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双阳区的历史沿革

浏览

双阳区名称来源

双阳一名源于双阳河。昔年,双阳河称苏万河、苏完河、刷烟河。此称谓皆为满语,意为河水浊黄,由此派生地名则称为酸,即“出万”、“刷烟”的转音,当时在此居住的女真族亦称苏完部或酸部。

双阳区历代归属

双阳是个历史久远、开发较早的地方。从近些年来,在山河、太平、劝农等乡出土的石刀、石斧、石纺轮、石网坠、石箭镞等新石器时期的文物来考证,在夏商之前的氏族阶段,双阳即有人类生息繁衍,渔猎耕织。

双阳古属肃慎。《山海经》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

有山曰不咸(即长白山)有肃慎氏之国。”

公元前841年至公元前231年,肃慎臣服于周,此地属玄菟部。秦汉之间的500余年中,为勿吉靺鞨玄菟郡,后来为扶余辽东郡。迨至晋和十六国时,北方契丹族崛起,统驭各族,双阳地属扶余府。

公元581年至618年的隋朝时期,为勃海女真忽汗州。在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唐代,仍属勃海忽汗州。至宋代的辽金时期,公元1211年以前属辽东京道,黄龙府隆州,后为金上京路隆安府。公元1279年至1368年元代90年中,双阳县属辽阳行中书省,辽东道宣慰司开元路军民万户府。

迨至公元1369年的明代初期,东北由山东布政使遥领。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置苏完河卫。卫驻苏瓦延。万历十六年年(公元1588年)“苏完部(位于今吉林城西180里之苏瓦延河流域)戊子年来归”。

明永乐九年(公元1576年)政府感到由山东遥领东北不便其统治,设奴尔干都司统领东北,双阳即属奴尔干都司出万河卫。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86年),努尔哈赤起兵后,苏完部女真加入了建州部。

清初,双阳属奉天府,至康熙十五年(公元1767年)为吉林将军,吉林府辖。

双阳区正式设县

康熙中期(公元1690年左右)双阳辟为吉林至盛京的第三个驿站。以苏万河(出万河)定名为苏瓦延站。设笔贴式、领催各1名,站丁50名,牛马各50,为大站建制。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3月9日吉林巡抚陈昭常奏请清庭:“查吉林府所治之地,周围几及一千八九百里。虽于东北已设舒兰县,而西路由省至伊通,尚二百八十里。该处系往来驿道,屯镇相望,向为繁庶之区。吉林府远居省垣,抚驭终嫌隔阂,应分岔路河以西之地,南抵磐石、北抵长春、西抵伊通各府州县旧界,于双阳河地方设立一县,即名双阳县”,县名即苏瓦延的转音。

同年5月22日钦批,并委派候补知县文信为第一任知县。7月20日到任。其县域大体和撤县设区前相同。

双阳区地位变迁

公元1912年,辛亥革命后,改知县为县知事。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县公署改称县政府,知事改称县长。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成立伪满洲国。双阳县初期不变,公元1941年(伪康德八年)双阳和伊通两县合并,各取尾字称通阳县。县公署驻伊通。

公元1945年9月3日,日寇投降,祖国光复。民主政府复双阳县治。同年10月改称阳春县。迨至公元1946年5月,国民党统治双阳,复名双阳县。公元1947年双阳第二次解放,成立双阳县解放联合会。公元1948年解放军解放长春后。

1955年12月8日,区政府改称区公所。公元1956年3月双阳隶属公主岭地区。

公元1958年9月撤销公主岭地区,双阳属长春市辖。公元1966年双阳属德惠地区。公元1969年2月撤销德惠地区,双阳仍为长春市辖。公元1980年双阳镇公社改称双阳镇人民政府。

双阳区撤县设区

公元1995年7月6日,国务院批准双阳撤县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