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的由来

浏览

  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人民就已经知道养蚕织丝了,到殷周,我国的蚕丝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诗经·幽风七月》描绘出一幅“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天里暖洋洋,黄骊鸟在欢唱,少女信手提小筐,沿着田间小路,兴致勃勃去采嫩桑)的女子春日采桑、饲养 家蚕的生动景象。

  西汉以前,家蚕的养殖主要在黄河流域,山东人民最早改良出枝繁叶茂、高产宜采的优种鲁桑。秦汉时代,蚕丝业最为发达。到了东汉,四川的蜀郡成了第二位的蚕丝基地。“缲丝鸣机杼,百里声相闻”,李白的诗,把北方蚕丝业的发达景象生动地形容了出来。而南方的蚕丝业,虽在战国时代已有记载,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展得很缓慢,直到唐朝中期才迅速发展起来。宋代,南方已超过北方,长江下游特别是太湖地区的蚕丝业一跃而居全国首位。到了元代,蚕丝业生产的重心已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家蚕之外,还有一种属 天蛾科的野蚕,即 柞蚕,最早也是由我国放养起来的。我国的 山东半岛是放养柞蚕的发源地。大约在唐代,当地纺织工人就掌握了用柞蚕茧 缫丝的技术。北宋出现了用 柞蚕丝织成的“山䌷”。清康熙年间,柞蚕由山东半岛传入 辽东半岛、渭水流域。乾隆时传入贵州,以后又推广到全国各地。

精彩文章