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的建制沿革

浏览

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的活动。

夏商时,莆田区域属“九州”之一的扬州。

西周时,是“七闽”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属闽越地。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莆田被正式纳入行政建制以来,秦王朝时期,从建立闽中郡到纳入行政建制,南朝时期,置莆田县。

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不久,改闽州为丰州,州署设晋安郡(今福州)。

陈光大二年(公元568年),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州治在今福州,郡治今福建 南安丰州。自此,莆田方有独立之县冶,所辖之地大致相当于今莆田区域范围。

隋开皇九年(589年)再置莆田县,由于南安郡人口不足而被撤销,下辖的莆田县也被撤销。

唐朝武德年间(622年),莆田再次置县,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 南安市丰州镇;

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撤消,并回泉州,州治在今福州, 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回泉州,州治在今福州。隋朝和唐朝前期由于今泉州一带人口稀少,今泉州一带的行政建制多次被裁撤 :比如武荣州建立不久复废入泉州(今福州)。

唐久视元年(700年)第三次置武荣州,泉州一带的建制才稳定下来。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西元700年至闽国时期,属泉州.

南唐并吞闽国(945年)后,闽国三分, 南唐得建州、汀州,吴越得福州, 而泉州、漳州为当地人泉州指挥使陈洪进占据,称清源军、平海军。

964年,清源军改名平海军。

978年陈洪进上《纳地表》,将其所辖漳、泉二州14县献给宋廷。宋太平兴国年间,西元978年析平海军(今泉州、莆田)莆田、仙游地设立兴化县,后改兴化军,领兴化、莆田、仙游3县。

元朝末期明朝前,泉州莆田出现亦思法杭兵乱。

明洪武二年(1369)为兴化府,正统十三年(1448)裁兴化县。

明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航经湄洲湾时,修葺并扩建妈祖庙。莆田各卫水手亦多随郑远航。景泰四年(1453年)全省乡试中式90名,莆田县占44名,时有“一邑半榜”之誉。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福建巡抚金学曾檄各府县栽种自吕宋国(今菲律宾)引进的番薯(地瓜),以佐五谷。枫亭民众始育番薯苗,销往莆田、永泰及泉州府各县,为当时福建最大的番薯苗基地。是年,刑部郎中仙游人郑瑞星主持修筑杜陂上游一段16里长的陂渠,俗称“官陂”。

莆田

莆田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水师督施琅率军自平海起航攻澎湖、台湾,郑克塽(郑成功之孙)降,中国重归统一。

清朝前期开始莆田仙游两县属兴泉永道(莆田、泉州、永春、德化、大田、厦门)。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莆田人林麟焻、朱元春修《莆田县志》36卷(今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1878年哲理中学(今莆田第二中学)创办,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创办兴郡中学堂(今为莆田第一中学)。

1912年废府,属南路道,道治设厦门,1914年改名厦门道,原泉州府、兴化府、永春直隶州所辖各县隶之。(现有江苏省兴化市)。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成立时属兴泉(泉海)省(今莆田市、泉州)。

民国23年(1935年)10月,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辖同安、晋江、南安、仙游、莆田、金门、安溪、永春、德化、惠安。

1949年8月21日解放后,莆田、仙游2县属第五专区(驻泉州),1950年属泉州专区,1955年属晋江专区(驻泉州)。

1970年闽侯专区 驻地迁莆田,1971年该制为莆田地区,管辖 莆田,仙游,永泰,闽侯,闽清,长乐,福清,平潭。

1973年闽侯县划入福州市

1983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莆田地区,将闽清、永泰、福清、长乐、平潭5县划归福州市,将莆田、仙游2县划回晋江地区。

1983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莆田市,以莆田县部分行政区域为该市行政区域,将晋江地区的莆田、仙游二县划归莆田市管辖。析莆田县地置城厢、涵江2区。将莆田县的城厢镇、城郊公社成立城厢区,将莆田县的涵江镇、涵江公社成立涵江区。

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莆田县,划出莆田县和城厢区 部分设立莆田市荔城区和秀屿区,同时调整莆田市市辖区行政区划。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