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读后感6篇800字

浏览

文章包含读《母亲》有感、母亲的故事读后感(760字)、我的母亲读后感(764字)、怀念母亲的读后感(766字)、母爱——读《回忆我的母亲》有感(769字)、父亲的眼睛母亲的手——读《城市的眼睛》有感(776字)、我的母亲叫中国读后感(776字)等8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6篇,供您参阅。

母亲的故事读后感_760字

文/原野

我读了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母亲的故事》这篇文章后,我被故事中的母亲所深深地打动了。

这篇文章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得了病,孩子的母亲非常焦急,生怕他会死去,一直守在他身旁。可孩子还是被“死神”给掠走了。母亲为了搭救自己的孩子,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不惜牺牲了个人的一切。这个故事展现了伟大的母爱精神。

文章中有很多段落让我非常感动:

当她听到如果给荆棘温暖,荆棘能告诉母亲死神抱着孩子跑的方向。母亲毫不犹豫的把挂着冰柱的荆棘紧紧地搂进怀里,荆棘扎进了她的胸膛,鲜血一滴一滴的流出,可她只为救孩子,一点也不知道疼。

啊!母亲,你真爱自己的孩子,只要让孩子幸福,你宁可给荆棘取暖都可以。

母亲走到一个湖边,湖上没有船也没有桥,湖水说:“如果你把你的眼睛给我,我可以把你送到死神的温室。”母亲听了立即大哭起来,终于把眼睛哭出来交给了湖水。

双目失明是多么痛苦的事啊!母亲,可你却不惜用双眼换取找到孩子的路。

来到温室门口,一位老太太对母亲说:“我可以帮助你,但你要把你的黑发给我,拿走我的白发。”母亲听了急忙与她交换了头发。

母亲啊母亲!你为了自己的孩子已经失去了双眼,现在还要用减短寿命来换取别人对找到孩子的帮助。你真是太爱孩子了。

世界上的母亲都是这样爱自己的孩子,在我的生活中,妈妈也一直用爱包围着我。

记得有一次,妈妈接我放学回家,突然,狂风大作,妈妈看我冻得直打哆嗦,急忙脱下自己的外衣,披在我的身上,用她那单薄的臂膀为我遮挡着呼啸的北风。我缩着脖子,闭着眼睛,感到很温暖。当我睁开眼睛才发现,狂风正无情的抽打着妈妈的后背。我不时地问:“妈妈你冷吗?”妈妈笑着摇摇头,护着我快速往前走。

在我的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感受着母亲的伟大,母爱也伴随着我的成长。

成语狂风大作:刮大风。如: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9回:“初时穿林透树,次后走石飞砂,须臾白浪掀天,顷刻黑云覆地,红日无光,狂风大作。”又如:四面呼呼乱响,顷刻狂风大作,波浪滔天。——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8回

成语白浪掀天:掀:翻腾。形容风大浪高。如:唐·白居易《风雨晚泊》诗:“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又如:这朵云一出现,洱海上就狂风大作,白浪掀天。——曹靖华《洱海一枝春》

我的母亲读后感_764字

我的母亲是老舍回忆他母亲所写的一篇记叙文。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母亲的形象,突出表现了母亲勤劳刻苦、善良宽容、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性格与伟大无私的母爱,以及母亲的人格力量对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响。而文章的最后一句:“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简朴的语句,表现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难以尽述的追悔内疚之情和无从说起,又没齿难忘的养育教诲之恩。作者在文章中叙述了母亲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这些都说明了母亲软而硬的个性,而母亲的这种个性又深深的影响到了作者,使得作者拥有了“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

与下文的“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相照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这是作者经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从济南逃到西南对思母的那种复杂心情。也许我们都不曾体会过,也不曾知晓过,但作者却觉得很痛苦,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比思乡情,念母情更来得强烈了。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当每次收到家信的时候,就会有不详的消息从中渗露出来。有母亲的人,心是安定的。作者又何尝不想这样呢?“我疑惑,我怕”。疑惑为什么在一年的家信中都找不到关于母亲起居的情况,怕母亲早以有不策,只是作者不想捅破,捅破那层似窗纸一样的念母之情。但噩耗还是传来,原来母亲已经去世有一年了。作者最后也只剩下内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以“心痛!心痛!”来结束全文。作者在叙写个人生活经历和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情时,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平实简朴的语言中,读来亲切,令人动情。而最后那句“心痛!心痛!”更是被人们视为经典。我们又何尝不能拿来借鉴呢?

成语欲言又止:想说又停止不说。形容有难言的苦衷。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事在两难,欲言而止。”又如: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又止者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语无从说起:无从:没有门径或难以理出头绪。指事情太繁杂,要说的话很多,但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如:我只恨着我自家命苦,两年以前没有遇着你这样的一个人,到了如今也是无从说起的了。——清·张春帆《九尾龟》第八十八回

怀念母亲的读后感_766字

母亲是崇高的,母亲是伟大的,而祖国母亲又培养了千千万万个花朵。今天我学了一篇叫做《怀念母亲》的文章。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深深地写出了作者对母亲的遗憾和愧疚,还有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使我真的好感动。

文章中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母亲去世,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痛哭了好几天。从此,他失去了母亲,一想到母亲,他就会泪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国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爱着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文章,表达了他热爱两个母亲的情感。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一定要向季羡林学习。我有时对母亲发脾气;有时还不肯做家务,没有更努力地学习。而他从小失去了母亲,得不到母亲的呵护,却没有受到任何一点影响,反而更加热爱、思念母亲,更加勤奋学习,考取了博士学位,并去德国留学。在哥廷根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母亲。在《永久的悔》这篇文章中,他说:“我一生最大的悔,就是没能孝敬母亲。”这样一位大学者,取得了那么多成就,最终后悔的却是没能孝敬母亲。记得有一次,妈妈做饭,有点忙不过来,让我去帮忙。我为了能够安心地看喜欢电视,就说:“还没看完呢,你自己没长手。”读完季老的这篇课文,我觉得心里酸酸的,我的脸红了。

现在,我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应该从小孝敬母亲,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只是帮她泡一杯热茶、拿一双拖鞋。何况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个只会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了,我必须趁后悔前,尽自己的力,孝敬母亲。

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教会了我要敬重祖国母亲,善待生身母亲。否则,就会后悔一辈子……成为灵魂不全的单翼天使……

成语力所能及:力:体力,能力;及:达到。在自己力量的限度内所能做到的。如:晋·羊佑《诫子书》:“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又如:特别是要用实例、用典型示范去告诉他们组织起来的好处,这种好处是超出单干户力所能及的。——郭小川《十字路口》

成语食不下咽: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如: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又如:这顿饭虽说也有鸡、鸭、鱼、肉,可是当伙计的都提心吊胆,食不下咽。——欧阳山《苦斗》七三

母爱——读《回忆我的母亲》有感_769字

读完革命领袖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感动之余,我禁不住要写一写关于母爱的颂歌。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而他们的终点则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妈妈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淡淡中渗透着严厉的气息,这就是母亲给我的爱。迷茫的双眼无辜时,母亲的关怀是最多的回忆。知识的担子是如此的沉重,而在深夜中,挑灯的是妈妈伴我学习的影子。母亲的爱是深红色的,是一片深红色的大海。虽然偶然澎湃,但却是爱得太深。平静时,总是缓和的,等你触摸到海水,你会深深地感觉到一股滚烫的浆液,无时无刻都是温暖的。有了母爱,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爱,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爱,我们才从愁绪走向高歌,从顽愚走向睿智;有了母爱,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历史的延续,理性的萌动,人性的回归。“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涓涓的母爱如沥沥的细雨滋润着我们的一生,当我们走进学堂,拿起笔,记述爱的音符时,母爱是最真切的爱。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母爱的缠绵。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像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成语绵绵不绝: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多,连续不断。如: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又如:正是清明时节,少不得天公应时,催花雨下,那阵雨下得绵绵不绝。——《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成语涓涓不壅,终为江河:壅:堵塞。细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终将汇合成为大江大河。比喻对细小或刚刚萌芽的问题不加注意或纠正,就会酿成大的问题。如: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

父亲的眼睛母亲的手——读《城市的眼睛》有感_776字

文/张馨月

红红绿绿的霓虹灯照射出长长的光线,在城市里汇聚出光的海洋,一盏盏灯,不就像那一双双城市的眼睛吗?这是家的召唤,然而在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大楼中,就有着一双时时注视着你,鼓励着你的眼睛,有一双为你在背后操劳,却从不吱声的一双皱巴巴的手。

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四个不同的家庭,却因为父母之间的爱而走到了一起,他们亦是邻居,亦是朋友,但很悲惨,一次车祸后,夺走了雨青的“万能爸爸”,晶晶的父母也在生活的压力下劳燕分飞,毛威的父亲整日不在家,只有幸运的沙鹏与他们一起分享着爱,母亲们则用自己的一双手,独自撑起了一个家,读着爱的故事,生命之火也由此点燃。

人间处处都有爱,你失败时,一双眼睛鼓励着你,一双小手拍着你的肩,当你成功时,又有一双眼睛略带着喜色的看着你,又曾有一双手轻轻的向你鼓掌,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双眼睛注视着你,陪伴在左右,又有多少双手默默地随着你成长,都说真爱无声,伟大无私的爱不就体现于此吗?

父爱如山,我们都曾将父爱视而不见,从没注意到那双眼睛,宋凌云曾在《忆父》中写道:“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刘安曾《淮南子》中写道:“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席德说:“父子之情在心,而不在于血肉关系”,英国流传的一句:“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令人感慨,莫言的那篇《拾馒头的父亲》更是感人至深。

母爱如水,都曾赞扬过母爱,却从来不看看母亲那皱巴巴的脸,道一声“您辛苦了!”古人也从小就有报达感恩的意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冰心也曾在诗中写到“母亲啊,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只小纸船,别惊讶,那是你的女儿含着泪为你折的。”歌中也曾叹道:“有妈的孩子像快宝。”这种情怀,这种意识着实令人感动。

同学们,当你成功时,莫要忘记转向身后的父母亲道一声谢吧,他们用这一双手,一片爱为你撑起了一个美丽的天空。

成语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如: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又如:视而不见,谓合道于希夷。——唐·韩愈《明水赋》

成语劳燕分飞:劳燕分飞[láo yàn fēn fēi],意指伯劳和燕子离散飞走。语本乐府古辞〈东飞伯劳歌〉。比喻别离,多用於夫妻、情人之间。[源]乐府古辞〈东飞伯劳歌〉(据《玉台新咏·卷九·歌辞》引)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华发色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帏绮帐脂粉香。女儿年岁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典故]〈东飞伯劳歌〉或成於齐、梁之前,不知其作者及确实年代。伯劳和燕子都是夏侯鸟,主要分布於日本、韩国、中国东北等地区。每年七夕过後,北方天气开始转凉,食物短缺,牠们就会迁徙到南方的浙江沿海、台湾、菲律宾及南洋群岛避冬,两者分布的范围大致相同,但古代住在华北平原一带的人,只有在七夕之後的一个多月内,才会看到大量的伯劳和燕子同时飞来。所以他们觉得伯劳跟燕子就像织女跟牛郎一样,一整年难得见面一次,好不容易碰面了,马上又要各自南飞。後来“劳燕分飞”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别离,多用於夫妻、情人之间。

我的母亲叫中国读后感_776字

读完了《我的母亲叫中国》,我终于明白——我国的疆土是怎样形成的,我国是气候是如此的复杂多样化,我国的幅员是如此的辽阔,我国有数不清的珍禽异兽,我有多种多样的珍稀植物,我国的历史是那样的博大精深,我国的资源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有独特的饮食文化,我的母亲是中国,我为我们有这样一位母亲而自豪而骄傲!

有幸生长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面,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它叫做——华夏儿女;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它叫做——炎黄子孙!

这里有九曲回肠的滔滔黄河;这里有气势磅礴的滚滚长江;这里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这里有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山峰;这里有始建于战国时期的万里长城;这里出土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南方有四季如春的花城昆明,北方有历史悠久的古都开封;南方有风景如画的苏杭,北方有卧虎藏龙的京津;我游览过“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流连于景象万千的阳朔仙境;我攀登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我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我领略过叹为观止的石窟龙门,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们共同的母亲——中国!

母亲啊母亲,你曾经屈辱过;母亲啊母亲,你曾经苦难过;母亲啊母亲,你曾经隐忍过;母亲啊母亲,你曾经坚强过;母亲啊母亲,你曾经反抗过;母亲啊母亲,你最终崛起来!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祖国的上空时,当义勇军进行曲高亢激昂的奏响时,母亲啊母亲,你可知道我们的内心是何等的激动,何等的骄傲,何等的自豪?

汶川震了,我们可以再建;映秀毁了,我们可以重修;青海长青,玉树不倒——不要忘记灾难后面还有13亿祖国人民是坚强的后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试问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能如此一呼百应,众志成城呢?

这里的物产丰富充盈,这里的土地富饶美丽;这里的人民善良勤劳,这里的山河壮美秀丽——这就是我的祖国,我心中最美最美的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成语万里长城:指我国长城。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如:《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又如:吞珪既丧,坏了万里长城,国中精锐已尽,如何是好?——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成语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如:《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又如:段祺瑞既得国务员同情,便以为众志成城,正可一战。——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八回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