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的智慧》读后感4篇1100、1400字

浏览

文章含读《包容的智慧》有感、包容的智慧读后感(1061字)、《包容的智慧》读后感(1418字)等1100字、1400字左右的精选读后感4篇,供您参阅。

包容的智慧读后感_1061字

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终于把《包容的智慧》读完了。这是本人生哲学方面的书,我很少看哲学方面的书,总是觉得哲学这东西太枯燥乏味了。或许是借来的缘故,我希望用最快的速度将其看完。

整本书采用了星运大师和长乐先生的对话方式。虽然书有几个明显的章节,但是我看完之后还是有太多不能明白和理解的地方,里面参杂着写佛学、哲学方面的东西,可能需要长时间才能理解吧。

先复述书中的一个故事:一天,阎罗王对两个小鬼说:你们两个可以去人间投胎去做人了,我现在有两个名额:一个呢,一生需要忙着给别人东西;另一个呢,一生都从别人那里拿东西,你们愿意做哪个?小鬼甲抢先跪下来说:阎王爷,我要做那个一生从别人那里拿东西的人。小鬼乙只能让步,选择了一生都要给予的那一个。阎王爷二话不说,宣布道:小鬼甲投胎人家做乞丐,到处向别人要东西吃;小鬼乙投胎到富贵人家,时常布施周济别人。——这故事很有意思,贫穷往往和贪得,不肯施舍有关。现代社会中,我觉得贪得的人往往会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不给人留与余地(PK能手,杀气很重);而不肯施舍的人,往往不愿意更多的为团队付出和贡献。

第二个故事:一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在对艺术院的教授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些颇有成就的教授之所以走上艺术道路,有很多受了生理缺陷的影响,人体患病器官为了抵御病变,其代价性往往比正常的器官机能更强—称之“跨栏定律”,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程度。竖在你面前的栏越高,你跳的也越高。我有一个同事和一个朋友,09年并不是那么的顺心,或者是工作上的,或者是感情上的,或者两者皆有,希望他们能看到这个小故事,有所启发。

第一次认识了佛学和管理的关系。佛学的柔性管理、自觉管理、感动管理告诉我们要懂得尊重、包容、平等、立场互换,要让人心甘情愿,给人信心,让人欢喜跟随,这才是最高明的管理。培训过几次管理的课程,知道管理和领导的区别,管理:管人的手和口;领导:管人的心和脑,所谓的管理是一门艺术更多的是领导的魅力,我想佛学的管理应该是领导魅力的最高境界吧。

我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个聪明的人,特别在快速理解上,是我的弱项。书中有一段我让我觉得我宁可做一个不聪明的人。杭州武林佛学院院长会觉大师(太虚大师的弟子),他一生最讨厌的就是聪明的人。为什么?因为许多人聪明反被聪明误。人笨拙不要紧,只要肯脚踏实的慢慢做,慢工出细活,从笨拙中启发的灵巧聪明是最靠的住的。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星云大师的对联,可以包容下对“包容”的禅意,慢慢体会…

成语二话不说:不说任何别的话。指立即行动。如:老舍《四世同堂》九八:“‘日本鬼子完蛋了,投降了,’方六低声回答。丁约翰象在教堂里说‘阿门’那样,把眼睛闭了一闭。二话不说,回头就跑。”又如:来到岸边,二话不说,驾起船,直奔河心。——《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成语蝇头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如:宋·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又如:但是它们算盘虽精,却忘了灵活应用,不知道得来一点蝇头小利,而付出了难以估计的代价。——白韵琴《贪》

包容的智慧读后感_1124字

《包容的智慧》是二位大师关于人生哲学与处世原则对话的智慧结晶,它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自己生活的理解和探索,是一本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智慧之书,对我今后的行为和思维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处理各种关系是有启发的,从中亦能给我们揭示出人生的真谛。读后使我感慨良多。

在这本书中,一直贯穿着一个理念,就是包容。读这本书不同于读那些空谈包容的文章、名言警句。打开书卷,使人倍感亲切,字里行间的娓娓而谈让人在不经意中收获感悟,领悟真正包容的力量。看着、悟着,犹如温暖的春风习习扑面、智慧的清泉款款入心,心灵受到了一次洗涤,恍然大悟间突然明白了:包容的智慧是什么?不就是包容吗?对,智慧就是包容!

“心胸有多大,事业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这是《包容的智慧》这本书中使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这本由台湾佛教圣地、佛光山的开山鼻祖星云大师和凤凰卫视总裁 刘长乐 先生合着的《包容的智慧》一书使我爱不释手,我从书中读懂了:在当今社会、现实工作中,不要在名利场中争夺不休,该放下时得放下;要想对世界了解得更多,洞察真相,就需要空出自己的心来;做人要学习吃亏、包容,常以慈悲之心待人,对于所拥有的一切,能知足、感恩;以心甘情愿的态度来实现理想,一切困境自可迎刃而解。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启人深省,将处世之理、为人之义、管理之道娓娓道来,读后不禁感慨,我们一生都在渴望善待、愉悦、从容、和睦,这看似可遇不可求的一切其实都源于“包容”二字。

回首往事,以前以为一个人只要有能力,工作上踏实肯干,做出成绩,就会有所发展,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每天专注地过着80%的精力投入工作的生活,却忽略了生活中其他的细节和美好的事物,忽略了和同事的相处、沟通,更忽略了生活的放松和闲适。物质的丰裕总是无法填充精神的愉悦,有时还会无理的将工作中的不愉快带给身边的人,自己累别人也累。后来发现,一个人的成功只靠自己是不行的,人际关系也是很重要的。虽然也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但是,人都有没意识到自己错的时候,总会感叹别人对自己不了解,可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很少有人直面自己的内心。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两位智者深入浅出的轻松交流,让我深刻地感悟到包容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一种拯救心灵的世界观。它告诉我,有容就有气度、涵养、承诺、财富,“让一分山高水长,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学习、工作,管理、合作中,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包容。真正的制胜之道,不在于屈人之兵,而在于化敌为友。

通过学习,我希望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运用包容的智慧去对待朋友、学习、工作、处世,用自己的成长去真正的领悟“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真谛。

成语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如: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又如:老弟上的条陈,第一要不拘成格,字里行间,略带些古文气息,方能中肯。——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二回

成语开山鼻祖: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如:孙犁《关于中篇小说》:“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中国中篇小说的开山鼻祖。”又如:他可以算这个行业的开山鼻祖。

包容的智慧读后感_1387字

读罢佛教高僧星云大师与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合着的《包容的智慧》,掩卷遐思,反躬自省,环顾众生,感触颇多。

在两位智者深入浅出的轻松交流中,让我们心胸开阔、眼界明亮、收获更多。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里看见的是月,嗅到的是花,悟出的则是境。

读了这本书,不禁佩服刘长乐先生,到底是传媒大家,凤凰领军,竟然引出了星云大师这么多智慧的语录,而且对答如流,妙趣横生。两位大师的对话,在平易处交流人生的阅历,世间的故事,生活的感知,意趣盎然,言近旨远,让我们在窗前明月中看到了梅花,于暗香浮动处关照了明月。

星云大师和长乐先生的对话,犹如温暖的春风习习扑面,智慧的清泉款款入心。在两位大师、大家的对话中,妙语慧言,俯拾即是,我们在欣赏文字美语言美的同时,更感受到智慧的甘霖,如饮醍醐,如梦方醒。他们以佛教为主要话题,以包容为主题,谈人生,谈社会,谈事业,谈处世——谈论的话题很多,但万题不离其宗:置身诱惑和困惑众多的社会,面对不定和多舛的人生,接触各类凡夫大儒,我们应该以包容之心处之待之,以心内的恒定从容应对变幻莫测的外界。

我以为,《包容的智慧》对我们启发最大、教育最深的是,我们如何保持自我?面对外界巨大的诱惑,要做到不为所动不为所惑,就必须有自己内心的秉持,就必须点亮自己的心灯。而这正是我们的致命心灵和精神软肋,我们总是看外界的多,看内心的少。佛家强调要修性律己,平等对待众生,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与万物和谐相处。我们为什么会浮躁呢?一是名利心太重;二是缺少不变的心灯。名利心太重,就很难走出世俗的怪圈;缺少不变的心灯,就飘浮不定、容易迷失自我。

人是群体动物,学会包容,大家才能和谐相处,社会才能稳步向前发展。中国词语意味无穷,包容不仅意味着平和、宽容,也经常有另外一些意思:眼开眼闭,难得糊涂,吃亏是福。还讲究忍让、苟且、退守,即所谓的“妥协”。有时妥协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妥协是一种路径,变通是一种境界。让一分山高水长,退一步海阔天空。真正的制胜之道,不在于屈人之兵,而在于化敌为友。眼开眼闭,难得糊涂,吃亏是福。这些格言警句都是提醒人们相处的和谐,矛盾的化解都需要包容。

宽恕无法改变过去,却能够改变未来。人生的舞台并不大,容不得一直往前直冲。对于立场、意见不一样的人,我们该心生欢喜。高明的管理是不管理,最高的管理,是自己管理自己。做人做事靠一个“实”字,“实”看似憨,结果证明最聪明。

管理者要有虚怀若谷的容人之量,既能容人之短,也能容人之长。古人云:“大度集群朋”,一个人气度宽宏,与人相处能求同存异,并尽量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使团队更加和谐。星云大师还说:最好的管理者应该是对人尊重、爱护,凡事以身作则,并且勇于承担过错,包容他人的不足,用感动代替谋略,这样更能令人信服,赢得尊重。

在社会和人生的大舞台,芸芸众生周而复始地书写着几乎相同的脚本。人生不过百年,却常有百年之虑千年之思;日不过三餐夜不过一床,却常常物欲无度;明知浮华转眼即逝,却如飞蛾般舍命追逐;表面的平静和淡泊,却难抑制心中的躁动。

人生中不如意事时常八九,正像星云大师说的: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我们应该多感恩,少抱怨,珍惜与品味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如此,才会工作得更愉快,生活得更精彩。

成语变幻莫测:变幻: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如: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当是时,见王于北亭,犹高山深林巨谷龙虎,变化不测,杰魁人也。”又如:吾“红水阵”内夺壬癸之精,藏天乙之妙,变幻莫测。——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

成语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如:唐·司空图《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又如:松树林里,松果密密麻麻落在地上,俯拾即是。

《包容的智慧》读后感_1418字

古语说的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之所以浩瀚无边,是因为能容纳百川。天空之所以蔚蓝,是因为它有广阔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怀,如果我们真的具有海纳百川、大气谦和的胸襟,那包容就应该是:彼此欣赏,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共同成长!

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世界都是由人组成,并由人支配,人是智慧的载体。

一个家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大到一个家族,兄弟姐妹,叔叔伯伯等等,也经常会有一些摩擦,这些摩擦怎样解决——《包容的智慧》这本书给了我们禅示。爱是家庭的基础,要互有包容人之心,求同存异。当产生摩擦时,要学会妥协,因为"退步原来是向前",当然具有般若智慧的人,是不会让摩擦升级,而是要用般若的修为在心中化与无形。

一个民族,泱泱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由黄河流域文化,长江流域文化所形成的汉民族不断壮大,元朝时蒙古人是来弘扬蒙古文化的,清朝的满族是来弘扬满族文化的,时到今时,在各文化背景的人们交往中,中华56个民族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民族的地域的风情文化依旧欣欣向荣,大家互有你我,而又各有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什么让56个民族走到了一起,是"容",能容就要够大,有容乃大——博众所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和谐"的彼岸。

国家,世界都是经过了"容",才有我们所看到的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文化起冲突的时候,国与国就是战争,战争也是"容"的过程,要实现长久的统一,首先是文化的统一,秦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阿育王曾说:军队的武力,不能获得人心;唯有法的力量、慈悲和智慧,才有胜利。所以说,武夫不能治国,巴基斯坦的穆沙拉夫,把国家治理得越来越糟,还是要走向民主,民选。赶走他信的泰国政变将军颂提,把持政府 也就是短短的一年多,这就是最好的例证。事实证明,国家还是要交给文人来管理,来治理,才能走向共治民主和谐!那么实现和谐的过程就是包"容"的过程。

一个团体是我们现代社会的基本活动结构,公司是团体,社团也是团体,我们南方都市报也是团体。在我们的媒体单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问题的角度,那么如何建造一支和谐有战斗力的团队,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课题。

《包容的智慧》一书不无给了我们很多好的观点和建议,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四句词讲了比丘尼很好的心态,欲求却无,无欲偶然却嗅到了春天就要来了。是不是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 一切都在"发生",我们没看见的不代表他没有变化,没有生长,"发生"是一种超凡的心态,决不是消极的道家思想,正是我们对事物有把握力,有管控力,该做的我们都做了,该努力的我们也努力了,可能的不利因素,我们都有了对策和办法,所以就顺其自然吧,因为一切都在"发生"。

打造和谐的团队,就要理解星云大师的禅意:"废物都可以利用",何况世上没有废物。"在冲突中学习","忍是智慧,忍是担当",只要我们清楚:我们从何而来,为何而来,要往何处去。识人者智,自知者明。要了解自己的团队,明白自己的希求,一定能够打造一支和谐有战斗力的团队。

都说包容是一种智慧。包容自己,就是给自己一片快乐的空间;包容他人,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他人一片快乐的空间;包容自然,就是一种豁达。包容是抑郁时的解决方法,使你豁然开朗;包容是人生航船上的指明灯,指引你前进;包容是烦恼时的一缕微风,轻轻的抚去心中的不快。包容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成语求同存异:求:寻求;存:保留;异:不同的。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如:《人民日报》1965.3.23:“共同点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异。”又如: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求同存异吧。

成语豁然开朗: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意指眼前顿时开阔明亮起来。语出晋·陶潜〈桃花源记〉。後亦用“豁然开朗”形容心境忽然变得开阔畅快。亦用於形容突然领悟到某个道理。[源]晋·陶潜〈桃花源记〉(据《陶渊明集·卷六》引)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典故]晋朝陶潜所写的〈桃花源记〉,内容是叙述在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渔夫,有一天沿着溪水划船捕渔,不知道划了多久,忽然到了一个开满桃花、景色非常优美的地方。渔夫心里觉得十分惊讶,於是便继续向前划。到了溪水源头,他看到一座山,山下有个小小的洞口,洞口中好像透出一点点光亮,於是渔夫下船,从那个洞口走进去。本来洞口非常狭窄,只能容许一个人通过,再走几十步,出现一个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理想世界。文内“豁然开朗”的原意是:眼前顿时开阔明亮起来。後来也被用来形容心境忽然变得开阔畅快,亦用於形容突然领悟到某个道理。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