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机

用装在前、后轮轴之间的平土板按各种坡度要求平整地面和摊铺物料的铲土运输机械(见土方机械)。现代平地机都是自行式的(图1),主要用于大面积场地的平整、道路工程中的路基整形、边坡修整、水沟开挖及路面材料摊铺和拌合。若加装松土器、推土板或扫雪犁,还可进行松土、推土或扫雪等作业。

图1 简史

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第一台马拉、人力操纵、铁木结构的平地机。1879年制造出由拖拉机牵引的拖式平地机。随后采用了可倾斜的金属车轮,以防平地机侧滑。1909年,在农业拖拉机和拖式平地机的基础上制造出二轮转向、二轮驱动的双轴自行式平地机。1920年,动力从平地机的前部移到了后部,改善了司机的视野。1928年制造出三轴、二轮转向、四轮驱动的实心橡胶轮胎平地机,提高了机器的附着性能和牵引力,这是现代平地机的雏形。不久,把充气轮胎用到平地机上,提高了行驶速度;同时,把液压技术应用到平地机转向和平土板操纵上,减轻了司机的劳动强度。1937年制造出双轴、二轮转向、四轮驱动和双轴、四轮转向、四轮驱动的平地机。1942年又出现三轴、二轮转向、六轮驱动和三轴、六轮转向、六轮驱动的平地机。60年代美国设计制造的铰接式平地机,一般还带有前轮转向机构,显著地减小了转弯半径和无法平整的死角区,扩大了作业范围,提高了作业性能。70年代末,激光装置开始用于自动控制平土板的升降和倾斜,使地表的平整度在半径为 200米的范围内误差不超过±4毫米。

分类

平地机分四轮和六轮两种,按转向轮对数×驱动轮对数×车轮总对数划分,主要有:1×1×2;2×2×2;1×2×3;1×3×3;3×2×3和3×3×3等 6种类型。转向轮越多,机器转弯半径越小。驱动轮越多,机器的附着牵引力越大。因此,在上述6种类型中以3×3×3,即三对车轮都是转向轮和驱动轮的性能最好,但结构也最复杂。以 1×2×3,即前二个轮转向、后四个轮驱动的三轴平地机使用最广。

结构

平地机由 5个部分组成。

(1)发动机:一般都采用柴油机

(2)传动装置:将动力传给行走装置和工作装置。

(3)机架:支承在前后桥上的弓形梁架,用来安装发动机、工作装置和驾驶室等,有整体机架和铰接机架(见单斗装载机)两种。

(4)工作装置:主要由牵引架和带有平土板的转盘组成。牵引架前端用球铰与机架相连,后端用拉杆(机械式)或油缸(液压式)悬挂在机架上。转盘安装在牵引架的后部,根据作业需要可与平土板一道水平回转 ±360°,以及升降、左右倾斜、外伸和机外倾斜,倾斜角最大可达90°。平土板还可以沿长度方向相对转盘移动。根据作业对象不同,其切削角可在45°~60°之间变化。通过转盘和平土板的这些动作完成土方工程中铲土直移、铲土侧移、刀角铲土和机外铲土等作业。现代平地机大多使用液压操纵,结构简单、操纵轻便。

(5)行走装置:六轮平地机的后四轮分别安装在左、右平衡箱上。平衡箱可分别绕后桥轴线摆动。当机器在不平场地上作业时,后四轮可同时着地,使机架保持平稳、平土板不上下波动,以提高平整质量。平地机的前桥通常设有前轮倾斜机构(图2),两前轮可以一同向左、右倾斜,以提高在横坡上行驶或作业时机器的稳定性和防止在铲土侧移、刀角铲土和机外铲土等作业中机器跑偏。倾斜角通常为±15°。

图2 主要技术参数

平地机的主要参数是发动机功率、机器重量和平土板长度。发动机功率为30~515千瓦,以75~150 千瓦使用最多。80年代初的最大平地机功率为515千瓦,平土板长度为7315毫米,整机重量为91.6吨。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