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索麻

概况

异名:大麻树、黎仔麻木(《中国药用植物纲要》),癞皮树(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为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火索麻的根。山芝麻属全世界60种,中国约9种。

原植物:火索麻Helicteres isora L,(Helicteres roxburghii G.Don》,又名扭蒴山芝麻(《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鞭龙(云南)。

形态:灌木,高达2m;小枝密被星状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8~25mm,被短柔毛;托叶线形,长7~10mm,早落;叶片卵形或宽倒卵形,长8~12cm,宽7~9cm,顶端短渐尖且常具小裂片,基部圆形或斜心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两面被星状短柔毛,基出脉5条。聚伞花序腋生,长2~4簇生,长达2cm;小苞片钻形;花红色或紫红色,直径35~4cm;萼片17cm,4~5浅裂,裂片三角形而排成二唇状;花瓣5片,不等大,前面2片较大,长12~15mm,斜镰刀形;雄蕊10枚,退化雄蕊5枚,与花丝等长;子房5室,略具乳头状突起,授粉后螺旋状扭曲。蒴果圆柱状,螺旋状扭曲,成熟时黑色,长约5cm,宽7~9mm,顶端锐尖,有长喙,初被星状柔毛,后逐渐脱落;种子细小,直径不及2mm。花期4~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830页.图3390)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600m的草坡、村边丘陵地或灌丛中。分布于海南、云南。亚洲热带其他地区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化学性质

根和根茎含β-谷甾醇、白桦脂酸、齐墩果酸、胡萝卜甙,以及火索麻素(Isorin)、3-酮基-27-乙酰氧基-齐墩果-12烯-28-酸甲酸和-3β,27-二乙酰氧基-羽扇豆-20(29)-烯-28-酸甲酯[5]

附 茎皮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和油脂[1]。叶含Tetratriacontanyl tetratriacontanoate[1]。种子含薯皂蓣甙元(Diosgenin)[4],果实含三萜类,有α-香树精(α-Amyrin)、β-香树精、羽扇豆醇、木栓酮(Friedelin)和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4]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97。
[2] indian J pharm Sci 1984;46(4):148。
[3] Inddan J Chem Sect B 1981;20B:938。
[4] CA 1989;111:4258y。
[5]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1;22(4):203。

药性

性味:淡、微苦,平。 《全国中草药汇编》:“辛、微苦,温。”

功效: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胃溃疡。 《全国中草药汇编》:“感冒发热,慢性胃炎,胃溃疡,肠梗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慢性胃肠炎:火索麻、香附子各9g,两面针6g。水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胃溃疡:火索麻、土三七石菖蒲、香附子各9g,陈皮3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