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读后感4篇1600、1700字

浏览

本文整理了读《珍惜》有感、不要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天蓝色的彼岸》有感(1567字)、珍惜现在,让生命更有价值(1573字)、爱、宽恕、珍惜(1724字)、且学且珍惜——《超级自控力》读后感(2262字)等1600字、17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4篇,供您参阅。

不要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天蓝色的彼岸》有感_1567字

文/蓝嘉浩

死亡是生命的延续,是生命结束时的另一个黑暗的世界,是生命的火花熄灭的时刻。死亡,是每个人涂抹不了的,它将会在你不知不觉中拉入天堂。既然死亡会到来,那就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合理的安排。可是,有一个叫哈里的男孩,他不懂得珍惜,调皮的心灵在世界中跳动。不幸的是,他因车祸而死,他很懊悔。所以不要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哈里是一个爱捣蛋、调皮的男孩。他的姐姐叫雅丹,他读得顺口了,觉得很无趣,便把她叫成“鸭蛋”。家里整天都回荡着“鸭蛋”这两个“粘乎乎”的字。姐姐一次又一次地容忍,情绪一次次地升高,热血沸腾,肺又急促地工作。终于,心中发出了“呯”的一声,肺都要气出来了。心中燃起了熊熊大火,肺如同一张纸,在慢慢地燃烧……

她眉毛直竖,嘴角微微颤抖着,气愤地说“你……你这只哈巴狗!”我毫不退让,冷笑一声,神情非常冷漠:“呵呵,你这个腐烂的鸭蛋还乳臭未干呢。”姐姐顿时大发雷霆:“你个流浪哈巴狗,没资格跟我说话!”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争执了一个下午,谁也不肯让谁。直到夜晚,哈里一气之下走出了家门,却不知一辆大卡车迎面而来……

就这样,哈里来到了天堂。

哈里一来到天堂,他就觉得很悔恨,悔恨当年不该与姐姐吵闹,才酿成了如此大错,他真感到后悔……

一个人,千万不要失去后,才懂得珍惜,那晚了。生命的火花早已熄灭,光明的世界早已离去,你只能在黑暗中默默流泪,默默懊悔。可是,懊恼有什么用呢?它能改变现实吗?它能为你洗清罪过吗?我可以斩钉截铁地说两个字:“不能!”当你还在世时,你就要把握好时间,紧紧地抓牢。当你还有机会时,你要早点去利用,而不是以后再用,那未来是琢磨不透的,你不用轻易将机会抛向远方。就如哈里一样,他到了死后才后悔,去向同学、老师、家长、姐姐深深地道了个歉,可是,这有什么用?他们看得到吗?听得到吗?答案是不能!你是鬼魂,他们是人,人与鬼魂能相互联系吗?很难。所以,你能得到的机会以及有机会去面对,你一定要把握好,否则,贪婪的时间将会吞噬你的生命!黑暗的默默等待,使每个人不禁提心吊胆。

而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中,友谊,又怎么能缺少呢?在你流泪时,朋友陪你一起哭泣;在你哈哈大笑时,朋友陪你一起大笑;在你成功时,朋友与你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在你失败时,朋友与你一起面对。友谊,如同一面镜子,在你面对时,它会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你面前。友谊,如同一杯生命药水,没有它,生命之树无法生存,只能默默地枯萎。友谊,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们眼中,它有如此高的地位。可是,在另一个世界的哈里,却没有好好的把握,失去了……

这本书中,那单纯、清新、温暖的文字,教会我的不仅仅是亲情、友谊,而送给我的还是人世间最真切、温暖人心的伟大的爱。我不禁感叹:“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挥之不去。

这句话的游荡,使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了那天下午。

我正安静地写著作业,周围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的声音,教室里鸦雀无声。笔在手指间转动,深入思考地我早已忘记笔是开着的,就在那一挥的一霎那,墨水毫不留情地在同桌的书上成了不速之客。就听“啊!”的一声,同桌似乎早已关注到这书上的墨水。“你……你,啍!”我这才醒悟过来,将尴尬的眼神定在这墨水上,我不禁说了一句:“对不起,不是故意的。”可她的脾气谁能料到,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倔。她狠狠地说:“我也要在你的本子上也点上一点!”说完,她毫不留情地在我的本子上点上了一点,我也没啥反应,只是静静地沉默……

她的气还没有消,把我骂得狗血喷头,嘴巴停不住地骂啊,骂啊,可我还是静静地沉默。不要失去后,才懂得珍惜,那就晚了。时间是毫不留情的,它只是尽自己的职责,不会少给你时间,更不会多给你时间。所以,你一定要还在世的时候去珍惜,去利用……

成语斩钉截铁:斩钉截铁[zhǎn dīng jié tiě],意指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语出《祖堂集·卷八·云居和尚》。[源]《祖堂集·卷八·云居和尚》天复元年辛酉岁秋,忽有微疾。至十二月上旬,累有教令。至二十八日夜,主事及三堂上座参省,师顾视云:“汝等在此,粗知远近,生死寻常,勿以忧虑。斩钉截铁,莫违佛法;出生入死,莫负如来,事宜无多,人各了取。”《景德传灯录·卷一七·洪州云居道膺禅师》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时一僧出曰:“便请和尚钉铁。”师曰:“口里底是什麽!”[典故]云居禅师,本姓王,师讳道膺,唐末幽州蓟门玉田人。是洞山良价禅师的杰出弟子,曹洞宗的第二代。道膺住在江西云居山,僧众很多。一年秋天,云居禅师忽然感觉身体不适,他趁弟子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告诉弟子们:生与死是很平常的事,大家不必太过忧虑。今後大家处理事情,一定要“斩钉截铁,莫违佛法”。就是说做事要果断坚决,不要违反佛法。并将生死置於度外,就像如来佛一样,“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凡事合宜就好,各取所需,不必多取。後来“斩钉截铁”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成语情不自禁:情不自禁[qíng bù zì jīn],意指感情激动得无法自我控制。语出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源]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据《艺文类聚·卷四·岁时中·七月七日》引)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典故]“禁”念作jīn时,有承担、承受的意思,“不自禁”则是承受不住、不由自主的意思,如“喜不自禁”就是高兴得无法控制,而“情不自禁”就是感情激动得无法自我控制的意思。在所引典源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中,叙述了妇女於七夕在月下乞巧,思念情人的情景。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称为“七夕”。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於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於刺绣织布,称为“乞巧”。诗中描述的女性看到七夕如影随形的月亮时,想起乞巧的传说,因此“情来不自禁”,一时感情激动,便也学着传说在月下引线穿针,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美、手艺更灵巧,以得到美好姻缘。後来典源文献里的“情来不自禁”,演变成“情不自禁”这句成语,表示感情激动得无法自我控制。

珍惜现在,让生命更有价值_1573字

俗话说得好“从希望中得到快乐,从苦难中保持韧性”!那么,朋友,你一定听过那“哗!哗!”的流水声吧!看过那红日冲破云霞升起在天空的壮观景象吧!也一定看过连绵起伏的高山,宽阔的马路,青青的小草,翩翩起舞的蝴蝶吧!你是否也像我一样能说会唱吧!你可曾想过这都是我们心灵的窗户——眼睛给我们的享受,嘴巴给我们互通沟通的桥梁,耳朵给我买是能听到世间万物那动听的声音!我们每天用眼睛看东西,用耳朵听声音,用嘴巴与人交谈,这一切好像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理所当然。这时我不禁想起来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谁也没有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即使这样,她的父母也不放弃她,他们积极奔走就是为了让海伦凯勒打开心灵之窗。

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19个月失去视觉,听觉后,就与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她不能喊一声“爸爸,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这个幼小的生命不知如何排谴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变得古怪,暴躁,无理起来,脾气,越来越坏,直到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她识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才可以与人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这才把海伦孤独的心灵铺上一条通向知识的光明之路。当海伦领悟到"水"字时,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开始迫不及待地认字,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对知识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难以想象和枯燥中意学会了法语,拉丁语,德语等更各国语言。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吸取了伟人和智者的结晶。她把学习比做攀登奇山险峰,跌倒了爬起来,不停地进步,她知道学习就是享受,就是快乐,如果没有了知识她将失去一切,让自己充满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直到看见更为广阔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蓝天的深处,希望的顶峰!这些知识,像一道彩虹点亮了海伦心中的灯,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

当我闭上眼睛的第一秒,我的心不知为何突然凉了一下。我觉得世界由明朗一下子变得漆黑,心里就没了数显得很不安稳。当我准备向前迈一步时,我确发现平常满不在乎的走路现再也变得如此困难,我发觉我不敢迈。我害怕,害怕自己会摔倒,害怕有东西会碰到自己,伤害自己。这还算好的,我还可以用耳朵听,但海伦呢?她既看不见,也听不见。那她面临多大的困难,面临多大的危险,我们怎么知道,怎么了解,又怎么体会!

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用知识点亮自己心中的灯,我相信,这个世界将是一片光明!

海伦,用她艰难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的自传,使我汗颜,也使我警醒。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只有聋人才珍惜失而复得的听觉?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见天日的幸福?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实生命、去享受生活!海伦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

知识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凯勒一样,在有生之年把对知识的渴求,看作对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着这种追求,怀着友善、朝气、渴望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啊!

海伦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我们生在福中不知福,既能看到充满阳光的世界,又能听到各种美妙的声音。我们还有什么遗憾呢?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我想:虽然凯勒看不见,听不到,但在她心里也有她自己想象出的世界,那是凯勒的世界,它只属于凯勒自己。我相信她的世界也会充满阳光、充满笑声。海伦的一生,是在黑暗中度过的,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命运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段永不遗忘的凯歌!

成语顺理成章: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如:《朱子全书》:“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又如:事情这样做顺理成章,既解决了问题,又受到群众的拥护。

成语满不在乎:满:全;在乎:在意。丝毫不在意。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如: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又如:交代了几句话,满不在乎地随苏沛霖到了朱家。——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

爱、宽恕、珍惜_1724字

在唐山地震34年后的2010—7—24晚我的唐山老乡发小省电视台姗姗打来电话要一起去省艺术中心看晚上10:10分的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

以前的票价一毛五,现在票价七十五,不能说物价飞涨,得说是现在的生活好了。

之前接触过这部片子相关资讯,知道讲的是灾难面前关于爱,关于希望。如果仅仅是灾难片,可能我也不看了。我知道自己肯定会看哭,自从有了孩子以后,我甚至看到孩子路上捡了钱交给警察叔叔都会感动的要哭,但这部片子不光为骗取眼泪那般单薄无力,它更厚重些,它让人们知道——爱、宽恕和珍惜,这三个词完全是我脑子里自动蹦跶出来的。

影片一开始,无数只蜻蜓随着镜头、沿着铁路飞去。方大强以为是一场大雨即将到来的预兆,却不知那晚是他和家人来不及说再见的永别。影片以普通一家人的生活为情节主线展开。恩爱的夫妻,漂亮机灵的孩子,姐姐护着弟弟,丈夫养活着妻儿,平淡但幸福的日子,都在7月28日这天凌晨3点28分,被一场地震毁灭了。哄完可爱的龙凤胎睡觉、干完活,大强和元妮在卡车里偷偷亲热——美好,羡煞旁人。一阵巨响,美好散去,悲剧到来。塌了,都塌了。死了,都死了。我不敢再看,于是闭上眼,随着倒塌的巨响和人们的惨叫,在脑海里放映记忆中叫做地震的东西。看到孩子被困在房间里,无助的喊着妈妈,我的眼泪就下来了。男主人公不由分说的把女人拦住了,自己冲到了前面,我是男人,我强壮,我有保护妇孺的责任,如果现在的男人叫男人的话,那个时代的男人应该定义为英雄。我们经历过,我觉得现实的悲惨程度绝对要比电影里强大得多。为了救元妮,大强死了。

地震停止后,两个孩子分别被压在一块楼板的两端。时间紧迫、救援条件落后——元妮经历了人世间最的抉择——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而在她说出救弟弟三个字后,女儿绝望了,元妮也给自己留下了人世间最最巨大的愧疚。杠杆两头,是两个孩子,只能撬一头,救一个,一个是闺女,一个是儿子,你救哪个?哪个都得救啊,不行,再不决定就都没了,这个叫决定么?这叫挖心挖肝啊。救弟弟,听到这三个字,埋在废墟下的女儿哭了,恨、委屈、绝望,但偏偏没死,于是再也不要认这个救弟弟舍弃自己的妈妈。欣慰的是,方登幸存。

灾区重建中,孩子的奶奶和姑姑怀着悲痛和对元妮的埋怨,来接小方达去济南。长途汽车开动时,孩子的姑姑对奶奶说,接走孩子就是要了元妮的命。停车,奔跑,“妈妈!”“达!”徐帆撕心裂肺的叫喊,整个影院万籁俱寂,我的视线突然模糊。眼泪决堤了。

时间一转,1986年。幸存的弟弟和姐姐都长大了。弟弟方达断了条胳膊跟着妈妈,重新开始生活,过着拮据的日子,妈妈认为他应该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方达没有,懂事坚强的他离了学校一样成才,和朋友一起踏上了证明自己的道路。关门,儿子离开了,元妮瘫软了。母亲绝不再嫁,她说:谁能拿命来对我好?其实在这点上,她并不苦,一些人没有在身边,在心里活着足以,比一些人还活着,但在自己心里跟个死人无异的强。姐姐被军人干部家庭收养,生活条件宽裕,但方登时而会在梦中见到自己的亲人,哭喊,醒来,头痛。镜头一转,方登背着行李去大学报道,邂逅了负心汉。

几年过后,事业飞黄的方达开着bmw,带着女友回家看望母亲,要把母亲接到杭州一起生活。元妮固执地要求一直住在老房子里,用她的话说,她怕大强和方登的魂回家时找不到路。她说,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镜头又转,方登怀孕、退学,离开了养父独自一个人生下孩字,做家教,后又远嫁加拿大和一个大她16岁的老外共同生活。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姐弟俩不约而同地到灾区参与救援时候重逢。无巧不成书,两人在偶然中相认,虽然影片没有描写,但是过程大家可想而知。姐弟俩一同回家看母亲。收到女儿幸存的消息,元妮颤抖得连饺子皮都捏不上。我本以为方登进门的时候,元妮会跑出来跪在女儿面前忏悔。但是心情复杂的元妮却是异常平静地请女儿先进屋。下跪、忏悔、泣不成声。我再次投入剧情。老母亲洗好了西红柿,告诉女儿:西红柿洗好了,我没忘。这个当初地震之前给儿子吃而没分给女儿的西红柿,整整压了母亲32年。老母亲给女儿跪下时候,我泪如滂沱,不身为一个母亲,你永远不知道做母亲有多难。

成语无巧不成书:没有巧事就编不成书。比喻事情十分凑巧。如:清·洪楝园《后南柯·招附》:“东宫巧于捉弄,公主巧于动人,田生巧于委禽,宫女巧于假冒,所谓无巧不成书也。”又如:真是无巧不成书,说曹操,曹操就到。

成语不约而同:不约而同[bù yuē ér tóng],意指彼此并未事先约定,而意见或行为却相同。语本《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源]《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及至秦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称号曰皇帝,主海内之政,坏诸侯之城,销其兵,铸以为锺虡,示不复用。元元黎民得免於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向使秦缓其刑罚,薄赋敛,省繇役,贵仁义,贱权利,上笃厚,下智巧,变风易俗,化於海内,则世世必安矣。秦不行是风而(修)〔循〕其故俗,为智巧权利者进,笃厚忠信者退;法严政峻,谄谀者众,日闻其美,意广心轶。……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於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叛。陈胜、吴广举陈,武臣、张耳举赵,项梁举吴,田儋举齐,景驹举郢,周市举魏,韩广举燕,穷山通谷,豪士并起,不可胜载也,然皆非公侯之後,非长官之吏也。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壤长地进,至于霸王,时教使然也。秦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灭世绝祀者,穷兵之祸也,故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典故]据《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载,汉武帝时,朝中两位大臣严安和徐乐上书,文中对秦朝的灭亡有所评论。他们认为秦始皇在取得政权後,不但没有体恤民情,予民休息,反而好大喜功,不断发动战争,造成社会更加不安定,赋税更加的沉重,民不聊生,屍骨遍地。於是在秦始皇死後,天下群雄并起,纷纷领兵抗秦。而这些豪杰之士其实原只是一般的平凡百姓,非王公贵族之後,没有任何权势,也没有精良武器,这些人之所以“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是因为秦的苛政使民心思变,叛军的胜利完全是时势所趋。此处“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指没有事先商量就一起行动,没有事先约定就一起会合,後来“不约而同”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彼此并未事先约定,而意见或行为却相同。

且学且珍惜——《超级自控力》读后感_2262字

文/陈蕖

拿到本书的第一时间,我翻出家中书柜另外两本自控力书籍,三本同时阅读。其中一本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的《自控力》,结合心理、经济、神经等学科深层剖析了自控力。而本书——潘鸿生的《超级自控力》,用很多浅显易懂的小故事,穿插在各项自我管理技能的道理中间,作者煲得一手好鸡汤,读者喝得津津有味。倘若又能在某个时刻点醒自己,抑或在某个故事实中例触动心弦,那着实是算上了一课吧。

自控只是一时行为,失控却是常态,缺乏意志力是完成目标的最大绊脚石。时代变迁,社会越来越复杂,人们越来越需要自控力,为了适应环境,人脑很早就学会了自控。意志力不但区分了人和其他动物,也区分了每个人。我认为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拿高分和成功。

人类用几百万年进化出了满足要求的前额皮质,懂得未雨绸缪,近几十年,神经学家发现,人脑的“求知欲很强”,通过锻炼,甚至可以根据主人的要求重塑。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冥想”提升自控力,实验发现大脑灰质会增多。十八世纪,美国有位意志力顽强的工人修路时发生了事故,因为前额皮质被炸药冲击波穿过,几个月后虽然身体痊愈,但是性情大变,没有任何自控力。虽然我们不会因为炸药失去前额皮质,但是醉酒、睡眠不足、不专注等不良习惯,也会让它重新塑型的。

自控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脑里仿佛有两个自我,在自我博弈的过程中,如果自控系统占上风,原始本能就被抛弃。例如,为了激发购物者的购物本能,卖场的商品摆放设计也是利用技巧削弱购物者的自控力。

求生专家贝尔·格里尔斯荒野求生系列中,在他穿越撒哈拉沙漠时,曾说过一句话:野外生存,除了需要丰富的知识经验和那么点运气,更多的时候,让自己活下来最重要的是顽强的意志力。

克制冲动,掌控情绪,是心理素质的体现,除了控制情绪,还要将情绪消化掉,才能理智支配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情绪管理是全面发育的重要体现,会管理情绪的孩子,并不是不能生气。相反,他可以难过、忧伤、发脾气、哭泣,因为孩子只有体验了情绪,才能真正认识情绪,然后学会控制和发泄情绪。但是一定要告诉他,释放情绪不能伤害他人。一个能管理自己情绪的孩子,长大后一定是个思虑周全的人。对我来说亦如此。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弗吉尼亚·伍尔夫也曾经在《伍尔夫读书随笔》写道:一个人一旦有了自我认识,也就有了独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独立人格,也就不再浑浑噩噩,虚度年华了。换言之,他一生都会有一种适度的充实感和幸福感。心态对了,状态就对了。肯尼斯·克利斯汀在《这辈子,只能这样吗?》写到:很多低成就的人,是甘于平凡庸碌的。人们总是对自己的生活设限。总之,低成就就是日常生活中“惯性堕落”的延伸,例如看不完一本书、总是拖延减肥计划等等,这个世界并不怎么重视在逆境中力争上游,或是坚持个人理想、长远奋斗这类的价值观。反而更喜欢有趣、快速和容易的事情。人们对天才和奇人比较感兴趣,而不是一步一步朝向目标迈进的人。大脑喜欢走捷径,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无形中就放弃了曾经设定的目标,那些年,我丢掉的目标就是如此。

用目标约束自己。师傅之前布置的101个目标事情,对我来说还是有作用的,我将这些事情重新整理、分解、排序,剔除一部分不那么坚定的,又新增加一部分修正的。如果人生只一味盲目地往前走,日子很累,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无论世事怎样,庆幸的是我还是原来的那个我,有我自己的原则和目标,纯粹了,简单了,所有的一切比你想象中的都要美好,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心有目标,何惧跌倒;心怀理想,怎惧摔跤。

“高处不胜寒”,所有的强者都是“孤独”的。世人在提到“孤独”一词时,往往含带同情和怜惜,根本谬解了当事人的心境。佛,左边是人,右边是弗,弗有“不是”之意,佛字如果直接转成白话,是“不是人”的意思。“不是人”正是“佛”,这里面有极为深刻的寓意。当一个人的心志能往山上走,不断的转化,使一切负面的情绪都转化成正面的情绪,他就不是一般的人,而是觉行圆满的佛了。

人生在世,欲望总是无止境的,但你要时刻提醒自己,什么该争取,什么该放弃。离开舒适区从头开始,也许会很辛苦,但一定会更值得。守得住欲望,才抵得住诱惑。

会管理时间的人,他的起点就高人一等了。事有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凡成功的人,都是时间管理高手,不会蹉跎岁月,不会拖延浪费。书中提到鲁迅先生的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就会有”。比较认同,我的阅读时间全部来自见缝插针的时间碎片,收效甚多。

逆商高的孩子,拥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是那个永远打不倒的小孩,总能在一次次挫折中逆风翻盘!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内心丰盈而笃定,顺境中自然,逆境中泰然,宽己达人,宠辱不惊。巴顿将军说: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意志坚定,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人生里的跌倒与失败,几乎是必然的,跌倒的价值是使人坚强,失败的意义则是让我们更珍惜人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最大的学问。很多时候,我们要学习自我催眠,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宽以待人。谦卑的心犹如一株小草,既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讽,默默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人生境界大不同,做好自己就好。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又一次合上书本,借书之言结尾:放纵容易,自控不易,且学且珍惜。一切积极的改变,都从你的自控力开始。

成语事半功倍:事半功倍[shì bàn gōng bèi],意指事情只用古人一半的心力,而功效加倍。形容费力少而收效大。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後用“事半功倍”比喻工作效率高。[源]《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於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时者也。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典故]战国齐人公孙丑是孟子弟子,他曾经问孟子:“如果夫子掌握齐国大权,可以建立和管仲晏婴那样的功业吗?”孟子不愿意被拿来和管仲相比,认为帮助齐国统一天下是件很容易的事。比起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现今的齐国不但国土广大,而且人民众多,加上以王道来治理天下的圣明君主很久没有出现,以致人民长久处在暴政之中,他们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肚子饿的人只求吃饱,口渴的人只求解渴”一样。所以齐国若在此时施行仁政,将正应验孔子说的:“德行流传的速度,比驿马传达命令还快。”而人民心里喜悦的程度,会就像脱离两脚被绑住倒挂的困境一样。这和古时候的人相比,只要花费一半的心力,就能达到加倍的功效。後来“事半功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工作效率高。

成语高处不胜寒:胜:承受,经得起。站在高处经不起风寒。比喻人身居高位感觉到孤单寂寞。如: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兼怀子由》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