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背枇杷

概况

基源: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青海杜鹃、太白杜鹃或金背杜鹃的果实。

原植物:作金背枇杷入药的有3种:青海杜鹃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m.,又名枇杷、陇蜀杜鹃(《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太白杜鹃Rhododendron purdomii Rehd.et Wils.,又名药枇杷(广西)和金背杜鹃R.clementinae Forrest ex W.W.Sm.subsp.aureodorsale W.P.Fang,又名金背枇杷(《秦岭植物志》)。

形态:青海杜鹃为常绿灌木,高达3m。幼枝粗壮,无毛。叶簇生枝顶,叶柄长1~2cm,无毛;叶片坚革质、椭圆形至长圆形,长7~10cm,宽3~5cm,顶端钝,有短尖头,基部圆,背面幼时被黄棕色星状薄绒毛,后渐脱落。伞房状球形花序有花12~15朵;花梗长1~1.5cm,无毛;花萼短、无毛,有半圆形齿;花冠钟状,白至粉红色,长约3.5cm,裂片5,圆形,雄蕊10,花丝下部有粗短毛;子房通常无毛,柱头头状,绿色。蒴果圆柱形,长达1.5cm,光滑。(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126页.图4206)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4000m左右的高山,常成林。分布于青海、甘肃、陕西和四川。

太白杜鹃与青海杜鹃的区别在于:叶背面淡绿色,无毛;花序为短总状伞形花序,花梗被短柔毛,子房密被白色柔毛;蒴果及果梗常被红褐色柔毛。花期4~6月,果期7~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139页.图4227)生于海拔1800~3400m的山坡林中。分布于河南、陕西和甘肃。

金背杜鹃与青海杜鹃及太白杜鹃的区别在于:花萼小,7裂,花冠杯状,白色、具红色斑点,7裂,裂片内面下部被短柔毛;雄蕊14~15枚;蒴果长2~3cm,无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图见《秦岭植物志》.第1卷.第4册.21页.图21)生于海拔2600~3200m的高山林地。分布于陕西、四川和云南。

化学性质

附 叶含杜鹃毒素(Rhodotoxin)0.06%~0,1%,甙元为槲皮素的黄酮甙2.10%~2.64%,鞣质8.31%~10.8%,杜鹃毒素和鞣质的含量随季节而变化。此外还含有杜鹃酮(Germacrone)。

参考文献

中药通报 1986;11(1):41。

药性

性味:苦,平。

功效:镇咳祛痰,清肺和胃,降气消暑。

主治:肺热咳嗽,呕吐,口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陕西中草药》:“治肺热咳嗽,呕吐、口渴:金背枇杷6~9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