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身粉骨

灰身粉骨,身体被毁成灰粉。形容人死得极惨。

灰身粉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uī shēn fěn gǔ
成语注音
ㄏㄨㄟ ㄕㄣ ㄈㄣˇ ㄍㄨˇ
成语简拼
HSFG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灰身粉骨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身体被毁成灰粉。形容人死得极惨。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相关成语

近义词

灰躯糜骨、粉身碎骨

成语接龙

1、灰身粉骨→骨鲠在喉→喉长气短→短吃少穿→穿花纳锦→锦心绣肠→肠肥脑满→满面春风→风尘外物→物议沸腾→腾达飞黄→黄汤辣水→水尽山穷→穷岁累月→月盈则食→食不暇饱→饱经风雨→雨露之恩→恩重如山→山肴海错→错节盘根→根牙磐错→错彩镂金→金人缄口→口壅若川

2、灰身粉骨→骨鲠之臣→臣门如市→市井之徒→徒读父书→书不尽言→言行不一→一无长物→物极将返→返璞归真→真脏实犯→犯而勿校→校短量长→长嘘短叹→叹老嗟卑→卑辞厚礼→礼先一饭→饭蔬饮水→水木清华→华封三祝→祝发空门→门禁森严→严家饿隶→隶首之学→学无常师

3、灰身粉骨→骨鲠之臣→臣门如市→市民文学→学而不厌→厌难折冲→冲冠眦裂→裂石流云→云行雨施→施施而行→行险徼幸→幸灾乐祸→祸在旦夕→夕阳西下→下车作威→威凤一羽→羽翼已成→成败论人→人强胜天→天愁地惨→惨绿少年→年华垂暮→暮楚朝秦→秦晋之好→好自为之

4、灰身粉骨→骨鲠之臣→臣心如水→水深火热→热气腾腾→腾空而起→起偃为竖→竖起脊梁→梁上君子→子虚乌有→有一无二→二缶钟惑→惑世盗名→名同实异→异口同声→声威大震→震天动地→地利人和→和衷共济→济贫拔苦→苦雨凄风→风樯阵马→马迹蛛丝→丝发之功→功高望重

5、灰身粉骨→骨化风成→成群结党→党同妒异→异军特起→起早睡晚→晚节不保→保国安民→民保于信→信口开喝→喝西北风→风平浪静→静观默察→察言观色→色胆包天→天地不容→容光焕发→发政施仁→仁至义尽→尽情尽理→理所当然→然糠照薪→薪尽火传→传为笑谈→谈古论今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灰身粉骨”几个大字。

(2)珉珉写不出成语“灰身粉骨”,导致期末考试只考了97分。

(3)小嘟不会写成语“灰身粉骨”的最后一个字。

(4)秀芬大哥哥给樟秭和和翠讲了“灰身粉骨”的典故。

(5)直溪初级中学的司寇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灰身粉骨”。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王勃《上百里昌言书》:『诚宜灰身粉骨以谢父君,复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

分字解释

灰:huī 1、<名>物体燃烧后剩下的粉末状的东西。《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又] <名使动>使……变成灰。《后汉书·文苑传》:『灰珍奇。』2、<名>尘土。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腾蛇乘雾,终为土灰。』3、<名>指一种介于黑白之间的颜色。《晋书·郭璞传》:『时有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膝……』4、<形>意志消沉;沮丧。陆游《舟中偶书》:『白首自怜心未灰。』[灰壤] 地表下层土壤的一种。用以比喻地下、九泉。

身:shēn 1、<名>人或动物的躯干。《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2、<名>整个身躯。《狼》:『身已半入,止露尻尾。』3、<名>自身;本身;自己。《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副>亲自。《隆中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5、<名>一生;生命。《陟江》:『固将重昏而终身。』《五人墓碑记》:『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6、<名>同『娠』,身孕。《与妻书》:『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粉:fěn 1、<名>细末,特指化妆用的粉末。《林黛玉进贾府》:『越显得面如傅粉。』2、<名>用谷物粉末制成的食品。武汉臣《老生儿》:『宰下羊,漏下粉,蒸下馒头。』3、动<动>涂饰;粉饰。王之道《浣溪沙·赋春雪追和东坡韵四首》:『松毛粉白老翁须。』4、<动>碾碎;砸碎。于谦《石头吟》:『粉身碎骨浑不怕。』

骨:gǔ 1、<名>骨头。《殽之战》:『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又] 指死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名>文学作品的刚健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又] 人的气质、气概。《宋书·武帝纪》:『及长,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骨力] (1)力气。(2)笔法雄健有力。[骨立] 人相当消瘦。

灰:《巳集中·火字部》《唐韵》呼恢切《集韵》《韵会》《正韵》呼回切,□音虺。《说文》死火余□也。从火从又。又手也。火既灭可以执持。《礼·月令》毋烧灰。〈注〉为伤火气也。火之灭者为灰。又《内则》冠带垢,和灰请潄。衣裳垢,和灰请澣。《周礼·地官·掌炭》掌灰物炭物之徵令,以时入之,以权量受之,以共邦之用。凡炭灰之事。《后汉·杜笃传》皤康居灰珍奇。又葭灰。《前汉·天文志》□气之法,竹为管,葭莩为灰,为室三重,布缇幔,木为案,内庳外高,加律其上,气至灰飞。又劫灰。《高僧传》汉武穿昆明池,得黑灰,问东方朔,朔曰:可问西域梵人。后竺法兰至,问之,云:此劫火灰也。又自然灰。《酉阳亲俎》凡雕刻琉璃,先以自然灰煑令软。□藏器曰:灰生南海,状如黄土,可澣衣。玉石以此灰霾之,烂如泥。又不灰木。《太平寰宇记》俗为铤子,烧之成炭,而不灰。又叶呼侯切。《杨方·合欢诗》生为倂身物,死为同棺灰。秦氏自言至,我情不可俦。又叶荒壷切。《陈琳·柳赋》有孤孑之细柳,独幺枰而剽殊,随枯木於爨侧,将□置於土灰。《说文》本作□。

身:《酉集中·身字部》《唐韵》失人切《集韵》《韵会》《正韵》升人切,□音申。《说文》躬也,象人之身。《尔雅·释诂》我也。〈疏〉身,自谓也。《释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广韵》亲也。《九经韵览》躯也。总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又《系辞》近取诸身。《书·伊训》检身若不及。《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又《诗·大雅》大任有身。〈传〉身,重也。〈笺〉重为怀孕也。〈疏〉以身中复有一身,故言重。又告身。《唐书·选举志》拟奏受皆给以符,谓之告身。又《史记·西南夷传》身毒国。〈注〉索隐曰:身音捐。又《韵补》叶尸连切。《杨方·合欢诗》我情与子合,亦如影追身。寝共织成被,絮用同功绵。

粉:《未集上·米字部》《广韵》方吻切《集韵》《韵会》《正韵》府吻切,□分上声。《篇海》米粉。《释名》分也。硏米使分散也。《周礼·天官》修笾之实,糗饵粉餈。〈注〉豆屑也。又《说文》傅面者也。《韵会》古傅面亦用米粉。又染之为红粉,后乃烧铅为粉。《博物志》烧铅成胡粉。《释名》胡粉,胡餬也,脂和以涂面也。又《正韵》设采润色谓之粉泽。又煆石为白灰,涂墙壁曰粉。《白居易诗》文昌新入有光辉,紫界金墙白粉闱。〈注〉尙书省皆以粉图壁,画古贤列士,曰画省,亦曰粉省。又《事文类聚》海粉母如墨鱼形,大三四寸,冬畜家中,春种海濵田内,色绿如荷包,海粉即所溲也。或曰插竹枝田中,母缘枝吐出成粉。又《正字通》凡物磑之如屑者,皆为粉。粉通称,非独米也。又竹名。《闽部疏》粉竹舂丝,为佳纸料者,美于江南之白苎。又地名。《水经》堵水出自上粉县。〈注〉孟达为太守,治房陵,故县有粉水,县居其上,故曰上粉。取此水渍粉,皓耀鲜洁,县水皆取名焉。又《集韵》方问切,音奋。传也。饰也。《字汇补》粉,白饰也,从上声。所以传物曰粉,从去声。《字汇》皆作府刎切,非。

骨:《亥集上·骨字部》《唐韵》《韵会》古忽切《集韵》吉忽切,□音汨。《说文》肉之核也。《释名》骨,滑也。骨坚而滑也。《灵枢经》肾主骨,张筋化髓干,以立身。《周礼·天官·疾医》以酸养骨。〈注〉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疏〉谓似人之骨立肉中者。《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属天,清而散。属地,浊而聚。又牲骨。《礼·祭统》凡为俎者,以骨为主。《仪礼·乡射礼注》以骨名肉,骨贵也。又姓。《隋书·骨仪传》骨仪,京兆长安人。又《唐书·东夷传》新罗,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别。又苦骨,苦参别名。又多骨,白荳□别名。见《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