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镇的历史沿革

浏览

一、历史上的 大邱

1、“邱”氏建村

大邱庄建村于明朝永乐二年即公元1404年。

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镇

当时,明朝为开发中国北部的闲置土地,颁布了移民法规,一些移民便来到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搭起了窝棚,开始了近似“刀耕火种”的落后生活,因当时这里移民以“邱”氏居多,便起名邱家庄,后改名大邱庄。

随着人口的繁衍和迁入,到解放前夕全村有200多户,1600多人,主要有张、刘、李、马、禹五大姓。

2、破烂村庄

解放前的大邱庄村破烂、零散。村庄不大,东一块、西一片,道路坑洼不平,房屋是清一色的土坯房无砖无瓦。村内较富人家有些家具摆设,穷人屋里是清一色的“四清”(即4个墙旮旯)和“四土”(即土墙、土地、土坑、土台子)。

3、贫瘠土地

大邱庄一带的耕地是退海之地,滨邻渤海,土地盐碱,地势低洼,几百年来盐碱和沥涝便成了大邱庄人不能逾越的两道障碍,为克服两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大邱庄人进行了很多尝试,其中效果较明显的应属“台子地”,所谓“台子地”就是在土地上挖沟筑田,田筑高了,沟挖深了,即可防涝又可排碱。但是由于旧社会土地都掌握在私人手里,各自为政,“台子地”建的高低不平,横七、竖八,粮食亩产很低,就是好地块,在好年景亩产也不过150斤,一般年景不过百斤。

4、生活十难

历史上的大邱庄穷人有十难:一是吃粮难,二是吃油难,三是吃水难,四是吃菜难,五是住房难,六是穿衣难,七是上学难,八是治病难,九是照明难。十是说媳妇难。

二、历史沿革

大邱庄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建村,因多为“邱”姓移民,故起名邱家庄,后改称大邱庄。原属蔡公庄乡(今蔡公庄镇)。

1993年11月18日,大邱庄撤村建镇。建镇之初,下辖万全、尧舜、津美、津海4街。

1996年,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0.5万人,辖尧舜街、万全街、津美街、津海街4个行政村。

2003年9月25日,将蔡公庄镇的大屯、满井子、王虎庄3村划归大邱庄镇。

2006年1月1日,将西翟庄镇的庞庄子村划归大邱庄镇。

2011年6月23日(2010年县政府决定),将团泊镇的丁房子、邢家堼、东房子、五美城、三间房、刘房子、胡连庄7村,蔡公庄镇的官坑、太平2村,大丰堆镇的崔庄子、李八庄、岳庄子、白公坨4村,西翟庄镇的东尚码头、西尚码头、前尚码头、北尚码头、巨庄子5村(共18个村)划归大邱庄镇。

原【胡连庄公社】1958年属团泊洼公社,1963年建胡连庄公社,1983年改胡连庄乡。

1996年,面积31.4平方千米,人口0.7万人,辖胡连庄、五美城、刘家房子、三间房、东房子、邢家、西家房子、薛家房子、孟家铺子9个行政村。2001年,撤销胡连庄乡,并入团泊镇。2011年,胡连庄、五美城、刘家房子、三间房、东房子、邢家堼、丁房子7村划归大邱庄镇,薛家房子、孟家铺子2村仍属团泊镇。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