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诊断“四部曲”

浏览

一看: 即看水色、水质,看饲料质量,观察鱼群的活动状况、抢食情况、游动情况,是否狂游、跳跃、露鳍。检查体色有无红肿、溃烂等。一般患慢性病的鱼,往往体色发黑,体质瘦弱,离群独游,活动缓慢,鱼受到寄生虫侵袭时往往出现不安状态。如受到鲺侵袭后,表现为上窜下跳,急剧狂游;受鲢碘泡虫侵袭的白鲢,尾巴上翘,在水中狂游乱窜,抽搐,打圈子;鲢、鳙鱼受到中华蚤侵袭时,尾鳍上叶往往露出水面,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当受到污染中毒时,会出现兴奋、跳跃或冲撞现象,而后转入麻痹阶段。

二闻: 主要是开动增氧机,站在下风处闻水体是否有腥臭味,饲料是否有霉变味等。

三问:向管理人员详细询问饲养管理情况。如投饵量,饲料品种,放养密度,混养品种和搭配比例,用药情况等。密度过大,鱼类摄食不足,生长不良;投饵、施肥量过大则易造成水质恶化,引起鱼病;食料不足会引起跑马病、萎瘪病等。急性型鱼病一旦出现死亡现象,死亡率随即急剧上升,常在短期内出现死亡高峰,而慢性型鱼病死亡率是缓慢上升的,在长时间内死亡高峰不明显。寄生虫引起的死亡一般是缓慢增加,总的死亡率不会太大,但如果鱼类中毒,则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大批死亡,且不分品种。

四检:主要是通过化验水质,目检、镜检等诊断措施,进一步对鱼病进行确诊。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