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的作用和功效

浏览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均系栽培。主产于福建、河北、辽宁等地。原植物生于屋旁、荒野、河边、或阴湿山谷中。喜温暖湿润气候,怕干旱、耐肥,各类土壤均可生长。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功效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临床用名有苡仁、炒薏苡仁。

作用1

1、抗肿瘤作用

(1)荷瘤小鼠腹腔注射薏苡仁的乙醇提取物,能抑制艾氏腹水癌(ECA)细胞的增殖,显着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从该提取物进一步分离的2个组分,其一可引起癌细胞的原生质变性,另一组分能使细胞核的分裂相停止于中相。

(2)薏苡仁的丙酮提取物,小鼠腹腔注射也能抑制ECA的生长,此种抗肿瘤活性可转移到石油醚可溶的酸性部分中,若将其皮下注射,可使腹水变透明,肿瘤细胞几乎消失,但这一部分的毒性也相应较高。薏苡仁丙酮提取物还对子宫颈癌14(U14)及腹水型肝癌(HCA)实体瘤有明显抑制作用。

(3)临床应用薏苡仁配伍的煎剂,能观察到对晚期癌症患者有延长生命的效果,并发现给癌症患者腹腔注射薏苡仁丙酮提取物后,经腹水检查,癌细胞的原生质发生显着变性。还发现薏苡仁50%乙醇提取物可促进培养的扁平上皮癌细胞的角化。

2、免疫作用

(1)从薏苡仁热水提取物分得的中性多糖葡聚糖混合物及酸性多糖Ⅱa-1,2,3,Ⅱb 部分均显示抗补体活性。

(2)中性多糖葡聚糖混合物是高度异质性的,用HPLC可分得7个葡聚糖,它们是在主链0-6位含葡糖基侧链的1→4连接的a-D-葡聚糖,每个经纯化的葡聚糖在碘反应中有不同的最大吸收(530nm或>550nm),>500nm-葡聚糖比530nm-葡聚糖更为有效,认为有相当的抗补体活性。

(3)酸性多糖Ⅱ a-1,2,3,Ⅱb 进一步分离纯化而得抗补体多糖CA-1和CA-2,分子中含8-11%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160000和70000。在低剂量时,CA-2比CA-1 显示更强的抗补体活性。

3、降血糖、血钙、血压作用

兔皮下注射薏苡仁的乙醚提取物(薏苡仁油),可使血糖值和血钙值降低。薏苡仁的水提取物,小鼠腹腔注射,可显着降低血糖浓度,从中分得三个有效成分,即薏苡聚糖A、B、C。这些成分可引起正常小鼠和阿脲(Alloxan)诱导的高血糖小鼠的低血糖作用。薏苡素静脉注射可引起兔血压暂时下降。

4、抑制胰蛋白酶作用

从软壳的薏苡种子麸皮中发现一种热稳定的胰蛋白酶抑制剂。为一种简单蛋白质,分子量约12000,含有许多半胱氨酸或胱氨酸残基。它对牛胰蛋白酶的分子比为1:2,表明是双头的(doubleheaded),其活性在pH3-11和高温100℃的某些情况下是稳定的,但抑制活性的热稳定性程度主要地依赖于溶剂的种类。

5、诱发排卵作用

顽固性无排卵症患者服用薏苡仁为主药的方剂后,可显着改善下丘脑的机能。薏苡仁的提取物也诱发金仓鼠排卵,其促排卵的活性物质是阿魏酰豆甾醇和阿魏酰菜子甾醇。9:1反式阿魏酰豆甾醇和反式阿魏酰菜子甾醇(1)在200ug/天剂量时显示诱发金仓鼠排卵作用。

作用2

1、镇静、镇痛及解热作用

薏苡素有较弱的中枢抑制作用,对小鼠和大鼠有镇静作用,并能与咖啡因相拮抗; 在大鼠试验中(尾部电刺激法)有镇痛作用,强度与氨基比林相似。还有解热作用,对 T.T.G.细菌制剂(精制复合多糖类)性发热的解热作用较好;对二硝基酚引起的发热无明显作用。对多突触反射有暂时性的抑制作用。但不能降低士的宁或戊四氮的致死作用。

2、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薏苡仁油(主要为棕榈酸及其酯)对呼吸,小量兴奋,大量麻痹(中枢性),能使肺血管显著扩张。

3、对心血管的的作用

薏苡仁油低浓度对蛙的离体心脏呈兴奋作用,高浓度呈麻痹作用。对兔耳壳血管灌流,低浓度时使血管收缩,高浓度则使之扩张。家兔静脉注射,能使之血压下降。

薏苡素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其收缩振幅减低,频率减慢;但对兔耳血管无影响。给家兔静脉注射,能引起血压下降。

4、对肌肉的作用

薏苡仁油低浓度,对蛙的骨骼肌和运动神经末梢有兴奋作用,高浓度则呈麻痹作用。亦能减少在体及离体蛙肌肉的挛缩,并缩短其疲劳曲线。

薏苡素对横纹肌有抑制作用。能抑制蛙神经肌肉标本的电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反应及大鼠膈肌的氧摄取和无氧糖酵解,并能抑制肌动球蛋白-三磷酸腺苷系统的反应。

5、对肠管及子宫的作用

薏苡仁油低浓度时对家兔离体肠管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先呈一时性兴奋而后麻痹;能使家兔及豚鼠的子宫紧张度增加,振幅增大,此兴奋作用可被肾上腺素所翻转。薏苡素对家兔肠管的运动有抑制作用。

6、其他作用

薏苡素皮下注射可使血糖略有下降。实验证明,薏苡仁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作用3

薏苡仁煎剂、醇及丙酮提取物对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薏苡仁内酯对小肠有抑制作用。其脂肪油能使血清钙、血糖量下降,并有解热、镇静、镇痛作用。

作用4

摘自《历代本草药性汇解》

1、薏苡仁中的某些成分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使肿瘤细胞变性。

2、薏苡仁能显著地增强免疫功能。

3、苡仁油对蛙离体心脏在低浓度时兴奋,高浓度时抑制。动物饲料15%薏苡仁喂养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改善作用。薏苡仁酯可抑制蟾蜍离体心脏收缩。薏苡仁素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4、薏苡素有镇痛、镇静、解热降温的作用。

5、薏苡仁油对动物离体肠管及子宫平滑肌低浓度呈兴奋作用,高浓度呈抑制作用。薏苡素对蛙肌肉收缩、糖原的无氧酵解均有抑制作用。

6、苡仁酸性多糖有抗补体活性作用。苡仁油及薏苡素对兔有轻度降血糖的作用。

作用5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湿温等症:薏苡仁功能利水渗湿,作用较为缓弱,然而因其性属微寒,故可用于湿热内蕴之症,对小便短赤,可与滑石、通草等同用;对湿温病邪在气分,湿邪偏胜者,可与杏仁、蔻仁、竹叶、木通等同用。本品又具健脾之功,用以治脾虚水肿、脚气肿痛,配伍茯苓、白朮、木瓜、吴茱萸等同用。

2、用于泄泻、带下:本品既能健脾,又能渗湿,故适用于脾虚有湿的泄泻、带下,可与白朮、茯苓等配伍。

3、用于湿滞痹痛、筋脉拘挛等症:本品能祛除湿邪、缓和拘挛,故可用于湿滞皮肉筋脉引起的痹痛拘挛,常与桂枝、苍朮等配合应用。

4、用于肺痈、肠痈:薏苡仁上能清肺热,下利肠胃湿热,常用于内痈之症,具有排脓消痈之功。治肺痈胸痛、咯吐脓痰可与鲜芦根、冬瓜子、桃仁、鱼腥草等配伍;治肠痈,可与败酱草、附子等同用。

功效1

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排脓消痈。薏苡仁,甘淡微寒,入肺脾肾经,渗湿、健脾是其两大功能。利水渗湿以治小便不利,除湿利痹以治湿滞痹痛,且能健脾止泻,又能排脓消痈之效,性属和平,渗而不峻,补而不腻。乃清补淡渗之品,唯药力和缓,且质地较重,故用量须倍于他药。茯苓与薏苡仁,均为甘淡平和之药,渗湿健脾之品,惟茯苓兼入心经,具有宁心安神作用,又可用于化除痰饮;薏苡仁则具排脓消痈之效,又为治湿痹常用之药也。

功效2

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主水肿;脚气;小便淋沥;湿温病;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中国药典》中认为薏苡仁有以下功效: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中药大辞典》中认为薏苡仁有以下功效:健脾,补肺,清热,利湿。治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浊,白带。

《中华本草》中认为薏苡仁有以下功效: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主水肿;脚气;小便淋沥;湿温病;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

另有中医名著阐述其功效如下:

1、《神农本草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2、《名医别录》:“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3、《药性论》:“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煎服之破五溪毒肿。”。

4、《食疗本草》:“去干湿脚气。”。

5、《本草拾遗》:“温气,主消渴。”“杀蛔虫。”。

6、《医学入门》:“主上气,心胸甲错。”。

7、《本草纲目》:“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

8、《国药的药理学》:“治胃中积水。”。

9、《中国药植图鉴,:“治肺水肿,湿性肋膜炎,排尿障碍,慢性胃肠病,慢性溃疡。”。

10、《本草衍义》:“薏苡仁,《神农本草经》云,微寒,主筋急拘挛。拘挛有两等:《素问》注中,大筋受热,则缩而短,缩短故挛急不伸,此是因热而拘挛也,故可用薏苡仁;若《素问》言因寒即筋急者,不可更用此也。凡用之,须倍于他药。此物力势和缓,须倍加用即见效。盖受寒即能使人筋急,受热故使人筋挛,若但热而不曾受寒,亦能使人筋缓,受湿则又引长无力。”。

11、《本草纲目》:“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按古方小续命汤注云:中风筋急拘挛,语迟,脉弦者,加薏苡仁,亦扶脾抑肝之义。又《后汉书》云,马援在交趾,尝饵薏苡实,云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也。又张师正《倦游录》云,辛稼轩忽患疝疾,重坠,大如杯,一道人教以薏珠用东壁黄上炒过,水煮为膏服,数服即消。程沙随病此,稼轩授之,亦效。《本草》薏苡乃上品养心药,故有此功。”。

12、《本单经疏》:“薏苡仁,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补脾,兼淡能渗泄,故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及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总之,湿邪去则脾胃安,脾胃安则中焦治,中焦治则能荣养乎四肢,而通利乎血脉也。甘以益脾,燥以除湿,脾实则肿消,脾强则能食,如是,则已上诸疾不求其愈而自愈矣。”。

13、《本草正》:“薏苡,味甘淡,气微凉,性微降而渗,故能去湿利水,以其去湿,故能利关节,除脚气,治痿弱拘挛湿痹,消水肿疼痛,利小便热淋,亦杀蛔虫。以其微降,故亦治咳嗽唾脓,利隔开胃,以其性凉,故能清热,止烦渴、上气。但其功力甚缓,用为佐使宜倍。”。

14、《药品化义》:“薏米,味甘气和,清中浊品,能健脾阴,大益肠胃。主治睥虚泄泻,致成水肿,风湿筋缓,致成手足无力,不能屈伸。盖因湿胜则七败,土胜则气复,肿自消而力自生。取其入肺,滋养化源,用治上焦消渴,肺痈肠痈。又取其味厚沉下,培植下部,用治脚气肿痛,肠红崩漏。若咳血久而食少者,假以气和力缓,倍用无不效。”。

15、《本草述》:“薏苡仁,除湿而不如二术助燥,清热而不如芩、连辈损阴,益气而不如参、术辈犹滋湿热,诚为益中气要药。然其味淡,其力缓,如不合群以济,厚集以投,冀其奏的然之效也能乎哉?”。

16、《本草新编》:“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故凡遇水湿之症,用薏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倘薄其气味之平和而轻用之,无益也。”。

17、《本经疏证》:“论者谓益气、除湿、和中、健脾,薏苡与术略似,而不知有毫厘之差,千里之谬也。盖以云乎气,则水温而薏苡微寒。以云乎味,则术甘辛而薏苡甘淡。且术气味俱厚,薏苡气味俱薄,为迥不相侔也。此其义盖见于《金匮要略·痉湿暍篇》,曰湿家身烦疼,当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勿以火攻之。曰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夫身烦疼者,湿而兼寒;一身尽疼者,湿而兼风。寒从阴化,风从阳化。故身烦疼者,属太阳;发热日哺所剧者,属阳明。属太阳者宜发汗,属阳明者宜清热,发汗所以泄阳邪,清热所以折阳邪,质之以用术用栓者为发汗,薏苡则为清热矣。虽然,薏苡既治风湿,又主筋急拘挛,不能屈伸,彼风湿相搏,骨节疼烦,不得屈伸,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独不用薏苡何耶?夫适固言之矣,薏苡是治久风湿痹,非治暴风湿痹者也。然则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非暴病耶?玩汗出当风,久伤取冷之因,决知其似暴病,实非暴病也。发热日晡所剧。风与湿势将化热,故以薏苡合麻黄杏仁甘草,迎其机而夺之,彼风湿相搏者,上既冠以伤寒八、九日,已可知其非久病,下出所治之方,或有取乎附子生姜,或有取乎附子桂枝,且俱用术,其不能杂入薏苡决矣。术与薏苡非相反相恶也,既用此即不用彼者,无他,术性急,薏苡性缓,合而用之,恐其应速,则嫌于缓,应迟,又伤于躁也。”。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的医护人员。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