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礼泉的历史沿革

浏览

礼泉县地名由来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因县境内有醴泉,泉水味如醴而改名为醴泉县。《辞源》说:“醴,酒也,酿之一宿而成,有酒味而已也”“醴泉,言泉水味甘如醴也。”故有“天降甘露,地出醴泉”之说。《元和郡县志》卷1京兆府醴泉县:“以县界有(后)周醴泉宫,因以为名。”清康熙《陕西通志》卷3:醴泉“在县东南三十里,周数十步,深不可测。汉宣帝时涌出,闻其味如醴,故名。隋置县取此”。(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礼泉县人文历史

民间传说:1.志公泉与石牛

2.紫荆树的故事 3.肖河的传说 (肖河故道) 4.铁扁担王干 5.鸡娃岭的故事 6.昭陵六骏传说 7.唐太宗选陵址8.五峰山的由来

礼泉县历史事件

1919(民国8年),美国文化间谍毕士博勾结官吏,盗买“昭陵六骏”中的特勤骠、青骓、什伐赤、白蹄乌,打成小块装箱,偷运途中被醴泉群众截回(今陈列在陕西省博物馆内)。

礼泉县建制沿革

上古时,礼泉县叫寒门,传说为黄帝升仙之处。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建县。夏属雍州,西周时(前11世纪—前771)名焦获,其地理位置在京畿之内,是周王朝京城北边的边防重地。

秦时叫谷口县(一作瓠口),西汉置谷口邑,属左冯翊管辖,后改为谷喙县,东汉并入池阳,南北朝时改称宁夷县。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因境内有泉,味甘如泉,且旁有醴泉宫,故更名为醴泉县。

唐初废,贞观十年(636)复置醴泉县。明代(1368—1644),醴泉县在明初属乾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十一月改属西安府。

清代,醴泉县归属彬县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后,1950年5月改属咸阳专区,1953年1月改属

宝鸡专区,1956年10月改由省辖。

1958年12月将醴泉县撤销,并入乾县。

1961年9月复设醴泉县。

归属虽几经变更,但县名一直沿用。直到1964年9月,才改“醴”为“礼”,即为礼泉县。

1984年3月,改咸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为咸阳市,实行市管县,礼泉县仍属咸阳市管辖。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