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的水质管理措施

浏览

鱼类生活于水中,养鱼必先养水,养水要先养底泥。鱼类粪便、残饵以及动植物尸体等沉积于水底,日积月累形成底泥。其中所含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各种溶于水的无机盐、不溶于水的矿物质及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沼气等,一部分是可以为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所利用,一部分对水产动物有害。采取如下措施,可以增加水体中有益物质、降低有害物质的含量,有利于水生生物生长。

1 定期清塘消毒

保持池底淤泥厚度15~20 cm。每年冬季卖鱼后要干塘清淤消毒,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并用生石灰消毒,干塘晒底,促进池底有机物的矿化分解,同时杀灭淤泥中的各种细菌、寄生虫卵等病原体,减少鱼病发生机会。

2 施肥培藻

早春季节,适当使用经过发酵的有机肥,培养有益藻类。春夏之季,适当补充无机氮肥和磷肥,为浮游植物生长补充N、P元素。秋季之后,由于大量投饲,氮元素基本不缺乏,只需补充磷肥,每半月使用1次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促进浮游植物的正常生长繁殖,不仅可以为鲢鳙鱼类提供天然饵料,而且可以确保水中氧气充足。

3 合理放养鱼类

可以适当放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类,摄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净化水质,防止浮游植物过量繁殖形成水华;底层适当放养鲤、鲫等底层鱼类,可以摄食沉入水底的残饵,同时,鲤、鲫在池底觅食时,可以翻动池底淤泥,促进池底有机物的分解,减少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形成。

4 经常增氧

保证水体溶氧充足,主要增氧措施有换注新水、开增氧机及使用化学增氧剂。当水体过肥、透明度低于20 cm 时,可直接将底层有害物质含量高的水排放掉,注入含氧量高的新鲜水。当水源或水质不好时,可定期开启增氧机,增氧机不仅能增氧,而且能搅动上下水体,促进水体上下交换,同时兼有曝气作用,能将池底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气、甲烷、沼气等)排出水体。一般要求在晴天的中午,每天开机1~2 h;阴天或天气闷热时,凌晨就要开启增氧机;鱼类缺氧浮头时,要一直开启增氧机,直到鱼类浮头解除。当缺水缺电时,可以使用化学增氧剂,如过氧化钙、过氧化钠、双氧水等临时增氧措施。一方面可以直接增加水体氧气,另一方面,可以降解有机物,降低化学需氧量(COD),消除硫化氢、亚硝酸盐、氨气等有害物质,改善底层生态环境。

5 合理使用水质改良剂

水质改良剂有生石灰、明矾、硫代硫酸钠、果酸、沸石粉、活性炭、陶土、煤渣等。生石灰不仅有杀菌、调节酸碱度的作用,而且可以补钙、置换淤泥中的微量元素,间接起到施肥的作用。硫代硫酸钠、果酸等有解毒作用。沸石粉、活性炭、陶土、煤渣等能吸附池底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降低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缓解水质恶化对鱼类的危害。

6 定期在水体中使用微生态制剂

小球藻、光合细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等,这些有益微生物一方面可以消化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变废为宝,为鱼类提供饵料生物;另一方面,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后,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鱼病的发生,减少使用杀虫及消毒剂对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