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膨胀的性质(pdf英文版)

    提供《宇宙膨胀的性质》(pdf英文版《Properties of expanding universes》)下载,一共134页,大小为32M。网上没有txt版的,也没有中文版的。为什么?想想吧……哪有这么快。

  • 超新星

    一颗看来暗淡的恒星,由於本身内部的突然爆发,向外 抛射大量物质及能量,光度骤增一千万倍,亮度超过本身的十七个视星等。这时我们称之为超新星爆发(爆炸 ) 超新星并非星,而只是一个爆发现象,也是恒星演 化到晚期的一个阶段,亮度增幅少於十七个视星等的称 为新星爆发(爆炸)。...

  • 大爆炸宇宙学

    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与其它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 到稀地演化。这一从冷到热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很大的爆发。根据 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

  • 地球的辐射带

    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太阳在不停地发出带电粒子,这些粒子被地球磁场俘获,束缚在离地表一定距离的高空形成一条带电粒子带。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范艾伦根据“探险者”1号、3号、4号的观测资料证实了这条辐射带的存在,确定了它的结构和范围,并发现其外面还有另一条带电粒子带,于是离地面较近的辐射带称为内辐射带,离地面较远的...

  • 过去光锥

    将一块石头扔进水塘,水表面的涟漪向四周散开,涟漪以圆周的形式越变越大,这个二维的池塘水面加上一维的时间,扩大的水圈与时间就能画出一个圆锥,顶点是石头击中到水面的地方和时间,类似地,从一个事件出发的光在四维的空间-时间里形成了一个三维的圆锥,这个圆锥称为事件的过去光锥,它的宇宙学意义就是当我们遥望夜空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看到目前状...

  • 赫罗图

    1911年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1913年美国天文学家罗素各自独立绘出亮星的光度—温度图,发现大多数恒星分布在图中左上方至右下方的一条狭长带内,从高温到低温的恒星形成一个明显的序列,称为“主星序”。为了纪念两位科学家作出的贡献,人们称这种图为赫—罗图(HR-diagram)。 该图显示出恒星的光度和表面...

  • 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指的是银河系之外的其他星系,它们都是与银河系属于同一量级的庞大恒星系统。河外星系一般用肉眼看不见,就是通过一般望远镜去观察,也还是一片雾,天文学家才发现二者完全是两码事:河外星云实际上是和我们银河系、类似的星系,而真正的“星云”,都是我介银河系的内部成员,是由恒星之间的稀薄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因此,现在再也不用“河外星云...

  • 黑洞

    引力极强的地方,没有任何东西能从该处逃逸,甚至光线也不例外。 黑洞可从大质量恒星的“死亡”中产生,当一颗大质量恒星耗尽其内 部的核燃料而抵达其演化末态时,恒星就变成不稳定的并发生引力坍 缩,死亡恒星的物质的重量会猛烈地沿四面八方向内挤压,当引力大 的无任何其他排斥力相对抗时,把恒星压成一个称为“奇点”的...

  • 恒星时

    天球的周日旋转是地球自转的反映,我们就利用太阳、恒星或天球上假想点的周日运动来建立时间系统。由于选取的特定点不同,在天文学中就有几种不同的计量时间系统,如恒星时、真太阳时、平太阳时等。恒星是以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来确定的计量时间的系统。一个地方的恒星时以春分点对于该地子午圈的时角类量度。春分点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为1恒星日,...

  • “恒显圈”与“恒隐圈”

    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能看到的星座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一点,有些星座永远也看不到的;反过来呢,有些星座在那儿一年四季都看得见。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到底哪些星座看不到呢? 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假设一个地点的纬度是φ,那么赤纬小于-(90°-φ)的天体在这里就永远看不到。反之,凡是赤纬大于(90°-φ)的天体,在这里...

  • 红外天文学

    利用天体在波长界于1.0-350微米的红外波段来研究天文现象的天文分之学科。整个红外波段可分为近红外(1.0-5微米)、中红外(5-30微米)和远红外(30-350微米)三个波段。表面温度近于3000° K的物体的主要辐射能量集中在近红外波段,且温度越低,辐射的峰值波长就越长。因此诸如红巨星、原恒星、恒星延伸大气中的尘埃包层、...

  • 红移现象

    在宇宙的星系中,星系光谱的谱线向红端的位移现象称 为红移,那正表明了多普勒效应。星系在我们视线方向 远离我们,红移量愈大,距离愈远,退行速度也愈高。 绝大部分的河外星系也存在着红移,这也表明了宇宙的 不断膨胀。换句话说,红移正是宇宙膨胀的重要证据。 二十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定出哈勃定律,利用所测得的 红移值定出星系的距离。...

  • 环形山

    环形山是月面上最显著的地貌特征。月面上星罗棋布、重重叠叠的环形山酷似地球上的火山口,中央有一块圆形的平地,外围是一圈隆起的山环,内壁陡峭,外坡平缓。 环形山的中间有一个陷落的深坑,四周围有高耸直立的岩石,环形山的高度一般在7~8公里之间。环形山大小不一,直径相差悬殊,小的环形山直径不足10公里,有的仅一...

  • 黄道、黄极与黄道带

    黄道: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即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黄极:天球上与黄道角距离都是90度的两点,靠近北天极的叫“北黄极”。黄极与天极的角距离等于黄赤交角。北黄极在天龙座 与 两星联线的中央。 ...

  • 黄道坐标

    一种“天文坐标”。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由黄经和黄纬两个坐标表示。春分点的黄经圈与通过某一天体的黄经圈在黄极所成的角度,或在黄道上所夹的弧长,叫做该天体的黄经。计量方向为在黄道上由春分点起,沿着与太阳周年运动相同的方向,从0-360度。从黄道起,沿黄经圈到天体的角距离称为该天体的黄纬。计量方向从黄道起,由0-90度,黄道以北为正。...

  • 回归年

    又称“太阳年”。即太阳视圆面中心相继两过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回归年比恒星年约短20分23秒,回归年长365.2422平太阳日或365日5时48分46秒。对应1900年初回归年长为365.24219892平太阳日,这个数值不是不变的,每百年减少0.53秒。...

  • 浑天说

    中国古人对宇宙的另一种看法,将天和地化作蛋壳和蛋 黄。地是蛋黄,小而圆;天是蛋壳,包围着这个蛋黄。 这种说法提出了地是球形的看法,比盖天说进步了很多 。...

  • 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若按它们的质量、大小和结构特征,则分为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两类。 类地行星主要由石、铁等物质组成,体积小,密度大,自转慢、卫星少。属于类地行星的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主要由氢、氦、冰、氨、甲烷等物质组成,体积大、密度低,自转相当快、卫星较多,还有由...

  • 类星体

    六十年代发现的奇异天体,貌似恒星,却具有极大的红 移。直径小於一光年,但发出的能量竟是等於二百个星 系的总和。根据红移量推算,它们应是在总星系的边陲 。有些推测是宇宙大爆炸後早期形成的星系,但目前迄无定论。...

  • 量天尺

    量天尺 ,“造父变星”的别名。要知道两点间的距离,只要拿一把长尺子去一量就可以测出来。天上的星星离开我们很远,星系、星团等天体就离我们更遥远。那么,天文学家又是怎样在地球上知道这些星系和星团离我们的距离的呢?难道他们手中真有这样一把长长的尺子吗? 原来在星系和星团中有一种光度周期变化的变星,典型的是仙...

  • 脉冲星

    能够发出有规律的射电脉冲信号的星球叫做脉冲星。1967年,英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了脉冲星。当时甚至于有人认为是一种名叫“小绿人”的外星人给我们地球人的一种信号。原来这种脉冲星是超新星爆炸后形成的中子星,它是半径仅有10千米左右的超高密度星体,是由中子密集在一起,1立方厘米的质量就能有10亿吨!这以一般人的习惯眼光来看真是太不可思...

  • 平太阳时

    由于太阳在黄道上作变速运动,而黄道又向赤道倾斜,所以一年四季的真太阳日长短不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便。天文学上假设一个假想点,它每年和真太阳同时从春分点出发,也同时回到春分点来;不过它是从西向东在天球赤道上以均匀速度运行。这样的一个假想点叫平太阳。平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平太阳日。1平太阳日有分为24平太阳时…...

  • 球状星团

    由成千上万颗、甚至几十万颗恒星密集而成的集团,因为呈球对称或接近球型而得名,其半径从10秒差距到75秒差距。银河系中约有五百个球状星团,全天最亮的球状星团为半人马座ω(NGC5139),北半天球最亮的球状星团是M13。球状星团在银河系中呈球状分布,属晕星族。球状星团和银核一样,是银河系中恒星分布最密集的地方,这里恒星分布的平均...

  • 日浪

    冲浪又称“日浪”。太阳光球层物质的一种抛射现象。通常发生在太阳黑子上空,具有很强的重复出现的本领,当一次冲浪沿上升的路径下落后,又会触发新的冲浪腾空而起,如此重复不断,但其规模和高度则一次比一次小,直至消失。 位于日面边缘的冲浪表现为一个小而明亮的小丘,顶部以尖钉形状向外急速增长。上升的高度各不相等,小...

  • 日心说

    一五四三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四十多年的观测 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也会 自转。它的解释比地心说的复杂运动解释要简单得多; 同时它建立了人类比较正确的太阳系概念,使人类对宇 宙的认识起了很大的改变。...

  • 儒略日和恒星时

    其实在天文学家的眼里,我们目前采用的计时方法实在是既不科学也不好用. 所以,在天文学家那里,采用了儒略日与恒星时. 儒略日是一种不用年月的长期纪日法,简写为JD.从公元前4713年(天文学上记为 -4712年)1月1日格林尼治时间平午(12:00)起算,连绵不绝.如果要知道相隔若干年的 两天之间的天数,用它就很方便了. 恒星时...

  •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是我国古代对星空的划分,它们的起源远在周、秦以前。三垣是北天极周围的三个区域,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四象分布于黄道和白道近旁,环天一周。每象各分七段,称为“宿”,总共为二十八宿。它们是:东方苍龙之象,含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南方朱雀之象,含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西方百虎之象,含奎、娄、胃、昴、毕、觜、参...

  • 时差

    视时和平时的差数叫做时差,即:时差=视时-平时。时差有时为正,有时为负,它在一年中由-14.3分变化到+16.4分,并有四次等与零。...

  • 世界时

    1884年国际上决定,全世界的地理经度是从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称本初子午线)起算的。格林尼治地方时常用特定符号来表示:S表示格林尼治地方恒星时,M表示格林尼治地方平时。。格林尼治地方平时又称为世界时,每天从子夜算起,由0时计算到24时。世界时与地方平时之间的关系为:地方平时=世界时±经度(东经用+,西经用-)...

  • 疏散星团

    通过望远镜可以分辨出单颗恒星的恒星成团结构,大多数位于银道面附近,因而也成为银河星团,它们是属于星族I的天体,形状大致为球型,半径从小于1秒差距到约10秒差距,包含的星数从几十个到1000颗以上。目前在银河系内已发现一千多个疏散星团,估计总数量接近两万个。因为银道面附近星际消光教大,我们无法观测到离太阳较远的银河星团。在赫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