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动物化石FossilReptile

浏览

脊索动物门爬行动物纲化石。爬行动物显然是由曲齿目两栖动物在宾夕法尼亚纪(上石炭纪)期间演化而来的,然后数量稳步增长,成为中生代陆地上占优势的动物。故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爬行动物不仅成功地居住在陆地上,而且也能在海洋和空中生存。最重要最著名的爬行动物化石是已灭绝的恐龙属。恐龙在中生代最丰富。

  “恐龙”(dinosaurs,意思是可怕的蜥蜴)这一词是个集合名词,指的是在中生代期间持续约1.4亿年时间内在生物中占主宰地位的爬行类中最突出的一个类群。恐龙在大小上,最小的有30厘米长,最大的有26米长,从几磅重之大到45吨重之巨。有的恐龙是两足动物,用后腿行走,而另一些则为四足兽,用四条腿行走。虽然大多数恐龙栖居陆地,但也有水栖恐龙和半水栖恐龙。

  根据臀部结构,将恐龙分为两类:蜥臀目(象蜥蜴的骨盆带)和鸟臀目(象鸟的骨盆带)。蜥臀目在侏罗纪特别丰富,而且它的臀骨类似于现代的蜥蜴。蜥臀目的化石最初出现于三迭纪,直到白垩纪才绝灭。蜥臀目爬行动物又分为两个相当特殊的类群:兽脚亚目(肉食两足恐龙,个体的大小差异很大)和蜥脚亚目(食草、四足、半水栖、通常是个体巨大的恐龙)。

  兽脚亚目中还包括一种象鸟一样用后肢走路的恐龙,这种恐龙全是食肉的,如侏罗纪的异龙属。某些兽足亚类是异乎寻常的大,毫无疑问是捕食动物的兽类,这可由它们的用于捕抓和撕裂鱼类的长着尖利爪子的前肢以及大而粗壮的用像剑一样尖利的牙齿武装的颚来证明。所知最大的兽脚亚目类动物是霸王龙(Tyrannosaurusrex),当它用后足站立时,高达61米左右,长达15米,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之一。蜥脚亚目的恐龙是恐龙类中个体最大的。其中如雷龙(Brontsaurus)长26米,重45至50吨。它们基本上是食草恐龙,已经适应于水栖和半水栖、可能是栖居在湖泊、河流和沼泽中的躯体巨大、脖子细长的恐龙。

  鸟臀目是由食草的爬行动物组成。它们在外形上和大小上差异很大,似乎比蜥臀目进化的程度更高。这个目包括鸭嘴恐龙(鸟脚亚目)、披甲恐龙(剑龙属)、有防护器官的恐龙(甲龙亚目)。鸟脚亚目是占优势的爬行动物,是半水栖的动物。其中的某些,如鸭嘴恐龙,是高度特化的。剑龙亚目是草食四足鸟臀恐龙,从背部向下,有尖突状鳞片,其尾上有密密的钉刺。剑龙属是侏罗纪恐龙,是典型的披甲恐龙,重约10吨,长约9米,站立臀高约3米。剑龙属后背的两侧各有一排带尖突的密密排列的鳞片状铠甲,从头盖骨的后面开始,沿着后背两侧直到尾端。尾巴上也有四排较长而弯曲的钉刺保护着,可能是用于防御。这种动物的头盖骨很小,其脑容量只有胡桃般大小。所有恐龙的智能被认为都是很低的。

  背甲龙(Ankylosaurs)(甲龙亚目—SuborderAnkylosauria)是四足、食草的白垩纪恐龙,身体较扁平、头盖骨和背部由骨甲保护着,象棒子一样的尾巴有钉刺保护着。古蜥龙(Paleoscincus)是一种典型的甲龙属,在它的躯体两侧和尾巴上竖立着密密丛丛的大刺。它的用尖刺装备起来的后背和长满刺的棒形的尾巴,大概提供了必要的保护,使这种动物免受白垩纪凶恶的食肉恐龙的袭击。

  角龙亚目的特点是有角,它的化石只是在白垩纪岩层中发现。这种巨大的吃食植物的恐龙长有鸟嘴形的颌,脖子上的骨质皱褶装饰从头盖骨向后伸延,还有一个或几个角。三角恐龙或三觭龙是有角恐龙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其中有的长达9米,其头盖骨的长度——从它的鹦鹉般的嘴的尖端到脖子护甲的后部的长度为2米。

  已灭绝的中生代游泳爬行类有鱼龙(Ichthyos-aurs)、沧龙(Mososaurs)和蛇项龙(Plesiosaurs)。鱼龙是短脖子的象鱼一样的爬行动物,很象鲯鳅(Dolphin),长可达9米。沧龙长达15米,它的巨颌长满短而弯曲的牙齿。蛇项龙的特征是有宽阔的甲鱼般的橡皮脚掌和长的脖子与长的尾巴。它既不能随波逐流,也没有鱼龙和沧龙那样好的游泳器官,但它的长脖子在捕食鱼及其它小动物时可能是有用处的。

  爬行动物化石

  爬行动物的演化;从它们的两栖动物的祖先到它们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后代。

  飞龙(Pterosaurs)(有时又称为翼手龙属),是长有蝙蝠般的翅膀的中生代爬行动物。翅膀由臂和长而薄的指支持着。飞龙能很好地适应空中生活。它的轻的身体和宽翅膀(由皮覆盖着)使其能高飞和滑翔很长的距离。最早的飞龙化石发现于下三迭纪岩石中。飞龙灭绝于白垩纪。某些种类的飞龙翅膀宽8.2米和有小而轻的身体。现在,在得克萨斯州的比格本德国家公园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有翅的爬行动物,根据测量,这个飞龙的翼展是15.5米,差不多是先前发现的飞龙翼展的两倍,成为飞龙中之最。

  在恐龙出现以前,还有许多种类爬行动物存在过。对于这些具有进化意义的恐龙出现前的爬行动物,我们知道的还很少。其中包括柸龙(Cotylo-saurs),属于爬行动物中比较原始的一个类群。虽然它具有两栖动物的特点,但已进化到只能适应陆地生活了,生存于宾夕法尼亚纪(上石炭纪)和二迭纪,在晚二叠纪期间明显地灭绝了。盘龙(Pelycosaurs)是晚古生代爬行动物的一个类群。其中有的在背部有高的鳍,作为其特征标志。这类动物化石发现于二迭纪岩层中。

  植龙(Phytosaurs)是一种象鳄鱼似的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在三迭纪岩层中发现其化石。植龙具有用尖利的牙齿武装的长颌,圆柱状的身体,躯体上披覆着骨质盔甲,短腿,尾巴扁平能划水。虽然植龙很象鳄鱼,但并没有演化成鳄鱼,它是和鳄鱼平行演化的,是爬行动物中的一个独特的类群。植龙虽然在晚三迭纪很丰富,但在该纪末就灭绝了。兽孔类(Therapsids)是类似于哺育动物的一种爬行动物,已经进化到能很好地适应陆地上生存。虽然兽孔类爬行动物的化石数量并不很多,但对它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有关哺育动物起源的有价值的证据。该类动物最早出现于中二迭纪,一直到中侏罗纪才灭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