刿目鉥心

刿目鉥心,犹言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

刿目鉥心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uì mù xù xīn
成语注音
ㄍㄨㄟˋ ㄇㄨˋ ㄕㄨˋ ㄒㄧㄣ
成语简拼
GMXX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劌目目心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犹言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呕心沥血

成语接龙

1、刿目鉥心→心去难留→留恋不舍→舍己救人→人面桃花→花花绿绿→绿惨红销→销声匿影→影影绰绰→绰然有余→余味无穷→穷年累岁→岁暮天寒→寒来暑往→往古来今→今是昨非→非愚则诬→诬良为盗→盗名暗世→世外桃源→源源而来→来鸿去燕→燕金募秀→秀而不实→实事求是

2、刿目鉥心→心猿意马→马角乌头→头重脚轻→轻薄无礼→礼先一饭→饭牛屠狗→狗仗官势→势如水火→火烧眉毛→毛羽未丰→丰富多彩→彩衣娱亲→亲密无间→间见层出→出死断亡→亡国灭种→种学绩文→文山会海→海涵地负→负衡据鼎→鼎镬如饴→饴含抱孙→孙庞斗智→智尽能索

3、刿目鉥心→心腹之病→病魔缠身→身做身当→当风秉烛→烛照数计→计穷力竭→竭泽焚薮→薮中荆曲→曲终奏雅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他形容孟郊的苦吟,竟至使用一「刿目鉥心」、「搯擢胃肾」的辞句,这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呕心滴血」了。▼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与杜甫在诗歌上的交往》

成语造句

(1)淳析叔叔给思莙和燚琦讲解了“刿目鉥心”的历史故事。

(2)古田县玉田中学的官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刿目鉥心”。

(3)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刿目鉥心”几个大字。

(4)小城写不出成语“刿目鉥心”,因此语文考试仅仅考了98分。

(5)小梅不会写成语“刿目鉥心”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鉥心。』

分字解释

刿:guì <动>刺伤;划伤。《老子》:『廉而不刿。』

目:mù 1、<名>眼睛。《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2、<动>年;看待。《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3、<动>递眼色;使眼神。《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4、<名>网孔。《韩非子·外储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成目而后得。』5、<名>行列;条目。《<指南录>后序》:『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目论] (1)像眼睛看不见睫毛一样的议论。比喻不见自己的过失,无自知之明。(2)肤浅之论。

心:xīn 1、<名>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2、<名>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名>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4、<名>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5、<名>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心志] 内心;意志。

刿:《子集下·刀字部》《唐韵》居卫切《集韵》《韵会》姑卫切,□音蹶。《说文》利伤也。从刀,岁声。《广韵》割也。《礼·聘义》君子比德于玉,廉而不刿,义也。又人名。《前汉·古今人表》鲁曹刿。

目:《午集中·目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莫六切,音牧。《说文》人眼,象形,重童子也。《春秋元命苞》肝之使也。《韩诗外传》心之符也。《礼·郊特牲》气之清明者也。易说卦离为目。〈注〉南方之卦,主视。故为目。《书·舜典》明四目。〈注〉广四方之视,以决天下壅蔽。又《博雅》视也。凡注视曰目之。《史记·□丞相世家》□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又动目以谕也。《前汉·高帝纪》范增数目羽击沛公。又含怒侧视也。《周语》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又《小尔雅》要也。《周礼·春官》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四曰巫目。〈疏〉是要目之事。又见也。《公羊传·桓二年》内大恶讳,此其目言之何远也。〈注〉目,见也,斥见其恶也。又称也。《谷梁传·隐元年》段,郑伯弟也。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注〉谓称郑伯。又条目。《论语》请问其目。〈注〉条件也。《前汉·刘向传》校中秘书,各有条目。又节目。《礼·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方氏曰:节则木理之刚,目则木理之精。又题目。《后汉·许劭传》曹操微时,常求劭为己目。〈注〉命品藻为题目。《晋书·山涛传》甄拔人物,各有题目,时称山公启事。又凡目。《周礼·天官·小宰》师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公羊传·僖五年》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也。《春秋·繁露》目者,偏辨其事也。凡者,独举其事也。又科目。《旧唐书·懿宗纪》以宋震胡德融,考科目举人。《宋史·选举志》宋之科目有进土,有诸科,有武举,常选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而进士得人为盛。又黄目,周彝名。《礼·明堂位》郁尊用黄目。又晖目,鸩鸟也。《淮南子·缪称训》晖目知晏。〈注〉晏,无云也。天将晏静,晖目先鸣。又比目,鱼名。不比不行。亦谓之鲽。见《尔雅·释地》。又横目,傅草别名。鬼目,苻草别名。俱见《尔雅·释草》。又海外有一目国,一目中其面而居。见《山海经》。又天目,山名。《元和地志》上有两峰,峰顶各一池,若天左右目。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河目县,属幷[同并]州。又州名。《唐书·地理志》目州隷陇右道。又姓。《潜夫论》目夷氏,子姓,宋微子后。又目宿,草名。通作□。《前汉·西城传》马耆目宿。《史记·大宛传》作苜蓿。又叶莫笔切,音密。《夏侯湛抵疑》心有穷志,貌有饥色。吝江河之流,不以跃舟船之檝。惜东壁之光,不以寓贫妇之目。

鉥:《戌集上·金字部》《唐韵》《集韵》□食聿切,音术。《说文》綦鍼也。《管子·海王篇》一女必有一鍼一鉥。〈注〉鉥,长鍼也。又导也。《晋语》子盍入乎,吾请为子鉥。〈注〉鉥,导也。借鍼义,犹言前导也。又《集韵》雪律切,音恤。诱也。本作怵。

心:《卯集上·心字部》《唐韵》息林切《集韵》《韵会》《正韵》思林切。《说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徐曰》心为大火,然则心属火也。《玉篇》《广韵》□训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又《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不贯也。又本也。《易·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正义曰》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注〉得气之本也。《孔疏》得气之本,故巡四时,柯叶无凋攺也,心谓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诗序》情动于中。《正义曰》中谓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礼·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注〉不提心,谓不绝中央也。《古歌》日出当心,谓日中也。《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言月当天中也。又东方五度,宿名。《史记·天官书》心为明堂。又《礼·明堂位》夏后氏祭心。〈注〉气主盛也。又《月令》季夏祭先心。〈注〉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则心为尊也。又去声。《吴棫·韵补》息吝切。《外纪》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下心字去声。又叶思真切,音新。《前汉·安世房中歌》我定正数,人告其心。敕身齐戒,施敎申申。又叶先容切,音松。《诗·大雅》吉甫作颂,□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前汉·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又叶思征切,音騂。《扬子·太□经》勤于心否贞。又叶桑鸠切,音修。《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箫叶疏鸠切。又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观海诗》善即谁为御,我来无别心。聊复寓兹兴,兹兴将何咏。《说文》长笺》借华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蕴同文诸书,各以意阐古文,与今文稍远,槪不泛引。《类篇》偏旁作忄。亦作□。◎按《字汇》《正字通》心俱音辛,误。辛在真韵,齐齿音也。心在侵韵,闭口音也。如心字去声,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盖信字为真韵内辛字之去声,乃齐齿音也。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乃闭口音,有音而无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类是也。盖齐齿之辛,商之商也,闭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无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