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由来

浏览

  旗袍本是满族旗人妇女的土著服装。以后汉族妇女穿着的也多起来,并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女式服装。

  据说,最早穿旗袍的汉族妇女,是上海的女学生,她们穿着宽敞蓝布旗袍引起了各界妇女的羡慕,纷纷加以仿效。同时社会舆论又表示赞扬。于是,旗袍一时间竟成为当时女子最时髦的服装。

  清末满族旗女穿的旗袍,其特点是宽大、平直、衣至长足;而所选用的衣料大都是绣花红缎,在旗袍的领、襟、袖的边缘部分都用宽边镶滚。

  20世纪20年代初,旗袍开始普及,起初式样与清末的差不多。但不久,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宽了。至20代末,由于受欧美服式的影响,旗袍式样也有较大的改变。此时的旗袍,衣长大大缩短,总的说是比以前更称身合体,也更能衬托出女性的曲线美。

  到了30年代,旗袍已很盛行。那时旗袍式样的变化主要是在领、袖和衣长等方面。先是流行高领,后又流行起低领来。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时而流行长的,长过手腕;时而流行短的,短至露肘。至于衣长,也大致如此。

  从40年代起,旗袍的式样趋向于取消袖子、缩短衣长和减低领高,使旗袍更加适体。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