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紫腰银

衣紫腰银,身穿紫袍,腰佩金银鱼袋。大官装束,亦指做大官。

衣紫腰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ī zǐ yāo yín
成语注音
ㄧˋ ㄗㄧˇ ㄧㄠ ㄧㄣˊ
成语简拼
YZYY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衣紫腰銀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身穿紫袍,腰佩金银鱼袋。大官装束,亦指做大官。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有权有势

相关成语

近义词

衣紫腰黄、衣紫腰金

反义词

无权无势

成语接龙

1、衣紫腰银→银钩虿尾→尾生抱柱→柱天踏地→地棘天荆→荆棘塞途→途途是道→道不拾遗→遗珥堕簪→簪星曳月→月落参横→横刀揭斧→斧破斨缺→缺口镊子→子夏悬鹑→鹑居鷇饮→饮泣吞声→声势浩大→大势所趋→趋时奉势→势穷力屈→屈蠖求伸→伸头探脑→脑满肠肥→肥头胖耳

2、衣紫腰银→银钩铁画→画符念咒→咒天骂地→地平天成→成日成夜→夜以继日→日居月诸→诸恶莫作→作壁上观→观者如云→云雾迷蒙→蒙混过关→关山迢递→递胜递负→负阻不宾→宾至如归→归真反朴→朴实无华→华封三祝→祝发空门→门阶户席→席门穷巷→巷尾街头→头头是道

3、衣紫腰银→银霜遍地→地下修文→文房四艺→艺高胆大→大有可观→观场矮人→人命危浅→浅见寡闻→闻风而逃→逃之夭夭→夭桃襛李→李广未封→封胡羯末→末大必折→折戟沉沙→沙鸥翔集→集矢之的→的一确二→二姓之好→好自为之→之死靡他→他山之石→石破天惊→惊心骇目

4、衣紫腰银→银装素裹→裹足不前→前度刘郎→郎才女貌→貌是心非→非此即彼→彼众我寡→寡见鲜闻→闻风而兴→兴妖作怪→怪力乱神→神工天巧→巧立名目→目断魂销→销神流志→志同道合→合眼摸象→象齿焚身→身体力行→行合趋同→同敝相济→济济一堂→堂而皇之→之死靡二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栟茶高级中学的褚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衣紫腰银”。

(2)成语衣紫腰银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3)大宝写不出成语“衣紫腰银”,因此语文考试仅98分。

(4)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衣紫腰银”几个大字。

(5)睿航叔叔给味笫和雯猿讲了“衣紫腰银”的历史故事。

(6)小健不会写成语“衣紫腰银”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想当日,孟母教子,居必择邻;陶母教子,剪发待宾;陈母教子,衣紫腰银。』

分字解释

衣:yī 1、<名>上衣。古代上衣称衣,下衣称裳。《孙雀东南飞》:『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2、<名>衣服。《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又] <名为动>为(给)…穿上。《资治通鉴·周纪四》:『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单解其裘而衣之。』3、<动>穿(衣)。《<论语>十则》:『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衣冠] (1)衣帽,即穿衣、戴帽。(2)指官绅、士大夫。(3)文明礼仪。

紫:zǐ 1、<名>紫色。《陌上桑》:『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2、<名>紫色绶带。《芋老人传》:『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紫禁] 皇帝的住处。[紫陌] 京城郊野的道路。[紫气] 宝物的光气或祥瑞之气。

腰:yāo(1)胯上胁下的部分,在身体的中部:弯腰;两手叉腰。(2)裤腰:红裤子绿腰。(3)指腰包或衣兜:我腰里还有些钱,足够我们零用的。(4)事物的中间部分:山腰;树腰;故事说到半中腰就不说了。(5)中间狭小,象腰部的地势:土腰;海腰。(6)姓。

银:yín(1)金属元素,符号Ag(argentum)。白色,质软,延展性很大,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在空气中不氧化。用来镀金属器物、镜子和保温瓶的瓶胆。银的合金可以制造货币、日用器皿和装饰品。通称银子或白银。(2)跟货币有关的:银行;银根。(3)象银子的颜色:银灰色;红地银字的匾。(4)姓。

衣:《申集下·衣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於希切,音依。《说文》上曰衣,下曰裳。《世本》胡曹作衣。黄帝时人。《白虎通》衣者,隐也。《释名》衣,依也。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玉篇》所以形躯依也。《类篇》象覆二人之形。《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礼·玉藻》衣,正色。裳,间色。《傅□·衣铭》衣服从其仪,君子德也。衣以饰外,德以饰内。又丝衣,祭服也。《诗·周额》丝衣其紑。又《博雅》寝衣,衾,□服也。又《释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又心衣,抱腹而施钩肩,钩肩之间施一裆,以养心也。又面衣。《晋书·惠帝纪》尚书高光进面衣。又耳衣。《唐·边塞曲》金缝耳衣寒。又缀衣,掌衣服官名。《书·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又白衣,未仕之称。《后汉·崔駰传》宪谏以为不宜与白衣会。又牛衣,编乱麻为之。即今俗呼为龙具者。《前汉·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又垣衣,苔也。《王融诗》垣衣不可裳。又姓。《通志·氏族略》见《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佑。又人名。《高士传》被衣,尧时人。蒲衣,舜时人。又青衣,地名。《史记·彭越传》处蜀青衣。〈注〉今为临卭。又借服膺意。《书·康诰》绍闻衣德言。又《唐韵》於既切,读去声。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韵》着衣也。《晏子·亲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汉·东方朔传》身衣弋绨。又《韵补》於斤切。齐人言衣声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谓欤。一作□。《通志·六书略》即衣字,从向、身。考证:(《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谨照原文□改佑。

紫:《未集中·糸字部》《广韵》将此切《集韵》蒋氏切,□音呰。《说文》帛青赤色。《释名》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论语》红紫不以为亵服。《郉昺疏》紫,北方间色。〈又〉恶紫之夺朱也。《何晏注》紫,间色之好者。又水名。《史记·司马相如传》紫渊在其北。〈注〉文颖曰:西河谷罗县有紫泽,其水紫色。又姓。《广韵》出《何氏姓苑》。又同孳。《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注〉紫,与孳同。柔弱之貌。考证:(《释名》紫,疵也,非正色。正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谨照原文正色之疵改五色之疵。(又同絮。《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注〉紫,与絮同。)谨照原文两絮字□改孳。

腰:《未集下·肉字部》《集韵》《韵会》伊消切《正韵》伊尧切,□音要。《说文》身中也。象人要自□之形。《徐曰》要为中关,所以自□持也。《玉篇》骻也。《释名》腰,约也,在体之中,约结而小也。又马名。《古今注》古骏马有飞兔腰褭。又天下形势亦称腰。《战国策》梁者,山东之腰也。《玉篇》本作要。《广韵》或作□。

银:《戌集上·金字部》《唐韵》语巾切《集韵》《韵会》《正韵》鱼巾切,□音誾。《说文》白金也。《尔雅·释器》白金谓之银。《前汉·食货志》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千。〈注〉朱提,县名,出善银。又黄银。《山海经·臯涂之山注》黄银出蜀中,与金无异,但上石则色白。又《唐书·房□龄传》赐□龄黄银带。又《宝藏论》银有十七种,天生牙出银坑内石缝中,状如乱丝,色红者上,入火紫白,如草根者次之。衔黑石者最奇,生乐平鄱阳产铅之山,一名龙牙,一名龙须。生银出石□中,成片块,大小不定,状如硬锡。母砂银生五溪丹砂穴中,色理赤光。黑铅银得子母之气。此四种为真银。有水银、银草、砂银、曾青银、石绿银、雄黄银、雌黄银、硫黄银、胆矾银、灵草银,皆是以药制成者。丹阳银、铜银、铁银、白锡银,皆以药点化者,皆假银也。外国四种,新罗银、波斯银、林邑银、云南银,□精好。又水银。《前汉·刘向传》水银为江海。《桂海虞衡志》邕州丹砂盛处,椎凿有水银自然流出。又乌银。《本草纲目》□藏器曰:今人用硫黄熏银,再宿泻之,则色黑。工人用为器,养生家以器煑药,可辟恶。又姓。《正字通》汉银木。明正德鸡泽知县银镜。又地名。《公羊传·昭十一年》会于屈银。《左传》《谷梁》作厥憖。又《集韵》州名。陕西白狄地,北周立银州。又《字汇》上声。《黄香·九宫赋》眄旭正而锐银。〈注〉犹钻硏。又《同文铎》与垠同。《荀子·成相篇》守其银。又《字汇补》廉锷也。《大戴礼》银手如断,是卜商之行也。又《韵补》叶音沿。《杨方·合欢诗》修途曲且险,秋草生两边。黄华如沓金,白华如散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