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的历史沿革

浏览

据考古挖掘的大量文物的证实,同里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崧泽文化“和” 良渚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 刀耕火种、生息繁衍。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吴地最富庶的地方,故同里原称”富土“。

先秦已成集市,隶属会稽郡吴县,汉唐日呈繁华。

唐初,因其名太奢,改名铜里。尚属村市,在九里村。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钱镠划吴县南地、嘉兴北境,置吴江县后,同里属吴江县感化乡、

宋代,废感化乡,同里属范隅乡,正式建镇。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再将该字一分为二,上半截为“同”,下半截“田”与“土”相加,变为同里。

元明时同里渐移至南,因镇内三条东西向市河,成”川“字型,又名”同川“。屯村汉代成集市,始称”屯市“,唐初已达兴盛时期。宋建炎年间,居此地者千余家。

元明时”易市为村“。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张士诚其弟士德据吴江,分兵谭道济守屯市东关,控扼守秀州、松江二要冲。明嘉靖年间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后居民稍增,自成市井。明代弘治元年(1488年),屯村属吴江县久咏乡。

清乾隆年间行政区域重新调整。原居同里镇中,水民安数亩的放生河塞筑屋,”亦成闹市“,称”新填地“。镇域继续向东南扩张。宣统二年(1910年)推行区域自治。

民国元年,同里设市公所。

1985年10月,同里镇、乡合并,实行镇管村体制。

1992年7月,屯村乡撤乡建镇。

1929年设区,1985年乡、镇合并为同里镇。

1996年,面积62.5平方千米,人口3.2万人,辖燕浜、潦浜、照浜、栅桥、小桥、文安、浩浪、田浪、俞厍、湖南、双庙、群益、九里、厍浜、仪塔、张塔、后浜、叶明、叶新、彩字、叶泽、叶建、北圩、渔业、蔬菜25个村委会和东溪街、富观街、新镇街、竹行街、南新街、上元街、三元街、鱼行街8个村委会。

2003年,屯村镇并入同里镇。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