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高压

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大气对流层中部和上部深厚的暖高压,属大型长波系统,是由长波波幅增大而形成的含有闭合高压中心的准静止的长波脊。由于它很少移动,持续时间又比较长,阻碍着上游西风气流和天气系统的东移,故称阻塞高压。阻塞高压主要出现在北半球,其形成过程是当西风带长波槽和脊的经向度变大,暖脊向北伸展到很高的纬度地区,且两侧冷槽往南伸到较低的纬度地区时,暖脊被冷空气包围,与南面的暖空气主体分离,出现孤立的暖区,从而形成闭合高压区。阻塞高压常和切断低压相伴出现。南伸的冷槽被暖空气切断,出现孤立的冷堆,形成闭合低压区,即切断低压(见气旋)。

由于这种闭合高压区和低压区的存在,阻挡着西风带中的波动向下游传递,西风急流常有明显的分支现象,一支由南绕过,一支由北绕过(见图

图

)。西风急流上的短波或地面气旋,也随着基本气流分别由南、由北绕过,或在上游消失。阻塞高压的建立和崩溃常常伴随着一次大范围甚至半球范围的环流型式的剧烈转变。它的建立,标志着纬向环流向经向环流的转变;它的持续,标志经向环流处于强盛阶段;它的崩溃,标志着经向环流向纬向环流的转变。因此,研究阻塞高压对了解环流型的转变、冷暖空气的活动和天气预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阻塞高压常呈准静止状态,移动缓慢,有时甚至西退。阻塞高压维持的时间平均为5~7天,有时可达20天以上。所在地区往往形成持续的单一天气:其东部多为持久的晴朗天气,西部多为降水天气。阻塞高压常发生在暖空气很活跃、冷空气也较强的地区和季节,因此它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最常出现在北大西洋东北部和北太平洋阿拉斯加地区,以春、秋季最多。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也常有阻塞高压,它们大多由北部的高压演变而成,强度不很大,但对中国的天气影响很大。当它们稳定维持时,中国南方多连阴雨天气;当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减弱崩溃时,常引起中国的寒潮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