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读后感8篇500字

浏览

本文含读《母亲》有感、奔跑的母亲读后感(511字)、荷叶母亲的读后感(511字)、母亲——读莫言演讲稿有感(515字)、母亲的抉择读后感(517字)、母亲的账本读后感(518字)、母亲的力量读后感(520字)等500字左右的优秀读后感8篇,供您参阅。

奔跑的母亲读后感_511字

一篇名为《奔跑的母亲》的文章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老师曾为我们讲过这一故事,记得故事很感人。于是我重新让身体坐正,认真得读了起来。读着,读着,一丝冰凉从脸颊划过。

文中的那位以伟大形容都不够的母亲,在我脑中渐渐显现,泪眼婆娑之中,我似乎看见了她——黝黑发亮的皮肤,因营养供应不足而瘦小的身躯和腿上无数的血泡,还有她那最重要的坚定的眼神,满怀着努力的痕迹和对儿女能接受良好教育的向往。她的想法更是独特:一个人如果连做梦的勇气都没有,那他永无改变的可能。那种力量,促使她夺冠的力量,那种源源不断的力量,是她对孩子的爱,那种永不断流的爱。这个名叫切默季尔德母亲创造了亲情的奇迹。

母亲创造的奇迹无人可比,那种源源不断的为子女奋斗的力量,只有子女才感受得到。

我想到我自己。我家距离学校近六里路。从从幼儿园起,每天都是妈妈送我上学,八年来风雨无阻,细细一算,每天四趟12千米,八年,八年妈妈该为我走了多少路!而我呢?偶尔妈妈稍微晚来一会,我就会大发脾气;饭菜一点不合口味,就以绝食抗议。每当看到妈妈那哀求的眼神,我就尝到了胜利的喜悦。“妈妈,对不起!妈妈,对不起!……”我一遍遍地在心里头对妈妈说。泪水再次止不住的滑落。

成语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如:《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又如:夜间,官军打通了由智亭山通往龙驹寨的大道,所以从天亮起就有军粮源源不断地从龙驹寨向西运送。——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三章

成语风雨无阻: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二:“黄秀才从陆路短船,风雨无阻,所以赶着了。”又如:宝钗说道:“一月只要两次就够了。拟定日期,风雨无阻。”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荷叶母亲的读后感_511字

说到荷叶,红莲你会联想到什么?是它们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还是它们给你带来的一丝宁静的幽香。你曾想母爱吗?当你静下心来读过冰心的《荷叶 母亲》后,想必你会和我一样,好似受到了一阵清凉雨儿的洗礼,想去回味它其中蕴含的醇香而清新的情。

淡淡的语调把我带入了那个浓阴的天气里。雨,倾盆。花,摇动。叶,静静的。让我与她感同身受。那繁密的雨点促使着那慈爱的荷叶去保护莲花。“雨势并不减退,莲花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转动的水珠”。读到这时,你是否和我一样闻到了那莲花的清香。

文中没有一处描写母亲的外貌和神态,但当你读完整篇文章时,却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心中的温暖,这便是借景抒情的魅力所在吧!

人们常常说康乃馨是母爱之花,是慈祥温馨的象征。但我却认为荷叶才真正能与母爱相提并论。荷叶是纯洁崇高的,这不正是母爱的特点吗?

每一个母亲都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希望看着他们茁壮成长,可以为他们付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始终默默保护守护着他们,你我的母亲同样都是荷叶,你我同样都是红莲。长大后你我也会变成荷叶,去面对心中的雨点。只要明白这一点,相信我们永远不会寂寞,因为那荷叶的清香永远不会变。

成语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如: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又如:我就是喜欢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成语相提并论: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并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又如:二者相提并论,则陈张两公之捐躯殉难,均有所迫而然也。——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母亲——读莫言演讲稿有感_515字

莫言讲述母亲的话朴实无华,但却催人泪下。

莫言演讲的主题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莫言描写母亲的话。母亲是位朴实的人,当她被人打多年后,被打的人成为了走路蹒跚的老人当“我”冲动地想去打这位仇人,被母亲制止了;当“我”卖菜时多收一位老人一毛钱让母亲受到了训斥,原以为母亲要大发雷霆但是我想错了母亲只是语重心长地说了句话;当难得吃到的饺子母亲分给了一位素不相识的乞丐老人;当母亲中年患病活着没乐趣,只为家人放心。

这四件细小的事,让我感到裹小脚、没文化的母亲升华成为了一名哲学家,这些字里行间之间充满了“我”母亲的善良、朴实。

我妈妈好比莫言的母亲一样温柔可亲、善解人意。当我打开车门不小心撞伤了骑车人,弄得他手上鲜血直流,妈妈连连道歉,她这种低声下气的语气让我心里生出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我的眼睛会湿润眼泪马上就要夺眶而出了;当妈妈卖票时,有些不礼貌的顾客对妈妈肆无忌惮地说脏话,妈妈不会还嘴,只会忍气吞声的说一句对不起,因为她知道顾客是上帝;当天桥旁坐满了乞丐老人,妈妈会投出同情的目光,然后从包里取出钱一一给那些乞丐老人。

莫言的母亲温柔大方、善解人意,是母亲中的楷模。我的母亲也是这般让人感觉温暖。

成语善解人意:善:善于;解:理解。善于理解别人的意图。如: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他总不离杨妃左右,最能言语,善解人意,聪慧异常,杨妃爱之如宝,呼为雪衣女。”又如: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她与康老一样的善解人意,却很少将自己的事随便告人。”

成语肆无忌惮: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如:《礼记·中庸》:“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又如:她们都是横冲直撞,真真是肆无忌惮。——郭沫若《黄河与扬子江对话》

母亲的抉择读后感_517字

今天老师发给我们一本《阅读年选》。回到家后,我好奇地翻开书读了起来,《母亲的抉择》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母亲带着小儿子送女儿去上学,在学校里被歹徒劫持了。按歹徒的吩咐丢下女儿后母亲和小儿子是可以逃生的,但作为母亲的琳莎娜却没有放弃女儿,被歹徒绑架53小时后,母子三人终于平安获救。

当我读到歹徒让琳莎娜选择一个孩子去逃生时,我简直气愤到了极点。这些歹徒真是太卑鄙了,让一位母亲在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之间只选择一个,这无疑是琳莎娜一辈子中最痛苦的抉择,两个孩子都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谁都不愿放弃,谁都不能放弃。然而琳莎娜却带着小儿子走出去了,我的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难道她真的要丢下女儿不管不顾,带着儿子一走了之吗?

但紧接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琳莎娜竟然不顾众人的劝阻,又毅然回到人质中间去了,她要去陪伴自己的女儿、安慰女儿,并且她还给女儿带去了饮用水,这是多么令人感动,多么令人敬佩啊!

读完全文之后,我深深领悟到母爱的伟大。母亲的爱是纯洁的、无私的,她胜过了一切的一切。文章中琳莎娜的抉择是英明的、正确的,她是一位称职的母亲,一位勇敢的母亲,她更是世界上千千万万个母亲的杰出代表。

成语一走了之:指不顾而去。如: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我亦尚在看看人间世,不过总有一天,是终于要‘一走了之’的,现在是这样的世界。”又如:你不能一走了之,留下这个烂摊子给别人来收拾。

成语不管不顾:指对人不照料。也指举动莽撞,不顾别人。如:梁晓声《泯灭》三(2):“她为什么将她那么痴情那么热烈那么不管不顾的爱给予这个孤傲而冷酷的翟子卿啊!……”又如:尽管有外人在,他还是不管不顾的撞进来了。

母亲读后感_517字

今天我读完了《母亲》一书,深有感悟,特写此读后感。

《母亲》一书主要讲述巴维尔,安得烈等一批杰出的青年工人们和母亲巴洛夫娜追求真理,在革命浪潮的激荡下成长为自觉的革命战士,他们宣传真理,反对沙皇的故事。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巴维尔和母亲。

巴维尔自父亲死后,就喜欢上了看禁书,(禁书是一些对人有益的书,沙皇害怕看了书的人会造反,所以不让工人们看)那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事,(看禁书的人如果被宪兵、暗探发现的话会判刑、坐牢或流放)母亲非常担心,原来巴维尔早已有了宏图大志:他要让工人、农民不再受压迫,号召他们行动起来,反对沙皇统治,争取自由。为了宣传真理,他用发传单、发报纸、街头游行等方式。为此,他坐了不少次牢,直至被判处流放还大义凛然地向贫苦的老百姓宣传革命道理。巴维尔的母亲呢,是个非常不幸的,柔弱但很坚强的人,她的丈夫生前经常打骂他,丈夫死后,尽管年纪已经很大了,可她仍然支持巴维尔。从开始的提心吊胆到跟孩子一样追求真理、冒着巨大的风险发传单、发报纸、放风,最后遭到沙皇宪兵野蛮的毒打与抓捕。那么大岁数的人,居然有那么大的胆量,这是谈何容易?

我们应该向巴维尔、母亲学习——学习他们不畏艰险、勇于坚持真理,传播真理的精神。

成语谈何容易:谈何容易[tán hé róng yì],意指本指人臣进言不容易。语出《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今用“谈何容易”指嘴里说说容易,实际做起来却很困难。[源]《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非有先生仕於吴,进不称往古以厉主意,退不能扬君美以显其功,默(默)〔然〕无言者三年矣。吴王怪而问之,曰:“寡人获先人之功,寄於众贤之上,夙兴夜寐,未尝敢怠也。今先生率然高举,远集吴地,将以辅治寡人,诚窃嘉之,体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于兹矣。今先生进无以辅治,退不扬主誉,窃不为先生取之也。盖怀能而不见,是不忠也;见而不行,主不明也。意者寡人殆不明乎?”非有先生伏而唯唯。吴王曰:“可以谈矣,寡人将竦意而览焉。”先生曰:“於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夫谈有悖於目、拂於耳、谬於心而便於身者,或有说於目、顺於耳、快於心而毁於行者,非有明王圣主,孰能听之?”吴王曰:“何为其然也?『中人已上可以语上也。』先生试言,寡人将听焉。”[典故]“谈何容易”这个成语本指人臣进言不容易。语出《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东方朔,字曼倩,西汉时人。他个性诙谐幽默,言词敏捷,滑稽多智,所以汉武帝很欣赏他的才华,但始终没有重用他。於是东方朔写了一篇〈非有先生之论〉,文中叙述非有先生在吴国当了三年官,既没有对国事有什麽建议,也没有赞扬国君的功业。吴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说:“先生如有高明的见解而不说,就是不忠;如果讲了建议我不采纳,就是我不明。先生什麽都不说,难道是认为我昏庸不明吗?”非有先生连连作揖,还是不开口。吴王说:“希望先生有什麽建议直说无妨,我一定振作精神去接收您的建言。”非有先生说:“作为臣子的要向君主进言,真是『谈何容易』啊!言谈有的看起来不顺眼,听起来不顺耳,心中也有所乖违,但是却有益於身心品节的修为;有的看起来喜欢,听起来顺耳,心里也感到快意,但是却使行为有所败坏。所以不是明王贤主,又怎能听清楚?”东方朔藉着这篇文章,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後来“谈何容易”被用来指嘴里说说容易,实际做起来却很困难。如《镜花缘·第二五回》:“伯伯﹗谈何容易﹗他这令旗素藏内室,非紧急大事,不肯轻发。”

成语怀才不遇:怀才不遇[huái cái bù yù],意指怀有才能却际遇不佳,不受重用。语或出《喻世明言·卷五·穷马周遭际卖 媪》。[源]《喻世明言·卷五·穷马周遭际卖 媪》话说大唐贞观改元,太宗皇帝仁明有道,信用贤臣。文有十八学士,武有十八路总管。真个是:鸳班济济,鹭序彬彬。凡天下有才有智之人,无不举荐在位,尽其抱负,所以天下太平,万民安乐。就中单表一人,姓马名周,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氏。父母双亡,一贫如洗;年过三旬,尚未娶妻,单单只剩一身。自幼精通书史,广有学问,志气谋略,件件过人。只为孤贫无援,没有人荐拔他,分明是一条神龙困于泥淖之中,飞腾不得。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一个个出身通显,享用爵禄,偏则自家怀才不遇,每日郁郁自叹道:“时也,运也,命也。”一生挣得一副好酒量,闷来时只是饮酒,尽醉方休。[典故]“怀才不遇”是指怀抱才能,却不能遇到赏识的人或施展才能的时机。《喻世明言·卷五·穷马周遭际卖 媪》中,叙述一个名叫马周的读书人,才学志气都远胜他人,可惜孤贫无援,所以眼看着才能不如他的人个个都飞黄腾达,只有他“怀才不遇”,经常藉酒浇愁。後来“怀才不遇”就用来形容怀有才能却际遇不佳,不受重用。

母亲的账本读后感_518字

文本写了一个意志坚强、勇于承担责任、重情重义的继母。

本文涉及了社会中两个残缺家庭的重组又到不幸,自然而然地反映出人文方面、社会方面的一般到特殊。文中描写了一位继母,她将爱化为了行动。她用严酷的行为磨练着女儿的意志,也用这样的行为粉碎着自己的心。她太“残忍”了,一直为女儿所误解、憎恨,但她依然坚持着,没有放弃。在她的思想里,她认为她放弃了就意味着放弃了女儿的前途,自己多年的努力就白费了。生活很艰辛,但她没有怨言,而在她近乎“虐待”中,女儿学会了坚强、自立、忍耐和刻苦。

文章的结构,按时空先后有序安排,锲入了插叙与议论。文章按照女儿的成长来的,可分为四个阶段:1、家庭重组;2、父亲遇难;3、中学求学;4、大三回家看继母的账本。

本文在写作手法上,采用了先抑后扬及对比方式,母爱的伟大!

《继母的账本》一文继母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让周家玉学会在逆境中成长。文中体现了母子之间的情感,及母校如何给成长的女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女儿的成长描述了人要有爱,更要学会有恩,还必须学会感恩这一主题的。

但我个人认为母校的爱有些悲壮,为何要到她死的那一刻才让女儿知道呢?我更喜欢汤普森老师!爱是心灵的交流!你认为呢?

成语自然而然:自由发展,必然这样。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如:《牟子理惑篇》:“夫吉凶之与善恶,犹善恶之乘形声,自然而然,不得相免也。”又如:不知怎的自然而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

成语人生观:对人生价值和意义所持有的观点。如: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在他们面前装得很老练很大方,侃侃而谈,吹着他那套生意经和人生观。”又如:年轻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母亲的力量读后感_520字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

故事中的小女孩因发生车祸昏迷不醒,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地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女儿,只是不停地哀求医生救救她的女儿。医生对他说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该用的药都用了,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能不能活下来,要看他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渴望,也要看她的造化。护士记起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于是问女孩的爸爸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当她听孩子的爸爸说他们离婚很久了,找不到她时,只是皱眉头,就默默地坐下来,轻轻握住女孩凉凉的手柔声说:“女儿乖,妈妈在,妈妈在。”女孩的爸爸抬起头,吃惊地看看护士,他没想到年轻的护士竟然担任起了女孩妈妈的角色。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护士像一位真正的妈妈那样,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病床前,握着她的手,跟她说话、讲故事、轻轻地唱歌……直到那女孩完全醒过来。医生说:“她能苏醒是个奇迹。”

从这篇文中看出,年轻的护士是多么的善良、多么的有爱心。当她知道昏迷不醒的小女孩需要母爱来唤醒的时候,竟然不顾还是一个姑娘的身分当起了她的妈妈,经过不但地努力最终于挽救了小女孩的生命——使她苏醒了过来。这个故事在体现了年轻护士医德高尚、善良无私的同时也体现了母爱的力量伟大。

成语昏迷不醒:昏昏沉沉,失去知觉。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四回:“即如桑椹,人能久服,则延年益寿。斑鸠食之,则昏迷不醒。”又如:流血和过多疲劳,使他昏迷不醒,脸色煞白。——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五章

成语昏昏沉沉:形容人神志不清的样子。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又如:我努力睁大眼睛,我昏昏沉沉地捱着时刻。——巴金《第四病室》

母亲的力量读后感_528字

今天,我读了《母爱的力量》这篇作文,读完后,我感受到母亲是多么伟大……

是啊一个母亲为了给自己七岁女儿一条生命,愿付出任何代价。竟为了女儿在地震中撑了两天两夜,我真佩服她,可惜的是,老天并没有被这位母亲的所作所为而感动,还是把七岁的女儿收走了,可是,救援队员为了让她保持生的希望,撒谎骗了她,因为救援队员知道,如果告诉她,她的女儿已经死了她顶着的东西就会把她压死,这个母亲撑了两天两夜,就是为了让女儿活命。这种力量是多么伟大,母亲的爱比天高,比海更深。

这位母亲的爱,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一件小事情。

那是深冬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我正在梦王国遨游,被一阵阵沙沙的声音吵醒,我睁开朦胧的眼睛,看见妈妈的房间有着微弱的灯光,我偷偷地在门缝中看见了妈妈正在给我织毛衣,她疲倦了,就往自己腿上拧一下,我的眼睛不知不觉地湿润了,泪水像珍珠一样一串一串往下落。我忍不住地推开门,对妈妈说:“妈,天这么黑了,快去睡觉吧!妈妈微微一笑,说:“我不累,你赶快睡吧,明天还得上学哩!”就这样,我又睡了一会儿,可还没见妈妈去睡。我这才知道原因,妈妈这么做,是为了让我过一个温暖舒适的冬天,妈妈呀你对我实在太好了。

难道世界上还会有比母爱更加无私,更加伟大吗?

成语不知不觉: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如:明·赵弼《两教辨》:“遂使昏愚之徒,听其妖诞,舍正从邪,醉生梦死,不知不觉。尧舜三代以前,未闻有此教。”又如:他的残忍和狠毒,时而不知不觉地在老人面前显露出来。——曹禺《王昭君》第二幕

成语所作所为:指人所做的事。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所作所为,诸如此类,不可胜数。”又如:二弟从前所作所为,我岂不知,只是我做哥哥的,焉能认真。——清·石玉昆《三侠五义》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