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6篇1000、1100、1200字

浏览

文章包含读《弟子规》有感、弟子规读后感(1052字)、《弟子规》读后感(1065字)、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1122字)、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1148字)、学习《弟子规》有感(1172字)等1000字、1100字、12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作文6篇,供您参阅。

弟子规读后感_1052字

今年7月份的生日一过,就是33周岁了,还好,现在还能说自己是32岁,这是个让人尴尬的年龄。每年的生日都没有一份自己送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但是今年我觉得自己应该可以送给自己一份大礼。

昨天去看中医,是王总带我去的,看到我因为病痛愁眉苦脸,热情备至,十分感谢。其实虽然排了好多人来看病,但是对我而言,并没有把这个医生看得多么神奇,因为我知道根在自己,不在他人。不过,在看病的间隙,我听到医生和别的病人说,成了家的女人应该看看"弟子规"我能够看到这个女医生的气定神闲,我觉得女人就得有这种气质,我觉得我应该看一下。回到家,我就开始查阅相关资料。仔细阅读后觉得自己的确需要好好虚心的学习一下,其实在做人,做事方面的得与失和个人修养是很有关系的。

我很要强,从小各方面都希望自己能比别人强,但是小的时候模仿能力也很强,无法甄别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应该摈弃的。从小任性的我对于父母的教育也是熟视无睹,加之父母管教不严,所以有很多不良的习性。比如,从小就是学习好就行,其他都不加注意。比如女孩子应该有的整洁,条理,我都不具备。自己也从来没有认为这些没有会怎么样,就是个性使然。再后来就是学会和父母顶嘴,这是和同学学的,他们说不论是谁,不对的就要提出来,争论清楚。虽然长大以后为人父母之后知道了对父母的顺要大于孝,但是在个别问题的处理上还是不好。太多强调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忽视了父母的感受,这是一个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不应该的。还有就是冲动。因为从小我就是一个很一般的女孩子,但是心里我不希望自己是个普通人,很多时候我喜欢跳出来,让自己成为焦点,对于后果从来都不加考虑,这一点在30年的历程中,有不少时候被人赞赏,但是自己也承担了很多为冲动而付出的代价。现在想想一个人要想出人投地,一定要有真本事或优秀的品行,只靠冲动不是能够真正被人认可的途径。作为一个女人,我遭遇了婚姻的失败,我现在的男友也经常让我反省,虽然我表面上很固执,其实我内心一直在反省。女人血足则性柔,男人气足则方刚。宇宙阴柔阳刚才是和谐之道。我的性格太过刚,所以与宇宙规律相悖,所以大多数时候不能顺利。在婚姻中我对自己的定位也发生了偏差,这一点是需要我认真调整的。女人要强和男人要强一样重要,但一定要分清主次,权衡利弊。女人和男人一样要有个性,但一定是成熟理性,能够为结果负责,不要盲目大胆,无法为孩子做出榜样。与男人的相处要收放自如,不要采用单一的方式处理问题。

我现在觉得自己要学习的方面还很多,继续努力。一定要做个优秀的女人。

成语权衡利弊:权:称砣。衡:称杆。权衡:比较,衡量。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如: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在处理杂色武装问题时,要依据不同对象,权衡利弊,审慎处理。”

成语愁眉苦脸:愁眉苦脸[chóu méi kǔ liǎn],意指眉头紧皱,苦丧着脸。形容忧伤、愁苦的神色。语或出《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源]《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成老爹把卖主、中人,都约了来,大清早坐在虞家厅上。成老爹进来请大爷出来成契。走到书房里,只见有许多木匠、瓦匠在那里领银子。虞华轩捧着多少五十两一锭的大银子散人,一个时辰就散掉了几百两。成老爹看着他散完了,叫他出去成田契。虞华轩睁着眼道:“那田贵了!我不要!”成老爹吓了一个痴。虞华轩道:“老爹,我当真不要了!”便吩咐小厮:“到厅上把那乡里的几个泥腿替我赶掉了!”成老爹气的愁眉苦脸,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典故]“愁眉苦脸”的意思是眉头紧皱,苦丧着脸。形容忧伤、愁苦的神色。一般认为典源可能出自《儒林外史·第四七回》。这一篇主要是叙述一个出身大家、学问渊博的人虞华轩的故事。他的父亲太守公是个清官,当初在任上时,清苦过日,积了一些银子。太守公告老还乡後,即不管家务。虞华轩在家乡守着几亩田,看到家乡五河县的人都只会奉承彭乡绅,不然就只看重那些捧着银子买田的人,没人把他放在眼中。他心中有气,便每年叫兴贩田地的人来,说要买田、买房子,说得差不多了,却臭骂那些人一顿,不买了,以此寻开心。一日他叫了成老爹来,说要买田,等成老爹把卖主带上县,要给成老爹的酬庸也谈好了,虞华轩又说不买了。把成老爹气的愁眉苦脸,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愁眉苦脸”这句成语可能就是出自此处,用来形容忧伤、愁苦的神色。

《弟子规》读后感_1065字

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先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特别要讲信用;然后要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对一切事物都平等博爱,善待天地万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更要主动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最后在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我们90年代的小孩,似乎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有的时候,我们爱去哪就去哪,根本不会跟父母说;有些时候,我们回到家里,就一头栽进房间里,根本也不会跟父母说。其实,在背后的父母都隐含着无比的担心。孩子在外边的时候,担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我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他们的焦虑,只会自己玩,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我们爱我们的父母就该“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时候告诉父母知道你们去哪里,回来的时候,要当面告诉父母我们回来了,让他们放心。

曾经,我跟我的哥哥姐姐们相处,或许是因为我们玩得太熟了,所以我总爱直称呼他们的名字。也许是因为习惯了吧,我叫他们名字时候,他们也不见怪,哥哥姐姐们也没跟我说过什麽怨言。但其实,他们自己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却不会跟我说任何,或许怕我难为。我爱哥哥姐姐们就该“称尊长,勿呼名”,即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称呼他们的名字,要称号“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称呼,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长辈。

我最喜欢不分大小的跟长辈说话。有的时候,遇到我跟他们意见不同时,我总爱大声反驳,不分尊卑。他们有时候也会教训一下我,但我总是这样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会。其实,他们内心也很不满,但也不会狠狠地骂我,而我也不会想到这一点。我们爱长辈就该“尊长前,声要低”,即与长辈说话的时候呢,声音要柔和适中,不要大大声音地驳回,虽然他们比不会很严厉地教训,但其实他们内心也不好受的。

我们常常喜欢自出自入,“敲门”这个动作,我们根本大多数都不会用到。其实,别人的房间并不是可以让你随便进出的,有些人或许无所谓,但有些人却很在意别人进入他的放假的。然而进别人房间前,不敲门是一种坏习惯。我们尊重别人就该“将入门,问孰存”,即在入门之前,应该先敲门问一下:“有人在吗,我可以进来吗?”不要贸贸然就跑进去。

……《弟子规》里的行为作则,就是作为学生,晚辈应该具有的规矩。我们要把《弟子规》中所赋予我们优秀品质的导向,跟着书内的作则好好学习,继承我国传统的美德。道德于现在社会是不可缺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弟子规》内存在的良好品质,从而扎德育之根。

成语小心谨慎: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如:《汉书·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又如:杜兴到此多时,小心谨慎。——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回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_1122字

文/简宁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总序

张爱玲说,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就赶上了……读《钱文忠解读 <弟子规> 》这本书,给我的就是“刚好赶上”的这种感觉。虽说《弟子规》是一本启蒙读物,不过我要是在孩提时代就已经读过的话,恐怕不会有多么深刻的见解,甚至于会因为半知半解而浅尝辄止,错过经典。诚然,在适当的年龄读相应的书籍也是很重要的。

以本人为例,相信现在很多学生跟我一样,特别是理工类的学生,对文学经典几乎没有一点嗅觉,更别说文言文类的读本了,平常肯定也没怎么读过这类书籍,读了也会是一知半解,很少会联想到现实当中,产生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本书作者钱文忠先生风趣幽默,以全新的视角,借助大量故事和案例,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为我们解读《弟子规》这一经典,使其所表达的思想更加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本书按照《弟子规》总序的顺序为我们见解弟子规,分别详细的讲解“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七个部分。百善孝为先,读弟子规,我觉得关于孝,我还是做的不错的,几乎每两天就给家里打一次电话,跟爸爸妈妈聊聊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常常报喜不报忧,怕他们会过多担心我,我希望他们过得开心幸福。在读这部分时,常常不觉眼睛会涩涩的,觉得自己的父母很平凡但却很伟大,老爸虽然会去小赌,但为人老实,勤奋,很爱我们,常常跟我说,“我努力赚钱,你也要努力读书哦”。老妈每次吃饭都会把最好的夹给我们,虽然啰嗦,却是满满的爱意,每次打电话,都会跟我说“别太省了,多吃点好吃的”,而我常常会回答“放心啦,你们在家才别太省,您儿子在学校生活的很好,一点都不省”。对他们的爱,我从不吝啬表达,虽然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这着实会有点矫情,但我无所谓,因为我要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儿子也是爱他们的。记得高中时每次回校前我都会给我妈妈和奶奶一个拥抱,记得去年帮老爸买了部手机后我在锁屏界面上写了“爸,我爱你”四个字。诚然,有一些方面我还是做的不够好的,不过我会努力去做好,我知道《弟子规》教我们的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我们实实在在去做到,因为说容易,做不易,对父母的爱,有些人很难启齿而我比较喜欢直率点的表达方式。

《弟子规》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大到为人处世,小到行走站立,无论社会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虽然有些部分已经不合时宜,当从中引申出来的思想精髓还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

最后,以《弟子规》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很美的话作为结尾,“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成语浅尝辄止: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如: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十四回:“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又如:做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成语报喜不报忧:只报告高兴的事,不报告忧愁的事情。如: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过去报喜不报忧,现在也报忧了,这就可以医治自满和麻痹。”又如:我认为对下一代采取报喜不报忧的教育方针,已经证明是失败了。——韦君宜《参考资料》

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_1148字

我读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和出则弟,我知道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命a href='//m.wenaishequ.com/baike/225/315308.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盖兹怨讨床惶行⑿牡娜瞬蝗谈改盖紫萦诓灰澹踔练派奁纯仪蟾改父墓词拐懈改盖自鸫蛞埠廖拊寡浴↑/p>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成语难能可贵:难能:极难做到。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如:宋·苏轼《荀卿论》:“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又如:乃墨子于小故一条已能如此,是亦难能可贵矣。——章炳麟《诸子学略说》

成语声色俱厉: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如:《晋书·明帝纪》:“(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日:‘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又如:达夫更决绝地说了一句,“不停办我是不寄稿的!”说得有点声色俱厉的程度。——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学习《弟子规》有感_1172字

如果说你要读儒家的经典,除了《论语》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外,还有《弟子规》也是一本很好的书。如果说《论语》等是面向所有人的,那么《弟子规》就是针对孩子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弟子规》的核心,本自孔子的言论。它教导我们孩子需要讲孝悌,要谨慎诚信,要爱周围大众,亲近仁德贤人。倘若有富余精力,多读书多做学问。《弟子规》的教育观念,我是非常赞同的,它崇尚的是儒家的思想,以“仁”为本。我认为,这个世界上聪明人不多,有作为的人更少,而我们中国当前的教育是以成绩为主,恨不得大家门门优秀,个个成为大科学家。中国现在的中、高考似乎完全决定了学生一生的命运。其实不然,有消息称,中国自恢复高考的三十年来,并没有一个高考状元成为各领域工作者中的顶尖分子,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成绩不能说明一切,因为成绩只能说是理论知识掌握了,而真正的研究,实验工作等,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等都是很重要的,而最最重要的就是情商,包括性格脾气等等。你在工作中不能与人家良好沟通、良好合作,甚至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还能谈什么工作呢?因此,我非常赞成以道德为基础的教育方式。因为你做人首先得讲道理,要文明要有修养,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学识素养,若是你能掌握得很好很深,那么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了。毕竟人的智商,人的接受能力等总是会有差异的,这样导致人的成绩有高低,但是,道德这方面,就拿《弟子规》来说,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到,但每时每刻都做到,那需要时间,需要毅力。古时候,孩子们都学习儒家思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才会受人尊重与敬爱。那时,除了贫穷和不爱学习的孩子,大多数孩子们都努力学习,特别是隋朝开始了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有志之士就通过科举,考取进士后就可以做官,为百姓造福。因此,历史上自从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时期,除战争时期外,神州大地都很先进,很繁荣。但是现在,中国都没有一个接受中国教育的人获得诺贝尔奖;还有人均经济水平实在是太低了!而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人民的素质却是越来越低,导致很多人去日韩和东南亚等地旅游时,被当地人骂!我认为,要让中国成为真正的大国,那么就应该从孩子们的教育抓起,而孩子们的教育,应是以道德为基础的。《弟子规》应该重新回到教育的基础中来,让未成年人懵懂之时,就开始习读《弟子规》,践行《弟子规》,做有素质的国人,民众素质高,不愁国不强。

成语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如:《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又如: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至整顿一层,不如待天气清明以后,或官已做稳,行有余力时耳。”

成语每时每刻:每分钟,每一时刻。如:毛泽东《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给蒋介石的两个电报》:“现在日本侵略者尚未实行投降,而且每时每刻都在杀中国人。”又如:我每时每刻都在想你。

《弟子规》读后感_1192字

原来只知道《弟子规》是一本和孔子有关的,讲述孝道和许多做人的道理的书。但是我从没有拿着它好好看看。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对它不了解,所以对这本书没有什么兴趣。在一节语文课上我们老师给我们说到了孝顺,提到了《弟子规》这本书。老师的一席话让我很受启发,在之后的几天我的心里一直想着这本书,于是我特意去了书店买了一本《弟子规》。我认真地看完了这本书,我觉得从这本书上我学到了很多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去孝顺父母,友爱地和兄弟姐妹相处。同时做人要守信,要用一颗慈悲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对一切事物都平等博爱,善待天地万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更要主动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最后在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我们90年代的小孩,似乎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有的时候,我们爱去哪就去哪,根本不会跟父母说;有些时候,我们回到家里,就一头栽进房间里,根本也不会跟父母说。其实,在背后的父母都隐含着无比的担心。孩子在外边的时候,担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我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他们的焦虑,只会自己玩,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我们爱我们的父母就该“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时候告诉父母知道你们去哪里,回来的时候,要当面告诉父母我们回来了,让他们放心。曾经,我跟我的哥哥姐姐们相处,或许是因为我们玩得太熟了,所以我总爱直称呼他们的名字。也许是因为习惯了吧,我叫他们名字时候,他们也不见怪,哥哥姐姐们也没跟我说过什麽怨言。但其实,他们自己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却不会跟我说任何,或许怕我难为。我爱哥哥姐姐们就该“称尊长,勿呼名”,即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称呼他们的名字,要称号“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称呼,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长辈。我最喜欢不分大小的跟长辈说话。有的时候,遇到我跟他们意见不同时,我总爱大声反驳,不分尊卑。他们有时候也会教训一下我,但我总是这样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会。其实,他们内心也很不满,但也不会狠狠地骂我,而我也不会想到这一点。我们爱长辈就该“尊长前,声要低”,即与长辈说话的时候呢,声音要柔和适中,不要大大声音地驳回,虽然他们比不会很严厉地教训,但其实他们内心也不好受的。我们常常喜欢自出自入,“敲门”这个动作,我们根本大多数都不会用到。其实,别人的房间并不是可以让你随便进出的,有些人或许无所谓,但有些人却很在意别人进入他的放假的。然而进别人房间前,不敲门是一种坏习惯。我们尊重别人就该“将入门,问孰存”,即在入门之前,应该先敲门问一下:“有人在吗,我可以进来吗?”不要贸贸然就跑进去。《弟子规》里的行为作则,就是作为学生,晚辈应该具有的规矩。我们要把《弟子规》中所赋予我们优秀品质的导向,跟着书内的作则好好学习,继承我国传统的美德。道德于现在社会是不可缺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弟子规》内存在的良好品质,从而扎德育之根。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