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泽寺摩崖造像

浏览

中国南北朝至宋代佛教石窟寺。在四川省广元市嘉陵江西岸乌龙山麓。旧名乌奴寺,又名川主庙,因武则天出生于广元,后改名皇泽寺。造像窟龛大都凿于寺的左右石壁上,自南北朝经隋、唐、宋等各代先后开窟造像。现有龛窟50多个,造像1000余尊。主要有中心柱窟、大佛窟、五佛亭、则天殿、写心经洞等。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心柱窟中立 3层塔檐柱,各层列龛造像,形制与云冈 2号窟相似。后壁和左右,每面鐫圆拱龛,龛楣龙身蜿蜒,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坐方形高座,头顶处有九佛(图1);菩萨面相扁圆,长发披肩,腰部微曲。窟壁三面及中心柱上,满布浮雕千佛。据窟形和造像情况看,时代当在北周末期,唐初有所增刻,宋、明时仍有题记。大佛窟为此间最大石窟,外覆重楼,故又名大佛楼(图2)。窟高 7米,宽6米,深 3.6米。中为阿弥陀立像,通高 5.8米。左右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和二天王。其布局与北方地区唐代佛窟近似。窟后壁连顶部有高浮雕天龙八部,形象奇伟。全窟造像富丽堂皇,雄伟劲健,为唐代之佳作。五佛亭有5个佛龛,最大一龛高 2.5米,宽1.8米,深1.1米,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头为高肉髻,身着通肩式袈裟,文纹纤细流畅、质感较强。二菩萨分立于莲座,面部秀丽,头束发,戴宝冠,饰披帛、缨珞及手钏,为隋代作品。写心经洞的耕作图,具有蜀中农村浓郁的生活气息。则天殿的造像,古朴庄重,和谐生动。

图 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多次进行调查研究,对埋藏已久的龛窟造像、碑碣等进行了清理保护,并修缮和恢复了寺庙建筑。为加强保护工作,于70年代中期设立专门保管机构。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