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读后感5篇2000字

浏览

本文整理了读《朋友》有感、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1989字)、关于《感恩朋友》的读书心得和读后感(2030字)、漂亮朋友读后感(2394字)、小说读后感3000字——《漂亮朋友》读后感(3468字)等2000字左右的优秀读后感作文5篇,供您参阅。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_1989字

不管是嗷嗷待哺的婴儿,还是行将就木的老者,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不论你急,或是不急,它就在那里,不快不慢。要想合理的利用时间,不虚度光阴,必须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学生时代,我阅读过、听过一些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和讲座,但这些往往侧重于技巧,效果不好,也很难坚持。最近,我阅读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颠覆了一些我早已根深蒂固的观念,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首先,书中强调了一个概念——“心智”。一个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而时间管理就是一个“运用心智,获得解放”的过程。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换言之,人类能做的事情顶多不过是发明改进测量时间的工具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去左右它。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人生的幸运在于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而什么是正确的或者更好的方式,什么事情真的值得去做,需要培养出良好的心智才能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

心智,不同于智商。一个人智商很高,可能会被形容为“聪明”。然而,一个人的心智能力非常强大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用另外一个词去形容——“睿智”。心智能力强大的人,可以用自己的大脑去控制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控制自己的大脑。“大脑不是我,大脑是个调皮、脆弱的小孩,我要看管他。大脑总是想跑去玩,总是想去冰箱瞧瞧,电视看看,遇到问题也是叫你拖后处理,你要学会管住它”。心智得到了提高,我们就可以利用纸笔以及GTD管理软件去记录时间开销、制作时间预算以及利用列表减少失误。

心智是灵魂,是思想,时间管理只是方法。我以前的时间管理之所以效果不好,是因为过于注重了方法而忽视了自己心智能力的提高。虽然定了很多计划,但是执行力不强。为了开拓心智,我们需要获取更多的知识。而所有人获取知识的最为基础的手段就是“体验”。比“体验”再高级一点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就

是“试错”。准确的说,“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除此之外,还需要摆脱经验的局限,提高自学能力,正确对待老师,耐心培养记忆力,最后,通过改变态度改变自己的世界。

对我来说,看过《把时间当作朋友》之后的一大收获就是从此开始对每天做过的事情进行记录了。现在,我对于工作时间的开销会非常敏感,也会定期给自己做时间管理上的诊断与反思。制作时间预算需要注意的几点:1、列出要做的所有事情。2、分出轻重,最重要的事情放第一。3、安排时间。尽量宽松点。总会有人开会迟到,总会有人突然找你办事,总会遇到堵车。4、安排玩乐的时间。必须要承认,“要求欲望马上被满足”是人的天性。所以在时间预算时,留出休息玩乐的时间。把自己安排的太勤奋,反而更容易让自己坚持不了。

总之,把工作生活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是要做自己的朋友,逗自己开心,哄自己放松,与自己的内心无话不谈,激励自己活得更精彩。每天24小时,8小时左右工作,4小时左右吃饭休息,剩下的12小时安排做什么,决定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间不是由长度这一个维度描述的,还有深度、广度、高度。

另外,书中多处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耐心,耐心,还是要有耐心。学习和工作都是艰苦的,路程都是漫长的,成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书中第四章提到《The Tipping Point》里面的那位记得1600个人名以及相关信息的达拉斯商人Roger Horchow,如果不是用一定的方法和耐心,怎么可能做到呢?努力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辛苦,只不过是“每天至少专心学习工作6小时”,耐心却远比大多数人想象得巨大,“要至少与实践相伴短则5年,长则20年”。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成功的核心素质是耐心,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有多大的耐心,他的成功几率就有多高。

耐心,是敢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做微积分题,不是给自己计划每天做100道,一个月之内做完,而是每天做十几二十个,并把它们用熟、记牢。减肥,不是喝减肥茶或者靠做一个月的运动就能减掉20斤,而是长年累月地坚持运动,有规律地生活和饮食。同样,管理时间,并不是不眠不休,而是学会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制定计划,提高效率,合理地分配好自己的时间等等。

同样,在工作中也是如此。为了完成好每一项任务,需要耐心和坚持。这种

耐心和坚持,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尝试—>观察—>调整—>尝试”的循环过程,要耐心地分析,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耐心地坚持下去,才能达到目标。对我而言,耐心和坚持,体现在对待每一份图纸设计的想法和细节上,体现在对待每一份标书字斟句酌的撰写上,体现在对待每一位客户的热情和细致上。耐心是成功的核心素质。踏踏实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相信自己离目标会更近一步。

成语一厢情愿: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同“一相情愿”。如: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晏殊以为柳胜韩,李淑又谓刘胜柳,所谓‘一厢情愿’。”又如:有人说:‘你这是一厢情愿,石敢同意去吗?’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成语字斟句酌: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又如:他说话从不随随便便,而是字斟句酌。

关于《感恩朋友》的读书心得和读后感_2030字

常怀感恩之心

——《感恩朋友》阅读心得

寒假,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日子,我也不例外。按照规定,我们如期放假了,我离开学校这个大家,回到了温馨的小家。刚回家的几天,放松极了。紧张了一学期了,给自己找个理由放纵一下,可时间一长,觉得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总得做点有意义的事吧,那就看书吧。我拿起一本《感恩朋友》翻看起来,这本书是吉林出版社出版的。一拿到手,就被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吸引住了,那一个个关于友情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动了。我找到了着陆点,假期里,我怀着感恩的心阅读了《感恩朋友》这本书。

《“因为我是班长!”》,林浩,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被问道为什么去救人时,林浩平静地说:“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你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正是这个孩子,让全中国人民为之感动,为之动容。因为,这简单朴实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希望,是责任,是无比坚强的力量!灾难发生时小林浩的表现,让我们震撼,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无言。小林浩告诉我们的是责任,是力量,是信念,是坚强。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让我们真正懂得了,无私无畏的爱有多么伟大,多么勇敢,多么坚强。爱的力量无比顽强!

《生死跳伞》讲的是汤姆和朋友一起驾飞机飞越一个人迹罕至的海峡时,突然发现飞机的油料不多了。在这关键时刻,选择了自己带人先跳伞,让库尔稍后择机跳伞。汤姆等人跳伞后,库尔发现伞包里面全是衣服,对汤姆心怀怨恨,就只好驾机奋力前冲,最后,库尔得以生还。后来,库尔到汤姆家中大骂汤姆,当他发现汤姆生前留下的纸条时,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汤姆是为保全他的性命才跳伞的。多么让人感动的朋友。这才是真正的朋友,能够生死相托,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文中的汤姆就是这样的真正的朋友,为了库尔宁愿牺牲自己。有时候,朋友好似一杯酒,浓烈的瞬间可以燃烧你的心;有的时候,你的朋友表面上是背信弃义,但那时候他却为你在牺牲。所以,当你的朋友呈现出非常态时,不要轻易怀疑友谊,否定友谊,也许你的朋友此时正在无言地为你做着牺牲。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是那些洋溢着青春风采的美丽女孩。《第七条白裙子》就让我认识了这样一群美丽的女孩,也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最美。为了不让自己的同伴因为深夜试衣的行为而尴尬,在瞬间熄灭了寝室的灯;为了不让自己的同伴因为不能拥有一条美丽的白裙子而感到自卑,她们毅然收起了白裙子;为了让自己的同伴拥有一条同样美丽的白裙子,她们牺牲休息时间打工、做家教。第七条白裙子,已不是一条简单普通的裙子,而是那些美丽女孩的善解人意与温柔呵护,让人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惬意。可以相信这条美丽的白裙子一定会让这个女孩走过乐观自信的一生。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首曾经感动过你的歌。这些歌或是牵起我们对于世间种种美好的回忆,或是带给我们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亦或是触动我们心灵的某个角落……《为我唱首歌吧》,让我们聆听到了震撼人心的天籁之音。七个身患白血病的孩子用三周的时间,为一个即将失去听力的小女孩组成了一支合唱队,并且在她生日那天举行了一场音乐会。而现在,那七个孩子已在地下安睡长眠。当我们为这些逝去的小生命而潸然泪下的时候,耳边仿佛正回荡着那生命之歌,心中正涌动着一股爱的暖流。那七个生命的绝唱,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尽管这七个孩子将不久于人世,但是他们却忘却了自己的不幸,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对那个叫伊丽莎白的小女孩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并为她献上了这世间最动听的声音,献上了这世间最美丽的礼物——那就是爱。正因为有了爱,才使我们有了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正因为有了爱,世间也就更多了些真善美。

有一种东西,不需要海誓山盟也会直到永远;有一种感觉,没有巧克力的香浓也会留下余香;有一种魔力,没有太阳的热烈也会温暖人心,那就是友谊。生活中,许多人都在匆忙地寻找一个人,为了能在吃饭的时候一起品尝菜肴的味道,为了喝酒时遇知己千怀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看不尽的美景,饮不尽的美酒,殷切的情谊。李白于是欣然溯江而来。这一次郊游,便成就一个千古佳话,造就了一份世人皆羡的友谊。在饱览风光,痛饮美酒,感受了汪伦的盛情,享受了江南的烟雨,领略了江南神韵之后,李白又要离开。李白立在船头,眼睛里有一滴雨一样亮的泪水;汪伦在岸上,踏着江南特有的节奏,唱着一首送别歌。李白情不自禁地吟出了流传千古的《赠汪伦》。妙语一出,便为我们留下了穿越千年风雨的友谊。如今,诗人与豪士逝者如斯,但留下的桃花潭水却印证了一段流芳千古的纯洁友情。岁月会定格最有价值的记忆,而使瞬间变为永恒。当历史的场景消退后,却留下了文化的韵味。

没几天就很快读完了《感恩朋友》这本书,从书中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感恩。我不由地轻轻哼唱起周华健的《朋友》这首歌: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

成语动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如:徐迟《长江大桥的美是社会主义的美》:“许多动人心弦的建筑物呢?还只在蓝图上。”又如:这些动人心弦的赠礼,使得另一些战士们难熬了。——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成语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如: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又如:她又情不自禁地放声哭了。——沙汀《一个秋天晚上》

漂亮朋友读后感_2394字

当我拿起这部作品看到男主人公杜洛华的行为时不由地想起了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来,但是莫泊桑的杜洛华要比司汤达的于连幸运得多、成熟得多、老练得多,他能够在上流社会中、在情妇中如鱼得水,如果说于连是一个靠女人往上爬的男人,那么杜洛华就要称之为情场的能手老手、足智多谋的,是只真正的老狐狸了,他的丰富的经历附于了他的心计。如果说于连的悲哀在于他最终没能实现踏入上流社会的小人之志而落得离开人世;那么杜洛华的悲哀则在于他这种卑鄙小人——他的灵魂也是卑鄙龌龊,通过种种下流手段,甚至造假,欺骗别人爱情来最终实现了小人之志。

漂亮朋友是莫泊桑在1885年发表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异常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深刻思想意义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小说写的是一个在资本主义世界纵横驰骋的“当代英雄”杜洛华——一个乡下酒馆老板的儿子,靠服役时的战友,现任《法兰西生活报》的政治主编的弗雷吉埃的推荐到其报馆工作,后靠他的前妻玛德莱娜(弗雷吉埃的遗孀)、德·玛海勒(情妇)、华尔特夫人(报馆老板的夫人、杜洛华的情妇、苏珊娜的母亲)、妻子苏珊娜的影响力与对他的爱使自己顺利地进入上流社会的故事。

读完这部作品之后我不禁感叹在这个点儿花哨,有点儿庸俗,不愿意放弃自己曾经身为轻骑兵的潇洒身份;他有挤身上流社会的渴望,有对美丽的女人有强烈的占有欲的杜洛华的心中他到底爱着谁,他的内心追求的到底又是什么呢?我的回答却告诉我他内心追求的只不过摆脱现在的生活地位快速成为上流社会中的一员而已,他爱着的又是什么呢?他爱着的唯有自己的前途、上流社会的地位和金钱利益,在他的情妇与妻子中的任何一位都只不过是他通往自己目标的助推力与阶梯。他的成长环境没有给予他什么优越的条件,让他无力去改变自己的现状,无力帮自己从所居住的贫民窟一样的阁楼里逃出来。他唯有靠自己那年轻的美貌来获取自己的地位,可以说他有着一身招摇撞骗的本领和取悦、勾引女人的特长,在他的故事中不难看出他有着能够看透人心的本领,他的虚伪是他前进的步伐,如果说他的心中还有爱的话,我想那就是他对父母的那一点点的有爱之心了。

杜洛华是一个现代冒险家的形象,除了这两把杀手锏之外并无多少才能,因为在当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代政治黑暗、社会腐败、上流人物堕落,谁寡廉鲜耻,良心丧尽,谁就能飞黄腾达,根本无需要真才实学。在杜洛瓦的盛大婚宴上,教士用献媚的词句向他祝福:“你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你们最为富有,也最受尊敬。特别是您,先生,您才华超群,并通过您的道德文章而给芸芸众生以指点和启迪,成为民众的引路人。你身上肩负着伟大的使命……”教士的话代表社会、官方、利益集团对这个冒险家的赞许,但从中也透露出了对他的种种行为的无情的、辛辣的讽刺。

在杜洛华的情妇与妻子身上可以看出上流社会女人的感情的单纯、放纵与复杂,她们不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单调的生活,她们想要寻找一些别开生面的生活与情调,她们想寻求的是那种刺激与放荡的生活,想接触一些不属于自己圈内的生活与人物,想拥有一份让自己总远无法忘怀的出轨。如若要说他的情妇中最想获得寻求刺激生活的莫过于德·玛海勒,她虽已经身为人母但在她的身上仍然具有少女一样寻求刺激的快乐因素,在她的内心里只要拥有刺激、放荡的生活她就可以大胆的尝试,而杜洛华的出现正好弥补了她那份探险的心。

而弗雷吉埃的遗孀、杜洛华的前妻玛德莱娜则是一位相当有才华且自信满满的一个女人,她靠自己的那少有的文采、聪慧及广泛的社交圈让弗雷吉埃登上了《法兰西生活报》报馆的重要位置——政治专栏主编,弗雷吉埃死后她成为杜洛华的夫人,她又让杜洛华靠自己的文采、聪慧登上了报馆的重要位置——接替了弗雷吉埃的政治专栏主编位置,成为备受尊敬的专栏作家,但可惜的是她虽有才华却无法猜透杜洛华的心思,在她与外交部长拉罗什—马提厄私通时让杜洛华抓了个正着并把她抛弃。

可是她没有因为弗雷吉埃的死、杜洛华的抛弃而放弃自己的生存或做一些有失自己身份的事情来,而是潇洒平静地离开。可以说她是个心不依附于男人身上的女人,丧偶,离婚,不忠与背叛对她来说似乎显得无动于衷。为什么她能如此不为人所伤、不为事所动呢?我想,原因在于她并不爱她的丈夫们,在她那里婚姻只是一种合作关系。在她经历了丧偶,离婚,不忠与背叛之后还依然能够再与哪个男人像签合同一样地获得结婚证书。

可以说这样一位有才华的女人嫁给杜各华也只不过是想让自己的文采、联慧有人赏识罢了,在她离开杜洛华之后继续培养了一个与弗雷吉埃、杜洛华写作风格非常相似的年轻人,这难道不是她的过人之处吗?我想她在与弗雷吉埃相处的时候就可能已经有了婚外情,只不过弗雷吉埃没有杜洛华的聪明、阴险和狡诈而已,就算弗雷吉埃知道自己的妻子与谁通奸他也不会说出来的,因为他要保持自己现在享有的地位,他要靠夫人的广泛的交际圈来维持现有地位和获得更高的地位。而玛德莱娜只不过把男人看成是自己的才华的显示器罢了。

要说这里感情最单纯的莫过于华尔特夫人了,她在遇到杜洛华之前一直紧守着妇道成为《法兰西生活报》报馆老板犹太商人华尔特的好妻子,可惜的是她没有能够坚守住自己的妇道成为了杜洛华的情妇、抛弃的对象并且最后成了杜洛华的岳母,这一切她都是在痛苦中经受忍耐的,她与杜洛华有一段幸福快乐的幸福和回忆,可那只不过是一时的,像她这样一位四十岁的半老徐娘来说恋爱,也可以说是最后一次的爱恋来说,她是浓意到了极点,她有少女一样的热情,可她没想到的是她只不过是杜洛华报复华尔特的一个工具,是他向上爬的一个阶梯而已。

“报纸从它诞生之日就是各个阶级和党派斗争的工具和喉舌。”在这部作品中,报纸是操纵在财阀和政客手中的工具,《法兰西日报》的后台老板是一批众议员,聪明的、老谋深算的在上流社会各界有脸面的犹太商人华尔特先生在议院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

成语道德文章: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如:宋·辛弃疾《渔家傲·为余伯熙察院寿》:“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又如:尊人道德文章,足为当代宗式。——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

成语寡廉鲜耻:寡、鲜:少。旧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不知羞耻。如: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又如:只为自己贪财克剥,寡廉鲜耻。——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小说读后感3000字——《漂亮朋友》读后感_3468字

《漂亮朋友》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杜洛瓦的穷困潦倒的退伍军人,在一次偶遇他的老战友弗雷斯蒂埃之后,逐步吸引、利用数位上层贵妇人,并借助于法国政坛的昏暗腐败,最终获得骑士勋章、迎娶犹太富商之女,成为整个巴黎的焦点的看似荒诞的故事。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夸张却又令人信服的描述,辛辣地讽刺了当时法国上层社会中弥漫的虚伪、欺骗之风和男女之间在爱情的甜言蜜语的糖衣包裹下的利益和情欲之实。作品中尤其是在对于主人公一次次的欺骗、利用女性的方式上和女性在坠入陷阱后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反映刻画地尤为入骨传神,令人不禁唏嘘,而其他诸如对所谓“民主政治”的揭露、新闻行业和政、商集团的勾结等也都下了适当的笔墨,使我们对整个法国社会得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值得注意的是,在全文荒诞而带有轻喜剧色彩的故事框架中,作者从始至终都带入了对死亡的意识和思考,似是为了说明人生如同绝色美人一般,花容月貌终究只能暂时掩盖其下的皑皑白骨。

全文最吸引读者的地方可能就是主人公与一位位贵妇人之间的香艳故事,一个到了月底只能吃一顿饭的人究竟是如何让那些举止优雅、生活富裕的美妇人们为之神魂颠倒甚至明知受骗还义无反顾呢?我认为他的所作所为可以分为吸引和维持两种,其中前者明显占有更大的比重,一旦女性落入了他的甜蜜陷阱就再无挣脱的可能。

两性之间的吸引向来是相互的,对于主人公来说,妇人们对她的吸引在于她们美丽的外表以及她们的身份、能力能给他带来的帮助。而对于他来说,显然后者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文章也提及他认为与其为女人痴迷不如去追求金钱和声名的想法。对于妇人们来说,这些被社会道德和婚姻绑架的女人们心中都潜藏着对出轨的冲动,她们最渴望得到的是情欲上的满足。对此主人公杜洛瓦拥有俊美挺拔的外观,因此在全篇小说中都有“漂亮朋友”的绰号。但是仅此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主人公长于满足不同女性的需要、以及通过欺骗、夸张等手段在女性心中形成诸如很强的自尊、勇敢、专一等形象无疑是使得她们甘愿付出肉体和灵魂的重要因素。

杜洛瓦在小说中的第一个情人是德。马莱尔夫人,这位铁路局督查的夫人聪明活泼、放荡不羁,但是丈夫对她并不爱护,从弗雷斯蒂埃夫人口中得知,他的丈夫“只看到她的缺点,看不到她的优点。”可见她缺乏的是爱与认同感。从她家布置的凌乱和对自己的打扮的考究来看,又可以推测她是否一直期待着一场外遇。主人公先是在初次见面时通过一场高谈阔论自己的非洲经历吸引了好奇活泼的德。马莱尔夫人的关注,对她女儿的示好又得到回应更加助长了在她心中的好感。此后的登门拜访极具女人缘的主人公立刻营造出了一种信任感、亲切感和倾慕感,并且二人“意气相投、性格相似”,这不应该是主人公的欺骗而是事实如此。因为尽管之后主人公和两个女人结婚过也抛弃过两个女人,但是这二人却依旧彼此怀有深情,可见这也许是全篇中男女关系里最接近我们所理解的“爱情”。综上所述,主人公满足了她所需要的一切,那么成功的最后一步准备就是一次煽动,对情欲和出轨的煽动。这场煽动发生于那次四人的聚餐,席间谈及到了一场新闻中的被曝光的外遇。两位女士均对泄密者表示鄙视,主人公对此表达了一番极为感同身受的赞同,说明女人若不是因为社会和道德的束缚,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为一时欢快的欲念所驱使。这番话无疑对在场的两位女士起到了强烈的挑逗作用,之后四人的对话越来越暧昧,欲火已经燃烧地足够旺盛了。之后在送德。马莱尔夫人回家的路上,主人公成功的获得了她的芳心。

弗雷斯蒂埃夫人是几位女性中觉得最难写的,但是细想之后依然可以察其缘由。开始时主人公一直觉得她虽风情万种但难以接近,后来当他表白后的表现也正是如此,他被十分冷静地给拒绝了,而不是其他女性的那种欲推还就。当时弗雷斯蒂埃夫人是这么说的,她断定男人出于肉欲对她的喜爱注定不会长久,她认为的爱情应当是灵魂的结合。但是这种爱情观与她之后在丈夫刚死后就向其他男人心动的言行和所说的婚姻需要“外出、交际和行动的绝对自由”以及后来又和外交部长出轨的事情来看是否是互相矛盾呢?其实不然,她这里所说的灵魂上的结合更像是”同盟军“或者合作伙伴的关系,双方借助彼此身份、能力的帮助去实现各自的目的。事实上无论是主人公还是弗雷斯蒂埃夫人从始至终都是这么看待他们的爱情与婚姻的,这点上此二人倒可以说是一丘之貉,”灵魂上的结合“了。当第一次表白失败后主人公就发现原有套路行不通然后立刻改变了方式,先是答应成为愿意为她付出一切的朋友。弗雷斯蒂埃夫人因这种可靠而受了感动,恐怕此时她或许已经相信如果将来她和主人公结婚主人公会像现任丈夫查理一样对她百依百顺(可惜她失算了),所以增加了好感。于是在查理病危之际只邀请了主人公一人,主人公见此独处和丧夫之良机又一次向她表明心意,我们可以看见此次表白不再是那种依靠挑动情欲的煽情而是一开场就想着证明自己的能力。说明自己即使是目前无所成就但是有着强大的潜力,这可以说明主人公已经完全看明白了弗雷斯蒂埃夫人的为人。二人在确定关系后的日子顺风顺水,弗雷斯蒂埃夫人如愿以偿地从丈夫那里获得了贵族姓氏,她的文笔加上丈夫的职位和天资,写出的文章立刻得到了轰动。而利用丈夫的名声大噪,她也得以接触更多的政商人士。

至于瓦尔特夫人和她的女儿,一个是半辈子压抑情欲的半老徐娘,一个是涉世未深的天真少女,对于情场老手杜洛瓦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前者对之以难以抗拒的热情,后者则是寻找共同话题成为知己,很快这对母女就对“漂亮朋友”神魂颠倒了。

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看到杜洛瓦和德。马莱尔夫人去逛下层人民的酒吧等事件让我想起了杰克和露丝,而杜洛瓦和年轻的、叛逆的苏珊的互为知己又隐约让我看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影子,只能说作者在杜洛瓦这个人物的塑造上与对女性和爱情的了解上实在是下了功夫,当然说不定也是法国人天生的浪漫基因所致。

如果说感情的吸引的阶段是杜洛瓦不断地迎合对方的需要,那么到了感情的维持阶段就是杜洛瓦适当地满足女性然后尽全力地去从她们身上获得利益。德。马莱尔夫人满足了他的情欲并且使他脱离了生机的窘迫,弗雷斯蒂埃夫人让他获得了显赫的声名、骑士勋章以及伯爵的一半遗产,瓦尔特夫人让他成功接触并最终娶走了她的女儿,赢得了瓦尔特先生的一半的巨额财富。随着情妇的变换杜洛瓦也不断青云直上最终到达了顶峰。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杜洛瓦抛弃一个情妇后那位情妇的反应,全部都是忍气吞声即使已经看穿了杜洛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我想这归根结底还是整个男权社会的道德评判标准所致,无论是德。马莱尔夫人还是瓦尔特夫人都不能承担揭穿杜洛瓦对自己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也许会觉得女人如果悲愤至极什么傻事都会干得出,但是这又显然不会发生在这两位拥有良好教养的贵妇人身上,她们不敢舍弃自己的家庭与名声去和杜洛瓦鱼死网破,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吞,这恰恰给了杜洛瓦的肆意妄为以可乘之机。还有弗雷斯蒂埃夫人,她才能出众却只能嫁给平庸的弗雷斯蒂埃先生正是因为社会并没有给予一位女子独当一面的可能,她必须附属于某个男人正如她写的文章署名是她的丈夫、她的姓氏是她丈夫的姓氏一样。当她发现自己已经被现任丈夫所出卖时一切已经为时已晚,因为声名扫地外加失去丈夫依靠的她已经根本没有能力与如日中天的杜洛瓦相抗衡,只得默默接受。

所以说,整部小说可以看作是女性在男权社会下全面收到压迫而落败的悲剧。男人们在设计这个社会结构的时候后想尽一切办法给地球上的另一半人戴上了无形的枷锁。一切荒诞当放在这个视角下将会变得合理,我想这才是小说讽刺的精妙之处吧。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为什么作者一直将死贯穿这篇以情爱为主线的小说。不由地想到了《红楼梦》与《雪国》这两本讲爱情的书也同样地被死亡所统摄。爱情和死亡究竟有何联系,我的第一种想法是爱情是为了繁衍生息,而生的唯一终点就是死亡,因此在爱情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死亡的阴影所覆盖。这一点可以在老诗人对主人公的对话中看出端倪。第二种想法是在男权社会下情爱不过是男方对女方的占有,这种占有和占有金钱名声并无大的不同,一旦男人死去就代表着这种占有关系的不复存在,如《红楼梦》中著名的《好了歌》所说“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弗雷斯蒂埃先生和沃德雷克伯爵正是这样。作者之所以在主人公蒸蒸日上时引入这两个人的死并大加描述显然不仅仅是为了推进剧情,也似乎是为了说明这生活中一切欢愉的短暂与徒劳。看破红尘与及时行乐往往是同一种想法的两面性。

成语可乘之机:可以利用的时机。如:《晋书·吕纂传》:“宜缮甲养锐,劝课农殖,待可乘之机,然后一举荡灭。”又如:按宋南渡后亦未尝无可乘之机。——清·赵翼《二十四史札记·卷二十六·和议》

成语神魂颠倒:神魂颠倒[shén hún diān dǎo],意指比喻精神恍惚,心意迷乱。语或出《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源]《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话说国朝弘治年间,浙江杭州府城,有一少年子弟,姓张名荩,积祖是大富之家。幼年也曾上学攻书。只因父母早丧,没人拘管,把书本抛开,专与那些浮浪子弟往来,学就一身吹弹蹴踘,惯在风月场中卖弄,烟花阵里钻研。因他生得风流俊俏,多情知趣,又有钱钞使费,小娘们多有爱他的,奉得神魂颠倒,连家里也不思想。妻子累谏不止,只索由他。[典故]“神魂颠倒”之“神魂”是人的神志、心神;“颠倒”是指上下前後次序倒置,此处则是指人的心神离乱;“神魂颠倒”,则用来比喻人的精神恍惚,心意迷乱。此语常见於小说。如《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中,主角张荩是一个富家子弟,因为交友不慎,成天出入风月场所,那些妓女们看他俊俏有钱,便不断地奉承巴结他,把张荩迷得“神魂颠倒”,连家里都不想回去了。这里便是用“神魂颠倒”,来形容张荩被妓女们迷得心神恍惚的样子。“神魂颠倒”这个成语就是用来比喻精神恍惚,心意迷乱。

《漂亮朋友》读后杂感_3665字

文/向东门

捧它在手里,靠着高铁的软座,沐浴窗外的阳光。我仿佛在和时光谈恋爱,岁月一下回到了十几年前,我还是那个天真的小学生。我努力寻找当年读它的感觉,回忆最初故事开始的情节。但故友经年后还是避免不了彼此陌生的尴尬,我只看到他的外表,却丝毫想不起当年一起经历的快乐时光。多希望此时的高铁能慢一点,再慢一点,容我们叙谈,回忆一番。

在长城只作4天的停留,我便带着朋友辞职,毅然奔向上海。一路上,我把它放在书包里,寂寞了就拿出来看看。晚上睡觉的时候,它躺在我身旁,或者在我枕边。第二天,我到了上海,故事也逐渐拉开了序幕。

初到巴黎,漂亮朋友还要数着法郎过日子,盘算着是吃午饭还是吃晚饭,总之只能吃一顿。我虽不是初到上海,但是对于这个城市来说,我仍旧是个新人。更相似的是,离家时带的2千现在折腾的只剩7百了,对,我和漂亮朋友一样,要数着钱吃饭了。生性潇洒的杜洛华③每晚还会去喝杯啤酒,在风流牧女娱乐场外徘徊一番。人生也是无巧不成书,正是一次徘徊让他偶遇了老相识福雷斯蒂埃——一个当地报社的政治部编辑。老朋友让他见识了什么是地位,什么叫混得好,并承诺给他安排个活干干。去年在同捷实习的时候,我也认识了个迁西老乡,似乎还觉得他能带带我,结果是我想多了。看来生活跟小说还是有差距的,或者说我没有他那么好的运气吧。这里没有什么娱乐场,也没有巴黎市区的繁华,我的老朋友也是干着跟我一样的工作。所以,我还是得靠自己的辛勤劳作来吃饭,别想着有什么特别的机遇。

自从那次和福雷斯蒂埃一遇,杜洛华便开始了自己的记者生涯。起初是跟着一个我已忘记姓名的同僚学习,也就相当于我和王福宇④的关系吧。可是小说并没有过多的介绍这一段学习内容,只说一段时间后杜洛华已经成了这方面的老手,了解达官贵族、政府要员怎么交际,怎么从他们的嘴里套出话来。可是我这边的学习可没有小说进展的快,这马上又快两个月了,我还只是负责一些零八碎小的件。不过我承认学习这些东西也是必要的,况且我的说话和应变能力还差得很,照福宇还有一段距离呢。因此我倒没有什么怨言。我明显已经追不上杜洛华的脚步了,他已经在报社站稳了脚跟,初步获得了一定的地位。我当然要认清现实,继续我不骄不躁的学习。

当初杜洛华抑制不住年轻的欲火,曾经在风流牧女娱乐场有过两次艳遇。现在他有了稳定的收入和地位,因此会更渴望来一次符合他身份的风流记忆。这段记忆他想从福雷斯蒂埃夫人那里开始,毕竟那次帮他写稿件的际遇让他神魂颠倒,不能自拔。但是这个外表风流的少妇宁可跟着福雷斯蒂埃那个胖子,也不肯从他,只说要做真正的朋友。突然想起了王宝强和马蓉,看来马蓉更适合去浪漫成性巴黎,而宝宝是我们地道的中国男人。虽然福雷斯蒂埃夫人没有就范,但是她机智地提示杜洛华,马雷尔夫人会很高兴他去拜访。在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杜洛华走进了马雷尔夫人的家,漂亮朋友的称号也就此得来。这全是洛林(马雷尔夫人的女儿)的功劳,一个估计是最早爱上杜洛华的人。但她只是个转承,故事还是发生在了她母亲的身上,她无可救药的爱上了这个漂亮朋友。似乎本书的作者并不对婚内出轨作任何批判,而且给我的感觉是法国是个出轨成性的国家。真实的法国我不了解,我只是从作者笔中知道,二十世纪的巴黎,人们对情妇情夫习以为常。不仅没有任何批判,甚至言语中还透露着自豪。杜洛华有了自信,是自己十足的魅力吸引了这个年轻丰满的少妇,嗬!我是多么棒的帅小伙啊!

这真的是我从这本法国名著里读到的最大文化差异,哪怕是二十一世纪的魔都上海,都不会出现这种“不知羞耻,反以为荣”的现象。看来传统文化决定着我们的普遍性格和价值观。不排除有各种各样特殊情况,但就多数而言,中国人就是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就会是中国人的样子。杜洛华勾引马雷尔这段我在生活中是找不到的,起码是不会发生在我的身边。但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我对这段内容很感兴趣,内心非常渴望他能成功的将马雷尔夫人勾引到手。我们大多数人应该也会很喜欢看这样的桥段,一个帅帅的、坏坏的男人,用不断散发的魅力征服无数少女或者少妇的心,然后剧情便开始了跌宕起伏。我没学过心理学,但是我喜欢揣摩人的性格和心思。很多人生活在一成不变的圈子里,渴望改变的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跳的越来越强烈,这也正是那些选择突然改变的人不可辩驳的内因。可是改变分好坏,有人寂寞无聊中选择了出轨,有的选择了泡吧,吸毒,有的逛街,吃睡等等等等,而有人选择了读书,交友,旅游等等等等。改变分好坏,你认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呢?没有是非观的人或许还真的不知道呢。

自马雷尔夫人就范之后,他们之间又发生了几次分分合合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我又不想说的过细了。于是我们直接说几年之后杜洛华坐上了部门编辑,哪个部门的呢,我忘了,哈哈,任性。各方面他也能应付自如了,逐渐有了点如鱼得水的意思。但是他的伯乐,将他带进新闻界的福雷斯蒂埃却身体欠安,去了哪哪的一个疗养院过冬。分别的时候他去送行,特别嘱告福雷斯蒂埃夫人,他是她忠诚的朋友,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告诉他。这话还真没白说,冬天还没过完他就收到了求救信——福雷斯蒂埃要完了。拿着信他觉得机会来了,于是立刻请假去看望福雷斯蒂埃。经过一天漫长的等待,他眼看着老朋友咽气了,他在死者面前对其夫人含蓄地表达了一番爱意,然后料理完后事就回去等着了。福雷斯蒂埃夫人当时没有答应,不过不久回来就来找他了。就这样,他们在一起写稿,恋爱,事业风生水起,爱情甜蜜。然后他们决定结婚了。在婚礼前一起去了趟杜洛华的老家去看望他的父母,这一路上,老杜不停地撩骚,然后……然后我去翻了下书,知道了福雷斯蒂埃夫人叫妈的来拿(玛德莱娜),前面这字有点巧……然后玛德莱娜说他像小学生。我擦,他们那时候小学生就这么骚啊?哈哈哈,其实意思是说让杜洛华注意体面,别太着急。老杜老实了一会,又不断在马德莱娜身上磨蹭,最终这娘们也没忍住,他俩在火车上干了一炮。真特么屌,火车上没别人吗?脱了裤子就干?唉,城会玩啊,没给法国人丢脸。想想这种桥段就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不会发生在中国吧,类似新闻倒是有,但……但感觉也没有他俩屌。想想都激动,我也想——哈哈哈。

回家的事就不说了,总之结婚后杜洛华的事业扶摇直上,也接替了故友的位置和房产,当然还有夫人。地位高了,他有机会接触到了瓦尔特夫人,也就是他的老板娘。他逐渐对这个非常守规矩的老妇人产生了兴趣(性趣),觉得她风韵犹存,关键是很保守,越是规矩他就越想勾引她,这就是寻求刺激啊。他单刀直入,面对面表白,给老板娘吓傻了,因为这老板娘真喜欢他,毕竟又帅又迷人。但是规矩让她退步,人家是有节操的人,不要玷污人家。接着杜洛华又发动了几波攻势,最后老板娘终于顶不住了。宁可贞节牌坊不要,跟杜洛华在那个风流公寓啪啪啪了。巨大的心里压力都没拦住她,几十年的节操一下掉地上了。关键她没能得到几次冒险突破道德底线得到的快乐,因为很快杜洛华就对她失去了兴趣。当然了,毕竟老了嘛,可以理解,他还是更钟爱他的小克洛(马雷尔夫人)。就是当初那么迷恋的玛德莱娜也引不起他的兴趣了,这话怎么说,就相当于偷来的东西最好吃。现实中这种现象可就太多了,得到了不珍惜,非要去寻花觅柳,最终西瓜芝麻一个也没落下。别的不说,近几年多少明星出轨,真是活作。

现在杜洛华不仅又抛弃了瓦尔特夫人,还很厌恶她。她不住的哀求,祈求他每周来家里做客一次,碍于老板的情面,杜洛华还是忍着每周都来,更何况她还有个乖巧惹人的小闺女。他心里觊觎着这个不谙世事的小可爱,心想要是得到了她就有实力和老东家抗衡了,最次还能分得几千万的家产。于是在一次聚会上,他勾引了小姑娘,老板娘的闺女——苏珊。告诉她什么人向他求婚也不要答应,等他,等他处理掉现在的这个妻子。小姑娘对他的话深信不疑,毕竟她不知道她母亲的事情,只知道这是一个帅气有前途又深爱着自己的男人。同样是在这次聚会上,他看到玛德莱娜跟政治部长拉罗舍相谈甚欢,看来没有不偷腥的猫。一天晚上他假装去老板家吃饭,结果是等待玛德莱娜出门后直接报警,告诉警长他的妻子此时正在偷情。警长跟着他,捉奸在床,正是拉罗舍那个老秃驴。

他和妻子离婚了,障碍清除,而且还保护了自己的名誉,真是一举两得。于是他怂恿苏珊跟他私奔,小姑娘一听,激动地屁颠屁颠的。多么刺激的决策啊,就这样她差点气死自己的母亲,和母亲的情人私奔了。老板明白了一切,这个机智的年轻人果然不同凡响,不费一兵一卒就拿到了自己的家产。他和苏珊顺利的结婚了,从此走上了高富帅的人生巅峰。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看了2个月,从开始的看不进去到后来的舍不得多看。体会颇多,感慨颇多,更主要是了解了法国和中国社会风气的差别。在某些人眼里,这本书应该就是一本出轨偷情秘籍,或者是一个屌丝的逆袭故事。其实在我看来,也是这样的,哈哈哈。不过文中没有任何露骨的描写,都是点到即止,恰到好处。说实话,读这本书没有什么太深刻地体会,只是当做一个故事来读的,这样不累,还能调剂生活。

成语如鱼得水:如鱼得水[rú yú dé shuǐ][源]夫书之微妙,道合自然。篆籀以前,不可得而闻矣。自上古作大篆,颇行于世,但为古远,人多不详。今斯删略繁者,取其合理,参为小篆。凡书,非但裹结流快,终藉笔力轻健。蒙将军恬《笔经》,犹自简略,斯更修改,望益于用矣。用笔法,先急回,後疾下,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如游鱼得水,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善思之,此理可见矣。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於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典故]“如鱼得水”是一句来自於生活体验的成语。鱼是无法离开水生活的,所以将鱼放入水中,才能得其所哉。这句成语可以用作许多比喻:例如用鱼於水中之姿来比喻用笔之法的灵活,秦代李斯〈用笔法〉就有“如游鱼得水”的说法。这可能是文献上较早出现的用法。也可以用鱼和水的两相契合,来比喻得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或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例如三国时代,刘备得到孔明相助,就说自己“犹鱼之有水”,见丁度尽ぞ砣濉な袷椤ぶ罡鹆链贰A硗庖部梢杂糜愫退那酌芄叵担幢扔魅撕腿说墓叵导酌堋@纭队魇烂餮浴さ谌怼ば虑攀泻迓舸呵椤分校导傲轿恢鹘恰叭缬愕盟破嵬督骸薄U庵钟梅ňV傅氖悄信榘隆

成语一举两得:一举两得[yī jǔ liǎng dé],意指比喻做一件事,同时有两方面的收获。◎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源]《战国策·秦策二》楚绝齐,齐举兵伐楚。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於齐,西讲於秦。”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便,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为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陈轸曰:“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诚病乎?意亦思乎?』左右曰:『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今轸将为王吴吟。王不闻夫管与之说乎?有两虎诤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齐、楚今战,战必败。败,王起兵救之,有救齐之利,而无伐楚之害。计听知覆逆者,唯王可也。计者,事之本也;听者,存亡之机。计失而听过,能有国者寡也。故曰:『计有一二者难悖也,听无失本末者难惑。』”《战国策·秦策一》司马错曰:“……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於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东观汉记·卷八·耿弇列传》弇以军营临淄西安之间,视西安城小而坚,蓝兵又精,未易攻也。临淄诸郡太守相与杂居,人不专一,其声虽大而虚,易攻。弇内欲攻之,告命军中治攻具,後五日攻西安,复纵生口令归。蓝闻之,晨夜守城。至期日夜半,令军皆食,会明,求乞攻西安,临淄不能救也。弇曰:“然。吾故扬言欲攻西安,今方自忧治城具,而吾攻临淄,一日必拔,何救之有?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复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且西安城坚,精兵二万人,攻之,未可卒下,卒必多死伤。正使得其城,张蓝引兵突,临淄更强,勒兵凭城,观人虚实。吾深入重地,後无转输,旬日之间,不战而困,诸君不见是尔。”遂击临淄,至日中,破之。张蓝闻临淄破,果将其众亡。[典故]战国时候,因为楚国断绝与齐国的盟友关系,因此齐国打算出兵攻伐楚国。陈轸则向楚王建议:“可以割地给齐国,以求得调解;又能因此向秦国讲和。”於是楚王就派陈轸前往秦国,秦王对陈轸说:“你以前曾在秦国任职,说起来我们算是旧识。因为我没有治国的才能,所以你後来就离开秦国,到楚国去了。现在齐、楚即将互相攻伐,我如果出兵相救,也许有利、有弊。你现在不能只为楚王计谋,应该也要有其他的方法来为我策画一下。”陈轸就举了管与的例子回答秦王:以前有两只老虎为了争食一个人而相斗,管庄子看到了,就要将牠们杀死,这时管与却阻止说:“两只老虎互相争斗,结果必定是大的受伤,而弱小的死亡。既然如此,你等老虎受了伤再杀牠们,就可以只做一个动作,而同时得到两只老虎;省了一次的力气,但实际上却等于是刺杀了两只老虎。”陈轸的用意在告诉秦王,齐、楚两国如果开战,秦国派兵前往,不但有救齐国的好处,也让楚国免於被攻伐的危险。他的计谋不仅让秦国得到好处,也同时为楚国解除了危机。典源又见《战国策·秦策一》。内容则是表述司马错与张仪於秦惠王前,争论该伐蜀还是伐韩。司马错建议伐蜀,因为秦国如果出兵伐蜀,不但可以得其国,而且将因为为百姓除去暴虐的国君而获得百姓的拥戴与支持,同时得到名、实两方面的好处。後来“一举两得”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做一件事,同时有两方面的收获。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