly腹水瘤小鼠的生命[19]。芦丁451μmol/L,槲皮素10μmol/L,体外试验,对致癌物苯并芘引起大鼠气管上皮细胞转变有防护作用[20]。 ⑦抗肝损伤 用CCl4造成大鼠肝损伤,苯胺羟化酶及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均降低,芦丁100mg/kg ig,可激活此2种酶[21]。 ⑧抗辐射损伤 芦丁100mg/kg sc,能降低致死量(600伦琴)x射线照射小鼠的死亡率,对给予致死量的拟辐射物质癌得命(Nitromin),小鼠也有类似作用[22]。 ⑨其他 芦丁及槲皮素于10-5,10-4mol/L浓度对大鼠晶体醛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23]。槲皮素及芦丁对人脑醛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2及5μmol/L[24]。槲皮素体外试验对大鼠心肌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对cAMP磷酸二酯的抑制作用强于对cGMP磷酸二酯酶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20及27μmol/L[25]。槲皮素对牛心cAMP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26]。槲皮素及芦丁对兔心肌cAMP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其ki值分别为10±3及22±9μmol/L[27]。花生四烯酸刺激兔心释放PG样物质,可为芦丁所抑制,其30%的抑制浓度为3.75mg/ml[28]。芦丁50μmol/L浓度,对兔肾皮质匀浆转化PGI2为6-keto PGE1有抑制作用[29]。芦丁0.1~10μmol/L浓度对兔肾转化PGI2及PGF为6-oxoPGE1及PGE2有抑制作用[30]。饲料中加0.5%槲皮素喂饲大鼠及小鼠,可降低其血清甘油三酯水平[31]

参考文献

[1] 中医杂志 1982;23(11):71。
[2] 广西中医药 1990;l3(1):44。
[3] 中成药研究 1988;(4):17。
[4] CA 1985;103:32107b。
[5]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991;5(2):90。
[6] CA 1980;93:215448h。
[7] Biochem Pharmacol 1987;36(3):317。
[8] Biochem Pharmacol 1982;31(22):3597。
[9] 药学学报1987;22(7):491。
[10] 日本药理学杂志 1966;62(1):76 §。
[11] CA 1976;84:99346m。
[12] CA 1981;94:132440u。
[13] CA 1986;104:122773r。
[14] 药学通报 1980;15(12):36。
[15] J Immunol 1981;127(2):546。
[16] CA 1983;99:98983q。
[17] CA 1982;96:197772g。
[18] Araneim-Forsch 1978;28(3):347。
[19] CA 1981;94:185517f。
[20] Cancer Res 1990;50(7):2068。
[21] CA 1990;112:210940p。
[22] CA 1965;63:6003g。
[23] Biochem Pharmacol 1976;25(22):2505。
[24] Eur J Biochem 1982;127(2):279。
[25] Biochem Pharmacol 1982;31(17):2777。
[26] Experientia 1978;34:1054。
[27] 生物化学杂志 1985;1(3):55。
[28] CA 1986;105:73371t。
[29] Br J Pharmacol 1983;79(1):149。
[30] Biochem Pharmacol 1983;32(18):2813。
[31] CA 1983;99:193579w。

药性

性味:①《日华子本草》:“苦,平。” ②《纲目》:“苦,气凉。” ③《本草求原》:“苦、咸,寒。” ④《滇南本草》:“苦、涩,寒。”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微寒。” ⑥《新华本草纲要》:“甘,凉。”

归经:入肝、大肠经。 ①《本草汇言》:“入手阳明,足厥阴经。” ②《药品化义》:“入肺、大肠二经。”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功效:清热,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主治:①《日华子本草》:“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藏虫及热,治皮肤风,并肠风泻血,赤白痢。” ②《纲目》:“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崩中漏下。” ③《医学启源》:“凉大肠热。” ④《本草正》:“凉大肠,杀疳虫。治痈疽疮毒,阴疮湿痒,痔漏,解杨梅恶疮,下疳伏毒。” ⑤《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清肝火,坚肾水。” ⑥《本草求真》:“治大、小便血,舌衄。” ⑦《本草求原》:“为凉血要药。治胃脘卒痛,杀蛔虫。” ⑧《东北药用植物志》:“治疗糖尿病的视网膜炎。” ⑨《全国中草药汇编》:“吐血,衄血,便血,痔疮出血,血痢,崩漏,风热目赤,高血压病。” ⑩《新华本草纲要》:“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衄血,赤血痢,风热目赤,痈疽疮毒,预防中风,高血压,糖尿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撒。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附注 《全国中草药汇编》:“槐米和槐花效用相同。”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中医临床验方集》:“治淋症:槐米250g,小茴香120g,青盐30g。炒黄研末。1次10g,1日3次,口服。” ②《宁夏中草药手册》:“治痔疮肿痛:槐米、地榆、荆芥、枳壳各等份,共研细末,米汤调服。” ③槐蚤散(陕西中医 1985;(4))治急性乳腺炎:槐米30g,蚤体15g,生甘草15g。烘干研成细末,1次30g,早晚各1次,以水、酒送服。 ④鼻衄汤(陕西中医 1989;(11))槐米6~18g,白茅根9~30g,白芍6~9g,牛膝1~3g,生地6~15g,丹皮6~9g,水煎。凉服,白糖引,1日1剂,妇女月经不调者去牛膝,加当归9g。 ⑤槐连汤(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4))治老年性黄斑盘状变性:槐米12g,连翘10g,白茅根30g,夏枯草15g,生蒲黄12g,泽泻10g,丹参15g,车前子10g,云苓15g,黄芩15g。水煎服。 ⑥浙江中医 1990;(12):“治便血,痔血,尿血,衄血,高血压:槐米、槐花、槐角适量,开水冲泡,常饮。”

单方应用:①《临床验方集锦》:“治瘘管:槐米(炒至黄褐色)15g,研细末,作黄酒与开水各半冲服,取微汗,1日1次。服药期间并用毛巾浸热肥皂水洗敷患处(如已溃破忌用肥皂)。” ②《内蒙古中草药》:“治子宫出血:槐米6~9g。水煎服。”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