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病

一种以心肌坏死为主要症状的地方病,因1935年最先发现于中国黑龙江省克山县而得名。患者发病急,死亡率很高。克山病病因有两种假说:一是水土因素说,认为病区自然环境的化学组成异常,使居民饮食和饮水中某种物质(如硒、钼、镁、硫、铜、钴、锌、锰以及硝酸盐、有机酸等)过多、缺少或比例失常,引起心肌代谢障碍而得病;二是生物因素说,认为主要致病因子是某种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如真菌毒素等)。近年在吉林、辽宁、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四川、云南、湖北及西藏等省、自治区的某些地区都发现克山病。重病区多在海拔200~2000米之间,大体上沿着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六盘山到云贵高原的山地分布。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考察黑龙江省各重病区的地理条件,发现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气候湿润多雨;

(2)地形多为低山丘陵;

(3)土壤富含腐殖质,偏酸性;

(4)都是农耕区。国外除朝鲜、日本曾有克山病的报道外,其他国家尚未发现与克山病完全相同的疾病。由于病因尚未完全查明,目前尚无可靠的预防方法。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